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导管散热器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53279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导管散热器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对计算机的CPU进行散热的热导管散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器CPU(中央处理器)的速度逐渐加快,CPU产生的热量快速上升。为了解决散热问题,散热器从过去的铝挤型散热器改为铜鳍片型散热器后,仍难以满足CPU速度提升的需要。目前台式计算机的CPU的散热器开始加装热导管,因热导管的传热速度大于铝质或铜质鳍片数倍,故可将热量以比鳍片更快的速度传播到鳍片上方靠近风扇处,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但目前加装了热导管后的散热器,其性能提升有限,原因在于一般的热导管散热器,其热导管排列方式有如下几种第一种是2根以上的热导管02(如2~5根),在吸热板01部位水平平行排列,并焊接在一起。热导管02从吸热板01的两端伸出,经过一次弯折后,其散热段直接插设于鳍片03上冲压出的圆洞中,如附图1A和附图1B所示。
第二种是2根以上的热导管02(如2~5根),在吸热板01部位水平平行排列,并焊接在一起。热导管02从吸热板01的一端伸出,经过2次弯折后,其散热段插入鳍片03上冲压出的圆洞中(见附图2所示)。其中,鳍片03与吸热板01互相垂直而连接。
上述两种热导管散热器,其热导管02与鳍片03的连接方式,皆是将热导管02直接插入一排平行的鳍片03上冲压出的圆洞内,鳍片03与热导管02的接触,仅限于鳍片03厚度的狭小空间。由于加工精度的不足,鳍片03上的圆洞内缘与热导管02的接触亦非完全紧密,例如圆洞内缘与热导管并非完全平行,热导管外径的公差亦不是非常精确,因此,热导管02将热量由贴附于CPU的吸热板01带到散热器上方的鳍片03,并不能将热量有效地传递给散热鳍片03并使之扩散开。
目前有另外一种设计,是先在冲压鳍片上的圆洞时,同时冲压出一个垂直于鳍片的圆环,圆环与鳍片为一个整体,再将热导管插入,如此热导管可与每一个鳍片上的圆环接触。但这样的话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热导管与圆环之间仍无法紧密结合,即使是涂上导热胶或者是用锡膏焊接帮助亦不大。因为导热胶本身的导热率较低,而用锡膏焊接则常因为加工困难而造成焊接并不紧密,常有空焊的情况出现。另外,冲压圆环还有一个缺陷,它会改变金属内的晶格结构,造成圆环与鳍片之间的实际导热率下降,并不能100%的达到理想中的利用冲压一体成型的圆环吸收热量并传递到鳍片的目的。
另外还有一种热导管散热器,其热导管的散热段呈水平排列,在鳍片03上方与一个散热板04相连,而散热板04与吸热板01互相平行且皆与鳍片03的两端相连(见附图3所示)。这种形式的热导管散热器的缺点在于因热导管02的散热段呈水平排列而与吸热板01平行,将降低热导管的性能;另外,这种设计并不能适用于主板垂直设置的状况,因为这样的话热导管02的散热段或吸热段会呈倾斜向下的状态,违反热导管原理。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热导管散热器的改良结构,该改良后的热导管散热器的散热效果更佳,且每根热导管皆能发挥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CPU接触的吸热板以及多根热导管,热导管的吸热段呈平行排列并与吸热板固定在一起,热导管从吸热板的两端向外延伸,之后向上弯折形成两组与一体成型的铝挤散热片配合的散热段,铝挤散热片包括鳍片与散热板,两部份为连续一体成型结构,鳍片与散热板相互垂直,热导管的每一组散热段为平行共面排列,并与散热板的一个表面相连,散热板的另外一个表面则与鳍片相连。
在主板水平设置的状况下,热导管向上弯折90度后与吸热板垂直。
在主板垂直设置的状况下,热导管向上弯折而与吸热板呈45~60度的夹角。
每一组热导管的散热段可与两块位置对称的散热板相连,两块散热板相对的那个表面上成型有与散热段配合的半圆形沟槽,另一表面则与鳍片相连。
热导管的每一组散热段也可与一块散热板相连,散热板外侧的表面成型有与散热段配合的半圆形沟槽,散热板内侧的表面则与鳍片相连。
所述的热导管的两组散热段可皆在同一平面内。
所述的热导管的两组散热段也可位于两个不同的平面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这种形式的热导管散热器在主板水平设置和垂直设置的状况下,其热导管的散热段皆不会出现向下倾斜的状态,不仅可以使每根热导管皆发挥作用,而且可以使冷凝水快速向下流至吸热段,而散热段则较少冷凝水聚集,避免受水蒸汽的影响而有较多的液汽共相,可降低回到吸热段的凝结水温度;另外,由于热导管的散热段皆通过散热板与鳍片相连,热量可以传递到散热板和所有的鳍片,传热效果良好。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热导管散热段与铝挤散热片的散热板结合,铝挤散热片包括鳍片与散热板两部份,并为连续一体成型结构,而非其它设计的冲型鳍片与散热板为分离个体再焊接再一起,比较起来铝挤散热片成本较低且不像冲型鳍片会因拉伸轧延再冲型而降低导热率。


下面结合附属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1A为现有的热导管散热器之一仰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B为附图1A的侧视图附图2为现有的热导管散热器之二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现有的热导管散热器之三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的俯视图(去掉散热板和鳍片)附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的俯视图(加上散热板和鳍片)附图4C为附图4B的侧视图附图4D为附图4C的前视图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三的结构示意图附图7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四的俯视图(去掉散热板和鳍片)附图7B为附图7A的侧视图附图7C为附图7A加上散热板和鳍片后的侧视图附图7D为附图7C的前视图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五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附图4A~4D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该实施例适用于主板水平设置的状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热导管散热器具有一个CPU接触的吸热板10以及多根热导管20,热导管20的吸热段21呈平行排列并与吸热板10焊接在一起。热导管20从吸热板10的两端向外延伸,之后向上弯折90度后形成两组与铝挤一体成型散热片配合的散热段22,铝挤散热片包括鳍片30与散热板40两部份并为连续一体成型结构,鳍片30与散热板40相互垂直。
散热段22与主板100以及吸热板10垂直。热导管20的每一组散热段22为平行共面排列,但两组散热段22则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平面内。每组散热段22分别与两块位置对称的散热板40相连,两块散热板40相对的那个表面上成型有与散热段22配合的半圆形沟槽41,另一表面则一体成型有鳍片30。
附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它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位于两组散热段22之间的那两块散热板40上的鳍片30连为一体,其余则与实施例一相同。
附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从图中可以看到,每组散热段22分别与一块散热板40相连,两块散热板40以其外侧表面与散热段22配合。其余与实施例一相同。
附图7A~7D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它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热导管20的两组散热段22皆位于同一平面内。其余则与实施例一相同。
附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从图中可以看到,热导管20从吸热板10向外延伸出来后,向上弯折形成的散热段22与吸热板10的夹角为20~60度,这样,即使在主板100垂直设置的状况下,其散热段22仍向上翘起,不仅可以使每根热导管20皆发挥作用,而且可以使冷凝水快速向下流至吸热段21,而散热段22则较少冷凝水聚集,避免受水蒸汽的影响而有较多的液汽共相,可降低回到吸热段的凝结水温度。
权利要求1.热导管散热器的改良结构,它包括一个CPU接触的吸热板(10)以及多根热导管(20),热导管(20)的吸热段(21)呈平行排列并与吸热板(10)固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热导管(20)从吸热板(10)的两端向外延伸,之后向上弯折一次形成两组与一体成型的铝挤散热片配合的散热段(22),铝挤散热片包括鳍片(30)与散热板(40),两部份并为连续一体成型结构,鳍片(30)与散热板(40)相互垂直,热导管(20)的每一组散热段(22)为平行共面排列,并与散热板(40)的一个表面相连,散热板(40)的另外一个表面则与鳍片(30)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导管散热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主板水平设置的状况下,热导管(20)向上弯折90度后与吸热板(10)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导管散热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主板垂直设置的状况下,热导管(20)向上弯折而与吸热板(10)呈20~60度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导管散热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组热导管(20)的散热段(22)与两块位置对称的散热板(40)相连,两块散热板(40)相对的那个表面上成型有与散热段(22)配合的半圆形沟槽(41),另一表面则与鳍片(30)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导管散热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导管(20)的两组散热段(22)皆在同一平面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导管散热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导管(20)的两组散热段(22)位于两个不同的平面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导管散热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热导管(20)的每一组散热段(22)与一块散热板(40)相连,散热板(40)外侧的表面成型有与散热段(22)配合的半圆形沟槽(41),散热板(40)内侧的表面则与鳍片(30)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导管散热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导管(20)的两组散热段(22)皆在同一平面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导管散热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导管(20)的两组散热段(22)位于两个不同的平面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它公开了一种热导管散热器的改良结构。它包括一个CPU接触的吸热板以及多根热导管,热导管的吸热段呈平行排列并与吸热板固定在一起,热导管从吸热板的两端向外延伸,之后向上弯折形成两组与一体成型的铝挤散热片配合的散热段,鳍片与散热板相互垂直,热导管的每一组散热段为平行共面排列,并与散热板的一个表面相连,散热板的另外一个表面则与鳍片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段不会出现向下倾斜的状态,因而对于主板水平设置和垂直设置的状况皆适用。另外,由于热导管的散热段皆通过散热板与鳍片相连,热量可以传递到散热板和所有的鳍片,传热效果良好。
文档编号G06F1/20GK2805085SQ200520060248
公开日2006年8月9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7日
发明者陈弘岳 申请人:杨开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