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523型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固相制备方法及其产品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36610阅读:1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523型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固相制备方法及其产品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523型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固相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和环境已经成为困扰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大量的电子产品和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对电池的需要日益提升,锂离子电池以绿色无污染、循环寿命长、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

锂离子正极材料是制约锂离子电池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正极材料的研究有很多。其中由goodenough首次提出的钴酸锂lco正极材料,已经由sony首先成功商业化,其优点是高比容量,高电压,低自放电以及良好的循环性能,主要缺点就是成本高,热稳定性差和高倍率、深循环的容量快速衰减;镍钴铝酸锂nca目前已经商业化,其优点在于拥有较高的比容量,但是在国内其研究刚刚起步;锰酸锂lmo稳定性和成本是有优势,但是循环性能较差。

镍钴锰酸锂nmc是如今锂离子电池研究的一大热点,其优点在于成本低,仅相当于钴酸锂的1/4且更加环保,安全工作温度可以达到170℃,安全性更好,除此外电池循环性能寿命大大延长。现市场主要是lini0.5co0.2mn0.3o2,lini0.33co0.33mn0.33o2,lini0.8co0.1mn0.1o2三元正极材料。不同的制备方法导致所制备的材料在结构、粒子的形貌、比表面积和电化学性质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别。目前各方法制备的523型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lini0.5co0.2mn0.3o2)正常0.2c克容量在160mah/g左右,循环1000次容量衰减达到50%以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523型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lini0.5co0.2mn0.3o2)固相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可靠,成本低廉,得到三元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优异,在3.0v-4.2v的平台,0.2c克容量可以达到178mah/g,1c循环1000次容量衰减低于15%。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523型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固相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混料:取三元前驱体ni0.5co0.2mn0.3(oh)2和碳酸锂作为原料,锂和镍钴锰金属总量摩尔比为1.01~1.09:1,采用高速球磨机干法混料,球磨速度控制在200~300r/min,球磨时间为2~3h,使得锂、镍钴锰均匀混合;

b.一次烧结:将混合均匀的生料使用马弗炉分阶段烧结,第一阶段烧结,温度400~600℃,烧结4~6h;第二阶段烧结,烧结温度850~950℃,烧结10~16h;烧结完成后降至室温;

c.包覆:将一次烧结得到的料粉碎、过筛,并掺入纳米氧化铝和纳米氧化锡作为包覆剂,纳米氧化铝、纳米氧化锡使用量分别是三元前驱体ni0.5co0.2mn0.3(oh)2重量的0.1%~0.8%,采用转速800~1200r/min的机械融合机包覆;

d.二次烧结:包覆完成后,将料放进马弗炉二次烧结,温度在500~600℃,烧结2~3h,烧完冷却至室温;

e.烧结后处理:烧结完成以后,及时收料,在温度20~25℃且湿度小于25%的干燥房内进行破碎、粉碎处理,粉碎完以后进行混合、过筛、除铁、热封包装。

本发明还提供根据权利要求1制备而成的一种523型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1)镍钴锰三元材料自身会发生阳离子混排,材料结构坍塌,目前现在技术有单用氧化锌、氧化铝作为包覆剂,锌或铝取代阳离子反应合成,抑制相转变,使结构更稳定,提高电池循环性能和充放电容量,同时镍钴锰原料比铝、锌贵很多,也一定程度降低成本。本发明采用纳米氧化铝和纳米氧化锡共同包覆三元材料,与只使用一种包覆剂制备的三元材料相比,一、一方面纳米铝、锡的粒径与镍钴锰相近,掺杂包覆后与o结合形成m-o键能大,可以提升晶体机构的稳定性,保证了li+在正负极之间顺利反复的脱嵌,提高材料的容量保持率,明显改善材料的循环性能;二是氧化铝包覆作用减少混排,提高晶体导电率,有助于li+的脱嵌,减少首次不可逆容量,掺杂后晶格参数发生改变,使层状结构更加完整,并扩大了li+脱嵌通道,减小内部阻抗,使充放电更加容易,从而提高了充放电的倍率性,氧化锡的加入与氧化铝起到协同作用,相比单个改性,协同的库伦效率能够提高电池性能5%以上,单独氧化铝包覆1c循环1000次容量衰减20%左右,而双包覆1c循环1000次容量衰减低于15%;三是纳米氧化铝与纳米氧化锡混合物降低了融点,包覆后的第二次烧结温度仅需500~600℃,而在现有单包覆情况下,如公开的专利申请“一种氧化铝包覆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申请公布号cn105355911a)可知,包覆后第二次烧结温度为900~1000℃,烧结温度高能耗大,生产成本也高,同时氧化锡起着助烧剂的作用,更加有利于合成。

2)以往采用隧道窑烧结方法,需要用压缩空气罐补充氧气,及时排放二氧化碳,不仅操作复杂,而且增加生产成本。而本发明采用马弗炉烧结,无需通氧,操作简单、安全性更高,也节约了成本;

3)本发明全程采用固相法烧结工艺,工艺简单可靠,成本低廉,并且产率高,制备的产品经过扫描电镜观察颗粒的尺寸和形貌均一,如图1。制备的电池电化学性能优异,在3.0v-4.2v的平台,0.2c克容量可以达到178mah/g,1c循环1000次容量衰减低于15%,相比目前正常0.2c克容量在160mah/g左右,1c循环1000次容量衰减达到50%以上,性能提升很多。

4)本发明二次烧结工艺,较其他采用一次烧结的工艺制备出的三元正极材料包覆更加均匀,性能更加稳定。

5)本发明一次烧结分阶段进行,第一段是碳酸锂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锂;第二阶段是氧化锂和前驱体合成反应成目标产物。因氧化锂的价格比碳酸锂高很多,这样分阶段处理在保证后期产物质量的同时,大幅降低了原料成本,且并未增加额外的加工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烧结后lini0.5co0.2mn0.3o2三元正极材料的扫描电镜(sem)照片。

图2是未包覆纳米al2o3、纳米sno2和实施例二包覆纳米al2o3、纳米sno2三元正极材料的x-射线衍射(xrd)图谱。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0.2c克容量检测数据。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充放电电压检测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中采用的条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

实施例1:

a.混料:采用三元前驱体ni0.5co0.2mn0.3(oh)2和碳酸锂作为原料,配料时锂和镍钴锰金属总量摩尔比1.02:1,采用高速球磨机干法混料,球磨速度控制在300r/min,球磨时间为2h,使得锂、镍钴锰均匀混合;

b.一次烧结:将混合均匀的生料使用马弗炉分阶段烧结,第一阶段烧结,温度在400℃保温4h;第二阶段烧结,烧结温度850℃保温10h;烧结完成后降温至室温25℃,最后得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co0.2mn0.3o2;

c.包覆:将一次烧结得到的料粉碎、过筛,并掺入纳米氧化铝和纳米氧化锡作为包覆剂,纳米氧化铝和纳米氧化锡包覆剂对应前驱体的使用量分别是0.1%和0.25%,采用转速800r/min的机械融合机包覆;

d.二次烧结:包覆完成后,将料放进马弗炉二次烧结,温度在500℃,烧结2h,烧完冷却至室温25℃;

e.烧结后处理:烧结完成以后,及时收料,在温度20-25℃且湿度小于25%的干燥房内进行破碎、粉碎处理,粉碎完以后进行混合、过筛、除铁、热封包装,最后入库。

产品各项理化性能测试,该工艺生产的523型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在3.0v-4.2v的平台,0.2c首次充放电容量达到170.5mah/g,循环100次以后还有167.6mah/g,较为稳定,循环1000次以后还有145.1mah/g,衰减14.9%。

实施例2:

a.混料:采用三元前驱体ni0.5co0.2mn0.3(oh)2和碳酸锂作为原料,配料时锂和镍钴锰金属总量摩尔比1.09:1,采用高速球磨机干法混料,球磨速度控制在250r/min,球磨时间为3h,使得锂、镍钴锰均匀混合;

b.一次烧结:将混合均匀的生料使用马弗炉分阶段烧结,第一阶段烧结,温度在500℃保温6h;第二阶段烧结,烧结温度900℃保温12h;烧结完成后降温至室温25℃,最后得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co0.2mn0.3o2;

c.包覆:将一次烧结得到的料粉碎、过筛,并掺入纳米氧化铝和纳米氧化锡作为包覆剂,纳米氧化铝和纳米氧化锡包覆剂对应前驱体的使用量都是0.25%,采用转速1000r/min的机械融合机包覆;

d.二次烧结:包覆完成后,将料放进马弗炉二次烧结,温度在550℃,烧结3h,烧完冷却至室温25℃;

e.烧结后处理:烧结完成以后,及时收料,在温度20-25℃且湿度小于15%的干燥房内进行破碎、粉碎处理,粉碎完以后进行混合、过筛、除铁、热封包装,最后入库。

产品各项理化性能测试,该工艺生产的523型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在3.0v-4.2v的平台,0.2c首次充放电容量达到178.3mah/g,循环100次以后还有175.4mah/g,较为稳定,循环1000次以后还有152.6mah/g,衰减14.4%。图2是对材料结构的表征,包覆后原有结构并未发生实质性变改变,仅是发生了取代。从图3、图4中可以看出电池循环性能较稳定,有规则。

实施例3:

a.混料:采用三元前驱体ni0.5co0.2mn0.3(oh)2和碳酸锂作为原料,配料时锂和镍钴锰金属总量摩尔比1.01:1,采用高速球磨机干法混料,球磨速度控制在250r/min,球磨时间为3h,使得锂、镍钴锰均匀混合;

b.一次烧结:将混合均匀的生料使用马弗炉分阶段烧结,第一阶段烧结,温度在500℃保温6h;第二阶段烧结,烧结温度915℃保温12h;烧结完成后降温至室温25℃,最后得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co0.2mn0.3o2;

c.包覆:将一次烧结得到的料粉碎、过筛,并掺入纳米氧化铝和纳米氧化锡作为包覆剂,纳米氧化铝和纳米氧化锡包覆剂对应前驱体的使用量都是0.5%和0.25%,采用转速1200r/min的机械融合机包覆;

d.二次烧结:包覆完成后,将料放进马弗炉二次烧结,温度在600℃,烧结3h,烧完冷却至室温25℃;

e.烧结后处理:烧结完成以后,及时收料,在温度20-25℃且湿度小于10%的干燥房内进行破碎、粉碎处理,粉碎完以后进行混合、过筛、除铁、热封包装,最后入库。

产品各项理化性能测试,该工艺生产的523型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在3.0v-4.2v的平台,0.2c首次充放电容量达到173.1mah/g,循环100次以后还有170.2mah/g,较为稳定,循环1000次以后还有147.1mah/g,衰减15%。

比较例1

与实施例2区别在于:

c.包覆:将一次烧结得到的料粉碎、过筛,并掺入纳米氧化铝作为包覆剂,纳米氧化铝包覆剂对应前驱体的使用量都是0.5%,采用转速1000r/min的机械融合机包覆;

d.二次烧结:包覆完成后,将料放进马弗炉二次烧结,温度在900℃,烧结3h,烧完冷却至室温25℃;

其他措施相同,因单氧化铝包覆,二次烧结温度需设定在900℃及以上,因氧化铝温度熔点高,包覆的效果不理想的,本想包覆0.5%比例的,温度低了实际也就只有达到0.1%甚至更低的效果,因此提高二次烧结温度为900℃。

比较例产品各项理化性能测试,该工艺生产的523型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在3.0v-4.2v的平台,0.2c首次充放电容量达到171.5mah/g,循环100次以后还有168.6mah/g,循环1000次以后还有136.2mah/g,衰减20.6%。

因此氧化铝单包覆相对比氧化铝、氧化锡双包覆情况下,循环1000次以后衰减高5%以上,且二次烧结的能耗变大,增加了产品成本。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