蓄能器卸荷回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2297阅读:11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液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能器卸荷回路。



背景技术:

注塑机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常用的生产设备,在使用注塑机制造各类塑胶制品时常常会使用到液压油缸来实现注塑动作,目前高速,稳定与可靠是对PET专用注塑机液压系统的追求。为实现上述目标,很多注塑设备都使用到蓄能器,而考虑到可靠性,大多设备厂家一般都选用进口的蓄能器用安全装置与卸荷装置,该安全装置在使用较少蓄能器或对卸荷时间没有要求的设备,则可以满足。而对于要求卸荷时间较短且使用的蓄能器泵组较多的PET专用注塑设备而言,则无法满足,因其卸荷噪音比较大,卸荷时间过长,大大影响到了生产效率。并且因卸荷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在卸荷尚未结束的时候进行操作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卸荷噪音小、卸荷时间短、有效提高了卸荷效率且更安全的蓄能器卸荷回路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卸荷噪音小、卸荷时间短、有效提高了卸荷效率且更安全的蓄能器卸荷回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能器卸荷回路,包括油箱、液压泵、蓄能器、可调节节流阀、二通插装阀及二位四通电磁阀,所述蓄能器为单组或多组,所述液压泵与所述蓄能器相连接,所述蓄能器及所述液压泵与所述可调节节流阀相连接,所述可调节节流阀与所述二通插装阀相连接,所述二通插装阀还与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及所述油箱相连接,所述可调节节流阀根据所述蓄能器的数量相应的设置;卸荷时,所述液压泵不再向所述蓄能器供液压油,所述蓄能器中的液压油通过所述可调节节流阀及所述二通插装阀流回至所述油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蓄能器卸荷回路卸荷时,所述液压泵不再向所述蓄能器供液压油,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不得电,通过所述可调节节流阀来控制液压油的流量大小,且所述可调节节流阀根据所述蓄能器的数量相应的设置,则可兼容单组或多组蓄能器卸荷的调节功能,结合所述二通插装阀瞬时扩大过流通道,则使得所述蓄能器中的液压油快速有效的流回至所述油箱中。整个卸荷回路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卸荷时间短且噪音小,有效提高了卸荷效率,且有效避免了因卸荷时间过长导致的卸荷未结束操作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较佳地,所述蓄能器卸荷回路还包括单向阀及卸荷阀,所述卸荷阀与所述液压泵相连接,所述液压泵通过所述单向阀与所述蓄能器相连接。

较佳地,所述可调节节流阀包括阻尼塞,所述阻尼塞的直径根据所述蓄能器的数量相应的设置。从而可实现对单组或多组蓄能器的调节。

较佳地,所述蓄能器与所述油箱之间还并接有先导式溢流阀。该先导式溢流阀起到保护的作用。

较佳地,所述蓄能器卸荷回路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压力表及测压接头,所述压力传感器、压力表及测压接头串接于所述蓄能器与所述油箱之间。所述压力传感器、压力表及测压接头在卸荷时用来感应及显示所述蓄能器的压力,便于确认是否卸荷完成,从而进一步提高操作时的安全性质。

较佳地,所述蓄能器卸荷回路还包括油管,所述液压泵与所述蓄能器之间、所述蓄能器及所述液压泵与所述可调节节流阀之间、所述可调节节流阀与所述二通插装阀之间及所述二通插装阀与所述油箱之间均通过油管连接,且所述油管的内径至少为32mm。则大通径油管的设置提高了卸荷的速度,卸荷时油管无振动,更静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蓄能器卸荷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能器卸荷回路100,适与一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电性连接,由控制器控制本实用新型的蓄能器卸荷回路100,进一步地提高蓄能器卸荷回路100的自动化程度,其中,控制器为现有的控制器,其结构及控制原理均为本领域的公知,故在此不再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蓄能器卸荷回路100包括油箱10、液压泵20、蓄能器30、可调节节流阀40、二通插装阀50及二位四通电磁阀60,蓄能器30为单组或多组,可调节节流阀40根据蓄能器30的数量相应的设置。液压泵20与蓄能器30相连接,蓄能器30及液压泵20与可调节节流阀40相连接,可调节节流阀40与二通插装阀50相连接,二通插装阀50还与二位四通电磁阀60及油箱10相连接;卸荷时,液压泵20不再向蓄能器30供液压油,蓄能器30中的液压油通过可调节节流阀40及二通插装阀50流回至油箱10。具体地,二位四通电磁阀60中的回油存储于油箱61中。液压泵20的出油口通过单向阀21与蓄能器30相连接。液压泵20的出油口与蓄能器30之间、蓄能器30及液压泵20与可调节节流阀40的进油口之间、可调节节流阀40的出油口与二通插装阀50的进油口之间及二通插装阀50的出油口与油箱10之间均通过油管70连接,且油管70为大通径管道,油管70的内径至少为32mm。大通径管道的设置提高了卸荷的速度,卸荷时无油管70振动,更静音。较优地,蓄能器30与油箱10之间还并接有一起安全防护作用的先导式溢流阀80及一截止阀81。更具体地:

为了对油泵20进行卸荷,蓄能器卸荷回路100还包括卸荷阀22,卸荷阀22也通过油管70与液压泵20相连接。具体地,卸荷阀22包括相连接的二通插装阀221及二位四通电磁阀222,且二通插装阀221及二位四通电磁阀222之间还连接有一安全阀223。其中,二通插装阀221、二位四通电磁阀222及安全阀223中的回油存储于油箱224中。

可调节节流阀40包括阻尼塞(图中未示出),阻尼塞的直径根据蓄能器30的数量相应的设置,即蓄能器30的越多则阻尼塞的直径越大,从而可实现对单组或多组蓄能器30的调节。其中,阻尼塞的直径具体为2mm至20mm,相对应50L蓄能器的组数为1组到8组。

蓄能器卸荷回路100还包括压力传感器90、压力表91及测压接头92,压力传感器90、压力表91及测压接头92串接于蓄能器30与油箱10之间。压力传感器90、压力表91及测压接头92在用于感应及显示蓄能器30的压力,便于确认是否卸荷完成,从而进一步提高操作时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1,对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蓄能器卸荷回路100的工作原理描述如下:

当接收到控制器发出的蓄能器30卸荷的信号时,首先,二位四通电磁阀222的电磁铁失电,油泵20不再向蓄能器30供给液压油,其次,二位四通电磁阀60的电磁铁失电,二通插装阀50的卸荷通道打开,则蓄能器30开始卸荷,从而使得蓄能器30中的液压油通过可调节节流阀40及二通插装阀50后流回到油箱10中。其中,当蓄能器30中的液压压力大于先导式溢流阀80的设置压力后,先导式溢流阀80打开,使液压压力降低,从而进一步保障蓄能器中的液压压力不会超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蓄能器卸荷回路100卸荷时,液压泵20不再向蓄能器30供液压油,二位四通电磁阀60不得电,通过可调节节流阀40来控制液压油的流量大小,且可调节节流阀40根据蓄能器30的数量相应的设置,则可兼容单组或多组蓄能器30卸荷的调节功能,结合二通插装阀50瞬时扩大过流通道,则使得蓄能器30中的液压油快速有效的流回至油箱10中。整个卸荷回路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卸荷时间短且噪音小,有效提高了卸荷效率,且有效避免了因卸荷时间过长导致的卸荷未结束操作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