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压缩机卸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9555阅读:7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压缩机卸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一种空气压缩机卸荷装置。



背景技术:

活塞式空气压缩机技术已有几十年的历史,通过行程、转速、缸径等一系列参数来确定它的排气量和压力,活塞的往复运动会有经历吸气、压缩、排气的过程。在现有技术中,空气压缩机二次带压正常启动时,气缸内部气体无法及时排出,致使机器负载增大,能耗高,影响启动效果,使用困难。这就会使空气压缩机对马达的性能要求提高,加大设计难度和生产成本,机器二次启动效果差、反应速度慢。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卸荷装置,其至少具有结构简单、方便设计和生产、成本低、大大提高设备的二次启动效率,减少了能耗等优点。

具体实用新型内容如下:

一种空气压缩机卸荷装置,它包括卸荷阀,其通过三通阀同时与空气压缩机气缸内部和排气管连通,所述卸荷阀包括阀座、设在阀座内的阀芯以及与阀芯连接的弹簧,所述阀芯与阀座之间设有密封圈,密封圈套设在阀芯上,所述密封圈与阀芯之间间隙配合。

优选地,所述阀芯的两端部分别为大直径端部和小直径端部,所述阀芯的小直径端部与弹簧连接,所述阀芯的大直径端部与阀座相配合,所述阀座与阀芯相配合的一端的内壁的形状与阀芯的大直径端部形状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设在所述阀芯大直径端部与阀座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的截面为T型。

进一步地,所述阀座与阀芯的大直径端部相配合处设有对阀芯具有限位作用的台阶,所述密封圈设在所述阀芯与台阶之间。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三通接头同时与空气压缩机气缸内部以及排气管连接,可避免机器在二次启动时,因为缸体内和排气管内部排气不良造成的启动困难,改善了机器带压启动,提高了机器的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对马达的性能要求,减少不必要的成本,也减少了二次启动时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卸荷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卸荷阀;2、三通阀;3、气缸;4、排气管;5、阀座;6、阀芯;7、弹簧; 8、密封圈;61、大直径端部;62、小直径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一种空气压缩机卸荷装置,它包括卸荷阀1,其通过三通阀2同时与空气压缩机气缸3内部和排气管4连通,所述卸荷阀1包括阀座5、设在阀座5 内的阀芯6以及与阀芯6连接的弹簧7,所述阀芯6与阀座5之间设有密封圈8,密封圈8套设在阀芯6上,所述密封圈8与阀芯6之间间隙配合。

优选地,所述阀芯6的两端部分别为大直径端部和小直径端部,所述阀芯6的小直径端部与弹簧7连接,所述阀芯6的大直径端部与阀座5相配合,所述阀座5与阀芯6相配合的一端的内壁的形状与阀芯6的大直径端部形状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8设在所述阀芯6大直径端部与阀座5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6的截面为T型。

进一步地,所述阀座5与阀芯6的大直径端部相配合处设有对阀芯6具有限位作用的台阶,所述密封圈8设在所述阀芯6与台阶之间。

工作原理:

卸荷阀常态下是开启的,即气缸向排气管排气后,阀芯内外的压力差不大时,阀芯收弹簧向外部的弹力,使其与密封圈、阀座之间具有间隙,排气后排气管和气缸内部余量气体可以从该间隙经阀座内部向外部卸荷,使卸荷阀内外压力平衡;当二次启动设备时,可以无压力启动,减少能耗,以及降低对马达的性能要求;气缸内部向排气管排气时,由于阀芯外部压力较大,阀芯向密封圈和阀座方向抵住密封圈,使其之间的间隙封闭,卸荷阀关闭,由排气管工作,主要气体压力由排气管排出后,排气管内和气缸内部的余量气体和压力有卸荷阀平衡排出。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