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卡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2695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卡扣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卡扣结构,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可防止遮蔽壳体向外外翻的电连接器卡扣结构。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广泛地应用,其通常设有用以遮蔽外部干扰讯号的遮蔽壳体,因电连接 器自身形状的的多样性,遮蔽壳体一般有一体式和两件分离式两种类型,对于直接焊接在 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则通过焊接脚焊接固定防止遮蔽壳体外翻。如图1所示结构,是一种公示的焊接于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 60、导电端子和遮覆于绝缘本体60表面的遮蔽壳体,其中绝缘本体60具有供对接连接器对 插的前端面61,于前端面61向后延伸的绝缘本体60的顶面、底面以及侧面上靠近前端面 61设有卡块62 ;所述遮蔽壳体为两件式结构,包括前遮蔽壳体70和后遮蔽壳体80,前遮蔽 壳体70遮覆于绝缘本体60前端面61,其具有上、下、左、右翼部71,于翼部71上对应卡块 62处设有卡孔72,借助塑料卡块62和卡孔72组成的卡扣机构将前遮蔽壳70体固定于绝 缘本体60前端面61,然后再将后遮蔽壳80体包覆于绝缘本体60周围且覆盖于前遮蔽壳体 70的翼部71上,从而可进一步加强前述卡扣机构的强度,以防止前遮蔽壳体70外翻。然而在流水线工作环境下,上述由塑料卡块62和卡孔72组成的卡扣结构往往组 装不合理,使塑料卡块62不能完全扣入铁件卡孔72内,而且由于后遮蔽壳体80遮覆于前 遮蔽壳体70的翼部71上,产品组装完成后,前遮蔽壳体70的卡扣结构组装不合理也无法 从外观进行检查,这些产品在与对接连接器多次插入拔出时,极易将前遮蔽壳体70带出外 翻。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上述电连接器卡扣结构以改良,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卡扣结构,通过于后遮蔽壳体上向 绝缘本体让位槽延突伸设有收容在让位槽的凸部卡扣结构,可将前遮蔽壳体牢固地固定在 绝缘本体上,从而解决上述电连接器前遮蔽壳体外翻的现象,提高产品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及解决问题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卡扣结 构,其主要包括有绝缘本体、前遮蔽壳体及后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前端具有供公座插设的第 一端面,前遮蔽壳体遮覆于第一端面,其具有前端面及周边延伸的若干翼部,后遮蔽壳体包 覆于绝缘本体周围且覆盖于前遮蔽壳体的翼部上,其于第一端面向后延伸的绝缘本体多个 表面上设有让位槽,该前遮蔽壳体翼部上设有卡槽,该后遮蔽壳体上向让位槽冲设延伸有 凸部,该凸部可卡扣于卡槽并收容于让位槽内,以防止前遮蔽壳体外翻。由上述可知,本新型电连接器卡扣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明显在原有前遮蔽 壳体与绝缘本体扣合基础上,以各壁面方向增设一组卡扣结构,后遮蔽壳体向绝缘本体让 位槽间延伸有收容在让位槽的凸部,可有效防止前遮蔽壳体在多次插拔力下将前遮蔽壳体带出外翻,提高产品稳定性。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与结构特征能进一步让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员明了,配合所附的图式,以一具体实施案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习知电连接器之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之爆炸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之遮蔽壳体组装第一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之遮蔽壳体组装第二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装之立体图;图6为图5沿A-A方向上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图6中B位置的细部放大图。实用新型200-电源连接器,10-绝缘本体,11-第一端面,110-收容腔,12-第二端面13、 31-顶面,14,32-底面,15,33-侧面,151-狭槽,16-让位槽,17-台阶面,18-卡块,20-前 遮蔽壳体,21-前端面,22、23、24、25_翼部,26-卡槽,27-卡孔,30-后遮蔽壳体,331-卡片, 34-凸部,35-扣臂40-端子组,50-后盖,61-扣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配合图式说明如下请参阅第2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之电连接器200,其由组装有LED的 绝缘本体10、端子组40、遮覆于绝缘本体10上的前、后遮蔽壳体20、30以及后盖50所组成。请参见图2至图5所示,绝缘本体10大致呈方形体结构,其前端具有台阶状第一 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于第一端面11向后延伸设有供公座插设的收容腔110以及与收容 腔110相通的端子槽(未显示),上述端子组40则收容于该端子槽内,然后再通过后盖50 加以定位,第二端面12向后设有供LED插设定位的插槽(未显示),第一端面11与第二端 面12之间形成一台阶面17,于第一端面11向后延伸设有顶面13、底面14及一侧面15,于 上所述各面靠近第一端面11位置处分别设有让位槽16,所述各让位槽16贯穿于第一端面 11,于绝缘本体10的顶面13、底面14以及台阶面17上设有卡块18,一对侧面15上还对称 设有狭槽151。本新型电连接器200之遮蔽壳体为两件式结构,包括前遮蔽壳体20和后遮蔽壳体 30,前遮蔽壳体20遮覆于绝缘本体10的第一端面11及顶面13、底面14、侧面15和台阶面 17,其具有前端面21及前端面上、下、左、右翼部22、23、24、25,于翼部22、23、24上对应绝缘 本体10的让位槽16设有卡槽26,所述卡槽26与前端面21相贯穿,便于后遮蔽壳体30组 装;另外于前遮蔽壳体20的上、下翼部22、23以及右翼部25上还进一步设有与上述卡块18 相结合将该前蔽壳体临时卡扣于绝缘本体10上的卡孔27 ;后遮蔽壳体30包覆于绝缘本体 10的周围且覆盖于前遮蔽壳体20的翼部22、23、24上,其与绝缘本体10形状相似的四周封 闭而前后贯穿的壳体,后遮蔽壳体30具有顶面31、底面32以及一对侧面33,于顶面31、底 面32以及其中一侧面33向让位槽16延伸冲设有凸部34,该凸部34可卡扣于卡槽26并收容于上述绝缘本体10的让位槽16内,凸部34、卡槽26及让位槽16形成卡扣结构,可使前遮蔽壳体10的翼部紧贴于绝缘本体10表面(如图7所示),可有效防止前遮蔽壳体20 外翻,另外与后遮蔽壳体30侧面33上还设有与上述绝缘本体10侧面15上的狭槽151相 结合的卡片331,于后遮蔽壳体30的后端位置设有若干与后盖50上的扣槽51匹配的扣臂 35。请结合图3、4、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200之遮蔽壳体组装过程图。首先 按图3中箭头所示方向移动前遮蔽壳体20,通过卡块18与卡孔27的卡扣作用,将前遮蔽壳 体20之前端面21贴覆予绝缘本体10的第一端面11,各翼部22、23、24、25则对应包覆于绝 缘本体10的顶面13、底面14、侧面15以及台阶面17上,此时卡槽26则位于让位槽16的 正上方并使其裸露出来;然后按照第4图中的箭头所示方向移动后遮蔽壳体30,通过卡片 331抵挡于狭槽151内以及将扣臂35弯折扣于后盖50上的扣槽51内而将后遮蔽壳体30 固定,如图5、7所示,此时凸部34则卡扣于卡槽26内并收容于让位槽16内,凸部34与卡 槽26的牢固结合使前遮蔽壳体20的翼部22、23、24、25紧贴于绝缘本体10表面,使其不可 能因变形而绕开凸部34,并且即使在较大的公座拔出力的作用下,亦可保证前遮蔽壳体20 紧贴覆于绝缘本体10前端面11,可有效防止前遮蔽壳体20外翻,同时本创作电连接器200 卡扣结构在组装完成后亦可通过目视检查其组装是否合理,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所举的实用案例及附图,仅供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在于使熟悉该 项技术者能如实了解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与功效,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有任何限制,本实用 新型还可尚有其它的变化实施方式,所以凡熟悉此项技术者在不脱离本案实用新型精神下 进行其它样式实施,均应视为本案权利要求的等效实施。
权利要求一种电连接器卡扣结构,其主要包括有绝缘本体、前遮蔽壳体及后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前端具有供公座插设的第一端面,前遮蔽壳体遮覆于第一端面,其具有前端面及周边延伸的若干翼部,后遮蔽壳体包覆于绝缘本体周围且覆盖于前遮蔽壳体的翼部上,其特征在于于第一端面向后延伸的绝缘本体多个表面上设有让位槽,该前遮蔽壳体翼部上设有卡槽,该后遮蔽壳体上向让位槽冲设延伸有凸部,该凸部可卡扣于卡槽并收容于让位槽内,以防止前遮蔽壳体外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遮蔽壳体翼部的卡槽 罩于绝缘本体上让位槽的上方且使让位槽裸露出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表面让位槽与绝缘本 体第一端面相贯穿,罩于让位槽的各卡槽与前遮蔽壳体的前端相贯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设于后遮蔽壳体顶 面、底面及一侧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卡扣结构,其包括有绝缘本体、前遮蔽壳体及后遮蔽壳体。其中绝缘本体前端具有供公座插设的第一端面,于第一端面向后延伸的绝缘本体的顶面、底面以及侧面上设有让位槽;前遮蔽壳体遮覆于第一端面,其具有上、下、左、右翼部,于翼部上对应让位槽处设有卡槽,后遮蔽壳体包覆于绝缘本体周围且覆盖于前遮蔽壳体的翼部上,其上冲设有向卡槽延突相对应的凸部,该凸部可卡扣于卡槽并收容于让位槽内,可有效防止前遮蔽壳体在多次插拔力下将前遮蔽壳体带出外翻,提高产品稳定性。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01562833SQ20092013400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2日
发明者杨宗宪, 罗志兵 申请人: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