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齿轮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816155阅读:来源:国知局
孔。根据该结构,从挡板单元的排出开口部排出的润滑油,从环形体的导出孔导出到壳体内,因此润滑油不会滞留在环形体内。因此,能够抑制因环形体的旋转所引起的润滑油的搅拌阻力。
[0024]本发明的行星齿轮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具备收纳所述太阳齿轮、行星齿轮及环形齿轮的壳体,该壳体具有向太阳齿轮的齿面喷射润滑油的喷嘴、以及向行星齿轮的轴承供给润滑油的供给通道。根据该结构,由于壳体为不能旋转的固定状态,因此能够使从设置于该壳体上的喷嘴喷射的润滑油始终稳定地向太阳齿轮的齿面喷射。同样地,通过设置于壳体上的供给润滑油的供给通道,能够始终稳定地向行星齿轮的轴承供给润滑油。
[0025]权利要求书和/或说明书和/或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至少两种结构的任意组合均包含在本发明中。特别是权利要求书的各权利要求的两项以上的任意组合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附图说明】
[0026]通过参照附图对以下适宜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可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但是,实施方式及附图仅用于图示及说明,并不应用于确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附上的权利要求书确定。在附图中,多个附图上相同部件号码表示相同或与其相当的部分。
[0027]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润滑油整流结构的行星齿轮装置的主视图。
[0028]图2是将同一行星齿轮装置应用于输出装置的纵剖面图。
[0029]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挡板单元的立体图。
[0030]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挡板单元的立体图。
[0031 ]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挡板单元的立体图。
[0032]图6是比较例的挡板单元的立体图。
[0033]图7是表示将具备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润滑油整流结构的行星齿轮装置应用于输出装置的纵剖面图。
[0034]图8是表示将具备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润滑油整流结构的行星齿轮装置应用于输出装置的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参照图1?图5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行星齿轮装置I设置于一般工业机械、航空器发动机等,将输入轴的动力传递到输出侧。下面,将行星齿轮装置I的轴向输入侧称为前侧,将其相反侧的输出侧称为后侧。
[0036]行星齿轮装置I具备:太阳齿轮2,其具有配置在中央部的外齿2a;,多个行星齿轮3,其具有配置在太阳齿轮2外周的外齿3a;环形齿轮4,其具有配置在行星齿轮列外周的内齿4a;挡板单元5,其配置在邻接的行星齿轮3、3之间周向的间隙内。太阳齿轮2由直齿轮构成,形成于作为旋转轴的输入轴6的外周。行星齿轮3由与太阳齿轮2相对应的直齿轮构成,并与太阳齿轮2啮合。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行星齿轮3沿太阳齿轮2的周向等间隔配置。环形齿轮4由直齿轮构成,与三个行星齿轮3啮合。
[0037]如图2所示,构成行星齿轮装置I的太阳齿轮2、行星齿轮3、环形齿轮4及挡板单元5被收纳在壳体9内。壳体9上固定有行星齿轮支承板U。在行星齿轮支承板11上不能相对旋转地安装有中空的行星轴12的基端部(图2的输入侧,即左侧)。行星齿轮3通过滑动轴承13相对自由旋转地支承于行星轴12的外周。行星轴12的前端部通过行星齿轮支承板11支承于安装在壳体9上的后述的端壁30。
[0038]输入轴6从壳体9的外部穿过贯通孔40并延伸到壳体9内。输入轴6的在贯通孔40的夕卜侧部分,通过滑动轴承16a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第一支承壳体16,其中,该滑动轴承16a设置在形成壳体9 一部分的第一支承壳体16上。比输入轴6上的滑动轴承16a更靠外侧的基端部(图2的左端部),贯通作为壳体9 一部分的第二支承壳体17,并通过被支承于第二支承壳体17的密封部件18密封。
[0039]环形齿轮4形成在环形体19的内周面。另一方面,在与输入轴6同一轴心C上配置有作为旋转轴的输出轴20,在该输出轴20上固定有旋转板21 ο该旋转板21的外周端部与环形体19齿轮连结,进行整体旋转。输出轴20的外周固定有滑动轴承34。滑动轴承34贯穿设置在壳体9的中央部的贯通孔37,经由其圆柱面状的滑动面34a与壳体9旋转自如地接触。
[0040]挡板单元5配置在沿图1的周向邻接的两个行星齿轮3、3之间,通过如螺栓这样的连接部件24安装在图2的行星齿轮支承板11上。
[0041]挡板单元5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具有朝向径向内方向开口的第一导入开口部25,将润滑过图2所示的太阳齿轮2及行星齿轮3的齿面2a、3a之后的润滑油OL从第一导入开口部25导入挡板单元5内。挡板单元5具有轴向后侧的端壁30、轴向前侧的安装壁31、及径向外端壁33。径向外端壁33形成为与环形齿轮4大致同心的圆弧状,该环形齿轮4形成在环形体19的内周面。端壁30与径向外端壁33的轴向上的输出轴20侧即后侧的一个端部连结,安装壁31设置在径向外端壁33的轴向上的输入轴6侧即前侧的另一个端部。也就是说,端壁30和安装壁31位于径向外端壁33的轴向的两端部,形成第一导入开口部25在轴向上的两端。
[0042]端壁30为圆板状,是三个挡板单元5共同的端壁。但也可以为,该端壁30对各挡板单元5上逐一设置,并与端壁30不同地另外设置支承行星轴12的前端部的支承壁。径向外端壁33从轴向观察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圆弧状,也可以为直线状。
[0043]位于径向外端壁33的轴向的一端侧,即图2的输出轴20侧的端壁30上,设置有将挡板单元5内的润滑油OL向轴向外侧排出的排出开口部26。排出开口部26配置为在轴向上与旋转板21相对。在环形体19上设置有导出孔23,该导出孔23形成为将从挡板单元5的排出开口部26排出的润滑油OL向环形体19的径向外侧导出的导出通道。从排出开口部26排出的润滑油OL通过端壁30与旋转板21之间的通道,流向导出孔23。如图1所示,挡板单元5是相对于沿其径向延伸的中心线Cl左右对称的形状。
[0044]图2的径向外端壁33的另一端部经由安装壁31安装在壳体9上。具体来说,安装壁31通过如螺栓这样的连接部件24固定在壳体9上。此外,设置有导向部27A、27B,其设置在图1的挡板单元5的两侧部并从周向覆盖第一导入开口部25。导向部27A、27B引导润滑油0L,将润滑油OL引导到第一导入开口部25。这样,通过端壁30、安装壁31、两导向部27A、27B及径向外端壁33,在挡板单元5内形成有存储润滑油OL的空间。
[0045]形成第一导入开口部25的导向部27A、27B的前端也就是径向内端,配置在将行星齿轮3的中心相连而成的排列节圆60的附近。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径向内端配置在稍靠近排列节圆60的径向外方向且排列节圆60直径D的1.05倍的直径上。第一导入开口部25的周向宽度W设定为大于邻接的两个行星齿轮3、3之间的最小间隔G。
[0046]图2所示的形成挡板单元5—部分的端壁30,从径向外端壁33沿比安装壁31及导向部27A、27B更靠径向内方向延伸。形成有由贯通端壁30径向中央部的圆孔构成的支承部28,该支承部28通过滑动轴承39旋转自如地支承图2的旋转轴20。
[0047]如图1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