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张紧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2614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导线张紧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线张紧装置,包括导线拉紧机构和断线报警机构,所述导线拉紧机构包括呈平板状的座板、转轴、弹簧、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和绞线杆,所述座板上设置有圆形通孔,所述断线报警机构包括加速度传感器、传感器固定装置和报警装置,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设置在传感器固定装置上,且加速度传感器与报警装置通过电缆连接,加速度传感器位于绞线杆以转轴为转动中心的掠过区域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导线线径和拉紧力需要调整时,能够通过简单的调整使得本实用新型满足工艺要求,且本实用新型还有利于减少导线在拉紧工艺中发生断线或松弛的可能性,遇到导线断线时,具有自动报警功能。
【专利说明】导线张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线生产绞线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线张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导线的生产工艺中,无论是在单股导线的成圈缠绕和多股软线的绞合之前,为了得到平滑过渡的单股线或成圈缠绕紧密的线圈,在导线绞合之前均需要在导线上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以使得进入绞合工艺之前的导线在该作用力下被张紧,以使得导线趋于平直。
[0003]现有绞线机上的用于导线拉紧的装置一般使用多组滚轮,导线从每组滚轮之间通过,每组滚轮均施加给导线压应力,导线在相邻两组滚轮之间被拉紧伸直。然而此结构不仅复杂,当运用于不同线径的导线拉紧时,需通过调节每组滚轮中滚轮之间的间隙以使得导线能通过拉紧装置和导线通过时,每组滚轮之间产生合适的拉紧力,此调节过程复杂,不利于绞线机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上述现有绞线机上的用于导线拉紧的装置结构不仅复杂,当运用于不同线径的导线时,调节过程复杂,不利于绞线机的生产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线张紧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线张紧装置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导线张紧装置,包括导线拉紧机构和断线报警机构,所述导线拉紧机构包括呈平板状的座板、转轴、弹簧、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和绞线杆,所述座板上设置有圆形通孔,转轴与圆形通孔成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分别固定连接在转轴的两端,且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分别位于座板的两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圆盘的侧面上,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座板上,所述第二圆盘上还设置有轴向方向与座板平面平行的内螺纹孔,所述绞线杆的一端设置有与内螺纹孔螺纹配套的外螺纹,所述绞线杆与第二圆盘成螺纹连接,所述断线报警机构包括加速度传感器、传感器固定装置和报警装置,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设置在传感器固定装置上,且加速度传感器与报警装置通过电缆连接,加速度传感器位于绞线杆以转轴为转动中心的掠过区域内。
[0006]此设置中,导线通过绞线杆自由端进入到绞线或者缠绕工艺,设置的弹簧处于拉伸状态,这样弹簧就施加一个力矩到第一圆盘上,力矩通过转轴传递到第二圆盘上,最后这个力矩依靠导线来形成反作用力力矩,这样,导线最终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得到张紧;同时,弹簧的形变越大,绞线杆与导线的接触点所需的反作用力越大,这样导线得到的拉紧力就越大,而调节弹簧力可通过更换弹簧加以实现;将绞线杆与第二圆盘设置成螺纹连接,便于调整绞线杆相对于第二圆盘的伸出长度,这样,在不改变弹簧状态的作用下,便于本实用新型根据不同导线拉紧需要,调整绞线杆相对于第二圆盘的伸出长度,以使得导线在其与绞线杆接触处获得适当的张紧力;当导线在张紧、绞线或者缠绕工艺中断线时,导线送线机或导线绞线机/缠绕机不能为导线提供绞线杆施加给导线的力的反作用力时,导线与绞线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突然消失,绞线杆在其自身形变和弹簧的弹力下回弹,触碰到加速度传感器,这样,加速度传感器输出信号给报警装置,以控制报警装置发出声、光等形式的报警输出。
[0007]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0008]所述传感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杆、连接杆和箍形夹,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在座板的上端,连接杆的一端与固定杆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箍形夹,所述箍形夹呈抱箍状,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位于箍形夹的箍体内。
[0009]设置的箍形夹为抱箍状,箍形夹的一侧设置有开口,且开口两侧的箍形夹之间形成箍体,箍形夹具有弹性,将加速度传感器置于箍体内,加速度传感器的外壁与箍形夹的内壁接触,箍形夹对加速度传感器的压应力产生的摩擦力平衡加速度传感器的重力,这样在此结构形式,当加速度传感器受到绞线杆的撞击后,加速度传感器可沿着箍体轴向运动,以输出加速度信号,且此种结构形式有利于根据绞线杆的位置调节加速度传感器的位置。
[0010]还包括滚轮,所述滚轮固定连接在绞线杆的自由端上。
[0011]设置的滚轮用于支撑导线,即导线通过本实用新型时,滚轮在滚轮轴上转动,导线与滚轮不发生相对运动,有利于保护导线,即有利于防止导线在通过本实用新型时被磨损。
[0012]还包括第一弹簧螺栓,所述座板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孔,所述第一弹簧螺栓与第一内螺纹孔成螺纹配合,且第一内螺纹孔的数量不止一个,所述弹簧与座板的固定连接点在第一弹簧螺栓上。
[0013]将弹簧与座板通过第一弹簧螺栓固定连接,使得在不同导线需要不同拉紧力时,只需更换第一弹簧螺栓在座板上的连接位置即可获得不同的弹簧力。
[0014]还包括第二弹簧螺栓,所述第一圆盘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孔,所述第二弹簧螺栓与第二内螺纹孔成螺纹配合,且第二内螺纹孔的数量不止一个,所述弹簧与第一圆盘的固定连接点在第二弹簧螺栓上。
[0015]将弹簧与第一圆盘通过第二弹簧螺栓固定连接,使得在不同导线需要不同拉紧力时,只需更换第二弹簧螺栓在座板上的连接位置即可获得不同的弹簧力。
[0016]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且转轴两端的外螺纹各自靠近座板的一端均设置有轴肩,所述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上均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与转轴均呈螺纹连接,且第一圆盘、第二圆盘与各自相邻的轴肩之间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平垫。
[0017]此设置便于根据所需拉紧力更换不同直径的第一圆盘、第二圆盘中的一个或两个,设置的平垫旨在通过使用不同的平垫数量,获得第二弹簧螺栓和绞线杆相对于座板最佳的位置。
[0018]还包括锁紧螺帽,所述座板上的圆形通孔为内螺纹通孔,所述锁紧螺帽与绞线杆上的外螺纹成螺纹配合,且锁紧螺帽的一侧与第二圆盘接触。
[0019]将内螺纹孔设置成内螺纹通孔,使得绞线杆相对于第二圆盘的伸出长度范围不局限于内螺纹孔的深度,这样,在绞线杆上设置较长的外螺纹段,便能得到绞线杆相对于第二圆盘较宽的伸出长度调节范围;设置的锁紧螺帽用于防止绞线杆在工作时相对于第二圆盘转动,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稳定性。
[002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依靠弹簧的弹力来为导线提供拉紧力,相较于现有技术,调节本实用新型对导线的拉紧力简单:当导线线径变化时或所需拉紧力需要调整时,特别是在拉紧力调整幅度不大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绞线杆相对于第二圆盘的伸出长度,便能很好的满足生产工艺需要,在调整幅度较大时,也只需要通过调整弹簧状态,本实用新型便能很好的为导线提供张紧力。
[0022]2、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导线通过本实用新型时只有一侧被本实用新型约束,即及时导线线径发生变化时,导线也能很好的通过本实用新型,有利于简化自动绞线机上拉紧装置的结构和简化拉紧装置的操作难度。
[0023]3、同时,导线在受到冲击时,弹簧通过伸长量的变化对冲击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有利于减少导线在拉紧工艺中发生断线或松弛的可能性。
[0024]4、在导线发生断线的情况下,回弹的绞线杆触碰到加速度传感器后,报警装置发出声、光或其他形式的报警,有利于生产人员及时处理故障以恢复正常生产,有利于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线张紧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线张紧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右视图。
[0027]图中标记分别为:1、座板,2、第一弹簧螺栓,3、弹簧,4、转轴,5、第一圆盘,6、第二弹簧螺栓,7、绞线杆,8、滚轮,9、第二圆盘,10、锁紧螺帽,11,加速度传感器,121、连接杆,122、固定杆,123、箍形夹。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和图2所示,导线张紧装置,包括导线拉紧机构和断线报警机构,所述导线拉紧机构包括呈平板状的座板1、转轴4、弹簧3、第一圆盘5、第二圆盘9和绞线杆7,所述座板I上设置有圆形通孔,转轴4与圆形通孔成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圆盘5和第二圆盘9分别固定连接在转轴4的两端,且第一圆盘5和第二圆盘9分别位于座板I的两侧,所述弹簧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圆盘5的侧面上,弹簧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座板I上,所述第二圆盘9上还设置有轴向方向与座板I平面平行的内螺纹孔,所述绞线杆7的一端设置有与内螺纹孔螺纹配套的外螺纹,所述绞线杆7与第二圆盘9成螺纹连接,所述断线报警机构包括加速度传感器11、传感器固定装置和报警装置,所述加速度传感器11设置在传感器固定装置上,且加速度传感器11与报警装置通过电缆连接,加速度传感器11位于绞线杆7以转轴4为转动中心的掠过区域内。
[0031]此设置中,导线通过绞线杆7自由端进入到绞线或者缠绕工艺,设置的弹簧3处于拉伸状态,这样弹簧3就施加一个力矩到第一圆盘5上,力矩通过转轴4传递到第二圆盘9上,最后这个力矩依靠导线来形成反作用力力矩,这样,导线最终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得到张紧;同时,弹簧3的形变越大,绞线杆7与导线的接触点所需的反作用力越大,这样导线得到的拉紧力就越大,而调节弹簧力可通过更换弹簧3加以实现;将绞线杆7与第二圆盘9设置成螺纹连接,便于调整绞线杆7相对于第二圆盘9的伸出长度,这样,在不改变弹簧状态的作用下,便于本实用新型根据不同导线拉紧需要,调整绞线杆7相对于第二圆盘9的伸出长度,以使得导线在其与绞线杆7接触处获得适当的张紧力;当导线在张紧、绞线或者缠绕工艺中断线时,导线送线机或导线绞线机/缠绕机不能为导线提供绞线杆7施加给导线的力的反作用力时,导线与绞线杆7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突然消失,绞线杆7在其自身形变和弹簧3的弹力下回弹,触碰到加速度传感器11,这样,加速度传感器11输出信号给报警装置,以控制报警装置发出声、光等形式的报警输出。
[0032]实施例2:
[0033]所述传感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杆122、连接杆121和箍形夹123,所述固定杆122固定连接在座板I的上端,连接杆121的一端与固定杆122固定连接,连接杆121的另一端连接箍形夹123,所述箍形夹123呈抱箍状,所述加速度传感器11位于箍形夹123的箍体内。
[0034]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设置的箍形夹123采用材质为55Si2Mn的钢片通过弯曲制成抱箍状,箍形夹123的一侧设置有开口,且开口两侧的箍形夹123之间形成箍体,加速度传感器11采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11置于箍体内,加速度传感器11的外壁与箍形夹123的内壁接触,箍形夹123对加速度传感器11的压应力产生的摩擦力平衡加速度传感器11的重力,这样在此结构形式,当加速度传感器11受到绞线杆7的撞击后,加速度传感器11可沿着箍体轴向运动,以输出加速度信号,且此种结构形式有利于根据绞线杆7的位置调节加速度传感器的位置。
[0035]实施例3:
[0036]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第一弹簧螺栓2,所述座板I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孔,所述第一弹簧螺栓2与第一内螺纹孔成螺纹配合,且第一内螺纹孔的数量不止一个,第一内螺纹孔设置在第一圆盘5下方的座板I上,且第一内螺纹孔分布在同一竖直方向上,所述弹簧3与座板I的固定连接点在第一弹簧螺栓2上。
[0037]还包括第二弹簧螺栓6,所述第一圆盘5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孔,所述第二弹簧螺栓6与第二内螺纹孔成螺纹配合,且第二内螺纹孔的数量为8个,均布在第一圆盘5的侧面上,所述弹簧3与第一圆盘5的固定连接点在第二弹簧螺栓6上。
[0038]将弹簧3与座板I通过第一弹簧螺栓2固定连接,将弹簧3与第一圆盘5通过第二弹簧螺栓6固定连接,使得在不同导线需要不同拉紧力时,只需更换第一弹簧螺栓2在座板I上的连接位置或更换第二弹簧螺栓6在第一圆盘5上的连接位置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即可获得不同的弹簧力。
[0039]实施例4:
[0040]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滚轮8,所述滚轮8固定连接在绞线杆7的自由端上。
[0041]设置的滚轮8用于支撑导线,即导线通过本实用新型时,滚轮8在滚轮轴上转动,导线与滚轮8不发生相对运动,有利于保护导线,即防止导线在通过本实用新型时发生磨损。
[0042]实施例5:[004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锁紧螺帽10,所述座板I上的圆形通孔为内螺纹通孔,所述锁紧螺帽10与绞线杆7上的外螺纹成螺纹配合,且锁紧螺帽10的一侧与第二圆盘9接触。
[0044]将内螺纹孔设置成内螺纹通孔,使得绞线杆7相对于第二圆盘9的伸出长度范围不局限于内螺纹孔的深度,这样,在绞线杆7上设置较长的外螺纹段,便能得到绞线杆7相对于第二圆盘9较宽的伸出长度调节范围;设置的锁紧螺帽10用于防止绞线杆7在工作时相对于第二圆盘9转动,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稳定性。
【权利要求】
1.导线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线拉紧机构和断线报警机构,所述导线拉紧机构包括呈平板状的座板(I)、转轴(4)、弹簧(3)、第一圆盘(5)、第二圆盘(9)和绞线杆(7),所述座板(I)上设置有圆形通孔,转轴(4)与圆形通孔成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圆盘(5)和第二圆盘(9)分别固定连接在转轴(4)的两端,且第一圆盘(5)和第二圆盘(9)分别位于座板(I)的两侧,所述弹簧(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圆盘(5)的侧面上,弹簧(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座板(I)上,所述第二圆盘(9)上还设置有轴向方向与座板(I)平面平行的内螺纹孔,所述绞线杆(7)的一端设置有与内螺纹孔螺纹配套的外螺纹,所述绞线杆(7)与第二圆盘(9)成螺纹连接,所述断线报警机构包括加速度传感器(11)、传感器固定装置和报警装置,所述加速度传感器(11)设置在传感器固定装置上,且加速度传感器(11)与报警装置通过电缆连接,加速度传感器(11)位于绞线杆(7)以转轴(4)为转动中心的掠过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杆(122)、连接杆(121)和箍形夹(123),所述固定杆(122)固定连接在座板(I)的上端,连接杆(121)的一端与固定杆(122)固定连接,连接杆(121)的另一端连接箍形夹(123),所述箍形夹(123 )呈抱箍状,所述加速度传感器(11)位于箍形夹(123 )的箍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滚轮(8),所述滚轮(8)固定连接在绞线杆(7)的自由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簧螺栓(2),所述座板(I)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孔,所述第一弹簧螺栓(2)与第一内螺纹孔成螺纹配合,且第一内螺纹孔的数量不止一个,所述弹簧(3)与座板(I)的固定连接点在第一弹簧螺栓(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簧螺栓(6),所述第一圆盘(5)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孔,所述第二弹簧螺栓(6)与第二内螺纹孔成螺纹配合,且第二内螺纹孔的数量不止一个,所述弹簧(3)与第一圆盘(5)的固定连接点在第二弹簧螺栓(6)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的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且转轴(4)两端的外螺纹各自靠近座板(I)的一端均设置有轴肩,所述第一圆盘(5)和第二圆盘(9)上均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第一圆盘(5)和第二圆盘(9)与转轴(4)均呈螺纹连接,且第一圆盘(5)、第二圆盘(9)与各自相邻的轴肩之间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平垫。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个所述的导线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螺帽(10),所述座板(I)上的圆形通孔为内螺纹通孔,所述锁紧螺帽(10)与绞线杆(7)上的外螺纹成螺纹配合,且锁紧螺帽(10)的一侧与第二圆盘(9)接触。
【文档编号】H01B13/02GK203491021SQ201320619737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9日
【发明者】黄建国, 黄建云, 黄旭 申请人:中江县凯讯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