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0371发布日期:2018-07-04 06:5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RCA连接器可以用来传输数字音频信号和模拟视频信号,其通常包括中心导电端子以及位于所述中心导电端子外围的莲花导电端子,所述中心导电端子用来传输信号,所述莲花导电端子用来接地。例如,中国第201610425395.9号专利公开了一种RCA连接器,其具有一中心端子,所述中心端子包括位于外接触部内侧的一内接触部、自内接触部向后延伸的一第一连接片、自第一连接片向内侧弯折延伸的一第二连接片、自第二连接片末端向后延伸的一第三连接片、自第三连接片后端向上弯折延伸的一第四连接片以及自第四连接片上端向后弯折延伸的第二焊接片。线缆焊接在所述第二焊接片上。然而,所述线缆和所述第二焊接片很容易因虚焊而出现接触不良现象。此外,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所述线缆也可能因使用者用力过度而脱落。

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RCA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的线材爪与线缆不仅易于装配,而且不会因使用者用力过度而脱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连接器,包括:

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绝缘本体的安装孔以及位于所述安装孔周缘的安装槽;

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导电端子以及第二导电端子;

对接件,所述对接件包括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一侧沿所述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方向延伸形成的对接弹片以及自所述主体部另一侧沿背离所述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方向延伸形成的固持片,所述固持片穿过所述安装槽后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固定在一起;

对接针,所述对接针包括与对接连接器相配合的对接部以及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穿过所述安装孔后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固定在一起;

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具有第一线材爪,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具有第二线材爪;所述第一线材爪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线材爪的开口方向相背或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与所述固持片固定连接的第一导电片以及连接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一线材爪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的第二导电片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片和第二线材爪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线材爪的开口方向背对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线材爪的开口方向背对所述第二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圆柱状的凸台,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凸台上,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凸台周缘;所述凸台上还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对接针沿径向向外突伸形成有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的凸起,以防所述对接针过渡插入所述安装孔;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对接部和安装部相交处。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具有第一弧形壁以及第一平直壁;所述凸起具有与所述第一弧形壁相配合的第二弧形壁以及与所述第一平直壁相配的第二平直壁;所述第一平直壁与所述第二平直壁相配合以防所述对接针在所述安装孔内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背对所述对接连接器的一侧设置有圆柱状台阶,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台阶;所述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呈圆环状,所述第一导电片套在所述台阶上,所述第二导电片位于所述台阶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的外侧壁沿其径向向外突伸形成有突起,所述突起抵持所述绝缘本体,以防所述对接件过渡插入所述安装槽。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呈平板状,其设置有倒角。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呈平板状,其一侧边呈圆弧状。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弹片远离所述凸台的一端向所述安装孔的轴线收拢,以增强插拔力。

进一步地,所述固持片之间设置有通槽,以便所述导电端子穿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线材爪与线缆不仅易于装配,而且不会因使用者用力过度而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述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所示为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绝缘本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6所示为绝缘本体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所示为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8所示为对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9所示为对接针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这些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进行了例示。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100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其包括绝缘本体10、安装在所述绝缘本体10上的导电端子20、对接件30以及位于所述对接件30内的对接针40。

请参阅图4以及图5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0设置有贯穿所述绝缘本体10的安装孔11以及位于所述安装孔11周缘的安装槽12。所述绝缘本体10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圆柱状的凸台13以及位于所述凸台13一侧的极性防呆块17,其背对所述对接连接器的一侧设置有圆柱状的台阶14以及位于所述台阶14两侧的第一安装座15和第二安装座16。所述安装孔11位于所述凸台13上,并贯穿所述凸台13、台阶14。所述安装槽12位于所述凸台13的周缘。所述凸台13上还设置有限位槽131,所述限位槽131具有第一弧形壁132以及第一平直壁133。所述台阶14与所述凸台13共轴。所述第二安装座16与所述安装孔11相对的一侧向外突伸形成有防呆凸块16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10大致呈长方体状,其一角设置有倒角101,以便让位于其它零部件,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10的一侧亦可以为圆弧状(如图6所示),以便让位其它零部件。

请参阅图7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0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座15相配合的第一导电端子21以及与所述第二安装座16相配合的第二导电端子22。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具有第一导电片211、第一线材爪2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片211和所述第一线材爪212的第一连接部213。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具有第二导电片221、第二线材爪222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片221和所述第二线材爪222的第二连接部223。所述第一导电片211、第二导电片221呈圆环状,两者同轴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10上。所述第一导电片211之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导电片221之直径。所述第一导电片211套在所述台阶14上,所述第二导电片221位于所述台阶14的顶部。所述第一线材爪212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线材爪222的开口方向相背或相同。所述第一、第二线材爪212、222的开口方向同向包括所述第一、第二线材爪212、222的开口同时向上、向下或在其他方向上方向一致。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材爪212的开口方向背对所述第一连接部213亦可,所述第二线材爪222的开口方向背对所述第二连接部223亦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100通过所述第一线材爪212、第二线材爪222与线缆铆接实现了两者之间的电性连接,且该连接方式简单,所述线缆不易脱落。所述第一连接部213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214,所述第二连接部223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224。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第二导电端子22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孔213、第二固定孔224以及铆钉铆接安装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10上。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第二导电端子22通过铆钉、第一固定孔214、第二固定孔224铆接安装固定可以有效提升所述第一导电片211、第二导电片221、第一线材爪212、第二线材爪222的结构强度,可以有效防止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第二导电端子22在装配过程中因工人用力过大而出现变形的情况。所述第一连接部213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座15相配合的防呆台阶21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100通过所述防呆凸块161、防呆台阶215可以有效防止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第二导电端子22错误安装。因为当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安装到所述第二安装座16上时,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会因所述防呆凸块161顶着所述防呆台阶215而无法安装。所述第一线材爪212在所述绝缘本体10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3在所述绝缘本体10上的投影没有重合部分。所述第二线材爪222在所述绝缘本体10上的投影与所述的第二连接部223在所述绝缘本体10上的投影亦没有重合部分。

请参阅8所示,所述对接件30包括主体部31、自所述主体部31一侧沿所述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方向延伸形成的对接弹片32以及自所述主体部31另一侧沿背离所述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方向延伸形成的固持片33。所述主体部31外侧壁沿其径向向外突伸形成有突起311,所述突起311抵持所述绝缘本体10,以防所述对接件30过度插入所述安装槽12。所述对接弹片32远离所述主体部31的一端向所述安装孔11的轴线收拢,以增强插拔力。所述固持片33之间设置有通槽331,以便所述导电端子20穿过。所述固持片33穿过所述安装槽12后铆接在所述第一导电片211上,具体如向内包覆于第一导电片211上(图中未示)。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固持片33铆接在所述第一导电片211上不仅可以省去多道弯折延伸工序,而且易于生产、装配,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请参阅图9所示,所述对接针40包括与对接连接器相配合的对接部41以及安装在所述安装孔11内的安装部42,所述安装部42穿过所述安装孔11后铆接在所述第二导电片221上,具体如向外包覆于第二导电片221上(图中未示)。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安装部42铆接在所述第二导电片221上不仅可以省去多道弯折延伸工序,而且易于生产、装配,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所述对接针40沿径向向外突伸形成有与所述限位槽131相配合的凸起43,以防所述对接针40过度插入所述安装孔11内。所述凸起43位于所述对接部41和所述安装部42相交处。所述凸起43具有与所述第一弧形壁132相配合的第二弧形壁431以及与所述第一平直壁133相配合的第二平直壁432。所述第一平直壁133与所述第二平直壁432相配合以防所述对接针40在所述安装孔11内旋转。

特别需要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所作的针对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变化,仍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主张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