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36039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散热效果的电连接器。基板连接器(10)安装在印刷基板(1p)上,插入有插头(20),插头(20)至少具有连结电源用的电线(21w、21w)的一对触点(4a、4b)。基板连接器具有:壳体(1),其具有供对方侧壳体(2)嵌合的开口(11)、和与开口(11)连设的空心的触点收容室(12);以及一对第1触点(3a、3b),其配置在壳体(1)的内部,使触点(4a、4b)和印刷基板(1p)电连接。第1触点(3a、3b)具有与触点(4a、4b)连接的连接片(31)、和插入到壳体(1)内的散热片(32)。连接片(31)的底面和散热片(32)的底面与形成在印刷基板(1p)的一个面(11p)上的散热图形(31h)焊接接合。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至少与被供给电源用电流的对方侧触点连接的触点具有散热效果的电连接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近年的小型化的便携用电子设备、例如笔记本个人计算机、DSC (Digital StillCamera,数字静态照相机)、移动电话机、⑶播放器、或者MD播放器等中内置有电池。为了使该电池电源与所述电子设备配备的电路基板(印刷基板)连接,使用极小型、所谓的芯片尺寸封装型的线对板连接器(Wire to Board Connector)。
[0003]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例如由插座连接器和基板连接器构成。并且,插座连接器具有压接从电池延伸的引线的端部的插座触点,基板连接器安装在印刷基板上,具有与插座连接器连接的片状触点(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4]然而,专利文献I的片状触点由于其大部分由绝热材料制的壳体覆盖,因而当从插座触点提供的额定电流值增大时,具有片状触点热上升的问题。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 申请人:公开了这样构成的电连接器:与被供给电源用电流的对方侧触点连接的触点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从壳体露出并散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 128034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 - 1712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1]然而,关于专利文献2的电连接器,由于与被供给电源用电流的对方侧触点连接的触点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从壳体露出,因而担心与人体接触。
[0012]只要能将电连接器构成为使与被供给电源用电流的对方侧触点连接的触点不从壳体露出、且具有散热效果,就不担心与人体接触,能够增大额定电流值。并且,也能够抑制内置该电连接器的电子设备的内部发热。于是,以上可以说是本发明的课题。
[0013]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至少使与被供给电源用电流的对方侧触点连接的触点不从壳体露出、且具有散热效果。
[0014]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5]本发明人通过将电连接器构成为至少使与被供给电源用电流的对方侧触点连接的触点由壳体覆盖、并且该触点的底面可传热地与形成在印刷基板的安装面上的散热图形连接,发现能够解决上述课题,据此,发明出以下的新的电连接器。
[0016](I) 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安装在印刷基板上,供对方侧连接器插入,所述对方侧连接器至少具有连结电源用的电线的第I对方侧触点,其中,所述电连接器具有:长方体状的壳体,其具有供对方侧壳体嵌合的开口、和与该开口连设的空心的触点收容室;以及一个以上的第I触点,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使所述第I对方侧触点和所述印刷基板电连接,所述第I触点具有与所述第I对方侧触点连接的连接片、和插入到所述壳体内的散热片,所述连接片的底面和所述散热片的底面与形成在所述印刷基板的一个面上的散热图形焊接接合。
[0017](I)的发明的电连接器安装在印刷基板上。并且,(I)的发明的电连接器供对方侧连接器插入,该对方侧连接器至少具有连结电源用的电线的第I对方侧触点。并且,电连接器具有长方体状的壳体和一个以上的第I触点。
[0018]壳体具有供对方侧壳体嵌合的开口、和与所述开口连设的空心的触点收容室。第I触点配置在壳体的内部。第I触点使第I对方侧触点和印刷基板电连接。
[0019]第I触点具有连接片和散热片。连接片可与第I对方侧触点连结。散热片被插入到壳体内。并且,连接片的底面和散热片的底面与形成在印刷基板的一个面上的散热图形焊接接合。
[0020]电连接器可以是基板连接器或者插孔,安装在印刷基板上。对方侧连接器可以是插头连接器或者电源插头,至少具有连结电源用的电线的第I对方侧触点。如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不排除具有连结信号用的电线的第2对方侧触点。并且,电连接器不排除具有与第2对方侧触点连接的第2触点。
[0021]壳体具有绝缘性。绝缘性的壳体可以是非导电性的材料制的壳体,可使合成树脂成形来得到期望形状的绝缘性的壳体。
[0022]壳体可以是方形,方形的壳体意味着是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相互具有矩形的结合面的方形连接器。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具有开口。另一方面,对方侧连接器具有头部。并且,可使开口和头部相互嵌合。
[0023]例如,第I触点由具有导电性的折叠式触点构成,对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或者折弯加工,可得到期望形状的导电性的第I触点。第I触点考虑到加工的容易性和弹簧特性、导电性等,优选使用铜合金,然而不限定于铜合金。
[0024]如后所述,优选在壳体的两翼配置一对第I触点,一个第I触点是正极,另一个第I触点可为负极。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设计壳体的开口的形状使得第I对方侧触点的极性可正确地与一对第I触点连接。并且,可以在壳体的外表面显示防止误插入用的标记,也可以在对方侧连接器的壳体的外表面显示与所述标记对应的标记。
[0025]优选的是,壳体的供对方侧壳体嵌合的开口设在第I侧面(前表面),并设置在第I侧面设有开口的空心的触点收容室。一对第I触点可在触点收容室的内部对置配置与第I对方侧触点连接的片状的连接片。并且,优选的是,从位于与第I侧面相反的方向上的第2侧面(后表面)将散热片压入壳体内。优选的是,第I触点配置成除了连接片和散热片的底面以外,不从壳体露出,可防止与人体接触。
[0026]优选的是,印刷基板除了焊接接合部以外,包含散热图形的一个面使用抗蚀剂进行绝缘覆盖,可防止图形间的短路和人体与图形的接触。优选的是,散热图形作为实体是贴附在玻璃环氧树脂基板等的绝缘基板上的铜箔,从由壳体覆盖的区域延伸并确保预定区域,以能够向外部大气散热。
[0027]( I)的发明的电连接器,由于至少与被供给电源用电流的第I对方侧触点连接的第I触点由壳体覆盖,因而不担心人体接触第I触点。并且,(I)的发明的电连接器,由于第I触点的底面可传热地与形成在印刷基板的一个面上的散热图形焊接接合,因而能够增大提供给印刷基板的额定电流值。并且,也能够抑制内置该电连接器的电子设备的内部发热。
[0028](2)根据(I)记载的电连接器还具有加强片,所述加强片具有压入到所述壳体的压入头、和插入到在所述印刷基板上开设的通孔内并被焊接接合的接合头。
[0029](2)的发明的电连接器,由于还具有加强片,该加强片插入到设于印刷基板上的通孔内并被焊接接合,因而对印刷基板的支撑强度得到加强。并且,(2)的发明的电连接器,由于预先安装在壳体上的加强片的接合头被插入到通孔内,因而电连接器相对于印刷基板的定位容易。
[0030](3)根据(I)或(2)记载的电连接器还具有一个以上的第2触点,所述第2触点使连结信号用的电线的第2对方侧触点和所述印刷基板电连接。
[0031]信号用的电线也可以收发控制电池的发热和电子设备的内部发热的信号。
[0032](4)根据(3)记载的电连接器,所述第I触点由配置在所述壳体的两翼的一对第I触点构成,所述第2触点由并列配置在所述壳体的中央部的多个第2触点构成。
[0033]( 5)根据(I)至(4)中的任一项记载的电连接器,所述对方侧连接器与所述印刷基板的一个面大致平行地插入。
[0034]发明效果
[0035]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由于至少使与被供给电源用电流的第I对方侧触点连接的第I触点由壳体覆盖,因而不担心人体接触第I触点。并且,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由于第I触点可传热地与散热图形焊接接合,因而能够增大提供给印刷基板的额定电流值。并且,也能够抑制内置该电连接器的电子设备的内部发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6]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是将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对置配置的状态图。
[0037]图2是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是将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安装在印刷基板上之前的状态图。
[0038]图3是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是从底面侧观察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的图。
[0039]图4是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分解组装图。
[0040]图5是示出对方侧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分解组装图。
[0041]图6A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连接后的状态的纵剖视图,是第I对方侧触点和第I触点连接后的状态图。图6B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连接后的状态的纵剖视图,是从图6A中去除第I对方侧触点后的状态图。
[0042]图7A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连接后的状态的纵剖视图,是第2对方侧触点和第2触点连接后的状态图。图7B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连接后的状态的纵剖视图,是从图7A中去除第2对方侧触点后的状态图。
[0043]图8A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配备的壳体的立体图,是从正面侧观察壳体的立体图。图SB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配备的壳体的立体图,是从背面侧观察壳体的立体图。
[0044]图9A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配备的壳体的外观图,是壳体的平面图。图9B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配备的壳体的外观图,是壳体的主视图。图9C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配备的壳体的外观图,是壳体的仰视图。图9D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配备的壳体的外观图,是壳体的后视图。图9E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配备的壳体的外观图,是壳体的右侧视图。图9F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配备的壳体的外观图,是图9A的A-A向视剖视图。图9G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配备的壳体的外观图,是图9A的B —B向视剖视图。
[0045]图1OA是对方侧壳体的立体图,是从正面侧观察对方侧壳体的立体图。图1OB是对方侧壳体的立体图,是从背面侧观察对方侧壳体的立体图。
[0046]图1lA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配备的第I触点的立体图,是一个第I触点的立体图。图1lB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配备的第I触点的立体图,是另一个第I触点的立体图。
[0047]图12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配备的第2触点的立体图。
[0048]图13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配备的加强片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以下,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另外,以下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作为基板连接器、将对方侧连接器作为插头进行说明。
[0050][电连接器的结构]
[0051]首先,说明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结构。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是将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对置配置的状态图。图2是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是将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安装在印刷基板上之前的状态图。
[0052]图3是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是从底面侧观察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的图。图4是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分解组装图。图5是示出对方侧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分解组装图。
[0053](整体结构)
[0054]参照图1或图2,实施方式的基板连接器10安装在印刷基板Ip上。实施方式的插头20连结一组电源用的电线21w、21w。并且,插头20连结七根信号用的电线22w。可向基板连接器10内与印刷基板Ip的一个面(安装面)llp大致平行地插入插头20。实施方式的基板连接器10构成插头20与印刷基板Ip的一个面Ilp大致平行被插入的水平安装型连接器。
[0055]参照图3或图4,基板连接器10具有长方体状的壳体1、一对U字状的第I触点3a、3b、以及七个板状的第2触点3c。一对第I触点3a、3b和多个第2触点3c配置在壳体I的内部。
[0056]参照图3或图5,插头20具有长方体状的壳体(对方侧壳体)2、一对触点(第I对方侧触点)4a、4b、以及七个触点(第2对方侧触点)4c。
[0057]参照图1至图3和图5,壳体2由头部21和框架部22构成。一对触点4a、4b连结一组电源用的电线21w、21w的末端。触点4c连结信号用的电线22w的末端。
[0058]参照图1或图2,壳体I在第I侧面Ia设有供头部21嵌合的开口 11。并且,壳体I具有与开口 11连设的空心的触点收容室12。
[0059]参照图4或图5,第I触点3a具有与触点4a连接的片状的连接片31(参照图11A)。第I触点3b具有与触点4b连接的片状的连接片31 (参照图11B)。这些连接片31、31在触点收容室12的内部对置配置(参照图1或图2)。
[0060]参照图3或图4,第I触点3a具有与连接片31的基端部连接的带板状的散热片32。并且,散热片32与连接片31对置(参照图11A)。第I触点3b具有与连接片31的基端部连接的带板状的散热片32。并且,散热片32与连接片31对置(参照图11B)。
[0061]参照图1至图5,当将插头20的头部21插入到基板连接器10的开口 11内时,可使一对触点4a、4b与一对第I触点3a、3b连接(参照图6A或图6B)。并且,可使触点4c与第2触点3c连接(参照图7A或图7B)。
[0062]接下来,说明实施方式的基板连接器10的结构。图6A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连接后的状态的纵剖视图,是第I对方侧触点和第I触点连接后的状态图。图6B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连接后的状态的纵剖视图,是从图6A中去除第I对方侧触点后的状态图。
[0063]图7A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连接后的状态的纵剖视图,是第2对方侧触点和第2触点连接后的状态。图7B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连接后的状态的纵剖视图,是从图7A中去除第2对方侧触点后的状态图。
[0064]图8A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配备的壳体的立体图,是从正面侧观察壳体的立体图。图SB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配备的壳体的立体图,是从背面侧观察壳体的立体图。
[0065]图9A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配备的壳体的外观图,是壳体的平面图。图9B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配备的壳体的外观图,是壳体的主视图。图9C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配备的壳体的外观图,是壳体的仰视图。图9D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配备的壳体的外观图,是壳体的后视图。图9E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配备的壳体的外观图,是壳体的右侧视图。图9F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配备的壳体的外观图,是图9A的A-A向视剖视图。图9G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配备的壳体的外观图,是图9A的B —B向视剖视图。
[0066]图1OA是对方侧壳体的立体图,是从正面侧观察对方侧壳体的立体图。图1OB是对方侧壳体的立体图,是从背面侧观察对方侧壳体的立体图。图1lA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配备的第I触点的立体图,是一个第I触点的立体图。图1lB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配备的第I触点的立体图,是另一个第I触点的立体图。
[0067]图12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配备的第2触点的立体图。图13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配备的加强片的立体图。
[0068](第I触点和壳体的结构)
[0069]参照图2或图4和图11A、图11B,第I触点3a中连接片31和散热片32的一部分突出,并具有可与形成在印刷基板Ip的一个面Ilp上的散热图形31h (参照图2)焊接接合的底面31b、32b。同样,第I触点3b具有可与形成在印刷基板Ip的一个面Ilp上的散热图形31h (参照图2)焊接接合的底面31b、32b。
[0070]参照图3或图9A至图9G,壳体I从第2侧面Ib向第I侧面Ia贯通,在两翼开设供连接片31压入的一对纵长的第I贯通孔15a、15b。并且,壳体I从第2侧面Ib向第I侧面Ia贯通,在两翼开设供散热片32压入的一对纵长的第2贯通孔16a、16b。
[0071]参照图3或图4以及图9A至图9G,可从壳体I的第2侧面Ib向一对第I贯通孔15a、15b内分别压入一对连接片31、31。并且,可从壳体I的第2侧面Ib向一对第2贯通孔16a、16b内分别插入一对散热片32、32。一对第I贯通孔15a、15b与触点收容室12连通(参照图9F)。并且,可使一对连接片31、31的末端部侧在触点收容室12的内部对置配置(参照图6A、图6B)。并且,一对第2贯通孔16a、16b的第2侧面Ib侧向底面作切口,可使散热片32的底面32b露出。
[0072]参照图3或图4以及图9A至图9G,实施方式的基板连接器10可向形成在壳体I的一个侧翼的一组第I贯通孔15a和第2贯通孔16a容易地装入第I触点3a。并且,实施方式的基板连接器10可向形成在壳体I的另一个侧翼的一组第I贯通孔15b和第2贯通孔16b容易地装入第I触点3b。
[0073](第2触点和壳体的结构)
[0074]参照图12,第2触点3c具有从基端部突出的连接片31c和插入片32c。参照图9,壳体I从第2侧面Ib向第I侧面Ia贯通,在中央部开设供第2触点3c插入的多个第3贯通孔17c。这些第3贯通孔17c与触点收容室12连通(参照图9G)。
[0075]参照图9B和图12,可向上段的第3贯通孔17c压入连接片31c。并且,可将连接片31c的末端部侧配置在触点收容室12的内部(参照图7A、图7B)。可向下段的第3贯通孔17c插入插入片32c。第2触点3c的基端部的底面33c与形成在印刷基板Ip的一个面I Ip上的信号图形(未图示)焊接接合(参照图2 )。
[0076]参照图1或图2以及图8A、图8B,在壳体I的开口 11内,在一个内壁设置一对键Ilk、Ilk。另一方面,参照图1或图2和图5,在壳体2的头部21内,在一个外壁设置与一对键IlkUlk嵌合并进行引导的一对键槽21k、21k。因此,在将壳体2插入到壳体I内的情况下,可防止由第I触点3a、3b的极性不同引起的误连接。
[0077]参照图1或图5以及图10A、图10B,在壳体2的头部21内,在两侧面形成有在相反方向上突出的一对突起21b、21b。另一方面,在壳体I的触点收容室12内,在对置的内壁设置有供一对突起21b、21b卡合的一对凸部IlbUlb (参照图2)。当将头部21插入到触点收容室12内时,可确实感觉到以一对突起21b、21b越过一对凸部IlbUlb的咔嗒感插入。另一方面,当把持壳体2的框架部22来拉插头20时,一对突起2lb、2Ib越过一对凸部lib、11b,可将插头20从基板连接器10中拉出。
[0078](加强片的结构)
[0079]参照图1至图5和图13,实施方式的基板连接器10具有一对板状的加强片3d、3e。这些加强片3d、3e具有压入头311和接合头312。一对加强片3d、3e的压入头311可从壳体I的第I侧面Ia压入。
[0080]参照图1至图5,在将一对加强片3d、3e固定在壳体I上的状态下,当将基板连接器10安装在印刷基板Ip上时,可将一对接合头312插入到在印刷基板Ip上开设的通孔32h内。并且,通过将一对接合头312、312与通孔32h焊接接合,可加强基板连接器10与印刷基板ip的接合强度。
[0081](对方侧触点的结构)
[0082]下面,说明插头20配备的一对触点4a、4b和多个触点4c的结构。另外,触点4a和触点4b是相同的,然而为了便于说明,改变标号来加以区别。并且,有时以触点4a为代表进行说明。
[0083]参照图5,触点4a和触点4b是使展开的导电性的金属板成形而得到的。触点4a具有长条状的压接部41和触点连接部42。电源用的电线21w与压接部41连接。触点连接部42设在压接部41的基端侧,与连接片31连接(参照图4)。
[0084]参照图5,压接部41具有开口为U字状的绝缘夹41a和导电夹41b。绝缘夹41a压接电线21w的覆盖部。导电夹41b压接电线21w的芯线。并且,压接电线21w的末端的一对触点4a、4b被插入到壳体2的内部(参照图3)。
[0085]参照图5,触点连接部42在末端部侧具有截面形成为Ω状的接触部42a。并且,触点连接部42在基端部侧具有形成为箱状的引导部42b。接触部42a可以以连接片31相对地被插入、夹持连接片31的方式进行接触。引导部42b被保持在壳体2的内部的收容室22h内(参照图3)。
[0086]参照图5,触点4c是使展开的导电性的金属板成形而得到的。触点4c具有长条状的压接部和触点连接部。信号用的电线22w与压接部连接。触点连接部设在压接部的基端侦牝被保持在壳体2的内部的收容室23h内(参照图3)。并且,触点4c的触点连接部与第2触点3c的连接片31c连接(参照图4)。
[0087][电连接器的作用]
[0088]下面,说明实施方式的基板连接器10的作用和效果。参照图1至图5,实施方式的基板连接器10由于至少与被供给电源用电流的一对触点4a、4b (第I对方侧触点)连接的第I触点3a、3b由壳体I覆盖,因而不担心人体接触第I触点3a、3b。
[0089]并且,参照图1或图2,实施方式的基板连接器10由于一对第I触点3a、3b可传热地与散热图形31h焊接接合,因而能够增大提供给印刷基板Ip的额定电流值。并且,也能够抑制内置实施方式的基板连接器10的电子设备的内部发热。
[0090]并且,参照图3或图4以及图9A至图9G,实施方式的基板连接器10可向由一组第I贯通孔和第2贯通孔构成的一对贯通孔分别容易地装入一对第I触点3a、3b。
[0091]并且,参照图1至图5,实施方式的基板连接器10由于还具有插入到设于印刷基板Ip内的通孔32h并焊接接合的一对加强片3d、3e,因而对印刷基板Ip的支撑强度得到加强。
[0092]本发明的电连接器适合应用于搭载电池的小型化的笔记本个人计算机等。使用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可有助于抑制笔记本个人计算机等的内部发热。使用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可有助于使笔记本个人计算机等薄型化。
[0093]标号说明
[0094]1:壳体;lp:印刷基板;2:壳体(对方侧壳体);21w:电线(电源用的电线);3a、3b:一对第I触点;4a、4b:触点(对方侧触点);10:基板连接器(电连接器);11:开口;Ilp:—个面(印刷基板的一个面);12:触点收容室;20:插头(对方侧连接器);31:连接片;31h:散热图形;32:散热片。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安装在印刷基板上,供对方侧连接器插入,所述对方侧连接器至少具有连结电源用的电线的第I对方侧触点,其中,所述电连接器具有: 长方体状的壳体,其具有供对方侧壳体嵌合的开口、和与该开口连设的空心的触点收容室;以及 一个以上的第I触点,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使所述第I对方侧触点和所述印刷基板电连接, 所述第I触点具有与所述第I对方侧触点连接的连接片、和插入到所述壳体内的散热片, 所述连接片的底面和所述散热片的底面与形成在所述印刷基板的一个面上的散热图形焊接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连接器还具有加强片,所述加强片具有压入到所述壳体的压入头、和插入到在所述印刷基板上开设的通孔内并被焊接接合的接I=I ZTn O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连接器还具有一个以上的第2触点,所述第2触点使连结信号用的电线的第2对方侧触点和所述印刷基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I触点由配置在所述壳体的两翼的一对第I触点构成, 所述第2触点由并列配置在所述壳体的中央部的多个第2触点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对方侧连接器与所述印刷基板的一个面大致平行地插入。
【文档编号】H01R12/72GK103477504SQ201380000276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8日
【发明者】槙山弘毅 申请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