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6908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以压接的方式电连接绝缘护套电缆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每一个都具有由多个扭绞在一起的电线元件组成并被绝缘护套覆盖的核心导体的绝缘护套电缆(在下文中被称作“电缆”)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电子设备中用作接线构件,这些电子设备现在已经形成既紧凑又很薄的结构。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11-345640A号中提出了一种用于连接这种电缆的构造,在该构造中电连接器以压接的方式整体地电连接多根电缆而不需要使用焊接。
在上述公开公报中披露的构造中,盖状挤压构件枢轴旋转地支撑在支架上。该挤压构件具有一个挤压部,该挤压部适合于整体地将接触件的插片部压靠在支架一侧上形成的开口中的电缆,使得各根电缆能够与相应的接触件同时电连接,并且能够提高连接过程的效率。
在紧凑结构和高密度设计方面越来越先进的电子设备中,现在要求在用于将电缆连接到诸如印刷电路板的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的安装面积方面实现节省空间的设计,即在电路板上节省连接器的安装面积。因此,希望电连接器的构成应能够满足这种需求并仍能够增强连接的可靠性。
在上述公开公报中披露的构造中,每个接触件的插片部的边缘可以在与电缆相交的方向上或者在与电缆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然而,在前一种情况中,当插片边缘刺入电缆的护套从而与核心导体接触时,为了得到可靠的接触状态而施加大挤压力时,插片边缘可能会过度地刺入核心导体,结果很可能插片边缘会损坏核心导体(或者是当该刺入程度过大时切断核心导体),使得连接特性受到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在后一种情况中,在电缆连接操作中插片边缘很容易在具有弧形外周的电缆护套上侧向滑动。特别是在为了增强电缆的强度而使用坚硬的护套材料时,插片边缘更容易滑动,使得插片边缘不能刺入核心导体的中心,这样就可能使得插片部不能与核心导体可靠地连接。
另外,在上述公开公报中披露的连接器包括适合于和配对的连接器配合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形成为具有插片部的接触件的延伸部。在连接器被安装在电路板上使得连接部平行于电路板的表面延伸的情况中,安装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所需的空间沿横向方向广泛延伸。因此,很难实现节省空间的设计。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安装面积上实现节省空间的设计并实现高可靠性连接到电缆的电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电连接器包括适合于沿第一方向适配在插座体中的插头构件,所述插头构件包括形成有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凹槽的插头体;以及多个插头接触件,每个插头接触件包括彼此相对并且二者中间有一个间隙的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以及从第一接触片延伸从而与第二接触片相对的第一插片部,插头接触件沿第二方向排成阵列,使得第一接触片被置于所述凹槽中并且第二接触片被置于插头体侧壁的外表面上从而与插座体电连接;接线构件,其中多个核心导体沿第二方向排成阵列并用绝缘护套覆盖,所述接线构件包括适合于沿第一方向插入凹槽中的第一部;以及挤压构件,该挤压构件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并附接到插头体上的第一部,使得第一部插入凹槽中,从而将接线构件的第一部沿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压靠第一接触片,其中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可在第三方向上弹性变形,使得每个第一插片部刺入接线构件的第一部中相关的一个核心导体中,然后接线构件的第一部在第一接触片和挤压构件的第一部之间被弹性夹紧。
利用这种构造,用于连接到插座体的插头构件的连接部并不需要在第三方向上延伸。因此,电连接器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可以被减小,从而能够实现其安装面积的节省空间设计。
接线构件的第一部的厚度可以被减小。
在这种情况中,第一插片部刺入接线构件的绝缘护套的深度可以被减小,因此连接器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可以被减小。
接线构件的第一部可以形成狭缝,当接线构件的第一部被插入凹槽中时,每个狭缝适合于与第一插片部相对。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狭缝适合于第一插片部的插入,因此即使当核心导体相对较薄时第一插片部也可以很容易地刺入核心导体中心的邻近区域,这样就有利于紧凑的结构。此外,由于第一插片部被刺入核心导体中心的邻近区域,因此可以增加核心导体的电线元件的数量。
与第一插片部相对的接线构件的第一部的至少一个部分可以被制成扁平状。
在这种情况中,当第一插片部刺入接线构件的第一部时,第一插片部的远端将不会偏离正确的刺入位置,并且即使当核心导体很薄时第一插片部也可以很容易地刺入核心导体中心的邻近区域。
挤压构件可以具有一个从它的第一部连续并沿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二部。接线构件可以包括适合于被挤压构件的第二部弯曲从而沿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二部。
在这种情况中,虽然挤压构件由对实现紧凑结构有利的薄片构件形成,但挤压构件不容易在施加诸如弯曲力的偶然的外力时发生变形。
每个第一接触片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并适合于刺入接线构件的第二部中的一个相关的核心导体的第二插片部。
在这种情况中,相对于插头构件保持接线构件的功能可以被增强。
接线构件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厚度可以被减小。
在这种情况中,电连接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可以被减小。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适合于沿第一方向适配到插座体中的插头构件,所述插头构件包括形成有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凹槽的插头体;以及多个插头接触件,每个插头接触件包括一个第一插片部,所述插头接触件沿第二方向排成阵列,使得每个第一插片部被置于所述凹槽中;接线构件,其中多个核心导体沿第二方向排成阵列并用绝缘护套覆盖,所述接线构件包括适合于沿第一方向插入凹槽中的第一部;以及挤压构件,该挤压构件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并附接到插头体上的第一部,使得第一部被插入所述凹槽中,从而使接线构件的第一部沿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压靠第一插片部,使得每个第一插片部刺入接线构件的第一部中相关的一个核心导体中,其中接线构件的第一部的厚度被减小。
利用这种构造,第一插片部刺入接线构件的绝缘护套的深度可以被减小,从而使连接器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可以被减小。
接线构件的第一部可以形成有狭缝,当接线构件的第一部被插入所述凹槽中时,每个狭缝适合于与第一插片部相对。
在这种情况中,由于狭缝适合第一插片部的插入,因此即使当核心导体相对较薄时第一插片部也可以很容易地刺入核心导体中心的邻近区域,这样有利于紧凑的结构。此外,由于第一插片部被刺入核心导体中心的邻近区域,因此可以增加核心导体的电线元件的数量。
与第一插片部相对的接线构件的第一部的至少一个部分可以被制成扁平状。
在这种情况中,当第一插片部刺入接线构件的第一部时,第一插片部的远端将不会偏离正确的刺入位置,并且即使当核心导体很薄时第一插片部也可以很容易地刺入核心导体中心的邻近区域。
挤压构件可以具有一个从其第一部连续并沿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二部。接线构件可以包括适合于被挤压构件的第二部弯曲从而沿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二部。
在这种情况中,虽然挤压构件由对实现紧凑结构非常有利的薄片构件形成,但挤压构件不容易在施加诸如弯曲力的偶然的外力时发生变形。
每个插头接触件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并适合于刺入接线构件的第二部中的一个相关的核心导体的第二插片部。
在这种情况中,相对于插头构件保持接线构件的功能可以被增强。
接线构件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厚度可以被减小。
在这种情况中,电连接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可以被减小。


通过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插头体的立体图;图2是电连接器的插座体的立体图;图3A是显示挤压构件和插头接触件被移除的状态的插头体的立体图;图3B是沿图3A中的线IIIB-IIIB得到的截面图;图4是一个插头接触件的立体图;图5A是挤压构件的立体图;
图5B是沿图5A中的线VB-VB得到的截面图;图6是显示插座保持器和插座接触件被移除的状态的插座体的立体图;图7是一个插座接触件的立体图;图8A和8B是一个插座保持器的立体图;图9A是将要连接到插座体的电缆的平面图;图9B是沿图9A中的线IXB-IXB得到的截面图;图9C是沿图9A中的线IXC-IXC得到的截面图;图10是显示电缆没有插入插头体的状态的插头体的截面图;图11是显示电缆插入插头体的状态的插头体的截面图;图12是显示电缆和挤压构件附接到插头体上的状态的插头体的平面图;图13是沿图12中的线XIII-XIII得到的截面图;图14是沿图12中的线XIV-XIV得到的截面图;图15是显示插头体没有被适配在插座体中的插座体的截面图;图16是显示插头体被适配在插座体中的插座体的截面图;图17A至图17C是显示如何制造电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器。
如图1所示,扁平方式排列的多根电缆7被连接到其上的插头构件1包括一个通常具有正方形的横截面形状的延长的插头体10。多个插头接触件20沿插头体10的纵向方向以预定间距排列。挤压构件30具有分别从它的相对的纵向端部33延伸的延伸片34,并附接到插头体10的上侧以便部分地覆盖电缆7。
如图2所示,插座构件4包括通常具有矩形的横截面形状的延长的插座体40;在插座体40的纵向方向上以与插头构件1的插头接触件20的排列相对应的关系按预定间距排列的多个插座接触件50;以及分别附接到插座体40的相对的纵向端从而分别对应挤压构件30的延伸片34的插座保持器60。
如图3A和3B所示,凹槽11在插头体10中形成,并在它的相对端的邻近区域之间沿纵向方向延伸。凹槽11向上开口,使得从上侧可以看到所述凹槽11的底部。用于按预定间距排列插头接触件20的定位凹槽14在插头体10的外表面13和内壁12中形成。
插头接触件20由具有良好导电特性和弹性的薄金属片冲切制成。如图4所示,插头接触件20包括连接第一片22、第二片23和第三片26的横梁部21。凸起24和25分别在第一片22和第二片23的远端形成。当施加的力使凸起24和25彼此远离时,第一和第二片22和23弹性变形彼此远离从而分别产生促使两个片22和23彼此靠近的弹性回复力。此外,在凸起24上形成的第一插片部28与第二片23相对,也在凸起24上形成的第二插片部29向上延伸。
挤压构件30通过冲切具有导电特性的薄金属片然后将其弯曲成预定形状而形成。如图5A和5B所示,挤压构件30包括横向延伸部31,以及从横向延伸部32垂直延伸的垂直延伸部38,如此使得内表面37的垂直表面38和水平表面39设置成彼此相互垂直。垂直延伸部31的长度比插头体10的凹槽11的长度略小。每一个都具有窗口36的延伸片34分别从横向延伸部32的相对端部33向下延伸。
如图6所示,用于容纳插头构件1下部的延长凹口在插座体40中形成,并且向上开口使得可以从上侧看到该延长凹口的底部42。用于按对应于插头接触件20的排列间距的预定间距排列插座接触件50的定位凹槽44在延长凹口41的内表面43中形成。安装凹槽45分别在插座体40的相对端中形成,插座保持器60被分别安装在这些安装凹槽45中。
插座接触件50由具有良好导电特性和弹性的薄金属片冲切而成。如图7所示,插座接触件50包括弹性片51和横向延伸尾部52。当插座构件4被安装在电路板上时,尾部52通过焊接或类似处理被连接和固定在该电路板上。
插座保持器60通过冲切具有导电特性的薄金属片然后再将其弯曲成预定形状而形成。如图8A和8B所示,插座保持器60包括一对相对的保持片62和一个横向延伸尾部61。当插座构件4被安装在电路板上时,尾部61通过焊接或类似处理被连接和固定在该电路板上(如果必要就电连接到电路板)。保持片62之间的距离被如此确定,使得当插头构件被插入和适配在插座构件中时,保持片62可以与挤压构件30的延伸片34相接合。最好的是,延伸片34可以被保持在保持片62之间。
如图9A至9C所示,每根电缆7包括由多个扭绞在一起的诸如软铜线的导线元件76组成的核心导体75,和由诸如乙烯树脂或氟树脂的绝缘树脂材料制成覆盖该核心导体75的绝缘护套77。多根电缆7通过粘接、热熔合或类似处理以这样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使得它们的核心导体75以对应于插头构件1的插头接触件20的排列间距的相等的间隔排列,从而形成扁平电缆70。在电缆的端部71,绝缘护套77以这样的方式通过热轧或类似处理被挤压,使得它的厚度(即,图9B中上下方向上的尺寸)被减小,并且绝缘护套77也被塑性变形从而在垂直于厚度的方向上具有扁平表面。通过刺入刀片形的工具或类似物在每根电缆7的一侧73中形成狭缝79,如此使狭缝从绝缘护套77的表面向核心导体75的中心延伸。分别在电缆7中形成的狭缝79被排成阵列,当电缆7的端部71被插入插头体10的开口11中时,使狭缝面对插头接触件20的各自的第一片插片部28。
如图10所示,插头接触件20从其下侧附接到插头体10上,结果是第一片22的凸起24从凹槽11的第一内壁12突起,并且第二片23以这样的方式被定位凹槽14引导,使得部分19从外表面13中暴露,第二片23的凸起25和第三片26的凸起27夹住插头体10。在这种情形下,彼此相对的第一插片部28与第二内壁17之间的距离(或间隙)略小于每根电缆7的端部71的厚度和挤压构件30的垂直延伸部31的厚度之和。由于横梁部21的弹力作用,第一片22可以在横向方向上被弹性位移。
图11显示的是电缆7的端部71以这样的方式通过开口11插入插头体10,从而使狭缝79与第一插片部28分别相对的情形。即使当开口11具有相对较小的宽度时,厚度被减小的端部71也可以很容易地被插入开口11中,因此插头体10的宽度(即,图11中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可以被制造得较小。因此,电连接器可以被形成紧凑的尺寸。
图12和13显示的是电缆7的端部71和挤压构件30的垂直延伸部31被从上侧向底部15插入开口11的情形。被插入到每根电缆7的端部71的另一侧74和开口11的第二内壁17之间的间隙的垂直延伸部31沿横向方向(图13中的左手方向)挤压置于端部71的核心导体75和横梁部21的第一片22。在这种情形中,借助第二片23的由于横梁部21的弹力功能引起的推动作用,端部71被牢固地保持在垂直延伸部31和第一片22之间。
另外,由于狭缝79被切割成朝核心导体75的中心延伸,使得每个第一插片部28很容易被引导到核心导体的中心,并通过狭缝79刺入核心导体75的中心的邻近区域。由于与没有设置狭缝79的情况相比刺入负载被减小,使得每个第一插片部28被令人满意地连接到多个电线元件76上(即,与电线元件76接触的程度提高)。在这种情形中,不需要焊接,电缆7的核心导体75就可以被电连接到各个插头接触件20上。
电缆7的端部71被挤压构件30的横向延伸部32覆盖并弯曲,每个插头接触件20的第一片22的第二插片部29紧靠电缆7的该弯曲部的内侧或表面(与绝缘护套77是刺入关系)。利用这种排列,可以实现即使当外拉力从电缆7的端部71偶尔施加到横向延伸(图13中的左手方向)的部分72上也可以阻止电缆7被拔出的功能。这里,当每个插头接触件20的第二插片部29刺入绝缘护套77,并压靠或刺入电缆7相应的核心导体75时,通过第二插片部29也可以达到核心导体75和插头接触件20之间的电连接。此外,被设置成部分覆盖端部71的横向延伸部32阻止电缆7的部分72沿图13中的向上方向抬起。
如图15所示,每个插座接触件50以这样的方式被安装在插座体40中,使得在弹性片51的远端部形成的凸起53从延长凹口的内表面43突出,尾部52从插座体40的外表面46突出。在这种情形下,弹性片51的凸起53可以在横向方向上被弹性位移,即,在这个方向上伸展弹性片51。
图16显示的是其上连接有电缆7的插头构件1被插入并适配到在具有其上形成的任意接线的电路板100上安装的插座构件4中的情形。插入插座体40的延长凹口41并且底部15向下的插头构件1以这样的方式被适配在插座构件4中,使得每个插座接触件50的弹性片51夹紧相应的插头接触件20的第二片23和第三片26。在这种情况中,沿横向方向(图16中的右手方向)弹性位移的弹性片51的凸起53由弹性片51的弹力作用产生的弹力挤压第二片23,因此插头接触件20和插座接触件50以这样的方式电接触在一起,从而使暴露部19和凸起53彼此紧靠在一起。这种插头构件1几乎完全接纳在插座构件4中的适配结构使电连接器的高度(从电路板100的上表面到插头构件1的顶表面)在完全装配好的情况下很容易被减小。此外,与上述以从其连接部横向延伸的模式设置的配对连接器的常规实例相比,这种连接器的安装面积可以很容易地被设置成节省空间的模式。这里,当每根电缆7的绝缘护套被预先挤压发生塑料变形从而在第二插片部28的刺入方向上具有减小的厚度时,电连接器的安装空间可以被适当地减小,此外由于弯曲的扁平电缆70被减小的厚度使得电连接器的高度也可以被适当地减小。
下面将参考图17A至17C来解释电缆7的端部71的制造方法。
在图17A中,最好用与绝缘护套77相同的材料制成的薄片材料78被放在第一模110中,多根电缆7以这样的方式排列在薄片材料78上,使得它们的核心导体75按预定间距排列。第一模110具有在其上表面上形成的凹口111,这些凹口111按与核心导体75之间的间距对应的间距排列。第二模120位于第一模110上方,并可被沿着方向P1向下压或向下移动。第二模120具有在其面对第一模110的上表面的下表面中形成的凹口121,这些凹口121按与核心导体75之间的间距对应的间距排列。
诸如电加热器(未在图中示出)的加热器设置在固定构件110和第二模120的至少一个中。电缆7和薄片材料78以压紧方式被保持在第一模110和第二模120之间,在加热器的加热作用下以这样的方式被形成或模制成通常的扁平形状,从而使绝缘护套77和薄片材料78如图17B所示被熔合。在这种情况中,每个配对凹口111和121的底表面之间的距离被如此确定,使得模制成的扁平部在底表面之间的部分的厚度比没有压紧的电缆7的护套的外直径小。在下一步中,当第二模120被向上移动时,具有按预定间距排列的核心导体75的薄多芯导体电缆留在第一模110上。
如图17C所示,通过图17A和17B中的步骤形成扁平形状的扁平电缆70被以这样的方式放在第三模130的上表面上,使得核心导体75被置于各个凹口131的正上方。第四模140位于第三模130上方,并可以在P2方向上向下移动。第四模140具有在其面对第三模130的上表面的下表面上形成的片形部141,片形部141以与核心导体75之间的间距对应的间距排列。每个片形部141的凸起的长度和第四模140下压的量(即,向下移动的量)被如此确定,使得当下压操作完成时,片形部141的远端部切入绝缘护套77,并进一步刺入核心导体75中心的邻近区域。利用这种结构,当第四模140在下一步向上移动时(未在图中示出),将会观察到每个具有向上开口的狭缝79在扁平电缆70中形成。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虽然挤压构件30由薄金属片制成,也可以用合成树脂或类似材料制成,而且由垂直延伸部31和横向延伸部32限定的横截面形状并不限制为通常的倒置的L形,而是可以采用诸如T形的任何其它合适的形状,只要挤压构件30能够具有满意的刚硬度。
至于扁平电缆70的形状,每个绝缘护套77的外周并不限制为弧形,而是可以采用任何其它合适的形状,只要多根核心导体75以彼此平行的关系并列。更进一步,扁平电缆可以采用其中具有不同横截面积(例如根据将被提供到其上的电流值)的核心导体75以混合方式并列的形状。
更进一步,扁平电缆的制造方法并不限制为如图17A和17B所示的热熔合方法,而是可以用其它任意合适的方法,诸如超声波熔合方法、挤出法和注塑法。更进一步,作为减小每根电缆7端部71的厚度的方法,可以用任何合适的方法,诸如通过包括加热的挤压操作的塑料变形方法,通过不包括加热的挤压操作的塑性变形方法,以及包括热熔合的方法。更进一步,狭缝79的形成并不总是需要在形成扁平电缆70的步骤之后的步骤中进行,而是可以在扁平电缆的形成步骤中进行。
更进一步,虽然每个插头接触件20具有单第一插片部28,但是插头接触件20也可以具有多个第一插片部,在这种情况中可以相应增加每个电缆7的狭缝79的数量。
虽然本发明参考特定优选实施例呈现和描述,但是通过本文叙述的原理,各种变化和修改对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明显的变化和修改被视为处于附后的权利要求中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范围和构思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适合于沿第一方向适配在插座体中的插头构件,所述插头构件包括形成有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凹槽的插头体;以及多个插头接触件,每个插头接触件包括彼此相对并且二者中间有间隙的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以及从第一接触片延伸从而与第二接触片相对的第一插片部,插头接触件沿第二方向排成阵列,使得第一接触片被置于所述凹槽中并且第二接触片被置于插头体侧壁的外表面上从而与插座体电连接;接线构件,其中多个核心导体沿第二方向排成阵列并用绝缘护套覆盖,该接线构件包括适合于沿第一方向插入凹槽中的第一部;以及挤压构件,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并附接到插头体上,使得第一部插入凹槽中,从而使接线构件的第一部沿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压靠第一接触片,其中,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在第三方向上可弹性变形,使得每个第一插片部刺入接线构件的第一部中相关的一个核心导体中,并且接线构件的第一部被弹性夹紧在第一接触片和挤压构件的第一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构件具有从它的第一部连续并沿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二部;以及所述接线构件包括适合于被挤压构件的第二部弯曲从而沿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二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接触片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并适合于刺入接线构件的第二部中的相关的一个核心导体的第二插片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构件的第一部的厚度被减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构件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厚度被减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构件的第一部形成有狭缝,当接线构件的第一部被插入所述凹槽中时,每个狭缝适合于与第一插片部相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与第一插片部相对的接线构件的第一部的至少一部分被制成扁平状。
8.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适合于沿第一方向适配到插座体中的插头构件,该插头构件包括形成有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凹槽的插头体;以及多个插头接触件,每个插头接触件包括第一插片部,该插头接触件沿第二方向排成阵列,使得每个第一插片部被置于所述凹槽中;接线构件,其中多个核心导体沿第二方向排成阵列并用绝缘护套覆盖,该接线构件包括适合于沿第一方向插入凹槽中的第一部;以及挤压构件,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并附接到插头体上,使得第一部被插入所述凹槽中,从而使接线构件的第一部沿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压靠第一插片部,使得每个第一插片部刺入接线构件的第一部中相关的一个核心导体中,其中接线构件的第一部的厚度被减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接线构件的第一部形成有狭缝,当接线构件的第一部被插入所述凹槽中时,每个狭缝适合于与第一插片部相对。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与第一插片部相对的接线构件的第一部的至少一部分被制成扁平状。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构件具有从它的第一部连续并沿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二部;以及接线构件包括适合于被挤压构件的第二部弯曲从而沿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二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插头接触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并适合于刺入接线构件的第二部中的相关的一个核心导体的第二插片部。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构件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厚度被减小。
全文摘要
插头构件适合于沿第一方向适配在插座体中。插头构件包括形成有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凹槽的插头体,和多个插头接触件,每个插头接触件包括彼此相对并且二者中间有一个间隙的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第一插片部从第一接触片延伸从而与第二接触片相对。插头接触件沿第二方向排成阵列,使得第一接触片被置于所述凹槽中,第二接触片被置于插头体侧壁的外表面从而与插座体电连接。其中多个核心导体沿第二方向排成阵列并用绝缘护套覆盖的接线构件包括适合于沿第一方向插入凹槽的第一部。挤压构件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并附接到插头体的第一部,使得第一部被插入凹槽,从而沿与第一和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将挤压构件的第一部压靠第一接触片。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在第三方向上弹性变形,使得每个第一插片部刺入接线构件的第一部中相关的一个核心导体中,并且接线构件的第一部在第一接触片和挤压构件的第一部之间被弹性夹紧。
文档编号H01R4/24GK1783585SQ200510128808
公开日2006年6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30日
发明者小野靖博, 押谷明良 申请人:株式会社友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