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屏产品的链板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56313发布日期:2020-09-25 18:34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屏产品的链板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屏产品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屏产品的链板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工具之一,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常常需要根据实际使用状态调整屏幕电脑、智能手机的屏幕显示角度,如此,屏幕可折叠的电子产品也就应运而生。

屏幕可折叠的电子产品大都包括折叠壳及设置在折叠壳上的折叠屏,当折叠屏折叠之后,相对折叠的壳体之间会产生间隙,如果不对该间隙进行处理,对应该间隙的折叠屏处的使用会因缺少支撑而使用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屏产品的链板驱动机构,第一壳体与中间壳发生相对转动,转动的第一壳体经由传动组件、连杆组件驱动链板移动,使得链板填充中间壳与折叠屏的折叠处之间的间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折叠屏产品的链板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壳体、中间壳及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中间壳转动连接,中间壳与第二壳体连接,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分别连接外界的折叠屏的两端,中间壳对应折叠屏的中部;还包括转动设置于中间壳的传动组件、活动设置于第一壳体的连杆组件,转动的第一壳体用于驱动传动组件转动,转动的传动组件经由连杆组件的一端驱动连杆组件移动,移动的连杆组件用于驱动活动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的外界的链板移动。

其中,中间壳转动设置有半轴件,半轴件与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转动的半轴件用于驱动传动组件转动。

其中,传动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中间壳的轴体件、设置于轴体件的驱动片,驱动片用于抵触连杆组件的一端。

其中,半轴件设有第一齿轮,半轴件、中间壳之间的转动轴线与第一齿轮的中心轴线重合,轴体件设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

其中,连杆组件包括第一杆体、第一轴体、第一固定片、第二固定片、第二杆体、第三杆体、第四杆体、第五杆体及第六杆体,第一固定片、第二固定片均设置于第一壳体,第一固定片设有第一弧槽,第一杆体的一端与第一轴体转动设置,第一轴体转动并滑动容设于第一弧槽内,第二固定片设有导槽,第一弧槽所在的平面与导槽所在的平面垂直设置,第二杆体的一端、第三杆体的一端与第一轴体转动设置,第二杆体的另一端、第三杆体的另一端分别转动并滑动容设于导槽内,第四杆体的一端与第三杆体的另一端转动设置,第四杆体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五杆体的一端及第六杆体的一端,第五杆体的另一端、第六杆体的另一端分别转动设置于链板的不同部位。

其中,第一杆体包括第二轴体、两个板体,两个板体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两个板体的一端均与第二轴体连接设置,两个板体的另一端均与第一轴体连接设置,传动组件伸入两个板体之间并抵触第二轴体。

有益效果:当折叠屏折叠时,第一壳体与中间壳发生相对转动,转动的第一壳体驱动传动组件相对中间壳转动,转动的传动组件驱动连杆组件相对第一壳体移动,移动的连杆组件驱动链板相对第一壳体移动,使得链板填充中间壳与折叠屏的折叠处之间的间隙,提升折叠屏产品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组件及连杆组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包括:

1—第一壳体2—中间壳3—第二壳体

4—传动组件5—连杆组件6—半轴件

7—轴体件8—驱动片9—第一齿轮

11—第二齿轮12—第一杆体13—第一轴体

14—第一固定片15—第二固定片16—第一弧槽

17—导槽18—第二轴体19—板体

21—凹口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折叠屏产品的链板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壳体1、中间壳2及第二壳体3,第一壳体1与中间壳2转动连接,中间壳2与第二壳体3连接,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3分别连接外界的折叠屏的左右两端,中间壳2对应折叠屏的中部。

还包括转动设置在中间壳2上的传动组件4、活动设置在第一壳体1上的连杆组件5,转动的第一壳体1用于驱动传动组件4转动,转动的传动组件4经由连杆组件5的一端驱动连杆组件5移动,移动的连杆组件5用于驱动活动设置在第一壳体1上的外界的链板移动。

当折叠屏折叠时,第一壳体1与中间壳2发生相对转动,转动的第一壳体1驱动传动组件4相对中间壳2转动,转动的传动组件4驱动连杆组件5相对第一壳体1移动,移动的连杆组件5驱动链板相对第一壳体1移动,使得移动后的链板填充中间壳2与折叠屏的折叠处之间的间隙,提升折叠屏产品的使用性能。

中间壳2上转动设置有半轴件6,半轴件6为半圆柱状,半轴件6与第一壳体1可拆卸连接,转动的半轴件6用于驱动传动组件4转动。经由半轴件6的设置,使得第一壳体1经由半轴件6与中间壳2转动设置,无需在第一壳体1直接加工出与中间壳2转动配合的构造,大大简化第一壳体1的构造设计,提升链板驱动机构的制造效率。

传动组件4包括转动设置在中间壳2上的轴体件7、设置在轴体件7上的驱动片8,轴体件7为直条状圆柱,驱动片8用于抵触连杆组件5的一端。实际使用时,第一壳体1连带半轴件6相对中间壳2转动,转动的半轴件6驱动轴体件7相对中间壳2转动,轴体件7转动时带动驱动片8转动,借助驱动片8与连杆组件5之间的抵触配合,转动的驱动片8即可驱动连杆组件5移动。

半轴件6上设置有第一齿轮9,半轴件6、中间壳2之间的转动轴线与第一齿轮9的中心轴线重合,轴体件7上设置有与第一齿轮9啮合的第二齿轮11。当半轴件6转动时,半轴件6连带第一齿轮9一起转动,转动的第一齿轮9驱动第二齿轮11转动,第二齿轮11转动时即可连带轴体件7转动,轴体件7转动时即可带动驱动片8转动。

连杆组件5包括第一杆体12、第一轴体13、第一固定片14、第二固定片15、第二杆体、第三杆体、第四杆体、第五杆体及第六杆体,第一固定片14、第二固定片15均设置在第一壳体1上,第一固定片14上设置有第一弧槽16,第一弧槽16呈圆弧状,第一杆体12的一端与第一轴体13转动设置,第一轴体13转动并滑动容设在第一弧槽16内,第二固定片15上设置有导槽17,导槽17呈直条状,第一弧槽16所在的平面与导槽17所在的平面垂直设置,第二杆体的一端、第三杆体的一端与第一轴体13转动设置,第二杆体的另一端、第三杆体的另一端分别转动并滑动容设在导槽17内,第四杆体的一端与第三杆体的另一端转动设置,第四杆体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五杆体的一端及第六杆体的一端,第五杆体的另一端、第六杆体的另一端分别转动设置在链板上的不同部位。

实际使用时,转动的驱动片8经由第一杆体12驱动整个连杆组件5移动,在连杆组件5的移动过程中,第一轴体13沿第一弧槽16的长度方向滑动并相对第一固定片14转动,第二杆体的另一端、第三杆体的另一端沿导槽17的长度方向滑动并相对第二固定片15转动,进而缓冲连杆组件5与链板水平滑动之间的移动错位位移,确保链板可以相对第一壳体1沿直线滑动,使得链板可以填充中间壳2与折叠屏的弯折处之间的间隙。当然,第一壳体1反向转动时,即可经由连杆组件5拉动链板从中间壳2与折叠屏的弯折处之间的间隙内退出。

本实施例中,第一杆体12包括第二轴体18、两个板体19,两个板体19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两个板体19的一端均与第二轴体18连接设置,两个板体19的另一端均与第一轴体13连接设置,传动组件4伸入两个板体19之间并抵触第二轴体18。

在传动组件4转动的过程中,借助驱动片8与第二轴体18之间的抵触作用,转动的驱动片8驱动第一杆体12移动,移动的第一杆体12带动连杆组件5的其它杆件移动。优选地,第二轴体18还可以套设滚动轴承,驱动片8抵触在滚动轴承的外圈上,在驱动片8驱动连杆组件5的移动的过程中,将第二轴体18与驱动片8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成滚动摩擦,一方面降低摩擦噪音,另一方面降低两者之间的磨损。此外,根据实际需要,驱动片8上还可以设置凹口槽21,第二轴体18容设在凹口槽21内,经由凹口槽21的内侧壁对第二轴体18进行限位。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