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la电池极柱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53802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Vrla电池极柱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式通信用蓄电池极柱密封结构,是通信用铅酸蓄电池的一个部件,属于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用于通信方面的VRLA电池厂家较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蓄电池实际使用寿命一般在3 8年,其使用过程中失效的主要原因有容量早衰、板栅腐蚀、极柱漏液、热失控、硫酸盐化等;国内外厂家VRLA电池极柱密封采用的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为环氧密封,另一种为极柱氩弧焊+环氧密封,国内使用较多的是后者;极柱氩弧焊由于受铅衬套焊接时的电流、氩气硫量、钨针状况及角度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在焊接内部产生气孔针眼等不良,在电池内酸液的腐蚀下,针眼气孔不断深入最终导致电池极柱处漏液,腐蚀设备并造成危险,电池寿命提前终止,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及客户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通信用VRLA常寿命电池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VRLA电池极柱密封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电池极柱采用高强度锥形胶圈+ABS内嵌衬套+塑料螺母+环氧的四重密封技术。本实用新型极柱密封技术在吸收国内外先进密封技术的基础上,最下层采用高强度锥形橡胶圈与汇流排及极柱套紧密配合来达到第一层密封,然后由内嵌式ABS衬套达到第二层密封,第三层密封通过塑料螺母(带有四个小槽方便浇环氧时内部气体的排出)与带螺纹的铜芯旋紧并提压极群达到第三层密封;第四层密封通过环氧浇灌进行密封。本实用新型采用四重密封技术,使电池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极柱处不漏酸、不渗酸,从而避免了电池由于极柱漏液而导致的过早失效。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锥形胶圈示意图。图3为塑料螺母示意图。图中I为锥形胶圈、2为ABS衬套、3为螺母、4为环氧密封、5为极柱、6为外盖、7
为汇流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从下到上的四层密封,其中第一层密封套设在极柱5外的和极柱5、汇流排7紧密接触的锥形胶圈I ;第二层密封设置在锥形胶圈I上部的ABS衬套2,ABS衬套2和极柱5之间设密封剂;第三层密封设置在ABS衬套2上和极柱5配合的螺母3 ;第四层密封设置在螺母3外侧的环氧密封4 ;四层密封外设外盖6。所述锥形胶圈I其内部锥度为85°,外部锥度76 °。所述螺母 3均设有若干支撑脚,两两相邻支撑脚之间设凹槽。所述螺母3上设有通气孔。所述螺母3下部设有八个支撑脚,两两相邻支撑脚之间设凹槽,其中至少有凹槽上设有和环氧密封4连通的通槽。所述两两相邻支撑脚之间均设有四个与环氧密封4连通的凹槽。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极柱密封技术的锥形胶圈I采用EPDM材料,内部锥度为85°,外部锥度76 ° ;锥形胶圈I硬度60度;ABS衬套2涂上密封剂后采用一体成型技术嵌入外壳内,螺母3采用内螺纹双层结构,下部有8个凹槽及8只高强度支撑脚,每只脚的高度为8. 5mm,凹槽宽度4mm,其中四个凹槽为通槽,高度为10. 2mm环氧树脂的压缩强度大于30kg/mm2,收缩率小于0. 5%。本实用新型设定内部锥度为85°主要是为了与极柱5的角度设置相配合,对电池进行有效的面密封,防止电池使用过程中从极柱5根部与锥形胶圈I的结合部渗出电解液;外部锥度的考虑主要是为了锥形胶圈I的强度及便于脱膜的考虑,同时兼顾其可操作性。
权利要求1.VRLA电池极柱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到上的四层密封,其中第一层密封套设在极柱外的和极柱、汇流排紧密接触的锥形胶圈; 第二层密封设置在锥形胶圈上部的ABS衬套,ABS衬套和极柱之间设密封剂;第三层密封设置在ABS衬套上和极柱配合的螺母;第四层密封设置在螺母外侧的环氧密封;四层密封外设外盖。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VRLA电池极柱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胶圈其内部锥度为85°,外部锥度76 °。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VRLA电池极柱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均设有若干支撑脚,两两相邻支撑脚之间设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VRLA电池极柱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上设有通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VRLA电池极柱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下部设有八个支撑脚,两两相邻支撑脚之间设凹槽,其中至少有凹槽上设有和环氧密封连通的通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VRLA电池极柱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两相邻支撑脚之间均设有四个与环氧密封连通的凹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VRLA电池极柱密封装置。包括从下到上的四层密封,其中第一层密封套设在极柱外的和极柱、汇流排紧密接触的锥形胶圈;第二层密封设置在锥形胶圈上部的ABS衬套,ABS衬套和极柱之间设密封剂;第三层密封设置在ABS衬套上和极柱配合的螺母;第四层密封设置在螺母外侧的环氧密封;四层密封外设外盖。本实用新型采用四重密封技术,使电池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极柱处不漏酸、不渗酸,从而避免了电池由于极柱漏液而导致的过早失效。
文档编号H01M2/08GK202495492SQ201220070770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9日
发明者刘刚, 周青元, 孙光伟, 张永锋, 徐建华, 许卫疆, 赵俊, 陈伟 申请人:艾诺斯(江苏)华达电源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