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制动器冷却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5436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制动器冷却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制动系统在长时间、大负荷工作时,汽车制动器的摩擦片随着摩擦时间的加长,其温度升高,随着摩擦片温度的升高,其耐磨性大大降低,当摩擦片温度超过一定值时,其摩擦性能开始严重衰退,制动性能下降,即出现热衰减现象。刹车如果出现“热衰减现象”,会因无法提供充足的制动力而延长刹车距离甚至出现刹车失灵,不利于行车安全。目前国内货车普遍采用在整车上加装一个冷却水箱,制动时打开冷却水箱的阀门,冷水会喷淋在制动器上面,这样可以降低刹车片的温度从而延缓制动系统的热衰减,但是该系统需要不定时的向水箱补充冷却水,使用不便。且补充冷却水的时间的不确定性也给该系统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冷却水与制动器实现热交换后会直接流在道路上,如遇到寒冷的冬季,水会快速的凝固结冰,这给后面行驶的车辆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制动器冷却控制系统,解决现有制动器的摩擦片采用冷水喷淋,存在冷却不及时、需不定时加注冷水的问题,能提高汽车制动的安全性,降低汽车使用的安全隐患。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制动器冷却控制系统,包括:机油冷却箱、制动蹄、机油泵、第一继电器、冷却控制器;

所述机油冷却箱通过冷却管路与所述制动蹄的腔体相连,所述机油泵设置在所述冷却管路上,在所述机油泵运转时,所述机油冷却箱与所述制动蹄腔体内的机油进行循环,使安装在所述制动蹄上的摩擦片与机油实现热交换;

所述第一继电器的控制端与所述冷却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输入端与蓄电池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机油泵的控制端相连;

在所述冷却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时,所述机油泵运转。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继电器和冷却风扇;

所述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端与所述冷却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继电器的输入端与蓄电池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继电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却风扇的控制端相连;

所述冷却风扇设置在所述机油冷却箱上,在所述冷却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时,所述冷却风扇运转,使所述机油冷却箱内的机油与外界冷风进行热交换。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机油冷却箱内,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却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

所述冷却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所述机油冷却箱内的机油温度;

在所述机油冷却箱的机油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所述冷却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输出高电平;

在所述机油冷却箱的机油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所述冷却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以使所述冷却风扇停止运转,其中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制动蹄的腔体内,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却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所述冷却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所述制动蹄腔体内的机油温度;

在所述制动蹄腔体内的机油温度大于第三温度阈值时,所述冷却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输出高电平;

在所述制动蹄腔体内的机油温度小于第四温度阈值时,所述冷却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以使所述机油泵停止运转,其中所述第四温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

优选的,还包括:组合仪表;

所述组合仪表通过CAN总线与所述冷却控制器相连,在所述机油冷却箱或所述制动蹄腔体内的机油温度大于第五温度阈值时,所述冷却控制器发送报警报文,所述组合仪表根据所述报警报文语音播报和/或显示报警信息。

优选的,所述冷却控制器包括:AD模数转换模块、微处理器、CAN发送模块和CAN接收模块;

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AD模数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CAN接收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与CAN发送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作为所述冷却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三输出端作为所述冷却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

所述AD模数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作为所述冷却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AD模数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作为所述冷却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微处理器为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制动器冷却控制系统,通过机油冷却箱与制动蹄腔体内的机油进行循环运转,使安装在所述制动蹄上的摩擦片与机油实现热交换。解决现有制动器的摩擦片采用冷水喷淋,存在冷却不及时、需不定时加注冷水的问题,能提高汽车制动的安全性,降低汽车使用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制动器冷却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K1 第一继电器

K2 第二继电器

T1 第一温度传感器

T2 第二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针对当前汽车制动器的摩擦片长时间工作,易使摩擦片的温度升高,使其摩擦性能衰退,制动性能下降。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制动器冷却控制系统,通过机油冷却箱与制动蹄腔体内的机油进行循环运转,使安装在所述制动蹄上的摩擦片与机油实现热交换。解决现有制动器的摩擦片采用冷水喷淋,存在冷却不及时、需不定时加注冷水的问题,能提高汽车制动的安全性,降低汽车使用的安全隐患。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制动器冷却控制系统,包括:机油冷却箱、制动蹄、机油泵、第一继电器K1、冷却控制器。所述机油冷却箱通过冷却管路与所述制动蹄的腔体相连,所述机油泵设置在所述冷却管路上,在所述机油泵运转时,所述机油冷却箱与所述制动蹄腔体内的机油进行循环,使安装在所述制动蹄上的摩擦片与机油实现热交换。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控制端与所述冷却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输入端与蓄电池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输出端与所述机油泵的控制端相连。在所述冷却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时,所述机油泵运转。

在实际应用中,安装在制动蹄上的摩擦片与机油热交换后,使摩擦片的温度下降,制动性能提升。

进一步,该系统还包括:第二继电器K2和冷却风扇。所述第二继电器K2的控制端与所述冷却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继电器K2的输入端与蓄电池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继电器K2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却风扇的控制端相连。所述冷却风扇设置在所述机油冷却箱上,在所述冷却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时,所述冷却风扇运转,使所述机油冷却箱内的机油与外界冷风进行热交换。

在实际应用中,机油冷却箱可为散热器结构,在冷却风扇运转时,能够使冷风与机油冷却箱的接触面增大,更快实现机油冷却箱内的机油降温。

如图1,该系统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T1。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T1设置在所述机油冷却箱内,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T1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却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冷却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T1采集所述机油冷却箱内的机油温度。在所述机油冷却箱的机油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所述冷却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输出高电平。在所述机油冷却箱的机油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所述冷却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以使所述冷却风扇停止运转,其中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

在实际应用中,可第一温度阈值可为120℃,第二温度阈值可为85℃。即机油冷却箱温度达到120℃后,冷却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使第二继电器吸合从而使得冷却风扇带电运转。当机油冷却箱温度低于85℃后冷却风扇停止工作。

该系统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T2。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T2设置在所述制动蹄的腔体内,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T2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却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冷却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T2采集所述制动蹄腔体内的机油温度。在所述制动蹄腔体内的机油温度大于第三温度阈值时,所述冷却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输出高电平。在所述制动蹄腔体内的机油温度小于第四温度阈值时,所述冷却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以使所述机油泵停止运转,其中所述第四温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温度阈值可为95℃。

进一步,该系统还包括:组合仪表。所述组合仪表通过CAN总线与所述冷却控制器相连,在所述机油冷却箱或所述制动蹄腔体内的机油温度大于第五温度阈值时,所述冷却控制器发送报警报文,所述组合仪表根据所述报警报文语音播报和/或显示报警信息。在实际应用中,第五温度阈值常设为180℃,当温度大于180℃时说明冷却系统不起作用,应启动故障报警,以提醒使用者进行故障检测。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冷却控制器包括:AD模数转换模块、微处理器、CAN发送模块和CAN接收模块。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AD模数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CAN接收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与CAN发送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作为所述冷却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三输出端作为所述冷却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所述AD模数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作为所述冷却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AD模数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作为所述冷却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其中,所述微处理器可为单片机。

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制动器冷却控制系统,通过机油冷却箱与制动蹄腔体内的机油进行循环运转,使安装在所述制动蹄上的摩擦片与机油实现热交换。解决现有制动器的摩擦片采用冷水喷淋,存在冷却不及时、需不定时加注冷水的问题,能提高汽车制动的安全性,降低汽车使用的安全隐患。

以上依据图示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