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1956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锥环式等摩擦式无级变速装置和传动机构的驱动装置,该传动机构由通过啮合传递旋转的旋转传动装置(齿轮、链、链轮等)构成。
背景技术
以往,驱动装置例如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公知有将无级变速装置和传动机构组装为一体的装置。通常,作为该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用的无级变速装置利用带式无级变速装置,其由一对带轮和卷挂在这些带轮上的金属制的带(或链)构成,通过改变带轮的有效直径来进行无级变速。另一方面,公知一种锥环式的无级变速装置,由一对圆锥状的摩擦轮和位于这些摩擦轮之间的金属制的环构成,通过移动环,改变其与所述摩擦轮的接触部,来进行无级变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JP 特表 2006-501425 号公报(JP2006-501425A)。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对于以往的驱动装置,带式无级变速装置和由多个传动装置构成的传动机构容纳在同一壳体内,通过相同的ATF(自动变速箱油)等润滑用油进行润滑。还考虑将上述锥环式无级变速装置用于所述驱动装置用的无级变速装置。此时, 就带式无级变速装置而言,即使存在润滑用油也能够得到所希望的传递扭矩,但是就通过圆锥形状的摩擦轮和金属环进行摩擦接触的锥环式的摩擦式无级变速装置而言,在润滑用油的环境下难于得到所希望的传递扭矩,因此优选采用能够得到足够的剪切扭矩的专用的牵引用油。因此,对于应用所述摩擦式无级变速装置的驱动装置,优选通过分隔壁划分为处于油密状态的用于容纳摩擦式无级变速装置的第一空间和用于容纳由通过啮合传递旋转的旋转传递装置构成的传动机构的第二空间,在第一空间中填充牵引用油,在第二空间中填充润滑用油。 对于所述锥环式的摩擦式无级变速装置,为了对环与两摩擦轮之间施加大的接触压,需要对摩擦轮施加大的推力(轴向力)。通常,所述摩擦式无级变速装置,在两摩擦轮的轴上压入轴承的内圈而支撑在壳体上。但是,在使用了所述分隔壁的情况下,圆锥形状的摩擦轮的安装顺序为,将摩擦轮的一侧的轴部支撑在壳体上来安装摩擦轮,在该状态下组装分隔壁,在该分隔壁上组装轴承,来支撑摩擦轮的另一侧轴部。另外,从希望在所述第二空间侧配置承受推力的轴承的角度考虑,难以将所述摩擦轮的一侧以支撑在壳体的状态且在另一侧的两轴部上压入有轴承的内圈的状态下,组装在分隔壁上。
S卩,针对输入侧以及输出侧的两摩擦轮,很难高精度地将两摩擦轮的另一端侧的轴部插入至安装在分隔壁上的轴承中。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将作用有推力的圆锥形状的摩擦轮的轴部在第二空间侧支撑在分隔壁上来解决上述问题的驱动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发明的驱动装置(1),通过分隔壁(12)将壳体(11)划分为处于油密状态的第一空间(A)和第二空间(B),其中,所述第一空间(A)容纳摩擦式无级变速装置(3)且填充有牵引用油,所述第二空间(B)容纳由通过啮合来传递旋转的旋转传递装置(16、17、19、41、 44)构成的传动机构(7)且填充有润滑用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式无级变速装置为锥环式无级变速装置(3),具有输入构件(22),其由圆锥形状的摩擦轮构成;输出构件(23), 其由圆锥形状的摩擦轮构成,并配置成与所述输入构件相平行,而且该输出构件(23)的大径部和小径部的配置位置与所述输入构件的大径部和小径部的配置位置在轴向相反;环 (25),其被所述输入构件(22)的摩擦轮和所述输出构件(23)的摩擦轮各自的相向的倾斜面夹持;所述锥环式无级变速装置(3)通过使所述环在轴向上移动来进行无级变速;所述输入构件(22)以及输出构件(23)中的一个构件的一侧的轴部(22a)能够自由旋转地被所述壳体(11)支撑,并且该一个构件的另一侧的轴部(22b),通过能够在推力方向以及径向上进行支撑的轴承(27)支撑在所述分隔壁(12)的所述第二空间(B)侧;所述轴承(27)安装在所述分隔壁(12)上,所述轴承(27)的内圈(27a、27a2、27a3)经由止转结构(60c、c、70c、80a、81)以不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另一侧的轴部(22b)相连接。此外,在本发明中,传动装置(gear)是指通过啮合传递旋转的旋转传递装置,包括齿轮(toothed gear)以及链轮(sprocket,链齿轮),因此,传动机构是指通过该啮合旋转传递装置进行传动的传动机构。优选所述一个构件为输入构件,该输入构件的所述一侧的轴部位于所述摩擦轮的大径部侧,所述另一侧的轴部位于所述摩擦轮的小径部侧。例如参照图3,在所述内圈(27a)中压入有套筒(60),所述套筒(60)在其内径侧具有大径接榫部(60b)、小径接榫部(60d)以及处于两个所述接榫部之间的花键部(60c), 所述另一侧的轴部(22b)以松配合的方式被两个所述接榫部支撑(b、d),并与所述花键部 (60c)花键接合(c)。例如参照图4,所述内圈(27a2)在其内径侧具有大径接榫部(70b)、小径接榫部 (70d)以及处于两个所述接榫部之间的花键部(70c),所述另一侧的轴部(22b)以松配合的方式被两个所述接榫部支撑(b、d),并与所述花键部(70c)花键接合(C)。例如参照图5,在所述另一侧的轴部(22b)上设置有阶梯部(a),并在该阶梯部上设置突出部(81)或切缺部,在所述内圈(27a3)的一侧端面上设置切缺部(80a)或突出部, 所述另一侧的轴部(22b)以松配合(h)的方式被所述内圈(27a3)支撑,并且使所述切缺部 (80a)与所述突出部(81)卡合,从而使所述另一侧的轴部(22b)与所述内圈(27a3)不能相对旋转地相连接。例如参照图3 5,所述另一侧的轴部(22b)具有阶梯部(a),并在前端部具有外螺纹部(e),通过与所述外螺纹部(e)相螺合的螺母(32)来将所述内圈(27a、27a2、27a3) 紧固在所述螺母(32)与所述阶梯部(a)之间,从而在轴向上将所述内圈(27a、27a2、27a3)与所述另一侧的轴部(22b)安装为一体。所述轴承为能够承受朝向所述输入构件(22)的大径部的方向的推力的圆锥滚子轴承(27)。所述壳体(11)具有相互结合的第一壳体构件(9)和第二壳体构件(10),所述输入构件(22)的所述一侧的轴部(22a)通过径向轴承(26)被所述第一壳体构件(9)支撑,所述输出构件(23)的一侧的轴部(23a)通过径向轴承(29)被所述第一壳体构件(9)支撑,并且所述输出构件(23)的另一侧的轴部(23b)通过径向轴承(30)被所述分隔壁(12)支撑, 在所述输出构件(23)与无级变速装置的输出轴(24)之间具有用于施加与输出扭矩对应的轴向力的轴向力施加装置,所述无级变速装置的输出轴(24),通过能够承受所述轴向力施加装置的反作用力方向的推力的圆锥滚子轴承(31),被支撑在所述第二壳体构件(10)的所述第二空间⑶侧。

驱动装置具有与发动机连动的输入轴(6),具有专用的输出轴(4)的电动马达 (2),差速器(5);所述摩擦式无级变速装置(3)将所述输入轴(6)的旋转进行无级变速后输出至所述无级变速装置的输出轴(24);所述传动机构(7)将所述电动马达(2)的输出轴 (4)的旋转经由所述无级变速装置的输出轴(24)传递至所述差速器(5)。此外,上述括号内的附图标记用于与附图对照,但是这些不对权利要求书记载的结构产生任何影响。发明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的本发明,一对圆锥形状的摩擦轮中的至少一个构件的的分隔壁侧的轴部,通过止转结构具有间隙地被轴承的内圈支撑,因此能够通过轴承将所述一对摩擦轮的轴部安装支撑在分隔壁上。另外,将锥环式的无级变速装置容纳在填充有牵引用油的第一空间中,该无级变速装置通过具有剪切力尤其是在极压状态下大的剪切力的牵引用油的油膜传递扭矩,能够一边长期可靠地传递所希望的扭矩,快速且平稳地进行变速,一边通过配置在分隔壁的第二空间侧的轴承承受作用于所述无级变速装置的一个构件上的推力,因此,该轴承能够由填充在第二空间中的润滑用油润滑,而能够长期保持高的支撑精度。根据技术方案2的本发明,如果所述一个构件为输入构件,则大的推力作用在分隔壁侧,该输入构件的成为小径部侧的另一侧的轴部通过能够在所述推力方向以及径向上进行支撑的轴承被分隔壁支撑着。根据技术方案3或4的本发明,套筒或内圈在两端部分具有大径接榫部以及小径接榫部,在大径接榫部和小径接榫部之间的部分具有花键部,通过两个所述接榫部以松配合的方式支撑输入构件的另一侧部,并且使输入构件的另一侧部与所述花键部接合,因此, 输入构件的另一侧的轴部通过松配合(间隙配合)的方式能够轻松地插入分隔壁中,并且, 轴承的内圈通过花键接合与轴部一体旋转,从而能够在分隔壁上支撑另一侧的轴部,来组装无级变速装置。另外,对于所述轴部,在两端部分进行嵌合支撑,并且在中间部分进行花键接合,从而适当地通过轴承支撑。根据技术方案3的本发明,在内圈中压入套筒,在该套筒上形成所述大径接榫部、 小径接榫部以及花键部,因此内圈只要为普通的轴承的内圈即可,而不需要特别的轴承。根据技术方案5的本发明,通过在内圈形成有切缺部或突出部这样的简单的结构,能够构成内圈的止转结构。 根据技术方案6的本发明,将轴承的内圈夹持在所述轴部的阶梯部与螺母之间, 而所述轴承的内圈和所述轴部的阶梯部在轴向上安装为一体,因此,能够使作用于输入构件的推力通过所述轴承可靠地被分隔壁承担。根据技术方案7的本发明,能够通过圆锥滚子轴承,将作用于输入构件的一个方向的推力与径向上的力一起可靠地承担。根据技术方案8的本发明,无级变速装置通过位于输出构件和输出轴之间的轴向力施加装置施加与输出扭矩对应的轴向力,能够通过适当的接触压在不产生大的动力损失的情况下,可靠地传递扭矩,并且所述轴向力产生的推力通过一体的壳体内相互抵消承担, 从而不需要承受所述轴向力的外力。根据技术方案9的本发明,应用于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将电动马达的动力高效地传递至差速器,并且将发动机的旋转快速且平稳地进行无级变速,然后传递至差速器,从而控制为一边恰当地辅助电动马达一边使发动机快速且恰当地进行输出,由此通过利用结构简单的摩擦式无级变速装置来实现的价格比较低廉的结构,能够得到可充分地减少耗油量以及CO2排放量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主视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输入构件的分隔壁侧的轴部的支撑部分的主视剖视放大图。图4是表示所述轴部的支撑部分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进一步变更了的实施方式的轴部的支撑部分的图,图5中的(a)为内圈的剖视图,图5中的(b)为其B-B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按照附图,说明应用了本发明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如图1以及图2所示,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具有电动马达2、锥环式无级变速装置(摩擦式无级变速装置)3、差速器5、与未图示的发动机的输出轴连动的输入轴6、传动机构7。上述各装置以及轴容纳在两个壳体构件9、10配合而成的壳体11中,并且该壳体11被分隔壁12划分为处于油密状态的第一空间A和第二空间B。电动马达2具有固定在第一壳体构件9上的定子2a和设置在输出轴4上的转子 2b,输出轴4的一端部经由轴承13能够自由旋转地被第一壳体构件9支撑着,并且,输出轴 4的另一端部经由轴承15能够自由旋转地被第二壳体构件10支撑着。在输出轴4的一侧形成有由齿轮(小齿轮)形成的输出传动装置16,该输出传动装置16通过空转齿轮(Idler gear) 17与设置在输入轴6上的中间传动装置(齿轮)19啮合。空转齿轮17的轴17a的一端部经由轴承20能够自由旋转地被分隔壁12支撑着, 空转齿轮17的轴17a的另一端部经由轴承21能够自由旋转地被第二壳体构件10支撑着。 从侧面观察(沿着轴向观察的状态),所述空转齿轮17配置为在径向上局部与电动马达2重叠。
锥环式无级变速装置3包括作为输入构件的圆锥形状的摩擦轮22、同样为圆锥形状的作为输出构件的摩擦轮23、金属制的环25。两个所述摩擦轮22、23配置为相互平行, 且所述摩擦轮22的大径部分和小径部分的配置位置与所述摩擦轮23的大径部分和小径部分的配置位置在轴向上相反,所述环25配置为,被两个摩擦轮22、23相向的倾斜面夹持,并且包围两摩擦轮中的任一个,例如包围输入侧摩擦轮22。在两个摩擦轮中的至少一个上作用有大的推力,所述环25被所述推力所形成的比较大的夹压力夹持着。具体地说,在输出侧摩擦轮23和无级变速装置输出轴24之间,在轴向上相向的面上形成由凸轮机构构成的轴向力施加装置(未图示),在输出侧摩擦轮23上产生对应于传递扭矩的箭头D方向上的推力,从而在输出侧摩擦轮23与在对抗该推力的方向上被支撑的输入侧摩擦轮22之间,在环25上产生大的夹压力。输入侧摩擦轮22的一侧(大径部分)的端部通过滚柱轴承26被第一壳体构件9 支撑着,并且,输入侧摩擦轮22的另一侧(小径部分)的端部通过圆锥滚子轴承27被隔壁 12支撑着。输出侧摩擦轮23的一侧(小径部分)的端部通过滚柱(径向)轴承29被第一壳体构件9支撑着,并且,输出侧摩擦轮23的另一侧(大径部分)的端部通过滚柱(径向) 轴承30被分隔壁12支撑着。用于向该输出侧摩擦轮23施加上述箭头D方向的推力的输出轴24的另一侧端通过圆锥滚子轴承31被第二壳体构件10支撑着。在输入侧摩擦轮22 的另一端部,轴承27的内圈被阶梯部以及螺母32夹持,经由环25作用于该输入侧摩擦轮 22的来自输出侧摩擦轮23的箭头D方向的推力由所述圆锥滚子轴承27承担。另一方面, 沿着箭头D的反方向,在输出轴24上作用有作用于输出侧摩擦轮23的推力的反作用力,该推力的反作用力由所述圆锥滚子轴承31承担。所述环25借助滚珠螺杆等轴向移动装置在轴向上移动,来改变输入侧摩擦轮22 以及输出侧摩擦轮23的接触位置,从而无级地改变输入构件22与输出构件23之间的转速比。与所述传递扭矩相对应的推力D通过两个所述圆锥滚子轴承27、31在一体的壳体11 内相互抵消,从而不需要液压等作为外力的平衡力。差速器5具有差速器壳体33,该差速器壳体33的一侧端部通过轴承35被第一壳体构件9支撑,并且,该差速器壳体33的另一侧端部通过轴承36被第二壳体构件10支撑。 在该差速器壳体33的内部安装垂直于轴向的轴,在该轴上卡合有成为差速器座架的锥形传动装置37、37,还支撑有左右的驱动轴391、39r,在这些驱动轴上固定有与所述差速器座架啮合的锥形传动装置40、40。而且,在所述差速器壳体33的外部安装有大径的差速器环形传动装置(齿轮)41。在所述无级变速装置输出轴24上形成有齿轮(小齿轮)44,该齿轮44与所述差速器环传动装置41啮合。所述马达输出传动装置(小齿轮)16、空转齿轮17、中间传动装置 (齿轮)19、无级变速装置输出传动装置(小齿轮)44、差速器环形传动装置(齿轮)41构成所述传动机构5。所述马达输出传动装置16与差速器环形传动装置41在轴向上重叠配置,而且,中间传动装置19及无级变速装置输出传动装置44与马达输出传动装置16及差速器环形传动装置在轴向上重叠配置。此外,与无级变速装置输出轴24花键接合的传动装置45为用于在变速杆处于驻车位置时锁止输出轴的驻车传动装置。另外,传动装置是指包括齿轮以及链轮的啮合旋转传递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传动机构都是指由齿轮构成的齿轮传动机构。
所述输入轴6通过滚柱轴承48被第二壳体构件10支撑,并且所述输入轴6的一端通过花键S与无级变速装置3的输入构件22卡合(驱动连接),并且所述输入轴6的另一端侧经由离合器(未图示)与发动机的输出轴连动,该离合器容纳在第二壳体构件10所形成的第三空间C内。第二壳体构件10的所述第三空间C侧开放,与未图示的发动机相连接。所述传动机 构7容纳在第二空间B内,所述第二空间B为在轴向上电动马达2及所述第一空间A与第三空间C之间的部分,该第二空间B由第二壳体构件10和分隔壁12 形成。所述分隔壁12的轴支撑部分(27、30)通过油封47、49划分且成为油密状态,并且第二壳体构件10以及第一壳体构件9的轴支撑部分也通过油封50、51、52进行密封,所述第二空间B成为油密状态,在该第二空间B中填充有规定量的ATF等润滑用油。由第一壳体构件9以及分隔壁12形成的第一空间A也同样构成为油密状态,在该第一空间A中填充有规定量的剪切力大的牵引用油,尤其在极压状态(extreme pressure condition)下剪切力大的牵引用油。参照图2,将电动马达2的输出轴4作为第一轴I,将配置为同轴状的输入轴6以及无级变速装置输入构件22作为第二轴II,将无级变速装置输出构件23及其输出轴24作为第三轴III,将左右驱动轴391、39ι 作为第四轴IV,而且将空转齿轮轴17a作为第五轴V, 这些轴配置为全部平行,且被壳体11支撑,并且配置有传动机构7的传动装置(齿轮)16、 17、19、44、41。在该传动机构7的轴向的一侧配置有电动马达2以及无级变速装置3,在另一侧连接有发动机。另外,与电动马达2同轴的第一轴I位于最上方的位置,与差速器5同轴的第四轴IV位于最下方的位置,差速器5的环形传动装置41的一部分浸渍在所述第二空间B内的润滑油的储油部中。接着,说明上述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的动作。关于本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使壳体11的第三空间C侧与内燃发动机相结合,并且,该发动机的输出轴通过离合器与输入轴 6连动地使用。被传递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的输入轴6的旋转经由花键S传递至锥环式无级变速装置3的输入侧摩擦轮22,然后经由环25传递至输出侧摩擦轮23。此时,通过作用于输出侧摩擦轮23的箭头D方向的推力,在两摩擦轮22、23与环 25之间作用有大的接触压,并且,在第一空间A中填充有牵引用油,因此,在两个所述摩擦轮与环之间成为存在该牵引用油的油膜的极压状态。在该状态下,由于牵引用油具有大的剪切力,所以通过该油膜的剪切力在两摩擦轮与环之间进行动力传递。由此,虽然金属彼此接触,但是能够在使摩擦轮以及环无磨损的情况下,无打滑地传递规定的扭矩,并且,通过使环25在轴向上平稳地移动,改变环25与两摩擦轮的接触位置来进行无级变速。进行了该无级变速的输出侧摩擦轮23的旋转经由其输出轴24、输出传动装置44 以及差速器环形传动装置41传递至差速器5的差速器壳体33,然后动力分配给左右的驱动轴391、39r,来驱动车轮(前轮)。另一方面,电动马达2的动力经由输出传动装置16、空转齿轮17以及中间传动装置19传递至输入轴6。与之前说明地相同,该输入轴6的旋转通过锥环式无级变速装置3 进行无级变速,然后,经由输出传动装置44、差速器环传动装置41传递至差速器5。由各所述传动装置16、17、19、44、41、37、40构成的传动机构7容纳在填充有润滑用油的第二空间 B中,各传动装置啮合时通过润滑用油平稳地进行动力传递。此时,配置在第二空间B的下方位置的差速器环形传动装置41 (参照图2)由大径传动装置构成,从而能够向上引导润滑用油,向其他的传动装置(齿轮)16、17、19、44以及轴承27、30、20、21、31、48可靠地供给充足的润滑用油。所述发动机以及电动马达的动作方式即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的动作方式能够按照需要采用各种方式。其中的一个例子为,在车辆起步时,使离合器分离且使发动机停止, 仅通过电 动马达2的扭矩起步,在达到规定速度时,使发动机起动,通过发动机以及电动马达的动力进行加速,在达到巡航速度时,使电动马达自由旋转或成为再生模式,仅通过发动机进行行驶。在减速、制动时,使电动马达再生而对电池进行充电。另外,可以将离合器用作起步离合器,通过发动机的动力,使用马达扭矩作为辅助,来进行起步。接着,说明作为输入构件的圆锥形状的摩擦轮22的轴支撑部分。作为输入构件以及输出构件的两摩擦轮22、23是在使第一壳体构件9处于下方且使轴向处于上下方向的情况下进行组装的。即,首先,在将外圈压入第一壳体构件9而将两滚柱轴承26、29安装在第一壳体构件9上的状态下,且在内圈压入一侧的轴部22a、23a(参照图1)的状态下,将两摩擦轮22、23组装在第一壳体构件9上。在该状态下,以包围输入侧摩擦轮22的方式,在两摩擦轮22、23之间插入环25,然后,组装安装了油封47、49以及轴承27、30的分隔壁12。另夕卜,在输出侧摩擦轮23的另一侧轴部23b与分隔壁12之间以如下方式安装滚柱轴承30, 艮口,将所述滚柱轴承30的外圈压入分隔壁且不能从分隔壁脱离,将所述滚柱轴承30的内圈压入轴部且不能从轴部脱离。对输入侧摩擦轮22的另一侧轴部22b进行支撑的圆锥滚子轴承27,其外圈被压入分隔壁12,由此滚子以及内圈一起安装在分隔壁12上。此时,详细情况如图3所示,在内圈 27a的内径侧压入有套筒60,且内圈27a与套筒60固定为一体。套筒60的一端侧(圆锥形状侧)成为向外径方向扩展的凸缘部60a,并且在套筒60的内径侧,从圆锥形状侧朝向前端侧依次形成有大径接榫部60b、花键部60c、小径接榫部60d。另一方面,输入侧摩擦轮22的另一侧轴部22b,从圆锥形状侧朝向前端依次形成有阶梯部a、大径支撑部b、花键部C、小径支撑部d、外螺纹部e。该另一侧轴部22b以插入一体地压入所述轴承27的套筒60中的方式组装分隔壁12。此时,该套筒60的大径接榫部 60b与轴部22b的大径支撑部b以松配合(间隙配合)状态嵌合,并且小径接榫部60d与小径支撑部d以松配合状态嵌合,另外,两花键部60c、c相卡合。由此,即使在输出侧摩擦轮 23的另一侧轴部23b压入有滚柱轴承30的内圈而被滚柱轴承30支撑的状态下,输入侧摩擦轮22的另一侧轴部22b由于为所述松配合状态而能够顺利地通过分隔壁12,从而能够插入分隔壁12。进而,在外螺纹部e上螺合螺母32,使套筒60的凸缘部60a与阶梯部a抵接,并且使螺母32按压内圈27a的外方侧面,从而轴部22b被固定为相对于轴承27的轴向移动被限制的状态。此时,在螺母32与套筒60的前端部分之间产生间隙g。在该状态下,输入侧摩擦轮22的另一侧轴部22b,在其轴向两端的部分,通过接榫部嵌合支撑于与轴承27 —体的套筒60,并且在其轴向的中间部分,通过花键以能够与套筒 60 一体旋转的方式被该套筒60支撑,并且通过在阶梯部a与螺母32之间夹持着套筒60以及内圈27a,来在轴向上被套筒60以及内圈27a —体地支撑着。因此,对于两摩擦轮22、23, 一侧轴部22a、23a通过轴承26、29被第一壳体构件9支撑,并且另一侧轴部22b、23b通过轴承27、30被分隔壁12支撑。
输入侧摩擦轮22,与压入圆锥滚子轴承27中的套筒60在旋转方向以及轴向上成为一体,并且通过两接榫部以及支撑部相嵌合而被支撑着,从而被可靠地支撑着,而能够承担箭头D方向的大的推力。此时,由于两接榫部与支撑部处于松配合(间隙配合)状态,所以能够将分隔壁12插在两轴部22b、23b上,从而易于进行安装。另外,两轴承27、30尤其是能够作用大的推力的圆锥滚子轴承27配置在填充有润滑用油的第二空间B中,因此能够通过润滑用油进行润滑,而能够在长时间内维持高的支撑精度。另外,即使输入侧摩擦轮22 的另一侧轴部22b以松配合的状态被轴承27支撑,但由于轴向力施力装置向输出侧摩擦轮 23作用大的轴向力D,所以也能够始终保持对环25施加大的接触压的状态,而且始终作用着基于所述推力产生的从输出侧摩擦轮23离开的方向上的径向力,因此两个所述接榫部 60b、60d以及支撑部b、d始终在所述径向上接触,从而能够保持输入侧摩擦轮的另一侧轴部 22b的轴向精度(与输出侧摩擦轮之间的轴间精度)。另外,在组装了所述分隔壁12的状态下,使输入轴6与输入侧摩擦轮22的轴部 22b花键接合(S),并且,将电动马达2、空转齿轮17、无级变速装置输出轴24以及差速器5 安装在第二壳体构件10与分隔壁12之间,然后组装第二壳体构件10。接着,说明所述输入侧摩擦轮22的另一侧轴部22b的支撑部分的其他实施方式。图4是表示不使用上述的套筒而将圆锥滚子轴承27的内圈27a2直接支撑在轴部 22b的实施方式的图。在所述内圈27a2的内侧,从一端侧(圆锥形状侧)朝向前端侧依次形成有大径接榫部70b、花键部70c、小径接榫部70d。另一方面,与上述相同,对于输入侧摩擦轮22的另一侧轴部22b,从圆锥形状侧朝向前端依次形成阶梯部a、大径支撑部b、花键部C、小径支撑部d、外螺纹部e。该另一侧轴部22b以插入所述轴承27的内圈27a2的方式组装分隔壁12。此时,该内圈27a2的大径接榫部70b与轴部22b的大径支撑部b以松配合(间隙配合)状态嵌合,并且小径接榫部70d 与小径支撑部d以松配合状态嵌合,另外两个花键部70c、c相卡合。由此,即使在输出侧摩擦轮23的另一侧轴部23b上压入有滚柱轴承30的内圈而被滚柱轴承30支撑的状态下,输入侧摩擦轮22的另一侧轴部22b由于为所述松配合状态而能够顺利地通过分隔壁12,从而能够插入分隔壁12。进而,在外螺纹部e上螺合螺母32,使内圈27a2的一端面与阶梯部a 抵接,并且使螺母32按压内圈27a2的外方侧面,从而轴部22b被固定为相对于轴承27的轴向移动被限制的状态。图5中的(a)、(b)表示进一步变更了的所述圆锥滚子轴承27的内圈27a3。在该内圈27a3的一端侧(圆锥形状侧)每隔180度形成有切缺部80a。另一方面,在输入侧摩擦轮22的另一侧轴部22b的前端侧部分形成有阶梯部a,在该阶梯部a上,每隔180度形成有朝向前端侧的突出部81,该阶梯部a的小径侧部分h与所述内圈27a3的内周面松配合 (间隙配合)。另外,所述轴部22b的前端部形成有外螺纹部e。由此,输入侧摩擦轮22的另一侧轴部22b的带有阶梯部的小径侧部分h以松配合 (间隙配合)状态嵌入所述内圈27a3的内周面,并且,突出部81与所述切缺部80a相结合, 所以连结为不能相对旋转的状态。另外,通过在与阶梯部a之间夹持内圈27a3来将螺母32 紧固在外螺纹部e上,从而内圈27a3在轴向上一体地安装在轴部22b上。此外,在上述说明中,将切缺部80a直接形成在内圈上,但是可以形成在压入内圈的套筒上。另外,切缺部以及突出部的关系可以相反,即,将切缺部形成在轴部上,将突出部形成在内圈或套筒上。
所述套筒60的花键部60c或内圈27a2的花键部70c与轴部22b的花键部c卡合、 以及切缺部80a与突出部81卡合来构成内圈的止转结构。此外,该止转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可以是键以及键槽等其他结构。此外,所述传动机构为使用齿轮的齿轮(toothed gear)传动机构,但是,所述传动机构中一部分可以为链以及链轮等齿轮以外的通过啮合传递旋转的旋转传递装置。 另外,传动机构的传递路径经由无级变速装置,但是不限于此,可以不经无级变速装置地将电动马达的旋转传递至差速器环形传动装置41。此时,中间传动装置19能够自由旋转地被输入轴6支撑,使该中间传动装置的旋转直接或经由空转齿轮传递至无级变速装置输出轴24。另外,在上述说明中按照适用于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实施方式说明了驱动装置, 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将传动机构作为倒挡用传动机构,或作为利用分离传递扭矩的一部分来与无级变速装置输出进行合成的行星传递装置来扩大无级变速装置的变速范围或分担传递扭矩的一部分的传动机构,本发明能够适用于除了混合动力驱动装置以外的驱动装置。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为将锥环式等摩擦式变速装置与传动机构组合而成的驱动装置,用于安装在轿车上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附图标记说明1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2电动马达3摩擦式(锥环式)无级变速装置4电动马达输出轴5差速器6输入轴7传动机构9第一壳体构件10第二壳体构件11 壳体12分隔壁22输入构件(圆锥形状的摩擦轮)22a 一侧轴部22b另一侧轴部23输出构件(圆锥形状的摩擦轮)23a 一侧轴部23b另一侧轴部24无级变速装置输出轴25 环26、29、30径向(滚柱)轴承
27、31 (圆锥滚子)轴承27a、27a2、27a3 内圈32 螺母60 套筒60a凸缘部60b、70b大径接榫部60c、70c 花键部60d、70d小径接榫部 80a切缺部81突出部a阶梯部b大径支撑部c花键部d小径支撑部e外螺纹部A第一空间B第二空间
权利要求
1.一种驱动装置,通过分隔壁将壳体划分为处于油密状态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其中,所述第一空间容纳摩擦式无级变速装置且填充有牵引用油,所述第二空间容纳由通过啮合来传递旋转的旋转传递装置构成的传动机构且填充有润滑用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式无级变速装置为锥环式无级变速装置,具有 输入构件,其由圆锥形状的摩擦轮构成,输出构件,其由圆锥形状的摩擦轮构成,并配置成与所述输入构件相平行,而且该输出构件的大径部和小径部的配置位置与所述输入构件的大径部和小径部的配置位置在轴向上相反,环,其被所述输入构件的摩擦轮和所述输出构件的摩擦轮各自的相向的倾斜面夹持; 所述锥环式无级变速装置通过使所述环在轴向上移动来进行无级变速; 所述输入构件以及所述输出构件中的一个构件的一侧的轴部能够自由旋转地被所述壳体支撑,并且该一个构件的另一侧的轴部,通过能够在推力方向以及径向上进行支撑的轴承支撑在所述分隔壁的所述第二空间侧;所述轴承安装在所述分隔壁上,所述轴承的内圈经由止转结构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另一侧的轴部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构件为输入构件,该输入构件的所述一侧的轴部位于所述摩擦轮的大径部侧,所述另一侧的轴部位于所述摩擦轮的小径部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圈中压入有套筒,所述套筒在其内径侧具有大径接榫部、小径接榫部以及处于两个所述接榫部之间的花键部,所述另一侧的轴部以松配合的方式被两个所述接榫部支撑,并与所述花键部花键接I=I O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在其内径侧具有大径接榫部、小径接榫部以及处于两个所述接榫部之间的花键部,所述另一侧的轴部以松配合的方式被两个所述接榫部支撑,并与所述花键部花键接I=I O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另一侧的轴部上设置有阶梯部,并在该阶梯部上设置有突出部或切缺部, 在所述内圈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切缺部或突出部,所述另一侧的轴部以松配合的方式被所述内圈支撑,并且使所述切缺部与所述突出部卡合,从而使所述另一侧的轴部与所述内圈不能相对旋转地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另一侧的轴部具有阶梯部,并在前端部具有外螺纹部,通过与所述外螺纹部相螺合的螺母来将所述内圈紧固在所述螺母与所述阶梯部之间, 从而在轴向上将所述内圈与所述另一侧的轴部安装为一体。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为能够承受朝向所述输入构件的大径部的方向的推力的圆锥滚子轴承。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相互结合的第一壳体构件和第二壳体构件,所述输入构件的所述一侧的轴部通过径向轴承被所述第一壳体构件支撑, 所述输出构件的一侧的轴部通过径向轴承被所述第一壳体构件支撑,并且所述输出构件的另一侧的轴部通过径向轴承被所述分隔壁支撑,在所述输出构件与无级变速装置的输出轴之间具有用于施加与输出扭矩相对应的轴向力的轴向力施加装置,所述无级变速装置的输出轴,通过能够承受所述轴向力施加装置的反作用力方向的推力的圆锥滚子轴承,被支撑在所述第二壳体构件的所述第二空间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与发动机连动的输入轴, 具有专用的输出轴的电动马达, 差速器;所述摩擦式无级变速装置将所述输入轴的旋转进行无级变速后输出至所述无级变速装置的输出轴;所述传动机构将所述电动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经由所述无级变速装置的输出轴传递至所述差速器。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为了将锥环式无级变速装置配置在牵引用油空间中而利用用于与润滑用油空间相区分的分隔壁的情况下,通过轴承将摩擦轮被分隔壁支撑的结构。输入侧摩擦轮的轴部(22b)被安装在分隔壁上的圆锥滚子轴承(27)支撑。在内圈(27a)中压入套筒(60)。套筒(60)在其内径侧具有大径侧接榫部(60b)、小径侧接榫部(60d)、花键部(60c),轴部(22b)与两个所述接榫部松配合,并且轴部(22b)与花键部(60c)花键接合,另外,通过阶梯部(a)和螺母(32)夹持安装轴承。
文档编号F16H57/02GK102378867SQ201080015099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8日
发明者内田雅之, 山下贡, 神谷美纱纪, 高桥昭次 申请人: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