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476518阅读:来源:国知局
压力损失下将旋转部件产生的冷却风高效地供应至离合器。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骨架图。(第I实施方式)
[0031]图2是图1的2部的详细图。(第I实施方式)
[0032]图3是沿图2的3-3线的剖视图(高变速比(TOP)状态)。(第I实施方式)
[0033]图4是沿图2的3-3线的剖视图(低变速比(LOW)状态)。(第I实施方式)
[0034]图5是高变速比状态下的作用说明图。(第I实施方式)
[0035]图6是低变速比状态下的作用说明图。(第I实施方式)
[0036]图7是图1的7部的详细图。(第I实施方式)
[0037]图8是第1、第2啮合切换机构的接合表。(第I实施方式)
[0038]图9是驻车档的转矩传递图。(第I实施方式)
[0039]图10是倒车档的转矩传递图。(第I实施方式)
[0040]图11是空档的转矩传递图。(第I实施方式)
[0041]图12是前进档的转矩传递图(正常行驶状态)。(第I实施方式)
[0042]图13是前进档的转矩传递图(发动机制动状态)。(第I实施方式)
[0043]图14是前进档的转矩传递图(怠速停止状态)。(第I实施方式)
[0044]图15是前进档的转矩传递图(故障状态)。(第I实施方式)
[0045]图16是图1的16部的详细图。(第I实施方式)
[0046]图17是与图7对应的图。(第2实施方式)
[0047]图18是与图7对应的图。(第3实施方式)
[0048]图19是图18的19部的放大图。(第3实施方式)
[0049]图20是沿图19的20-20线的剖视图。(第3实施方式)
[0050]标号说明
[0051]11:输入轴;
[0052]12:第I输出轴(输出轴);
[0053]12A:输出轴主体部;
[0054]12B:输出轴下游部;
[0055]14:变速致动器;
[0056]18:偏心盘(输入侧支点);
[0057]19:连杆;
[0058]19c:销(输出侧支点);
[0059]21:第I单向离合器;
[0060]22:外部件(输入部件);
[0061]26:第I链轮(输入旋转部件);
[0062]27:第2链轮(输出旋转部件);
[0063]28:环形链(动力传递部件);
[0064]45:第2单向离合器;
[0065]51:阻尼器(旋转部件);
[0066]55:输出侧牙嵌离合器(离合器);
[0067]55’:第3单向离合器(离合器、单向离合器);
[0068]55〃:输出侧干式多片离合器(离合器);
[0069]65:第 I 壳体;
[0070]66:第 2 壳体;
[0071]67:吸入口;
[0072]68:排出口;
[0073]69:连通孔;
[0074]E:发动机(驱动源);
[0075]S2:第2动力传递切换机构(选择切换单元);
[0076]U:变速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77]以下,基于图1?图16对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78]第I实施方式
[0079]如图1所示,将发动机E的驱动力经由左右的车轴10、10传递至驱动轮W、W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具有无级变速器T、第I动力传递切换机构S1、第2动力传递切换机构S2以及差速器D。第I动力传递切换机构SI可以切换驻车档、倒车档、空档以及前进档。第2动力传递切换机构S2可以切换正常行驶/发动机制动状态、怠速停止状态以及故障状态。
[0080]接下来,基于图1?图7对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0081]如图1所示,输入轴11由输入轴主体部IIA和比输入轴主体部IlA靠近驱动力传递方向上游侧(发动机E侧)的输入轴上游部IlB构成,输入轴主体部IlA连接于无级变速器T,输入轴上游部IlB连接于发动机E。在输入轴上游部IlB与发动机E之间设有阻尼器51,在输入轴主体部IlA与输入轴上游部IlB之间设有输入侧牙嵌离合器52。输入侧牙嵌离合器52在正常时维持在接合状态,但在后述的输入轴主体部IlA固着时解除接合,从而分离输入轴主体部IlA与输入轴上游部11B。
[0082]另外,输出轴12由输出轴主体部12A和比输出轴主体部12A靠近驱动力传递方向下游侧(驱动轮W、W侧)的输出轴下游部12B构成,输出轴主体部12A连接于无级变速器T,输出轴下游部12B连接于第2动力传递切换机构S2。在输出轴主体部12A与输出轴下游部12B之间设有输出侧牙嵌离合器55。输出侧牙嵌离合器55在正常时维持在接合状态,但在后述的输出轴主体部12A固着时解除接合,从而分离输出轴主体部12A与输出轴下游部12B。
[0083]如图16所示,输入轴主体部IlA的右端通过球轴承53支承于未图示的变速器壳体,输入轴上游部IlB的左端外周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嵌合于该输入轴主体部IlA的右端内周。输入侧牙嵌离合器52的内周花键嵌合在输入轴主体部IlA的外周和输入轴上游部IlB的外周,当利用叉部54将输入侧输入侧牙嵌离合器52向左移动时,输入侧牙嵌离合器52的花键从输入轴上游部IlB的花键脱离,由此,输入轴主体部IIA与输入轴上游部IlB分呙。
[0084]此外,输出侧牙嵌离合器55的结构与上述输入侧牙嵌离合器52的结构实质上相同。
[0085]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T是将具有相同结构的多个(在实施方式中为4个)变速单元U…沿轴向重叠而成的,这些变速单元U…具备平行地配置的共用的输入轴11和共用的第I输出轴12,输入轴11的旋转在被减速或加速后传递至第I输出轴12。
[0086]以下,作为代表,对一个变速单元U的结构进行说明。与发动机E连接而旋转的输入轴11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贯穿电动马达这样的变速致动器14的中空的旋转轴14a的内部。变速致动器14的转子14b固定于旋转轴14a,定子14c固定于壳体。变速致动器14的旋转轴14a能够以与输入轴11相同的速度旋转,并且能够相对于输入轴11以不同的速度相对旋转。
[0087]在贯穿变速致动器14的旋转轴14a的输入轴11上固定有第I小齿轮15,曲柄状的行星架16以跨越该第I小齿轮15的方式连接于变速致动器14的旋转轴14a。直径与第I小齿轮15相同的2个第2小齿轮17、17分别通过小齿轮销16a、16a被支承在与第I小齿轮15协作构成正三角形的位置,齿圈18a与这些第I小齿轮15和第2小齿轮17、17啮合,所述齿圈18a以偏心的方式形成于圆板形的偏心盘18的内部。在连杆19的杆部19a的一端设置的环部1%通过球轴承20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嵌合于偏心盘18的外周面。
[0088]设于第I输出轴12的外周的第I单向离合器21具有:环状的外部件22,其通过销19c被枢轴支承于连杆19的杆部19a ;内部件23,其配置于外部件22的内部,且固定于第I输出轴12 ;以及辊25…,其配置于在外部件22的内周的圆弧面与内部件23的外周的平面之间形成的楔状的空间内,且被弹簧24…施力。
[0089]根据图2可以明确,4个变速单元U…共同具有曲柄状的行星架16,通过第2小齿轮17、17支承于行星架16上的偏心盘18的相位在各个变速单元U中分别相差90°。例如,在图2中,左端的变速单元U的偏心盘18相对于输入轴11移位至图中上方,从左开始的第3个变速单元U的偏心盘18相对于输入轴11移位至图中下方,从左开始的第2个和第4个变速单元U、U的偏心盘18、18位于上下方向的中间。
[0090]根据图1可以明确,无级变速器T具有辅助的动力传递路径,所述辅助的动力传递路径能够以与上述6个变速单元U...不同的路径传递驱动力。S卩,在输入轴12的上游侧(发动机E侧)的输入轴上游部IlB上设置的第I链轮26与在传递轴13上设置的第2链轮27通过环形链28连接,所述传递轴13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嵌合于第I输出轴13的下游侧(差速器D侧)的输出轴下游部12B的外周,这些第I链轮26、第2链轮27以及环形链28构成辅助动力传递单元29。
[0091]根据图7可以明确,第I动力传递切换机构SI除了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嵌合于车轴10的外周的筒状的第I输出轴12之外,还具有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嵌合于车轴10的外周的筒状的第2输出轴31、以及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嵌合于该第2输出轴31的外周的筒状的第3输出轴32。在第I输出轴12的输出轴下游部12B的右端形成有第4外周花键12a,在第2输出轴31的左端形成有第5外周花键31a,在第3输出轴32的左端形成有第6外周花键32a。
[0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