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用非水电解液和包括其的非水电解液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163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池用非水电解液和包括其的非水电解液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用非水电解液和包括其的非水电解液电池,更具体地涉及具有高阻燃性和能够提供具有高耐热性的电池正极材料的电池用非水电解液,以及具有优良电池性能和包含具有高耐热性的正才及的非水电解液电池。
背景技术
:将非水电解液用作用于锂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或电双层电容器等的电解液。这些装置具有高电压和高能量密度,因而其广泛用作个人电脑和移动式电话等的驱动电源。作为非水电解液,通常使用通过将支持盐如LiPF6等溶解在非质子性有机溶剂如碳酸酯化合物或醚化合物等中获得的那些。然而,由于非质子性有机溶剂是可燃的,如果其从装置中泄漏,有可能点火燃烧,因而存在安全性的问题。关于此问题,研究了赋予非水电解液以阻燃性的方法。例如,提出将磷酸酯如磷酸三曱酯等用于非水电解液的方法,和将磷酸酯添加到非质子性有机溶剂中的方法(参见JP-A-H04-184870、JP-A-H08-22839和JP画A-2000-182669)。然而,通过重复放电和再充电,这些磷酸酯在负极上逐渐还原-分解,以致存在电池性能如放电-再充电效率、循环性等大幅劣化的问题。对于后一问题,尝试了将用于抑制磷酸酯分解的化合物进一步添加到非水电解液中的方法和设计磷酸酯本身的分子结构的方法等(参见JP画A-H11-67267、JP画A画H10-189040和JP-A-2003-109659)。然而,即使在这些方法中,添加量受限以及磷酸酯本身的阻燃性劣化等,导致电解液仅得到自熄性,而不能充分保证电解液的安全性。此外,JP-A-H06-13108公开了将磷腈化合物添加到非水电解液中以给予非水电解液阻燃性的方法。一些磷腈化合物显示高度不燃性,随其添加到非水电解液的量增加,具有提高非水电解液阻燃性的趋势。然而,由于显示高度不燃性的磷腈化合物通常在支持盐中的溶解性和介电常数低,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引起支持盐的沉淀和电导率的降低,因而可以降低电池的放电容量或者可以劣化》文电-再充电性能。因此,当添加显示高度不燃性的磷腈化合物时,存在添加量受限的问题。此外,除了赋予非水电解液以如上所述的阻燃性之外,为了提高电池的安全性,抑制电池的非水电解液和电极材料的热解反应是重要的。特别地,在低温下再充电电池电极材料比放电电池电极材料更容易热解,这会引发电池的爆炸和着火。在电池电极材料中,经常将金属氧化物用于正极中,因此与负极相比,一些正极在较低温度下由于依赖金属种类的热解而生热,且在热解过程中进一步产生游离氧。游离氧的释放引起电池爆炸,游离氧还起到着火和燃烧用助剂的作用,因此说是引起电池危险的关键因素之一。非水电解液对正极的这样热解具有大的影响,还已知非水电解液对正^1的分解温度和;故热4直具有大的影响(JournalofPowerSources,70(1998),16-20)。如上所述,为了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赋予电解液不燃性和提高电池电极材料的耐热性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说传统技术在同时完成这些事情方面具有令人满意的水平。
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传统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具有高阻燃性、能够给予电池正极材料以高耐热性的电池用非水电解液,以及甚至在高负荷条件下也显示稳定电池性能并具有高安全性的包含该电池用非水电解液的非水电解液电池。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人已进行各种研究,发现通过经由组合特定环状磷腈化合物与特定甲基酯化合物组合构成电解液,能够赋予非水电解液以高阻燃性,即使在高负荷条件下,4吏用该电解液的非水电解液电池,也具有优良的》丈电性能,此外,该电池的正极具有高耐热性,结果完成了本发明。即,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用非水电解液的特征在于包含非水性溶剂、至少一种曱基酯化合物和支持盐,该非水性溶剂含有由以下通式(I)表示的环状磷腈化合物(NPR2)n...(I),该甲基酯化合物选自由乙酸甲酯、丙酸甲酯和丁酸甲酯组成的组。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用非水电解液中,作为环状磷腈化合物,优选其中至少四个R为氟的通式(I)的化合物。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用非水电解液的优选实施方案中,由通式(I)表示的环状磷腈化合物的含量为30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用非水电解液的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曱基酯化合物的含量不低于30体积%,基于电池用非水电解液总量。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用非水电解液的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非水性溶剂进一步包含碳酸酯溶剂。在本文中,碳酸亚乙酯优选作为碳酸酯溶剂。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用非水电解液中,在非水性溶剂中,由通式(I)表示的环状磷腈化合物和甲基酯化合物的总含量优选不4氐于60体积%。此外,根据本发明的非水电解液电池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电池用非水电解液、正极和负才及。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由于使用含有特定环状磷腈化合物和特定曱基酯化合物的非水性溶剂而具有高阻燃性的非水电解液,并且应用于非水电解液电池时,甚至在高负荷条件下也进一步能够保持充分的放电性能,并给予电池正极材料以高耐热性。此外,能够提供具有高安全性和优良电池性能的包含非水电解液的非水电解液电池。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用非水电解液中,认为通过使用甲基酯化合物,能够使用大量具有与甲基酯化合物的高度相容性且还具有高度不燃性的环状磷腈化合物,即使使用可燃性曱基酯化合物,由环状磷腈化合物热分解产生的高度不燃性气体组分也产生不燃性。尽管原因未必清楚,也还认为通过环状磷腈化合物和曱基酯化合物的协同效应在电极表面上形成的膜是薄的,并且具有低电阻率,因此甚至在高的负荷条件下也能够实现优良的放电性能,此外膜在耐热性方面是优良的,因此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能够抑制电池的电解液和电极材料的热解。然而,当仅使用环状磷腈化合物或仅使用甲基酯化合物时不产生上述效果,并且将除了曱基酯化合物以外的酯化合物如曱酸丙酯和乙酸乙酯等或其它非质子性有机溶剂与环状磷腈化合物组合时未观察到上述效果。具体实施方式<电池用非水电解液〉下面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用非水电解液。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用非水电解液包含非水性溶剂、至少一种甲基酯化合物和支持盐,该非水性溶剂含有由通式(I)表示的环状磷腈化合物,该曱基酯化合物选自由乙酸甲酯、丙酸曱酯和丁酸曱酯组成的组。此外,该非水性溶剂可包含非质子性有机溶剂。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用非水电解液中含有的环状磷腈化合物由通式(I)表示。在通式(I)中,R独立地为氟、烷氧基或芳氧基,n为3-4。作为通式(I)R中的烷氧基,提及曱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含有双键的烯丙氧基、烷氧基取代的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或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等。此外,作为R中的芳氧基,提及苯氧基、曱基苯氧基、二曱苯氧基(xylenoxygroup)(即二曱基笨氧基)和甲氧基苯氧基等。烷氧基和芳氧基中的氢元素可用卣素元素取代,优选用氟取代。此外,通式(I)中的R可以与另一R键合。在这种情况下,两R彼此键合以形成亚烷基二氧基、亚芳基二氧基或氧基亚烷基-亚芳基氧基,并且作为这样的二价基团,提及亚乙基二氧基、亚丙基二氧基和亚苯基二氧基等。通式(I)中的R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此外,考虑到兼顾不燃性和低粘度,关于通式(I)中的R,优选四个以上R为氟。此外,通式(I)中的n为3-4。环状磷腈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两种或多种的组合使用。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用非水电解液中含有的曱基酯化合物选自由乙酸甲酯、丙酸甲酯和丁酸甲酯组成的组。其中,考虑到平衡沸点和离子导电性,特别优选丙酸曱酯。这些甲基酯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两种或多种的组合4吏用。在根据本发明的非水电解液中,从平衡安全性和电池性能的观点,环状磷腈化合物的含量优选20-60体积%,更优选30-50体积%,基于电池用非水电解液总量。当环状磷腈化合物的含量超过60体积%时,即使当使用上述甲基酯化合物时,电池的负荷特性也劣化。此外,为了与高含量的环状磷腈化合物相容,曱基酯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不低于20体积%,基于电池用非水电解液总量。此外,为了获得与环状磷腈化合物的充分的协同效应,甲基酯化合物的含量更优选不低于30体积%,基于电池用非水电解液总量。此外,从提高电极材料的负荷特性和耐热性的观点,在非水性溶剂中,环状磷腈化合物和曱基酯化合物的总含量优选不低于60体积%。作为在本发明的电池用非水电解液中使用的支持盐,优选支持盐作为锂离子的离子源。支持盐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包括锂盐如LiC104、LiBF4、LiBC408、LiPF6、LiCF3S03、LiAsF6、LiC4F9S03、Li(CF3S02)2N和Li(C2FsS02)2N等。其中,从不燃性优良这一点,更优选LiPF6。这些支持盐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两种或多种的组合使用。非水电解液中支持盐的浓度优选0.2-2.0mol/L(M),更优选0.5-1.2mol/L(M)。当支持盐的浓度低于0.2mol/L时,不能充分保证电解液的电导性,可能引起电池的放电性能和充电性能方面的问题,而当其超过2.0mol/L时,电解液的粘度增加,不能保证锂离子足够的迁移率,因此不能保证电解液足够的电导性,与上述情况一样,可能引起电池的放电性能和充电性能方面的问题。此外,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可以向非水性溶剂中添加通常在电池用非水电解液中使用的各种碳酸酯溶剂。作为碳酸酯溶剂,具体提及碳酸二曱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苯酯、碳酸曱乙酯(EMC)、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亚丙酯(PC)和碳酸亚乙烯酯(VC)等。其中,从容量和循环性优良的观点,特别优选碳酸亚乙酯。这些碳酸酯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两种或多种的组合使用。在形成非水电解液电池中,确实能够原样使用根据本发明的非水电解液,但是也可以通过浸渍到例如合适的聚合物、多孔载体或凝胶状材料中用于保持的方法来使用。<非水电解液电池>然后,详细描述#4居本发明的非水电解液电池。本发明的非水电解液电池包含上述电池用非水电解液、正才及和负才及,如果必要,可以配置有通常在非水电解液电池的4支术领域中使用的其它构件如隔膜等。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非水电解液电池可以构成原电池或二次电池。作为根据本发明的非水电解液电池的正极用活性材料,优选提及金属氧化物如V20s、V6013、Mn02和Mn03等;含锂复合氧化物如LiCo02、LiNi02、LiMn204、LiFe02和LiFeP04等;金属硫化物如TiS2和MoS2等;和导电性聚合物如聚苯胺等。含锂复合氧化物可以是包括选自由Fe、Mn、Co、Al和Ni组成的组中的两种或三种过渡金属的复合氧化物。在这种情况下,复合氧化物由下式表示LiMnxCoyNi(Lx.y)02[其中0<x<l、0<y<l、0<x+y《l]、LiMnxNi(1_x)02[其中0《x〈1]、LiMnxCo(1.x)02[其中0<x<l]、LiCoxNi(1.x)02[其中0《x〈1]、LiCoxNiyAl("x國y)02[其中0《x<l、(Ky<l、0<x+y<l]、LiFexCoyNi(Lx國y)02[其中0<x<l、0<y<l、0<x+y<1]或LiMnxFey02-x—y等。其中,关于容易热解和安全性差的含Co和/或Ni的金属氧化物,本发明的效果是显著的。用于正极的这些活性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两种或多种的组合使用。作为根据本发明的非水电解液电池的负极用活性材料,优选提及金属锂本身,锂与A1、In、Sn、Si、Pb或Zn等的合金,掺杂锂离子等的金属氧化物如Ti02,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如Ti02-P204等,和碳质(carbonaceous)材料如石墨等。用于负极的这些活性材^"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两种或多种的组合4吏用。如果必要,正极和负极可以与导电剂和粘结剂混合。作为导电剂,提及乙炔黑等;作为粘结剂,提及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和羧曱基纤维素(CMC)等。这些添加剂可以以与传统情况下相同的配混比配混。作为在本发明的非水电解液电池中使用的其它构件,提及在非水电解液电池的正、负极之间插入以防止由于电极之间接触导致电流短路的隔膜。作为隔膜的材料,优选提及能够确实防止电极之间接触并通过或浸渍电解液的材料如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无纺布和薄层膜等,所述合成树脂如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乙烯、纤维素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醇酯等。它们可以是单一物质(singlesubstance)、混合物或共聚物。其中,特别优选具有厚度约20-50jam的由聚丙烯或聚乙烯制成的微孔膜,和由纤维素类树脂、聚对苯二曱酸丁二醇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制成的膜。在本发明中,除上述隔膜之外,还能够优选使用通常用于电池中的各种已知构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非水电解液电池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制,但优选提及各种已知形状如硬币型、钮扣型、纸型、多边形和螺旋结构的圆柱形等。在钮扣型的情况下,通过制备片形正极和负极并将隔膜夹持在正极和负极之间能够制造非水电解液电池。此外,在螺旋结构的情况下,通过以下步骤能够制造非水电解液电池制备片形正极,夹持于集电体之间,在其上堆积片形负极,然后将它们缠绕等。<实施例>给出下列实施例以说明本发明,并非意图作为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1)通过将LiPFe以lmol/L的浓度溶解在混合溶剂中来制备非水电解液,该混合溶剂为30体积%丁酸曱酯、30体积%通式(1)的环状磷腈化合物(n为3,所有R中的一个为环己氧基和其余五个为氟)、13体积%碳酸亚乙酯和27体积%碳酸二甲酯。然后,通过以下方法(1)评价如此获得的非水电解液的阻燃性,从而获得表l所示的结果。(1)阻燃性的评价根据UL(Underwriting实验室)标准的布置UL94HB法的方法来测量在大气环境中点燃的火焰的燃烧长度和燃烧时间,并进行评价。具体地,基于UL试验标准,通过将127mmx12.7mm的Si02片用l.OmL电解液浸渍来制备试验件,并进行评价。以下所示为不燃性、阻燃性、自熄性和燃烧性的评价标准。<不燃性的评价>在试验火焰不点燃试验件的情况下(燃烧长度0mm),将其评价具有不燃性。<阻燃性的评价〉在点燃火焰达不到25mm的线且在落下的物体上未观察到着火的情况下,将其评价为具有阻燃性。<自熄性的评价〉在点燃的火焰在25-100mm的线处熄灭且在落下的物体上未观察到着火的情况下,将其评价为具有自熄性。<燃烧性的评价>在点燃的火焰超过100mm的线的情况下,将其评价为具有燃烧性。然后,将锂-钴复合氧化物[LiCo02]用作正极用活性材料,将该氧化物、作为导电剂的乙炔黑和作为粘结剂的聚偏二氟乙烯以质量比94:3:3混合,并分散到N-甲基吡咯烷酮中以制备浆料,再将浆料施涂在作为正极用集电体的铝箔上,千燥,然后冲切出具有直径12.5mm的圆盘形以制造正极。此外,将人造石墨用作负极用活性材料,将人造石墨和作为粘结剂的聚偏二氟乙烯以质量比90:10混合,并分散到有机溶剂(乙酸乙酯和乙醇以50/50质量%的混合溶剂)中以制备浆料,然后将浆料施涂在作为负极用集电体的铜箔上,干燥,然后冲切出具有直径12.5mm的圆盘形以制造负极。然后,将正极和负极通过浸渍有电解液的隔膜(微孔膜由聚丙烯制成)重叠,将其容纳于用作正极端子的不锈钢容器中,通过聚丙烯密封垫用作为负极端子的不锈钢密封板来密封,以制备具有直径20mm和厚度1.6mm的硬币型电池(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关于所得石更币型电池,才艮据以下方法(2)评价负荷特性。此外,关于以同样方式制备的硬币型电池,才艮据以下方法(3)评1"介正^I的耐热性。(2)用于硬币型电池的负荷特性的评价关于如此获得的石更币型电池,在电压范围4.2-3.0V和电流密度0.3mA/cn^下,在20。C的大气中重复力文电-再充电两个周期,此时测量放电容量。此外,在相同充电条件下对电池再充电,然后在电流密度1.2mA/cm2T测量ii电容量,乂人以下等式计算高负荷方文电率高负荷放电率^1.2mA/cm2下的放电容量)/(0.3mA/cm2下的放电容量)x100(%)并用作负荷特性的指标。结果示于表l。(3)通过DCS测量进行正极耐热性的评《介制造与如上所述相同硬币型电池,在电流密度0.3mA/cm2下和电压范围4.2-3.OV内,在20。C的大气中重复两个周期放电-再充电,此外,在相同充电条件下再充电至4.2V,以使电池充分充电。然后,拆毁电池,冲切出仍保留电解液的正极板4mm(J),以获得样品件。将样品件包封在由不锈钢制成的耐压(pressuretight)密闭容器中,在差示扫描量热(DSC)装置中以10。C/min的速率从室温加热至400。C,以测量初始放热峰温度,将此温度用作正极耐热性的指标。结果示于表l。(实施例2)通过将LiPF6以1.Omol/L的浓度溶解在混合溶剂中以制备非水电解液,该混合溶剂为70体积%丙酸甲酯、5体积%通式(1)的环状磷腈化合物(其中n为3,所有R中的两个为甲氧基和其余四个为氟)和25体积y。通式(I)的环状磷腈化合物(其中n为3,所有R中的一个为苯氧基和其余五个为氟),并评价如此获得的非水电解液的阻燃性。此外,以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法制造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并分别评价正极的负荷特性和耐热性。结果示于表l。(实施例3)通过将LiPF6以1.Omol/L的浓度溶解在混合溶剂中以制备非水电解液,该混合溶剂为40体积%乙酸甲酯、10体积%通式(1)的环状磷腈化合物(其中n为3,所有R中的两个与亚丙基二氧基键合和其余四个为氟)、30体积%通式(1)的环状磷腈化合物(其中n为4,所有R中的一个为乙氧基和其余七个为氟)、10体积%碳酸亚乙酯和10体积%碳酸甲乙酯,并评价如此获得的非水电解液的阻燃性。此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并分别评价正极的负荷特性和耐热性。结果示于表1。(实施例4)通过将LiPF6以1.0mol/L的浓度溶解在混合溶剂中来制备非水电解液,该混合溶剂为45体积%丙酸曱酯、50体积%通式(I)的环状磷腈化合物(其中n为3,所有R中的一个为乙氧基和其余五个为氟)和5体积%碳酸亚乙酯,并评价如此获得的非水电解液的阻燃性。此外,以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式制造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并分别评价正极的负荷特性和耐热性。结果示于表l。(实施例5)通过将LiPF6以1.0mol/L的浓度溶解在混合溶剂中来制备非水电解液,该混合溶剂为20体积%乙酸甲酯、35体积%丙酸曱酯、40体积。/o通式(I)的环状磷腈化合物(其中n为3,所有R中的一个为三氟乙氧基和其余五个为氟)和5体积%碳酸亚乙酯,并评价如此获得的非水电解液的阻燃性。然后,除了用LiCo。.uNi。.8Alo.。502代替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LiCo02的正极之外,以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式制造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并分别评价正极的负荷特性和耐热性。结果示于表l。(比较例1)通过将LiPF6以1.0mol/L的浓度溶解在混合溶剂中来制备非水电解液,该混合溶剂为33体积%石友酸亚乙酯和67体积%碳_酸曱乙酯,并评价如此获得的非水电解液的阻燃性。此外,以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式制造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并分别评价正极的负荷特性和耐热性。结果示于表l。(比4交例2)通过将LiPF6以1.0mol/L的浓度溶解在混合溶剂中来制备非水电解液,该混合溶剂为20体积%乙酸甲酯、35体积%丙酸曱酯、5体积%>暖酸亚乙酯和40体积%石灰酸二甲酯,并评价所获得的非水电解液的阻燃性。然后,除了用LiCOo^Nio.sAlo.GsOz代替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LiCo02的正极,以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式制造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并分别评价正极的负荷特性和耐热性。结果示于表l。(比较例3)通过将LiPF6以1.0mol/L的浓度溶解在混合溶剂中来制备非水电解液,该混合溶剂为15体积%通式(I)的环状磷腈化合物(其中n为3,所有R中的一个为环己氧基和其余五个为氟)、28体积%碳酸亚乙酯和57体积%碳酸二甲酯,并评价如此获得的非水电解液的阻燃性。此外,以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式制造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并分别评价正极的负荷特性和耐热性。结果示于表l。(实施例6)通过将LiPF6以1.0mol/L的浓度溶解在混合溶剂中来制备非水电解液,该混合溶剂为25体积%丙酸甲酯、25体积%通式(I)的环状磷腈化合物(其中n为3,所有R中的一个为乙氧基和其余五个为氟)、5体积%碳酸亚乙酯和45体积%碳酸曱乙酯,并评价如此获得的非水电解液的阻燃性。此外,以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式制造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并分别评价正极的负荷特性和耐热性。结果示于表l。15<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column></row><table>如表l中实施例l-5所见,含有不低于60体积%的通式(1)的磷腈化合物和曱基酯化合物的非水电解液具有不燃性,即使在高负荷条件下,使用该非水电解液的电池也具有优良的放电特性,且与常用电解液(比较例l)相比,该非水电解液给予充电正极以高耐热性。因此,确定通过根据本发明的非水电解液能够获得显示不燃性且电池性能和正极耐热性优良的非水电解液电池。另一方面,如比较例2中所示,当使用甲基酯化合物而不添加通式(I)的磷腈化合物时,可以看出电解液显示燃烧性,而并未观察到如实施例5中确定的对电极材料的高度热稳定化效果(heatstabilizingeffect)。此外,如比较例3中所示,当不使用甲基酯化合物时,添加大量通式(I)的磷腈化合物导致分为两层,因此不能够添加不低于16体积%的通式(1)的磷腈化合物。结果可见,与比较例l相比,能够给予阻燃性但负荷特性劣化,另外不能够实现提高如实施例1中所示的正才及耐热性。此外,如实施例6中所示,当由通式(I)表示的磷腈化合物和甲基酯化合物的总含量为50体积%时,显示不燃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正才及的负荷特性和耐热性,但不能够实现如实施例l-5中所示的实质性提高。因此可见,通式(I)的环状磷腈化合物和甲基酯化合物的总含量优选不低于60体积%。如以上结果所见,通过使用特征在于含有由通式(I)表示的环状磷腈化合物和曱基酯化合物的非水电解液,能够提供非水电解液电池,其不燃性和电池性能优良,并且正才及耐热性得到提南。17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用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包含非水性溶剂、至少一种甲基酯化合物和支持盐,该非水性溶剂含有由以下通式(I)表示的环状磷腈化合物(NPR2)n...(I)[其中各R独立地为氟、烷氧基或芳氧基;n为3-4],该甲基酯化合物选自由乙酸甲酯、丙酸甲酯和丁酸甲酯组成的组。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池用非水电解液,其中该通式(I)中的R的至少四个为氟。3.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池用非水电解液,其中由该通式(I)表示的该环状磷腈化合物的含量为304.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池用非水电解液,其中该曱基酯化合物的含量不低于30体积%,基于该电池用非水电解液总量。5.根据权利要求l-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用非水电解液,其中该非水性溶剂进一步含有碳酸酯溶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用非水电解液,其包含作为该碳酸酯溶剂的碳酸亚乙酯。7.根据权利要求l-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用非水电解液,其中,由该通式(I)表示的该环状磷腈化合物和该曱基酯化合物在该非水性溶剂中的总含量不低于60体积%。8.—种非水电解液电池,其包含根据权利要求l-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用非水电解液、正极和负才及。专利摘要公开的是具有高阻燃性的电池用非水电解液,其能够提供有高耐热性的电池正极材料。具体公开的是电池用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包含支持盐、非水性溶剂和至少一种甲基酯化合物,该非水性溶剂含有由以下通式(I)表示的环状磷腈化合物(NPR<sub>2</sub>)<sub>n</sub>(I);(在式中,各R独立地表示氟、烷氧基或芳氧基;n表示3-4的数),该甲基酯化合物选自由乙酸甲酯、丙酸甲酯和丁酸甲酯的组成的组。文档编号GKCN101682089SQ200880016391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申请日期2008年4月3日发明者堀川泰郎申请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导出引文BiBTeX,EndNote,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