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3085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直立型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公告专利第M311154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和安 装在绝缘本体的吸取板,该吸取板设有一个顶板、两个夹持部和一个固定部,固定部位于绝 缘本体的凹槽内,夹持部悬空夹持在绝缘本体的前后壁上,顶板提供吸取作用。由于绝缘本 体直立在电路板上,并且绝缘本体成扁平纵长状,所以绝缘本体与电路板连接时很容易产 生晃动容易焊接不良,再加之吸取板组装在绝缘本体的上端,导致绝缘本体头重脚轻,整体 不平衡更容易晃动。 因此,鉴于前述电连接器组件的不足,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组件用来解 决电连接器易晃动影响焊接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可以提供吸取功能,还可以防 止电连接器晃动影响焊接。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 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以及组装在绝缘本体上的支撑装置,绝缘本体包括插接面以及与 插接面相对的支撑面,支撑装置包括顶板、沿顶板底面向下延伸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 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至少有一个的底面与绝缘本体的支撑面平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绝缘本体 设置一个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包括扁平的顶板、沿顶板底面向下延伸第一夹持臂和第二 夹持臂,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至少有一个的底面与绝缘本体的支撑面平齐,该装置既 具有吸取功能,也具有支撑作用,它有效的防止电连接器晃动,避免了焊接不良的现象。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使用状态的立体组装图。 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装图。 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3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图6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沿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6所示,电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电连接器1和支撑装置2,电连接器1 直立安装在印刷电路板3上。[0014] 电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10和收容在绝缘本体10的若干导电端子ll,该电连接 器1是符合SATA(串行高级技术附加装置)标准界面的电连接器。绝缘本体10包括与对 接连接器(图未示)对接的插接面101、与插接面101相对的支撑面102以及与插接面101 和支撑面102相邻接的前壁103和后壁104。绝缘本体10设有若干收容导电端子11的端 子槽105以及自插接面101向支撑面102凹陷形成的收容槽106,收容槽106贯穿绝缘本 体10的前壁103形成一缺口并且将端子槽105分成第一部分1051和第二部分1052,该收 容槽106包括底壁1061以及与底壁1061相邻之侧壁1062。导电端子11包括交错排列的 第一导电端子111和第二导电端子112,第一导电端子111的尾部向外延伸设有第一焊接脚 113,第二导电端子112的尾部相对第一焊接脚113的延伸方向延伸设有第二焊接脚114,第 一部分1051收容的导电端子11数目要比第二部分1052收容的导电端子11数目多,在绝 缘本体10的前壁103靠近插接面101处设有一具有导引电连接器1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 的切面107,该切面107与端子槽105相交。 支撑装置2是由绝缘材料制成,其包括顶板20、沿顶板20底面向下延伸的第一夹 持臂21和第二夹持臂22。其中,顶板20成光滑扁平板状,其包括顶面201,该顶面201为 真空吸取器(图未示)提供了吸取位置。第一夹持臂21设有第一夹持部211、沿第一夹持 部211横向向外延伸的台阶部212、沿台阶部212向下延伸的第二夹持部213以及沿第二 夹持部213的底端向外延伸设有第一支撑脚214。第一夹持部211设有与收容槽106的侧 壁1062干涉配合的第一干涉部23,台阶部212抵压于收容槽106的底壁1061。第二夹持 臂22设有夹持部221、沿夹持部221局部向下延伸的支撑臂222以及沿支撑臂222的底端 相对于第一支撑脚214的延伸方向延伸设有第二支撑脚223,该夹持部221上设有第二干 涉部24,第二干涉部24与绝缘本体10后壁104干涉配合,第一干涉部23与第二干涉部24 是交错设置的。第一支撑脚214和第二支撑脚223的底面25与绝缘本体10的支撑面102 平齐且平行。 组装上述结构,支撑装置2自电连接器1插接面101进行安装,第一夹持臂21和 第二夹持臂22分别夹持在绝缘本体10的收容槽106内和绝缘本体10的后壁104上,当顶 板20底面抵靠在绝缘本体10的插接面101时,支撑装置2安装完毕。然后,真空吸取器吸 取顶板20的顶面201将电连接器组件100放置到印刷电路板3上,按压顶板20将电连接 器组件100固定到印刷电路板3上,绝缘本体10的支撑面102与印刷电路板3相接触,支 撑装置2的第一夹持臂21和第二夹持臂22的底面25抵靠在印刷电路板3上,这样支撑装 置2对电连接器1起到了支撑作用,防止电连接器1发生晃动,更好地有利于电连接器1与 印刷电路板3的焊接。第一导电端子111的第一焊接脚113与第一夹持臂21的第一支撑 脚214延伸方向一致,第二导电端子112的第二焊接脚114与第二夹持臂22的第二支撑脚 223延伸方向一致;并且第一支撑脚214末端到绝缘本体10前壁103的距离大于第一焊接 脚113末端到绝缘本体10前壁103的距离,第二支撑脚223末端到绝缘本体10后壁104 的距离大于第二焊接脚114末端到绝缘本体10后壁104的距离,这样更有利于支撑装置2 支撑电连接器l。 本案另外一实施例是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至少有一个的底面与绝缘本体的 支撑面平齐,这样单边支撑也可以防止电连接器1摇晃,保证电连接器1与印刷电路板3良 好焊接。
权利要求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以及组装在绝缘本体上的支撑装置,绝缘本体包括插接面以及与插接面相对的支撑面,支撑装置包括顶板、沿顶板底面向下延伸的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其特征在于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至少有一个的底面与绝缘本体的支撑面平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 底面都与绝缘本体的支撑面平齐且平行。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若干收容导电 端子的端子槽和由插接面向支撑面凹陷形成的收容槽,该收容槽将端子槽分成两部分。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设有第一夹持部、 沿第一夹持部横向向外延伸的台阶部以及沿台阶部向下延伸的第二夹持部,该台阶部位于 收容槽中。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具有底壁和与底壁相 邻之侧壁,第一夹持部设有第一干涉部,第一干涉部与收容槽的侧壁干涉配合,且台阶部抵 压于收容槽的底壁。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臂设有夹持部和沿 夹持部局部向下延伸的支撑臂,该夹持部上设有第二干涉部,第二干涉部与绝缘本体后壁 干涉配合。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的 底端背向延伸设有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交错排列的第 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的尾部分别向外延伸设有第一 焊接脚和第二焊接脚。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焊接脚 与第一夹持臂的第一支撑脚延伸方向一致,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焊接脚与第二夹持臂的第 二支撑脚延伸方向一致。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与其插接面和 支撑面相邻的前壁和后壁,第一支撑脚末端到绝缘本体前壁的距离大于第一焊接脚末端到 绝缘本体前壁的距离,第二支撑脚末端到绝缘本体后壁的距离大于第二焊接脚末端到绝缘 本体后壁的距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以及组装在绝缘本体上的支撑装置,绝缘本体包括插接面以及与插接面相对的支撑面,支撑装置包括顶板、沿顶板底面向下延伸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至少有一个的底面与绝缘本体的支撑面平齐,该结构既可以提供吸取功能,也可以防止电连接器产生晃动影响焊接。
文档编号H01R13/60GK201478592SQ20092030397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4日
发明者芦磊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