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4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包括有复数支信号端子、绝缘本体及金属壳体,该复数支信号端子是分为上排信号端子及下排信号端子,而该金属壳体表面上是延伸出至少一金属弹片,且该金属壳体的后端是延伸出固定部,并在固定部表面上延伸出一凸部,而该金属壳体的两侧是呈圆弧形面,且在两侧的圆弧形面上是各设有一开孔;使本实用新型具有绝佳的ESD静电防护外,也能控制其高频电气特性来让阻抗变异能稳定在误差范围值内。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尤指一种应用在USB3.1TypeC沉板式连接器的结构上。

【背景技术】
[0002]USB (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电连接器是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信息产品和行动通讯装置的电连接器,如常见的随身碟等储存装置即是USB介面。
[0003]而随着产品越来越轻薄小型化,USB电连接器的接头型式也陆续发展有Min1-USB、Micro-USB等不同型态。然而,为了因应欧盟及各国政府的要求统一电子产品上的接头型式下,其USB协会开始着手设计并公开其USB3.1TypeC规范来让各电子信息产品设计商能有所依循。
[0004]而在USB3.1TypeC规范中的其中一项就是信号端子在高速传输信号时,其阻抗变异需控制在85Ω±9Ω的标准内。然,大都部的电子信息产品设计商所设计出来的信号端子都符合USB协会的USB3.1TypeC规范的85 Ω ±9 Ω的标准,但,在实施运作上其信号端子会因为内部的设计而干扰到信号的传递,使稳定性变得比较差,而降低了信号传递的功效。
[0005]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缺失,期能提出一种能控制高频电气特性的电连接器结构,令使用者可轻易操作组装,乃潜心研思、设计组制,以提供使用者便利性,为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所欲研创的实用新型动机。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通过复数支信号端子、绝缘本体及金属壳体的组合设计,该复数支信号端子是分为上排信号端子及下排信号端子,而该金属壳体表面上是延伸出至少一金属弹片,且该金属壳体的后端是延伸出固定部,并在固定部表面上延伸出一凸部,而该金属壳体的两侧是呈圆弧形面,且在两侧的圆弧形面上是各设有一开孔;使本实用新型具有绝佳的ESD静电防护外,也能控制其高频电气特性来让阻抗变异能稳定在误差范围值内,进而增加整体的实用性。
[0007]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凭借该复数支信号端子的上排信号端子是于前段处弯折上翘以形成接触部,另于后段处则向下弯曲后再向前延伸以形成焊接部,而该下排信号端子是于前段处往下弯折以形成接触部,另于后段处则向上弯曲后再向前延伸以形成延伸段,并再自延伸段后面向下弯折以形成焊接部,且该下排信号端子的延伸段的宽度设为0.25公分(mm),使信号端子在高速传输信号时,其阻抗变异能控制在85 Ω ±3.5 Ω内,较现有协会规范85 Ω ±9 Ω来得更好,进而增加整体的稳定性。
[0008]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凭借该金属壳体的后端所延伸的固定部是组设于基板上,而基板上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设有复数端子接触垫及槽孔,且该固定部的两侧处是弯折向下延伸出直片以能插入基板上的槽孔内,另该复数支信号端子的上排信号端子及下排信号端子是突出金属壳体的后端以能焊接于基板的端子接触垫上;再者,于基板上第二【具体实施方式】设有复数端子接触垫及翼片接触垫,且该固定部的两侧处是弯折向下延伸后再向外弯折延伸出翼片以能焊接于基板的翼片接触垫上,另该复数支信号端子的上排信号端子及下排信号端子是突出金属壳体的后端以能焊接于基板的端子接触垫上,使本实用新型能适用于表面粘着技术(SMT)作业及双列直插封装(DIP)作业,进而增加整体的运用性及实用性。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0]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0011]复数支信号端子,该复数支信号端子分为上排信号端子及下排信号端子;
[0012]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由绝缘上体及绝缘下体所组合而成,且该复数支信号端子组设于绝缘本体内;以及
[0013]一金属壳体,该金属壳体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而该金属壳体表面上延伸出至少一金属弹片,且该金属壳体的后端延伸出固定部,并在固定部表面上延伸出一凸部,而该金属壳体的两侧呈圆弧形面,且在两侧的圆弧形面上各设有一开孔。
[0014]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该复数支信号端子的上排信号端子进一步在前段处弯折上翘以形成接触部,在上排信号端子的后段处向下弯曲后再向前延伸以形成焊接部,而该下排信号端子进一步在前段处往下弯折以形成接触部,在下排信号端子的后段处向上弯曲后再向前延伸以形成延伸段,并再自延伸段后面向下弯折以形成焊接部,且该下排信号端子的延伸段的宽度设为0.25公分。
[0015]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该绝缘本体的绝缘上体及绝缘下体内各设有复数对应的凸凹件,以能相互嵌合,且该绝缘上体及绝缘下体的两侧边各设有凹部,该绝缘上体及绝缘下体内进一步各嵌设一固定板,而该固定板上延伸复数排列的凸肋以形成隔间,以供复数支信号端子的上排信号端子及下排信号端子的一端能伸入固定板的隔间中进行定位。
[0016]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该复数支信号端子的上排信号端子及下排信号端子之间进一步设有一 H型隔板,而该H型隔板的一端的延伸处设有勾部,且该H型隔板中间的两侧边设有凹部。
[0017]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该金属壳体的后端所延伸的固定部进一步组设于基板上,而基板上设有复数端子接触垫及槽孔,且该固定部的两侧处弯折向下延伸出直片以能插入基板上的槽孔内,该复数支信号端子的上排信号端子及下排信号端子突出金属壳体的后端以能焊接于基板的端子接触垫上。
[0018]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该金属壳体的后端所延伸的固定部进一步组设于基板上,而基板上设有复数端子接触垫及翼片接触垫,且该固定部的两侧处弯折向下延伸后再向外弯折延伸出翼片以能焊接于基板的翼片接触垫上,该复数支信号端子的上排信号端子及下排信号端子突出金属壳体的后端以能焊接于基板的端子接触垫上。
[0019]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该绝缘本体的绝缘上体及绝缘下体进一步在各前端处增生出止挡部,以能组设于金属壳体内时能抵挡住金属壳体。
[0020]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该金属壳体进一步套设于具有金属材质的外壳内,且该外壳一端设有符合金属壳体的孔径的开口,以供金属壳体能自开口处外露,而金属材质的外壳内进一步设有对应凹部,以能嵌合金属壳体后端所延伸的固定部的凸部,且该金属壳体表面上所延伸的金属弹片能接触到具有金属材质的外壳内层表面。[0021 ] 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该金属壳体进一步套设于具有金属材质的外壳内,且该外壳一端设有符合金属壳体的孔径的开口,以供金属壳体能自开口处外露,而金属材质的外壳上进一步设有开孔,该开孔能符合固定部表面上所延伸的凸部,使固定部表面上的凸部能外露于开孔处,且该金属壳体表面上所延伸的金属弹片能接触到具有金属材质的外壳内层表面。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能使本实用新型都能适用于表面粘着技术(SMT)作业及双列直插封装(DIP)作业等不同的作业方式,进而增加整体的运用性及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元件分解示意图;
[002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信号端子立体示意图;
[002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信号端子阻抗波形示意图;
[0027]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绝缘本体及信号端子组合剖面示意图;
[0028]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壳体、绝缘本体及信号端子组合剖面示意图;
[0029]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绝缘本体、金属壳体及基板分解示意图;
[0030]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绝缘本体、金属壳体及基板组合示意图;
[0031]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绝缘本体、金属壳体及基板分解示意图;
[0032]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绝缘本体、金属壳体及基板分解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1_信号端子;11-上排信号端子;111-前段;112-接触部;113_中段;114_后段;115-焊接部;2_绝缘本体;21_绝缘上体;211-凸凹件;212_凹部;213_开口 ;214_止挡部;22_绝缘下体;221-凸凹件;222_凹部;223_开口 ;224_止挡部;23_开槽;24_固定板;241-凸肋;242_隔间;25_盖板;3_金属壳体;31_弹片;32_固定部;321-凸部;322-直片;323-翼片;33_圆弧形面;34_开孔;40_H型隔板;41_勾部;42~凹部;50_外壳;51_开口 ;52_凹部;53_开孔;60_基板;61_端子接触垫;62_槽孔;63_翼片接触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34]请参阅图1?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而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结构最佳【具体实施方式】是应用在USB3.1TypeC沉板式连接器的结构上,并通过复数支信号端子1、绝缘本体2、金属壳体3的组合设计(如图1及图2所示),让本实用新型能适用于表面粘着技术(SMT)作业及双列直插封装(DIP)作业。
[0035]其中该复数支信号端子I是分为上排信号端子11及下排信号端子12且各为12支(如图3所示),且该复数支信号端子I是组设于绝缘本体2内,而该上排信号端子11乃于前段111处弯折上翘以形成接触部112,并向后延伸形成中段113处,另于后端114处则向下弯曲后再向前延伸以形成焊接部115,且该上排信号端子11的前段处111及后段处114的宽度是较中段处113来的宽。
[0036]另该下排信号端子12是于前段121处往下弯折以形成接触部122,并向后延伸形成中段123处,另于后段124处则向上弯曲后再向前延伸以形成延伸段125,并再自延伸段125后面向下弯折以形成焊接部126,且该下排信号端子12的延伸段125的宽度设为0.25公分(cm)较中段123处来的宽。
[0037]如此,通过上排信号端子11的接触部112及下排信号端子12的接触部122来于另一端的电连接器(图未示)来插接使用,使信号端子10在高速传输信号时,其上排信号端子11及下排信号端子12的阻抗变异能控制在85 Ω ±3.5 Ω内(如图4所示),较现有协会规范85 Ω ±9 Ω来得更好,而更具有高频电气的稳定特性。
[0038]另绝缘本体2由绝缘上体21及绝缘下体22所组合而成(如图2及图5所示),且该绝缘上体21及绝缘下体22是各设有复数对应的凸凹件211、221,以能相互嵌合。而该绝缘上体21及绝缘下体22的两侧边是各设有凹部212、222,且该两侧边之中后段处是较两侧边的前段处来得低,使得绝缘上体21及绝缘下体22组合时,其两侧边之中后段处能形成开槽23 (如图7所示)。
[0039]另该绝缘本体2的绝缘上体21及绝缘下体22内是各挖设有一相对应的开口 213、223,且在开口 213、223处各设有一盖板25(如图2所示),以供保护开口 213、223处。而该绝缘上体21及绝缘下体22内是各嵌设一固定板24 (如图2所示),该固定板24上是延伸复数排列的凸肋241以形成隔间242,其中该隔间242数量乃是以上排信号端子11及下排信号端子12的数量来配设,且供上排信号端子11及下排信号端子12的一端能伸入固定板24的隔间242中进行定位。
[0040]另该复数支信号端子I的上排信号端子11及下排信号端子12之间设有一 H型隔板40 (如图2所示),该H型隔板40的一端的延伸处设有勾部41,而该H型隔板40中间的两侧边设有凹部42,且该H型隔板40中间的两侧边的凹部42是对应于绝缘上体21及绝缘下体22的两侧边的凹部212、222处,另该H型隔板40两侧向前延伸的勾部41是外露并嵌入绝缘上体21及绝缘下体22两侧边之中后端处所形成的开槽23内,以通过绝缘本体2来嵌合固定H型隔板40,让H型隔板40能稳固区隔上排信号端子11及下排信号端子12。
[0041]另该金属壳体3是包覆于绝缘本体2外侧,其中该绝缘本体2的绝缘上体21及绝缘下体22是于各前端处增生出止挡部214、224,以能让绝缘本体2在组设于金属壳体3内时能抵挡住金属壳体3,使金属壳体3能不易脱落(如图6所示)。另于金属壳体3表面上是延伸出至少一金属弹片31,而该金属壳体3的后端是延伸出固定部32,并在固定部32表面上延伸出一凸部321,该凸部321是呈长方椭圆形体,也可为呈其它样式(图未示),且该金属壳体3的两侧是呈圆弧形面33,且在两侧的圆弧形面33上是各设有一开孔34,其中该开孔34是对应于绝缘上体21及绝缘下体22的两侧边的凹部212、222处,以供组合时能加强固定该绝缘本体2,且不论该绝缘本体2是采用锌合金、铝深抽或其它塑胶等材质都可由前方塞入一塑胶来进一步固定(图未示)。使本实用新型能通过金属弹片31及凸部321的设计而具有良好的ESD静电防护。
[0042]另该金属壳体3是能套设于具有金属材质的外壳50内(如图8所不),且该外壳50 一端设有符合金属壳体3的孔径的开口 51,以供金属壳体3能自开口 51处外露出来进行插接。另金属材质的外壳50内设有对应凹部52 (如图10所示),以能嵌合金属壳体3后端所延伸的固定部32的凸部321,使外壳50能稳固不易脱落,且通过凸部32能紧迫于外壳50内,让凸部32具有ESD静电防护外,也能固定基板60不往上翘;或者是该金属材质的外壳50上也可设有开孔53 (如图8所示),该开孔53是能符合固定部32表面上所延伸的凸部321,使固定部32表面上的凸部321能外露于开孔53处,一方面能嵌住具金属材质的外壳50,一方面如要进行维修时,只要让固定部32表面上的凸部321能下压脱离金属材质的外壳50,使金属材质的外壳50与金属壳体3能轻易分开,便于进行内部检修。
[0043]另该金属壳体3表面上所延伸的金属弹片31是能接触到具有金属材质的外壳50内层表面,通过金属弹片31来与其它金属体抵触,使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能拥有具有绝佳的ESD静电防护,以保护内部的电子零组件免于被静电打穿烧毁电子零组件。
[0044]再者,凭借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壳体3的后端所延伸的固定部32是能组设于基板60上,而其中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运用于双列直插封装(DIP)作业上(如图7及图8所示),乃于基板60上设有复数端子接触垫61及槽孔62,且该固定部32的两侧处是弯折向下延伸出直片322,以能插入基板60上的槽孔62内,使金属壳体3能稳固于基板60上。另该复数支信号端子I的上排信号端子11及下排信号端子12乃自金属壳体3后端固定部32下方突出,以能对应焊接于基板60的端子接触垫61上,使复数支信号端子I的上排信号端子11及下排信号端子12能于基板60上的电子零组件进行电性连接。
[0045]另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为运用于表面粘着技术(SMT)作业上(如图9及图10所示),则于基板60上设有复数端子接触垫61及翼片接触垫63,且该固定部32的两侧处是弯折向下延伸后再向外弯折延伸出翼片323,以能对应焊接于基板60的翼片接触垫63上,使金属壳体3能固定于基板60上。另该复数支信号端子I的上排信号端子11及下排信号端子12乃自金属壳体3后端固定部32下方突出,以能对应焊接于基板60的端子接触垫61上,使复数支信号端子I的上排信号端子11及下排信号端子12能于基板60上的电子零组件进行电性连接。
[0046]如此,能使本实用新型都能适用于表面粘着技术(SMT)作业及双列直插封装(DIP)作业等不同的作业方式,进而增加整体的运用性及实用性。
[0047]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复数支信号端子,该复数支信号端子分为上排信号端子及下排信号端子; 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由绝缘上体及绝缘下体所组合而成,且该复数支信号端子组设于绝缘本体内;以及 一金属壳体,该金属壳体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而该金属壳体表面上延伸出至少一金属弹片,且该金属壳体的后端延伸出固定部,并在固定部表面上延伸出一凸部,而该金属壳体的两侧呈圆弧形面,且在两侧的圆弧形面上各设有一开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支信号端子的上排信号端子进一步在前段处弯折上翘以形成接触部,在上排信号端子的后段处向下弯曲后再向前延伸以形成焊接部,而该下排信号端子进一步在前段处往下弯折以形成接触部,在下排信号端子的后段处向上弯曲后再向前延伸以形成延伸段,并再自延伸段后面向下弯折以形成焊接部,且该下排信号端子的延伸段的宽度设为0.25公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绝缘上体及绝缘下体内各设有复数对应的凸凹件,以能相互嵌合,且该绝缘上体及绝缘下体的两侧边各设有凹部,该绝缘上体及绝缘下体内进一步各嵌设一固定板,而该固定板上延伸复数排列的凸肋以形成隔间,以供复数支信号端子的上排信号端子及下排信号端子的一端能伸入固定板的隔间中进行定位。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支信号端子的上排信号端子及下排信号端子之间进一步设有一 H型隔板,而该H型隔板的一端的延伸处设有勾部,且该H型隔板中间的两侧边设有凹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壳体的后端所延伸的固定部进一步组设于基板上,而基板上设有复数端子接触垫及槽孔,且该固定部的两侧处弯折向下延伸出直片以能插入基板上的槽孔内,该复数支信号端子的上排信号端子及下排信号端子突出金属壳体的后端以能焊接于基板的端子接触垫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壳体的后端所延伸的固定部进一步组设于基板上,而基板上设有复数端子接触垫及翼片接触垫,且该固定部的两侧处弯折向下延伸后再向外弯折延伸出翼片以能焊接于基板的翼片接触垫上,该复数支信号端子的上排信号端子及下排信号端子突出金属壳体的后端以能焊接于基板的端子接触垫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绝缘上体及绝缘下体进一步在各前端处增生出止挡部,以能组设于金属壳体内时能抵挡住金属壳体。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壳体进一步套设于具有金属材质的外壳内,且该外壳一端设有符合金属壳体的孔径的开口,以供金属壳体能自开口处外露,而金属材质的外壳内进一步设有对应凹部,以能嵌合金属壳体后端所延伸的固定部的凸部,且该金属壳体表面上所延伸的金属弹片能接触到具有金属材质的外壳内层表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壳体进一步套设于具有金属材质的外壳内,且该外壳一端设有符合金属壳体的孔径的开口,以供金属壳体能自开口处外露,而金属材质的外壳上进一步设有开孔,该开孔能符合固定部表面上所延伸的凸部,使固定部表面上的凸部能外露于开孔处,且该金属壳体表面上所延伸的金属弹片能接触到具有金属材质的外壳内层表面。
【文档编号】H01R12-51GK204271342SQ201420667411
【发明者】刘志彬 [申请人]三盈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