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061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将芯片模组电性连接至电路板的平面栅格阵列(LGA)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LGA电连接器用于将芯片模组电性连接至电路板,芯片模组一侧设有呈片状结构的导电体,该LGA电连接器一般具有薄板状且组接于电路板的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中部为导电区,于导电区容置有呈矩阵排列之端子,该导电端子具有较好弹性且部分凸伸于绝缘本体的外,端子与芯片模组导接时,借一按压外力使得端子发生弹性变形而弹性抵接于芯片模组的导电体,从而达成芯片模组与电路板的电性导接。
然而,随电气设备不断向小型化,高速度方向发展,LGA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间的密度亦越来越大;而另一方面,为保证LGA电连接器的端子与芯片模组间的良好弹性导接,端子之导接部一般都要延伸出端子收容槽较长之距离。端子受压变形时,由于前后端子间之间距较小,很容易导致端子间相互接触而造成短路。


图1至图2所示,为一种现有LGA端子9′,其包括固持于电连接器绝缘本体3′的端子收容槽50′中的基部8′及自该基部8′水平弯折延伸出的尾部7′与弹性部,其中弹性部设有弯曲部60′及连设于该弯曲部60′的接触部62′,为了保证端子9′的弹性。该端子9′容置于电连接器的端子收容槽50′后,其接触部62′突出于电连接器表面较长一段距离,接触部62′向下延伸形成有一端部64′。
芯片模组4′下表面设有导电体20′,当芯片模组4′组接于电连接器后,电连接器端子9′的接触部62′与导电体20′相接触。然而,由于端子密度较大,间距较小,且端子9′的接触部62′伸出端子收容槽50′较大距离,后一导电端子9′的端部64′将延伸至前一端子弯曲部60′的正上方,此时若接触部62′受压而向下运动时,端部64′将与前一端子的弯曲部60′相接触而导致短路。即使后一导电端子9’的端部64’没有延伸至前一端子弯曲部60′的正上方,由于接触部62′受压变形时将同时产生向下及向前的位移,此时端部64′也将与前一端子的弯曲部60′相接触而导致短路。而且,由于端子9′之接触部62′向上延伸出端子收容槽50′较大距离,而其连设于接触部62′之端部64′设置得较短,该端部64′完全暴露于绝缘本体3′之外,运送电连接器时,该端部64′很容易勾住其它物件而造成端子9′的损伤。
故,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电连接器,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提供一种能保证电连接器端子的接触部与芯片模组的导电体导接时,电连接器端子端子间不发生短路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组至电路板,其设有具端子收容槽的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端子收容槽中的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设有基部及通过连接部垂直连设于基部的弹性片,该弹性片又包括支撑部及自支撑部斜向上延伸的弹性部。弹性部包括延伸部、自延伸部一端偏折延伸的偏折部及连设于偏折部的导接部。一端子槽中的导电端子的导接部延伸至相邻的另一端子槽的上方,该导接部与相邻的导电端子的延伸部错开,从而有效避免端子受压时该导接部与相邻端子的延伸部相接触而造成短路。
图式简单说明图1为现有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芯片模组电性接触前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芯片模组电性接触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导电端子与芯片模组电性接触后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部分俯视图。
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及图7,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组3及电路板4,其包括绝缘本体22,该绝缘本体22设有端子收容槽24,及收容于端子收容槽24中的导电端子1,芯片模组3一侧设有导电体30。
请参阅图3至图5,导电端子1包括基部10、自基部10向下延伸的固持部11、固持部11末端水平弯折形成的尾部12及自基部10的一侧弯折而出的弹性片13。其中固持部11的两侧分别设有倒刺110。弹性片13包括连接部130、于竖直方向延伸的支撑部132及连设于支撑部132一端的弹性部134,其中该连接部130呈弧状,其弧度大致为90度,支撑部132通过该连接部130垂直连设于基部10。弹性部134包括自支撑部132的上端斜向上延伸设置的呈弧状之延伸部1340,该延伸部1340能保证端子1受压时具有较好的弹性。延伸部1340的上端向上延伸设有偏折部1342,该偏折部1342向远离基部10的方向偏折,该偏折部1342的另一端连设有一上翘的导接部1344,该导接部1344处于端子1的最高点。导接部1344斜向下延设有端部1346,且该端部1346的向下延伸方向朝向延伸部1340,请结合参阅图5,导电端子1的左视图,从该视图中可以看出导接部1344与延伸部1340在左视图方向的投影相平行,但不重合。
请结合参考图6及图7,端子1收容于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24,导电端子1的基部10紧贴于端子收容槽24的一侧壁,固持部11的倒刺110与端子收容槽24的侧壁相干涉以将端子1固持于端子收容槽24,导电端子1的尾部12通过一锡球5焊接于电路板4,导电端子1的偏折部1342伸出绝缘本体的上表面,相邻两纵排导电端子1之间设有凸条26,导电端子1之端部1346向下延伸至凸条26上表面以下。从图7中可以看出,端子1容置于端子收容槽24后,后一端子槽24中的导电端子1的导接部1344延伸至相邻的前一端子槽24的侧上方(以图纸的上下方向为前后方向),该导接部1344与相邻的前一导电端子1的延伸部1340错开。从图6和图7中可以看出,同一纵排(图6中各纵排仅画出一个导电端子)方向上的端子1的导接部1344均相对于相应延伸部1340向同一侧偏移一定距离。端子1受压时,导接部1344将同时产生向前及向下的位移,由于导接部1344均相对于延伸部1340偏向一侧。故导接部1344受压时,一端子槽24中的导电端子1的导接部1344能正好与前一端子槽24中的导电端子1的延伸部1340错开,即在端子受压时相邻导电端子1的导接部1344与延伸部1340在垂直方向不重叠(以端子1受压时的按压方向为垂直方向),从而能有效避免与相邻端子1的延伸部1340相接触而造成短路。另一方面,由于导电端子1之端部1346向下延伸至凸条26上表面以下,运送及使用电连接器时,能避免该端部1346勾住其它物件而造成端子的损伤。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设有具端子收容槽的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端子收容槽中的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设有基部及连设于基部的弹性片,该弹性片又包括支撑部及自支撑部向上延伸的弹性部,弹性部包括延伸部及导接部,该导接部位于弹性部之最高位置,其特征在于延伸部与导接部之间设有一偏折部,该偏折部自延伸部一端偏折延伸使得导接部偏向延伸部的一侧,且一端子槽中的导电端子的导接部延伸至相邻的另一端子槽的侧上方,该导接部与相邻的导电端子的延伸部错开,从而有效避免端子受压时该导接部与相邻端子的延伸部相接触而造成短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导接部斜向下延伸形成有端部,端部之延伸方向朝向弹性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纵排导电端子之间设有凸条,端子的导接部受压时,端部之末端处于凸条上表面以下。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弹性片通过一连接部垂直连设于基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基部的一端延伸设置有固持部,固持部的末端水平弯折形成一尾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固持部的相对两侧设有倒刺,以与端子收容槽相干涉配合。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组至电路板,其设有具端子收容槽的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端子收容槽中的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设有基部及通过连接部垂直连设于基部的弹性片,该弹性片又包括支撑部及自支撑部斜向上延伸的弹性部。弹性部包括延伸部、自延伸部一端偏折延伸的偏折部及连设于偏折部的导接部。一端子槽中的导电端子的导接部延伸至相邻的另一端子槽的上方,该导接部与相邻的导电端子的延伸部错开,从而有效避免端子受压时该导接部与相邻端子的延伸部相接触而造成短路。
文档编号H01R12/71GK2736971SQ20042007994
公开日2005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7日
发明者廖芳竹, 司明伦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