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4829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可传输高速音频及视频信号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电子产品便捷使用需求日趋明显,进而引起各厂商的持续关注,由于各厂商为了提高电子产品的竞争力,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及扩充电子产品的功能,除了朝向轻薄短小的外型外,结构及传输速度也需不断增加,以提升使用者于操作使用上的便利性。由于电连接器用于连接电子产品间或电子产品内各元件之间的信号传输,因此电连接器在电子产品上的重要性已经不可言语,各厂商于设计时,如何将电连接器于制造时易于组装,降低组装成本,同时又能兼顾电连接器结构的功效,已成为各厂商间相继竞争之处。其中特别是指一种可传输高频信号的电连接器结构,其包含有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复数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其中绝缘本体内则设有舌板,舌板上则设有可收容导电端子的收容槽,使得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得以外露于舌板上,导电端子后端则自绝缘本体延伸有一焊接部,而遮蔽壳体也自底端延伸有焊接部,并通过导电端子焊接部及遮蔽壳体焊接部焊接于电路板上。由上述可知,由于电连接器结构的体积越来越小,而其仅通过焊接部焊接于电路板上,因此焊接部必须有足够的连接强度稳固于电路板上,使其得以与对接电连接器结构相互对接,如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则电连接器结构的体积将增大,不利于电子装置小型化发展的趋势。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电连接器仍有诸多缺失,实非一良善的设计,而亟待加以改
良ο本案实用新型设计人鉴于上述现有电连接器所衍生的各项缺点,乃亟思加以改良创新,并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电连接器结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于遮蔽壳体的侧壁上通过撕裂制程朝下弯折有焊接部,该焊接部则通过连接部与遮蔽壳体底壁相互连接的电连接器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式达成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绝缘本体,其延伸有一舌片,并在舌片上设有复数导电端子容置槽;复数导电端子,插设固定于舌片的导电端子容置槽上,导电端子前端的接触部外露于舌片,后端的焊接部则外露于绝缘本体;遮蔽壳体,包覆绝缘本体,该遮蔽壳体的侧壁通过撕裂制程朝下弯折有焊接部,且焊接部与遮蔽壳体底壁相互连接。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绝缘本体,其延伸有一舌片,并在舌片上设有复数导电端子容置槽,本体顶面则设有开关端子容置部,并在该开关端子容置部内设有开关端子容置槽;复数导电端子,插设固定于舌片的导电端子容置槽上,导电端子前端的接触部外露于舌片,后端的焊接部则外露于绝缘本体;遮蔽壳体,包覆绝缘本体,该遮蔽壳体的侧壁通过撕裂制程朝下弯折有焊接部,且焊接部与遮蔽壳体底壁相互连接;开关端子,插设于开关端子容置槽中,且前端的接触部低于遮蔽壳体的内侧表面。该绝缘本体包含有基部,基部前端向前水平延伸有一舌板,舌板上则设有复数个端子容置槽,该端子容置槽则贯穿于基部。该基部底部向前延伸有辅助部,所述辅助部与舌板间相互平行设置。该导电端子设有位于舌板端子容置槽内的接触部、与基部相互固持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下弯折延伸的连接部及自连接部向后弯折延伸的焊接部。该开关端子设有外露于开关端子容置槽表面的接触部、与开关端子容置槽相互卡合固定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下弯折延伸的连接部及自连接部向后弯折延伸的焊接部。该遮蔽壳体包括顶壁、底壁和位于顶壁及底壁之间的两侧壁,顶壁后方则朝下弯折一后壁,形成一收容空间,且顶壁、底壁及两侧壁上则分别朝收容空间内设有可将对接连接器夹持的弹片,使得对接连接器能够稳固连接于收容空间内。该侧壁的弹片朝收容空间的方向则凸设有导引凸部,以导正对接连接器的插入方向。该遮蔽壳体顶壁相对于开关端子容置槽处则设有一开口,使得开关端子接触部能够通过开口而进入收容空间内。该遮蔽壳体顶壁前端开口朝上弯折有一固定片,且固定片上设有锁固孔。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焊接部于遮蔽壳体侧边通过撕裂方式朝底部弯折,使得焊接部与遮蔽壳体一体成型,降低制造成本,此外,为了避免因为焊接部撕裂而产生的缺口,因此于缺口旁设有一弹片,并在弹片末端设有导引凸部,通过导引凸部将对接连接器导正,避免对接连接器因偏移而插入遮蔽壳体的缺口,而发生对接不顺的情况。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结构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结构的遮蔽壳体与绝缘本体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结构的另一角度遮蔽壳体与绝缘本体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结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结构的另一角度立体组合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结构的遮蔽壳体另一实施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0035]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结构的另一实施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绝缘本体;11-基部;111-前端面;112-后端面;113-顶面; 1131-止挡部;1132-开关端子容置部;1133-开关端子容置槽;114-侧面;12-舌板; 121-端子容置槽;13-辅助部;2-导电端子;21-接触部;22-固持部;23-连接部;24-焊接部;3-遮蔽壳体;31-顶壁;32-底壁;33-侧壁;34-后壁;35-收容空间;36-弹片;361-导引凸部;37-第一焊接部;38-第二焊接部;39-开口 ;30-缺口 ;4-开关端子;41-接触部; 42-固持部;43-连接部;44-焊接部;5-固定片;51-锁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其包含有绝缘本体1,固定于绝缘本体1上的复数导电端子2、开关端子4及包覆绝缘本体1的遮蔽壳体3。所述绝缘本体1包含有基部11,所述基部11设有前端面111、与前端面111相对的后端面112、顶面113及与顶面113两侧相连的两侧面114。而前端面111向前水平延伸有一舌板12,舌板12上则设有复数个端子容置槽121,该端子容置槽121则贯穿于基部11 后端面112 ;顶面113 —侧形成有止挡部1131,另一侧则形成有开关端子容置部1132,并在其内设有开关端子容置槽1133,且开关端子容置槽1133延伸至绝缘本体1后端面112。基部11底部则设有一向前延伸的辅助部13,所述辅助部13与舌板12间相互平行设置,当遮蔽壳体3安装于绝缘本体1上后,所述辅助部13位于遮蔽壳体3下侧,用来加强遮蔽壳体 3底部的强度。所述导电端子2设有位于舌板12端子容置槽121内的接触部21、与基部11相互固持的固持部22、自所述固持部22向下弯折延伸的连接部23及自连接部23向后弯折延伸的焊接部24。所述接触部21外露舌板12表面,使其得以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进而传递信号,且焊接部M及接触部21两者间相互平行设置。 所述开关端子4设有外露于开关端子容置槽1133表面的接触部41、与开关端子容置槽1133相互卡合固定的固持部42、自所述固持部42向下弯折延伸的连接部43及自连接部43向后弯折延伸的焊接部44。所述遮蔽壳体3包括顶壁31、底壁32、位于顶壁31及底壁32之间的两侧壁33,顶壁31后方则朝下弯折一后壁34。所述顶壁31、底壁32、两侧壁33及后壁34由一片状金属材料弯折形成,且于其间形成有用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收容空间35,所述绝缘本体1的舌板12则位于收容空间35 内。所述顶壁31、底壁32及两侧壁33上则分别朝收容空间35内设有可将对接连接器夹持的弹片36,使得对接连接器得以稳固连接于收容空间35内,其中,侧壁33的弹片35朝收容空间35的方向则凸设有导引凸部361,以导正对接连接器的插入方向。又两侧壁33后端则朝遮蔽壳体3底部形成有第一焊接部37,并在侧壁33上通过撕裂制程朝下弯折有一第二焊接部38,该第二焊接部38则通过连接部381与遮蔽壳体3底壁相互连接。遮蔽壳体3顶壁31相对于开关端子容置槽1133处则设有一开口 39,使得开关端子4接触部41得以通过开口 39而进入收容空间35内。[0045]当遮蔽壳体3与绝缘本体1相互组装时,绝缘本体3的止挡部1131则会将遮蔽壳体3止挡定位,此时开关端子容置部1132则设置于遮蔽壳体3外部,而开关端子4接触部 41则会低于遮蔽壳体3的内侧表面,使其得以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遮蔽壳体3的后壁 34则会将绝缘本体1后端面112包覆,且遮蔽壳体3的底壁32插设于辅助部13与舌片12 间,进而将遮蔽壳体3与绝缘本体1相互固定。请参阅图6所示,由于第二焊接部38通过撕裂制程弯折制程,因此于遮蔽壳体3 的侧壁33上形成有缺口 30,为了避免对接连接器因歪斜插入时,顶抵于缺口 30上,造成无法顺利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相互对接的情况,因此于侧壁33的弹片36上凸设有导引凸部361,且导引凸部361朝收容空间35内设置。当对接连接器歪斜插入时,因为导引凸部 361的圆弧结构而可导正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而不会与缺口 30顶抵接触,可避免使用者操作上的不便。请参阅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可应用于遮蔽壳体3顶壁31前端开口朝上弯折有一固定片5,且固定片5上设有锁固孔51的结构上,由于此遮蔽结构3设有固定片5, 且固定片5上设有锁固孔51,因此可应用于不同的电子装置上。请参阅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壳体3结构可应用于绝缘本体1上仅插设固定有导电端子2的结构上,该绝缘本体1顶面113则并未设有开关端子容置部1132,且也无设有开关端子4,其整体结构与目前现有可传输高速音频及视频信号电连接器结构相同,于此不再赘述。通过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壳体3其特点在于,侧壁33上通过撕裂制程朝下弯折有一第二焊接部38,该第二焊接部38则通过连接部381与遮蔽壳体3底壁相互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可知,第二焊接部38自侧壁33直接翻折向下,达到形成焊接部结构,据此得以与电子装置的电路板相互焊接固定。此外,当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壳体3应用于设有开关端子4的连接器上时,遮蔽壳体 3可于开关端子4相对应处设有开口 39,使得开关端子4的接触部41得以进入收容空间35 内;当对接连接器朝收容空间35插入时,除可与舌片12上的导电端子接触部21相互导通接触外,更可与开关端子4相互导通,进而将信号传递至电子装置上,使其电子装置得以通过其电路板上的布局规划而启动其他功能。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绝缘本体,其延伸有一舌片,并在舌片上设有复数导电端子容置槽;复数导电端子,插设固定于舌片的导电端子容置槽上,导电端子前端的接触部外露于舌片,后端的焊接部则外露于绝缘本体;遮蔽壳体,包覆绝缘本体,该遮蔽壳体的侧壁通过撕裂制程朝下弯折有焊接部,且焊接部与遮蔽壳体底壁相互连接。
2.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绝缘本体,其延伸有一舌片,并在舌片上设有复数导电端子容置槽,本体顶面则设有开关端子容置部,并在该开关端子容置部内设有开关端子容置槽;复数导电端子,插设固定于舌片的导电端子容置槽上,导电端子前端的接触部外露于舌片,后端的焊接部则外露于绝缘本体;遮蔽壳体,包覆绝缘本体,该遮蔽壳体的侧壁通过撕裂制程朝下弯折有焊接部,且焊接部与遮蔽壳体底壁相互连接;开关端子,插设于开关端子容置槽中,且前端的接触部低于遮蔽壳体的内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包含有基部,基部前端向前水平延伸有一舌板,舌板上则设有复数个端子容置槽,该端子容置槽则贯穿于基部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部底部向前延伸有辅助部, 所述辅助部与舌板间相互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设有位于舌板端子容置槽内的接触部、与基部相互固持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下弯折延伸的连接部及自连接部向后弯折延伸的焊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开关端子设有外露于开关端子容置槽表面的接触部、与开关端子容置槽相互卡合固定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下弯折延伸的连接部及自连接部向后弯折延伸的焊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遮蔽壳体包括顶壁、底壁和位于顶壁及底壁之间的两侧壁,顶壁后方则朝下弯折一后壁,形成一收容空间,且顶壁、 底壁及两侧壁上则分别朝收容空间内设有可将对接连接器夹持的弹片,使得对接连接器能够稳固连接于收容空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侧壁的弹片朝收容空间的方向则凸设有导引凸部,以导正对接连接器的插入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遮蔽壳体顶壁相对于开关端子容置槽处则设有一开口,使得开关端子接触部能够通过开口而进入收容空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遮蔽壳体顶壁前端开口朝上弯折有一固定片,且固定片上设有锁固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包含有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复数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含有基部,所述基部设有前端面、与前端面相对的后端面、顶面及与顶面两侧相连的两侧面,而前端面向前水平延伸有一舌板;导电端子,固持于绝缘本体内,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延伸到舌板上的接触部及遮蔽壳体,包覆于绝缘本体上;其中,侧壁上通过撕裂制程朝下弯折有一焊接部,该焊接部则通过连接部与遮蔽壳体相互连接。
文档编号H01R13/71GK202094388SQ201120212399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2日
发明者谢惠耀 申请人:东莞煜森精密端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