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98042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合,尤指一种具有组合接口的电连接器组合。背景技术
科技的进步带动了信息产业输入输出接口技术的发展,如IEEE1394(火线接口)、 HDMI (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等新兴接口层出不穷。其中,USB(通用串行总线接口)便是当前规范计算机与外部设备通讯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接口技术。藉由业界大厂的持续推动及其支持设备即插即用等优势功能,亦逐渐成为键鼠、游戏机、事务机、数字相机等计算机外设设备的主流接口。为因应不断增加的数据传输速度及稳定性需求,USB自身亦进行着持续的提升和演进,在经历了 USB 1.0、USB 1.1等多个不同的版本之后,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是USB 2.0版本。与此同时,USB 3.0版本正在推进中,其具有高达4. SGpbs的数据传输速度,同时可以向下兼容现有的USB 2.0版本。USB 3. 0版本的连接器和线缆组件包括三种类型A型、B型和Micro B型,这三种接口分别对应差异化的应用领域而被设计成不同的框口形状。其中Micro B型的接口具有并排设置且通过壳体分隔的接插框口,不过应用范围被局限于消费性电子领域。我们希望 Micro B型的USB 3. 0接口同样可以在其它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需要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电连接器。

发明内容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可提供USB 3. OMicro B接口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和与第一电连接器配接的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整体呈纵长状,包括成一列并肩排布的第一插口和第二插口 ;所述第二电连接器亦包括成一列并肩排布的第三插口和第四插口 ;所述第一和第二插口分别具有与第二电连接器配合的第一和第二前缘,所述第三及第四插口分别具有与第一电连接器配合的第三和第四前缘,所述第一前缘和第二前缘大体位于同一层面上,而第三前缘较第四前缘更向前凸伸。本发明还提供了第二种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相互配接的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呈纵长状,包括第一插口、与第一插口沿纵长方向并肩排布的保护框部及收容于保护框部内的第二插口,所述第二插口于保护框部内周围设有第一屏蔽罩;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包括与第一插口配接的第三插口及与第二插口配接的第四插口,所述第三及第四插口分别具有与第一电连接器配合的第三和第四前缘,所述第三前缘较第四前缘更向前凸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Micro B版本的USB3. 0接口上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和整合,在优化整体电连接器结构的同时,亦大大拓展了该接口技术
3应用领域。
图1是本发明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对接后之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发明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对接前之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发明第一电连接器之立体组合图;图4是本发明第一电连接器之立体分解图,其中部分端子自第一绝缘本体分离;图5是本发明第一电连接器之立体分解图,其中第二插口自第一绝缘本体分离;图6是本发明第二电连接器之立体组合图;图7是本发明第二电连接器之立体分解图,其中部分端子自第二绝缘本体分离;图8是本发明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对接前之仰视图;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对接前之立体组合图;及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对接前之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1000具有安装至一电路板300并与该电路板300 —体地配置于电子设备内的第一电连接器100以及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 100对接的第二电连接器200。该第一电连接器100整体呈纵长状,包括沿纵长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插口 10和第二插口 20。所述第一插口 10具有一纵长舌部12,若干导电端子21、 22、23排列于纵长舌部12相对的两纵长上下表面。所述第二插口 20包括配置有若干导电端子的两个子舌部16并藉由一第一屏蔽罩3包围该两子舌部16形成一纵长框部。所述第一插口 10用以传输电源信号,所述第二插口 20则为可兼容USB 2. OMicro B型界面的USB 3. OMicro B型界面。所述第一电连接器100在纵长方向上还设有与纵长舌部12同排设置且间隔有距离A的保护框部13,所述保护框部13具有可收容第二插口 20的轮廓,所述第二插口 20配置并保持于保护框部13内。请参阅图2至图5,所述第一电连接器100包括具有后壁11的纵长绝缘基部1、自绝缘基部1两纵长末端向前一体凸伸的一对端壁14以及连接所述两端壁14的连接壁15。 所述两端壁14与邻近的纵长舌部12和保护框部13分离设置,所述连接壁15则平行地位于纵长舌部12和保护框部13的一侧边上。两端壁14之相对内侧各凹设有一个凹槽以形成向前配置的导引槽141。所述纵长舌部12、保护框部13、两端壁14以及连接壁15均自后壁11向前凸伸形成,所述纵长舌部12与连接壁15分离设置而所述保护框部13与连接壁 15则相连为一体。第一电连接器100的第一插口 10部分,若干导电端子21配置于纵长舌部12的下表面,导电端子22、23则位于纵长舌部12的上表面。该等导电端子21、22、23均具有非弹性的平板状接触部211和弹性抵接于一电路板300的脚部212。导电端子的脚部212距电路板300间隔较小,故其自身采用三次弯折的设计以增强其弹性性能。第二插口 20部分, 若干导电端子M、25配置于两个子舌部16的下表面并同样具有非弹性的平板状接触部Ml 以及弹性脚部对2。
4
请参阅图3及图5,所述第二插口 20包括一个收容于保护框部13内的座体17,所述两个子舌部16由座体17 —体向前凸伸形成,所述第一屏蔽罩3包覆于座体17及两个子舌部16的四周并藉助第一屏蔽罩3后端缘设置的卡部31与座体17固持于一体。所述后壁11的后端面对应第一插口 10与第二插口 20中间的位置设有焊固片33,绝缘基部1两端壁14上还设置有一对焊固片34。所述绝缘基部1的两纵长末端进一步向后一体凸伸有一对挡板18以提高电连接器上板时的稳定性。请参阅图6和图7,本发明背板型第二电连接器200系用以与第一电连接器100对接。该第二电连接器200整体呈纵长状,包括沿纵长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三插口 30和第四插口 40。所述第三插口 30由四侧壁42围成具有的前开口的L型配接槽41,若干导电端子51 设置于配接槽41两个相对的纵长侧壁内。第四插口 40则包括配置有若干导电端子52的两个子座体43,并经一第二屏蔽罩6围设形成两个子配接槽,所述第二屏蔽罩6凸设有位于两子座体间的肋壳,所述保护框部一体凸设有对应肋壳位置的肋筋。第二电连接器200两纵长末端向前一体凸伸出一对导引柱44,其中邻近第三插口 30的导引柱44与围成L型配接槽41之侧壁421直接相连,而邻近第四插口 40的导引柱44与一端壁45直接相连,所述端壁45与第四插口 40之间形成有一沟部46。请结合图2所示,端壁45系用以与保护框部13和相邻端壁14之间的沟部19配合,相应地,与端壁45 —体相连的导引柱44与导引槽141配合,所述L型配接槽41之一纵长侧壁配合后可直接收容于第一电连接器100的纵长舌部12和连接壁15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导电端子51分为三组,其中一组设于L型配接槽41的一纵长侧壁上,另外两组设于相对的另一纵长侧壁上。每一导电端子51包括弧形弯折接触部511、平板状脚部513 以及连接前述接触部和脚部并用以将导电端子51固持于插口内的保持部。所述导电端子 52则对应两子座体43分成两组,并具有接触部521和脚部522。请参阅图8并结合图2,从仰视图中可以看出,所述第一电连接器100的第一插口 10和第二插口 20以及第二电连接器200的第三插口 30和第四插口 40均具有一个最先与对接电连接器配合的前缘(前缘可以是突出的一个点、一条线或一个面),我们将上述四个插口的前缘分别标注为10a,20a,30a和40a。所述第一电连接器100的第一前缘IOa和第二前缘20a相对配接方向大体位于同一层面上,而第二前缘20a较保护框部13更向前凸伸,第一屏蔽罩3的前端缘亦凸伸出保护框部13并与第二前缘20a大致平齐。所述第二电连接器200的第三前缘30a较第四前缘40a更向前凸伸,即本创作中第二插口 20和第四插口 40之间USB 3. OMicro B型接口的配合较第一插口 10和第三插口 30之间的配合晚。从第一图即可以很直观地看到,由于电连接器接口插口深度的差异设置,两电连接器在组装完成后,第二插口 20和第四插口 40之间留有一段距离为B的沟隙。图9和图10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中该电连接器组合2000与前面实施例之电连接器组合1000类似,以下主要介绍不同点,相同结构使用相同的标号且不再另行详细介绍。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壁15面对保护框部13 —纵长侧边132的部分被去掉,并于纵长侧边132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凸肋133,连接壁15与保护框部13的短边131相连。所述矩形的保护框部13具有封闭的三个侧壁,与短边131相对的一侧则开放设置使得第一屏蔽罩3于该开口侧直接面对导引槽141。第二电连接器200的端壁45上开设有凹槽441。所述第三前缘30a和第四前缘40a相对配接方向大体位于同一层面上,而第一前缘IOa较第
5二前缘20a更向前凸伸,所述保护框部13a的前端缘与第二前缘20a大致平齐。 综上所述,上述描述的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当然并不限于此。即凡是依本发明
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和与第一电连接器配接的第二电连接器, 所述第一电连接器整体呈纵长状,包括成一列并肩排布的第一插口和第二插口 ;所述第二电连接器亦包括成一列并肩排布的第三插口和第四插口 ;所述第一和第二插口分别具有与第二电连接器配合的第一和第二前缘,所述第三及第四插口分别具有与第一电连接器配合的第三和第四前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缘和第二前缘大体位于同一层面上,而第三前缘较第四前缘更向前凸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的两纵长末端设置有一对端壁,两端壁之相对内侧各凹设有一个凹槽以形成向前配置的导引槽,第二电连接器设有与前述两导引槽相配合的一对导引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具有与第一插口沿纵长方向并肩排布的保护框部,所述第一插口具有纵长舌部,所述第二插口收容于保护框部内,所述第一电连接器还包括平行于纵长舌部和保护框部的一侧并连接所述两端壁的连接壁,所述连接壁、两端壁以及保护框部相连为一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插口外围设有第二屏蔽罩,第二屏蔽罩向第四插口内凸设有肋壳,所述保护框部一体凸设有对应肋壳位置的肋筋。
5.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相互配接的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呈纵长状,包括第一插口、与第一插口沿纵长方向并肩排布的保护框部及收容于保护框部内的第二插口,所述第二插口于保护框部内周围设有第一屏蔽罩;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包括与第一插口配接的第三插口及与第二插口配接的第四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及第四插口分别具有与第一电连接器配合的第三和第四前缘,所述第三前缘较第四前缘更向前凸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插口进一步设有与第一电连接器的第一屏蔽罩相配合的第二屏蔽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插口包括配置有若干导电端子的两个子座体,并经所述第二屏蔽罩围设形成两个子配接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蔽罩凸设有位于两子座体间的肋壳,所述保护框部一体凸设有对应肋壳位置的肋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端壁之相对内侧各凹设有一个凹槽以形成向前配置的导引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的两纵长末端设置有一对端壁,所述第一电连接器还包括平行于纵长舌部和保护框部的一侧并连接所述两端壁的连接壁,所述连接壁、两端壁以及保护框部相连为一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和与第一电连接器配接的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整体呈纵长状,包括成一列并肩排布的第一插口和第二插口;所述第二电连接器亦包括成一列并肩排布的第三插口和第四插口;所述第一和第二插口分别具有与第二电连接器配合的第一和第二前缘,所述第三及第四插口分别具有与第一电连接器配合的第三和第四前缘,所述第一前缘和第二前缘大体位于同一层面上,而第三前缘较第四前缘更向前凸伸。通过在Micro B版本的USB 3.0接口上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和整合,在优化整体电连接器结构的同时,也大大拓展了该接口技术应用领域。
文档编号H01R13/46GK102214882SQ20111008069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日
发明者乔治.还意.张, 潘斌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