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槽型连接器的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8893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槽型连接器的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连接器,尤指一种主要应用在软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与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PCB)相互插拔的插槽型连接器。
背景技术
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主要功能是提供其上各项零件的相互电流连接,亦即能将电子零组件连接在一起,使其发挥整体功能,因此为所有电子资讯产品不可或缺的基本构成要件,随着电子产品越来越复杂,电子产品需要的零件越来越多,印刷电路板上所配置的线路与零件也越来越密集,甚至于透过插槽(或称扩充槽,510t)的配置,使印刷电路板之间能够相互连结。
又,如电脑及其周边产品、通讯电子产品、消费性电子产品、显示器等类型的电子产品当中,常会利用软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构成印刷电路板与关键性零组件之间的连结,具除了是为因应该关键性零组件组装(例如装配角度)、运作(例如该关键性零组件必须是可以于电气装置中移动、折叠)的需求外,更可透过利用连接器的可插拔特性增加该关键性零组件装配、维修、替换的便利性;也因此具有类似功能的印刷电路板(PCB)多会在其上配置专为软性印刷电路板(FPC)设计的插槽型连接器,以方便软性印刷电路板(FPC)与印刷电路板(PCB)之间进行插拔。
如本国公告第504870号插塞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发明专利即揭示一种专为软性印刷电路板(FPC)与印刷电路板(PCB)进行插拔的插塞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构造,其所谓的插塞连接器(或称插塞型连接器)是设在软性印刷电路板的一侧,插座连接器(或称插槽型连接器)则焊固在印刷电路板一侧,于使用时,即利用插座连接器与插塞连接器相对应的装配部分相插套接合,而得以构成软性印刷电路板与印刷电路板的稳固连结,并且提供方便进行插拔的结构特性。
其中,插座连接器的主体是由一个金属罩(或称金属外壳)将一个绝缘体完全包复构成,以便于绝缘体当中装设必要的接触件用以构成发送信号或是接地之用,以及由金属罩提供应有的电磁波防制效用;然而,其金属罩将绝缘体完全包复的结构设计将使金属罩与绝缘体的厚度完全重叠,而不利于应用在需要厚度较薄的电子产品上,甚至于会为过度扩大的金属罩与印刷电路板上的其他物品发生非必要的电极接触。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即针对应用在软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与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相互插拔的插槽型连接器结构加以改良,主要是在插槽型连接器将绝缘体包复的金属外壳上壳部、下壳部其中一方,或者同时在金属外壳的上、下壳部处,设有与绝缘体构成嵌合作用的缩退空间,绝缘体则在相对应的部位设有伸入缩退空间的阶级部,可将金属外壳的厚度埋入绝缘体,借以减少整体连接器的高度,并且有效降低连接器与其以外的物件发生非必要的电极接触。
以及,另外在金属外壳的缩退空间处设有相对应伸入阶级部后方较高部位的扣耳,阶级部后方较高部位的相对应住置则设有供扣耳进入的凹部,并且分别在扣耳与凹部处设有扣孔及勾部,在金属外壳与绝缘体组装结合的过程中,利用扣耳的弹性作用让勾部顺利跨入扣孔当中,增加金属外壳与绝缘体的结合强度。


图1是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槽型连接器与另一插塞型连接器的连结使用方式示意图;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槽型连接器外观立体图;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中绝缘体与金属外壳的结构分解图;图4是为本实用新型中绝缘体与金属外壳的结构剖视图;
图5是为本实用新型中金属外壳与接地接触件的结构分解图;图6是为本实用新型中插槽型连接器与另一插塞型连接器连结后的结构剖视图。
图号说明10插槽型连接器11绝缘体111 阶级部112 插槽113 凹部114 勾部12金属外壳121 缩退空间122 第一扣片123 扣耳124 扣孔125 第二扣片126 凸点131 信号接触件132 接地接触件133 肩部20插塞型连接器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使贵审查员清楚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以及整体运作方式,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插槽型连接器的结构改良,其插槽型连接器10的基本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主要是由一个绝缘体11以及一个金属外壳12所构成,其中绝缘体11的前方因为是为呈一开口状,可供另一相对应的插塞型连接器20插入结合,而成为插槽型连接器10的主要结构体;请同时配合参照图2所示,此绝缘体11上是配置有既定数量的接触件,其接触件依照功能的不同是区分为用以发送信号的信号接触件131以及用以构成接地作用的接地接触件132,以期能够与插塞型连接器20一侧的零件构成必要的电路联结。
至于,本实用新型的改良重点即是选择性的在金属外壳12将绝缘体11包复的上壳部、下壳部其中一方,或者同时在上、下壳部处,设有与绝缘体11构成嵌合作用的缩退空间121,绝缘体11则在相对应的部位设有伸入缩退空间121的阶级部111,以在金属外壳12将绝缘体11包复结合的结构型态下,金属外壳12的厚度得以埋入绝缘体11,以减少整体连接器的高度,并且有效降低插槽型连接器10在装配使用时与其以外的物件发生非必要的电极接触。
如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插槽型连接器10是分别在金属外壳12及绝缘体11上设有沿着插套方向配置的第一扣片122及插槽112,以在绝缘体11插入金属外壳12至定位之后,能够经由第一扣片122与插槽112所产生的扣持作用,以及阶级部111后方较高部位的阻挡作用防止绝缘体接受连接器插拔时的外力作用而脱落,以及如图2所示,进一步在金属外壳12的缩退空间121处设有相对应伸入阶级部111后方较高部住的扣耳123,阶级部111后方较高部位的相对应位置则设有供扣耳123进入的凹部113,并且分别在扣耳123与凹部113处设有扣孔124及勾部114,在金属外壳12与绝缘体11组装结合的过程中,利用扣耳123的弹性作用让勾部114得以顺利跨入扣孔124当中,以增加金属外壳12与绝缘体11的结合强度。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除了解决习用插槽型连接器(或称插座连接器)的厚度较厚,以及容易与其他物品发生非必要电极接触的课题以外,亦对插槽型连接器本体与接地接触件的接合强度有所提升,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当中的金属外壳12是至少设有一个沿着接地接触件132插入方向配置的第二扣片125,其接地接触件132则在相对应的部位设有与第二扣片125产生扣持作用的肩部133,借以增加接地接触件132与金属外壳12的接合强度。
再者,如图6所示,金属外壳12更可以进一步在相对应于绝缘体11前方的开口位置至少设有一个伸入开口的凸点126,以在插塞型连接器20与插槽型连接器10相插套结合时,其插槽型连接器10金属外壳11所设置的凸点126即可对插塞型连接器20伸入插槽型连接器10的部位产生一种顶持作用,以增加插塞型连接器20与插槽型连接器10的连嵌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较佳可行的插槽型连接器结构,其有效减少整体连接器高度,以及效降低连接器与其以外的物件发生非必要电极接触的技术手段是可转用在同样是由金属外壳将绝缘体包复的插塞型连接器,或者是其他结构型态类似的连接器;然而,以上的实施说明及图式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局限本实用新型,是以,举凡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者,均应属本实用新型的创设目的及申请专利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插槽型连接器的结构改良,是由一个绝缘体以及一个金属外壳所构成,并且在绝缘体上配置有既定数量的接触件,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外壳是选择性的在将绝缘体包复的上壳部、下壳部其中一方,或者同时在上、下壳部处设有与绝缘体构成嵌合作用的缩退空间,该绝缘体则在相对应的部位设有伸入缩退空间的阶级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槽型连接器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外壳的缩退空间处设有相对应伸入阶级部后方较高部位的扣耳,该阶级部后方较高部位的相对应位置设有供该扣耳进入的凹部,并且分别在该扣耳与该凹部处设有扣孔及勾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槽型连接器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外壳及该绝缘体上分别设有沿着插套方向配置的第一扣片及插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槽型连接器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绝缘体上的接触件是具有既定数量信号接触件及接地接触件,该金属外壳至少设有一个沿着接地接触件插入方向配置的第二扣片,该接地接触件在相对应的部位设有与第二扣片产生扣持作用的肩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槽型连接器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外壳在相对应于该绝缘体前方的开口位置至少设有一个伸入开口的凸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插槽型连接器主体由一个绝缘体以及一个金属外壳所构成,并且在绝缘体上配置有既定数量的接触件;其中,金属外壳是选择性的在将绝缘体包覆的上壳部、下壳部其中一方,或者同时在上、下壳部处,设有与绝缘体构成嵌合作用的缩退空间,绝缘体则在相对应的部位设有伸入缩退空间的阶级部俾可将金属外壳的厚度埋入绝缘体,借以减少整体连接器的高度,并且有效降低与其以外的物件发生非必要的电极接触。
文档编号H01R13/46GK2791936SQ20052001820
公开日2006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0日
发明者徐文亮 申请人:徐文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