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78825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收容在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向前延伸形成的对接部,所述主体部设置有若干端子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收容在所述端子收容槽内;所述主体部具有一安装壁,所述安装壁上设置有自所述安装壁向内凹陷形成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包括固定槽以及自所述固定槽的侧壁向外延伸的预插槽,所述预插槽位于所述安装壁和所述固定槽之间,所述预插槽的直径大于所述固定槽的直径。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安装槽由于设置有预插槽从而使得螺钉能够通过所述预插槽导正,进而确保螺钉锁附于所述安装槽内时不会左右偏摆。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自动导正螺钉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电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本体以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为了 将所述电连接器固定在其它零部件上,业内通常采用具有自攻牙的螺钉来将所述电连接器 锁附在其它零部件上。当自攻牙螺钉锁附进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时,若施加力不均匀,自攻 牙螺钉将会歪斜,从而可能导致绝缘本体破裂。
[0003] 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作进一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 接器能够自动导正螺钉,从而确保所述螺钉锁附进绝缘本体内时不会左右偏摆。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 -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收容在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 本体包括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向前延伸形成的对接部,所述主体部设置有若干端子收 容槽,所述导电端子收容在所述端子收容槽内;所述主体部具有一安装壁,所述安装壁上设 置有自所述安装壁向内凹陷形成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包括固定槽以及自所述固定槽的侧 壁向外延伸的预插槽,所述预插槽位于所述安装壁和所述固定槽之间,所述预插槽的直径 大于所述固定槽的直径。
[0007] 进一步地,所述预插槽与所述固定槽之间形成有台阶。
[0008] 进一步地,所述预插槽设置有导引面以便导引螺钉插入所述预插槽。
[0009]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包括顶壁、与所述顶壁相对设置的底壁、前壁以及与所述前 壁相对设置的后壁,所述后壁即为所述安装壁,所述固定槽、预插槽沿所述电连接器的对接 方向排列。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部包括位于所述绝缘本体上部的第一对接板以及位于所述绝 缘本体下部的第二对接板,所述第一对接板、第二对接板之间形成有对接腔,所述第一对接 板朝向所述对接腔一侧向所述对接腔凸伸形成有防误插块。
[0011]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沿所述电连接器横向的两端分别向前延伸形成有一对对接 臂,所述一对对接臂包括第一对接臂以及第二对接臂,所述第一对接臂包括第一基部以及 自所述第一基部前端上部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设置有沿所述电 连接器横向贯穿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基部之间形成有 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对接臂包括第二基部以及自所述第二基部前端下部向前延伸形成的第 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设置有沿所述电连接器横向贯穿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第二凹槽, 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基部之间形成有第二缺口。
[001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缺口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下方,所述第二缺口位于所述第二 延伸部上方。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后壁设置有自所述后壁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端 子收容槽之间形成有加强肋,相邻加强肋之间设置有第一辅助加强肋。
[0014]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肋与所述顶壁之间、所述加强肋与所述底壁之间还设置有第 二辅助加强肋。
[0015]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连接部、自所述连接部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的对接端 以及自所述连接部后端弯折延伸形成的焊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端子收容槽相 配合的凸起。
[00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安装槽由于 设置有预插槽从而使得螺钉能够通过所述预插槽导正,进而确保螺钉锁附于所述安装槽内 时不会左右偏摆。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0018] 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20] 图4为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21] 图5为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0022] 图6为图5所示绝缘本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23] 图7为图5所示绝缘本体的剖视图。
[0024] 图8为图7所示绝缘本体的局部放大图。
[0025] 图9为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27] 请参阅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揭示了一种电连 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0以及将所述绝缘 本体10固定在其它零部件上的螺钉30。
[0028] 请参阅图5并结合图1、图3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主体部11、自所述主体部 11上下两端分别向前延伸形成的对接部12以及自所述主体部11沿所述电连接器100横向 的两端分别向前延伸形成的一对对接臂13。
[0029] 请参阅图5以及图6所示,所述主体部11包括顶壁111、与所述顶壁111相对设置 的底壁112、垂直于所述顶壁111的前壁113以及与所述前壁113相对设置的后壁114。所 述主体部11设置有贯穿所述前壁113、后壁114的端子收容槽115以及自所述后壁114向 内凹陷形成的安装槽15。所述安装槽15与所述螺钉30相配合,以将所述电连接器100固 定在其它零部件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端子收容槽115为三个;所述安装槽15为两个,分 别位于所述主体部11左右两侧。所述端子收容槽115位于所述一对安装槽15之间。所述 后壁114还设置有自所述后壁114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1141。所述凹槽1141与所述端子 收容槽115之间还形成有加强肋1142,相邻所述加强肋1142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辅助加强肋 1143。所述加强肋1142与所述顶壁111之间、所述加强肋1142与所述底壁112之间还设 置有第二辅助加强肋1144。请参阅图7以及图8所示,所述安装槽15包括沿所述电连接器 100对接方向排列的固定槽151以及自所述固定槽151的侧壁向外延伸形成的预插槽152, 所述预插槽152位于所述固定槽151与所述后壁114之间,且所述预插槽152的直径大于 所述固定槽151的直径。所述固定槽151与所述预插槽152之间还形成有台阶153。所述 预插槽152靠近所述后壁114处还设置有导引面154以便导引所述螺钉30插入所述预插 槽152内。当将所述螺钉30安装在所述安装槽15内时,首先将所述螺钉30预插入所述预 插槽152内,所述螺钉30前端的牙将会与所述预插槽152干涉,并使得所述螺钉30导正, 从而确保所述螺钉30锁附于所述固定槽151内时不会左右偏摆。由于设置有预插槽152, 从而使得所述螺钉30能够通过所述预插槽152导正,进而确保所述螺钉30锁附于所述固 定槽151内时不会左右偏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15位于所述后壁114上,但是在 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槽15亦可以位于所述顶壁111、底壁112上。
[0030] 请参阅图5所示,所述对接部12包括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0上部的第一对接板121 以及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0下部的第二对接板122。所述第一对接板121、第二对接板122 共同形成对接腔123,所述对接腔123与所述端子收容槽115相连通,并用以收容与所述电 连接器100相对接的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所述第一对接板121朝向所述收容腔123的一 侧向所述收容腔123凸伸形成有防误插块1211,所述防误插块1211的截面图形呈三角形。 所述第二对接板12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凸台1221,所述凸台1221用以与对接电连接器相配 合。所述凸台1221沿所述电连接器100横向的宽度自靠近所述第二对接板122的一端向 远离所述第二对接板122的一端逐渐变小。
[0031] 请参阅图5所示,所述对接臂13包括第一对接臂131以及第二对接臂132。所述 第一对接臂131包括第一基部1311以及自所述第一基部1311前端上部向前延伸形成的第 一延伸部1312,所述第一延伸部1312设置有沿所述电连接器100横向贯穿所述第一延伸部 1312的第一凹槽1313,所述第一凹槽1313与对接电连接器相配合。所述第一延伸部1312 与所述第一基部1311之间还形成有第一缺口 1314,所述第一缺口 1314位于所述第一延伸 部1312下方。所述第二对接臂132包括第二基部1321以及自所述第二基部1321前端下部 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延伸部1322,所述第二延伸部1322设置有沿所述电连接器100横向贯 穿所述第二延伸部1322的第二凹槽1323,所述第二凹槽1323与对接电连接器相配合。所 述第二延伸部1322与所述第二基部1321之间还形成有第二缺口 1324,所述第二缺口 1324 位于所述第二延伸部1322上方。所述对接臂13与所述对接部12之间还形成有空隙14。
[0032] 请参阅图9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0包括连接部21、自所述连接部21前端向前延伸 形成的对接端22以及自所述连接部21后端向后弯折延伸形成的焊接部23。所述连接部 21上设置有凸起211,所述凸起211与所述端子收容槽115相配合,从而将所述导电端子20 固定在所述端子收容槽115内。所述对接端22伸入所述对接腔123内,以便与对接电连接 器的导电端子进行电性连接。
[0033] 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所述安装槽15设置有预插槽152,从而使得所述螺钉30能 够通过所述预插槽152导正,进而确保所述螺钉30锁附于所述安装槽15内时不会左右偏 摆。
[0034] 特别需要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所作的 针对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变化,仍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主张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收容在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 体包括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向前延伸形成的对接部,所述主体部设置有若干端子收容 槽,所述导电端子收容在所述端子收容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一安装壁,所述 安装壁上设置有自所述安装壁向内凹陷形成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包括固定槽以及自所述 固定槽的侧壁向外延伸的预插槽,所述预插槽位于所述安装壁和所述固定槽之间,所述预 插槽的直径大于所述固定槽的直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插槽与所述固定槽之间形成有 台阶。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插槽设置有导引面以便导引螺 钉插入所述预插槽。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顶壁、 与所述顶壁相对设置的底壁、前壁以及与所述前壁相对设置的后壁,所述后壁即为所述安 装壁,所述固定槽、预插槽沿所述电连接器的对接方向排列。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包括位于所述绝缘本体上 部的第一对接板以及位于所述绝缘本体下部的第二对接板,所述第一对接板、第二对接板 之间形成有对接腔,所述第一对接板朝向所述对接腔一侧向所述对接腔凸伸形成有防误插 块。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沿所述电连接器横向的两 端分别向前延伸形成有一对对接臂,所述一对对接臂包括第一对接臂以及第二对接臂,所 述第一对接臂包括第一基部以及自所述第一基部前端上部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延伸部,所 述第一延伸部上设置有沿所述电连接器横向贯穿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延 伸部与所述第一基部之间形成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对接臂包括第二基部以及自所述第二 基部前端下部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设置有沿所述电连接器横向贯 穿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基部之间形成有第二缺口。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下 方,所述第二缺口位于所述第二延伸部上方。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壁设置有自所述后壁向内凹陷 形成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端子收容槽之间形成有加强肋,相邻加强肋之间设置有第一 辅助加强肋。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肋与所述顶壁之间、所述加强 肋与所述底壁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辅助加强肋。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连接部、自所述连 接部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的对接端以及自所述连接部后端弯折延伸形成的焊接部,所述连接 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端子收容槽相配合的凸起。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3895670SQ201420292584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4日
【发明者】郑义宏, 刘阔正, 黄培彬 申请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