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14875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定位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设置于排线上以便与电路板连接导通,使得其它设备可通过该排线而与该电路板实现电性连接的连接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机台、仪器、计算机等电器、信息产品的内部线路的电性连接,均利用排线来做为电路板与输出、输入等装置之间电性连接的桥梁。该输出、输入等装置会向外延伸有排线,而在该排线的另一端上会设置有连接器,该连接器与该排线中的蕊线电性连接,所以可直接地焊接于该电路板上或插设于该电路板所设置的对接连接器中,以实现该输出、输入等装置与该电路板稳固且方便地电性连接的目的。
请参阅

图1及图2所示,其为现有技术连接器与排线结合时的操作示意剖面图,该连接器8包括绝缘本体80、数个端子81及上盖82,其中这些端子81容置于该绝缘本体80中,该上盖82枢设于该绝缘本体80的上方,该上盖82在近枢设处的下方具有压挚部83,该压挚部83呈倒三角形的长条。当该排线9要与连接器8相结合连接时,该排线9的下方暴露出蕊线90并将该排线9插设于该连接器8中,此时,该连接器8的上盖82将向下旋转而以该压挚部83顶触压迫着该排线9,以使得该蕊线90与这些端子81相触连接,进而实现该排线9与该连接器8电性连接的目的。
然而,在上述该排线9与该连接器8的组装过程中,该排线9插设于该连接器8中,而该上盖82向下旋转以盖合迫紧该排线9时,该上盖82的压挚部83在快盖合时方才顶触压迫到该排线9,并且,该压挚部83呈倒三角形状,所以该压挚部83以尖角与该排线9以线接触顶触,另外,该压挚部83的尖角需要足够的高度,方可稳固地压挚迫紧该排线9,以避免该排线9在拉扯时从该连接器8中脱落,但是,由于该上盖82的压挚部83在快盖合时方才顶触压迫到该排线9,因此该上盖82所旋转盖合的操作过程相当得短,所以在组装的过程中极容易在盖合该上盖82时,因为该排线9在极短的时间内受到该压挚部83线接触的压力下而形成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将导致该绝缘本体80向上撑开,进而使得该上盖82向上弹开而与该连接器8脱离、分开,甚至使得该上盖82或该绝缘本体80有断裂、破损的可能,所以该连接器8具有相当高的产品不合格率。
综上可知,上述现有技术的连接器在拉力要求的条件下,使得实际组装时,上盖容易脱落、损坏而具有相当高的产品不合格率,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定位结构,该连接器可实现在与排线组装连接时,能够顺畅、省力地盖合该连接器的上盖且避免该上盖弹开、断裂的情形,所以能够大大地降低该连接器的产品不合格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定位结构,包括有绝缘本体、数个端子及上盖;其中这些端子容置于该绝缘本体中,该上盖具有枢接部及压挚部,该枢接部枢设于该绝缘本体的上方,而该压挚部位于近该枢接部的下方,该压挚部是呈偏心圆弧面的条状物;通过该偏心圆弧面的压挚部使得该连接器与排线相组装连接时,该上盖能够以循序渐进的压力迫紧该排线,进而避免现有技术的上盖容易弹开、断裂的情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定位结构,该连接器设置于排线上以便与电路板电性连接,其中,包括绝缘本体;数个端子,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中;以及上盖,具有枢接部及压挚部,其中该枢接部枢设于该绝缘本体的上方,而该压挚部位于近该枢接部的下方,该压挚部是呈圆弧面的条状物;通过该圆弧面的压挚部,使得在组装该连接器与该排线时,该上盖能够以循序渐进的压力迫紧该排线。
所述的连接器定位结构,其中,该压挚部具有接触区及定位区,并以该枢接部为圆心,由该接触区至该定位区之间以渐增的半径所连接而成,借以形成具有偏心圆弧面的压挚部。
所述的连接器定位结构,其中,该定位区相对于该接触区的另一侧为陡峭的斜面,借以形成尖角状的定位区。
附图简要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连接器与排线在组装时的操作示意(一)剖面图;图2为现有技术连接器与排线在组装时的操作示意(二)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定位结构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定位结构与排线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定位结构与排线的立体组合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定位结构与排线在组装时的操作示意(一)剖面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定位结构与排线在组装时的操作示意(二)剖面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定位结构与排线在组装时的操作示意(三)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定位结构,该连接器1包括有绝缘本体2、数个端子3及上盖4,其中这些端子3容置于该绝缘本体2中由于上述的结构与现有技术连接器内所运用的技术相同,并非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以有关的详细结构及连接方式等在此不再予以赘述。
该上盖4具有枢接部40及压挚部41,其中该枢接部40为设置于该上盖4两侧的凸柱,该枢接部40卡挚枢设于该绝缘本体2两侧内面的凹穴20中,而该压挚部41位于近该枢接部40的下方(请参阅图6至图8所示),该压挚部41为呈偏心圆弧面的条状物,其具有接触区42及定位区43,以该枢接部40为圆心,该接触区42至该定位区43之间以渐增的半径所连接而成,借以形成具有偏心圆弧面的压挚部41,此外,该定位区43相对于该接触区42的另一侧为陡峭的斜面,借以形成尖角状的定位区43;通过上述的组成形成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定位结构。
请参阅图4至图8并配合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1与排线5相插接导通时的立体图与操作示意剖面图,当该连接器1要与该排线5相插接导通时,该连接器1将打开该上盖4以供该排线5插入(该排线5的下方暴露出蕊线50),此时,将该上盖4以该绝缘本体2的凹穴20为圆心向下旋转,呈偏心圆弧状的压挚部41的接触区42将接触到该排线5,而随着该上盖4向下旋转且该接触区42的半径渐增的情况下,该压挚部41将以面接触且循序渐进的压力压迫着该排线5,当该上盖4完全盖合时,该压挚部41的定位部43会垂直压迫着该排线5,进而完成该连接器1的端子3与该排线5的蕊线50电性导通。
该上盖4以面接触且循序渐进的压力压迫着该排线5,所以该上盖4所旋转盖合的操作过程、接触面积远大于现有技术的连接器,从而可完全改善现有技术连接器的上盖会受瞬间强大的压力所容易脱落、断裂进而导致产品不合格率居高不下等的缺陷,所以本实用新型可实现组装顺畅、省力,且大幅降低产品不合格率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后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定位结构,该连接器设置于排线上以便与电路板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本体;数个端子,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中;以及上盖,具有枢接部及压挚部,其中该枢接部枢设于该绝缘本体的上方,而该压挚部位于近该枢接部的下方,该压挚部是呈圆弧面的条状物;通过该圆弧面的压挚部,使得在组装该连接器与该排线时,该上盖能够以循序渐进的压力迫紧该排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压挚部具有接触区及定位区,并以该枢接部为圆心,由该接触区至该定位区之间以渐增的半径所连接而成,借以形成具有偏心圆弧面的压挚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区相对于该接触区的另一侧为陡峭的斜面,借以形成尖角状的定位区。
专利摘要一种连接器定位结构,该连接器设置于排线上以便与电路板电性连接,其包括有绝缘本体、数个端子及上盖其中这些端子容置于该绝缘本体中,该上盖枢接于该绝缘本体的上方,该上盖在近枢设处的下方具有圆弧面的压挚部;通过该压挚部圆弧面的设计,使得该上盖能够以循序渐进的压力迫紧该排线,改进现有技术连接器的上盖会受到瞬间强大的压力,进而使得该上盖脱落、断裂等缺陷,以实现大幅降低产品不合格率的目的。
文档编号H01R13/629GK2609221SQ03238829
公开日2004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3日
发明者林志泽 申请人:林志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