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3596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一种与对接连接器接合时具有较好接触性及扣持性的电连接器。
一般电脑主机需以不同型式的I/O连接器(如D-SUB连接器、MINIDIN连接器)分别连接各种周边设备如键盘、打印机,故电脑主机的线缆接头经常处于杂乱状态,操作者在插拔时也易于混淆。因此,一种通用串接汇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电连接器的设计便出现了,其不仅可取代大部分周边设备用I/O连接器,统一I/O连接器型式,而且使电脑主机及诸周边设备得以串接起来,不再以电脑主机为中心放射状连接其每一周边设备,当一台电脑主机要同时连接一键盘及一打印机时,若使用该通用串接汇流排,此电脑主机仅需连接键盘,再将该键盘连接打印机即可,若还需进一步连接其它周边设备,则再连接于打印机。为使各厂商设计的通用串接汇流排电连接器也能彼此相容互接,在电连接器端子数量、端子极性及电连接器接合尺寸上都制定出标准规格。既使如此,每一制造厂商为满足其功效上需要,设计上大多不相同,如台湾专利申请第81300211、81217896、83310726、84113371、84218007及85209863号,又如美国专利第5,013,262、5,017,156、5,073,130、5,221,212及5,267,882号所披露。
上述现有电连接器的结构大都存在下列问题(1)电连接器的扣持装置的挠曲空间有限—现有电连接器的内部空间大多设计得极为狭小,常使电连接器弹性扣持装置的挠曲空间受到限制,影响该扣持装置的可挠度,造成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间的插拔力太大。
(2)电连接器的接触装置的挠曲空间有限—现有电连接器的接触装置同样因受限于电连接器内部的狭小空间,而当电连接器与其对接连接器对接时,造成其间接触力变大。
(3)电连接器的遮蔽壳体对绝缘本体的固定效果差—因现有电连接器的遮蔽壳体对绝缘本体的固定装置多为单一位置或单一固定方向的倒刺结构,故彼此结合的固定力有限。
(4)电连接器在电路板上的配置受限—现有电连接器因受限于本身结构,在电路板上配置的变通性较差,故大多只能用于对接电连接器特定方向的插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绝缘本体第一端部的凹形结构可容纳电连接器遮蔽壳体的扣持弹臂,使该扣持弹臂具有较多挠性空间以扣持一对接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绝缘本体第一端部的凹形结构可容纳电连接器遮蔽壳体的接触弹臂,使该接触弹臂具有较多挠性空间以接触该对接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用于与一对接连接器连接,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主体部及第一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端部从所述主体部一体延伸出,并具有凹形结构;一遮蔽壳体,具有用于扣持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扣持弹臂,以及用于电性及机械接触对接连接器的接触弹臂;所述凹形结构为承受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扣持弹臂及接触弹臂动作的挠曲空间。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优点在于,该电连接器的第一端部形成凹形结构,提供了足够的挠曲空间,使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之间的插拔变得方便自如,而且接触力适中,遮蔽壳体对绝缘本体的固定效果好。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遮蔽壳体的立体图,示出该遮蔽壳体的前方部位;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图,示出该绝缘本体的前方部位;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图,示出该绝缘本体的后方部位;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中该绝缘本体已装设端子;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装后的立体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局部剖视立体图,示出该遮蔽壳体与绝缘本体的组合关系。
参见图1、图2,其示出的一遮蔽壳体100,由多个壁面围绕一容纳空间120构成,它包括一对接触弹臂110,是从左右两侧壁面向上述容纳空间120内反折延伸,且该接触弹臂110的中间位置呈镂空状,可加强自身的弹性;两对板状嵌片130,其中每对嵌片130分别从遮蔽壳体的上、下两壁面前端,一体延伸进入该容纳空间120。上述每一嵌片130具有第一扣爪136,其位于该嵌片130的末端,且第一扣爪136中间设有第一狭槽138;一扣持弹臂135位于上述嵌片130的中间部位,并以接近嵌片130的末端为支点。上述遮蔽壳体的后方端缘还形成一对第二扣爪140,其中每一第二扣爪140可使该电连接器直立地固定于电路板400(如图6所示)的相对插孔415上,以承接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垂直方向的插拔。且该第二扣爪140具有第二狭槽145,以增加第二扣爪140固定时所需的反弹力。
参见图1、图3及图4,其示出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200的结构,其包括主体部210及第一端部212,其中该第一端部212从上述主体部210前方部位的周缘水平呈齿状延伸出,其上包括凹形结构2121及凸形结构2123;一平板部220从上述主体部210前方部位水平延伸出,且该平板部220的下表面还设有多条端子容槽222及其内的狭道224(如图1及图4所示),其中该端子容槽222贯穿主体部210前后方向,并在该主体部210的后方部位形成一端子孔213;一嵌入室215位于上述第一端部212及平板部210之间且邻近第一端部212上,并部分贯穿该主体部210的前后方向。一对切边217,分别位于绝缘本体200左右两对壁面端缘下方(如图4所示)。
多个端子300(如图1所示),其上具有一呈突形弯折的接触部352,其位于上述端子300的最前端,并可供一对接电连接器的端子接触部(未图示)导电性及机械接触;卡固结构354与上述接触部352一体制成,该卡固结构354几乎位于端子300的中间位置上,且其结构呈横向延伸状;支脚356与上述卡固结构354一体制成,使其位于端子300的末端处,用以供该端子300焊至电路板上。至于上述绝缘本体200与端子300的组合状态可参见图5,其中表示上述端子300的卡固结构354正卡固于绝缘本体200的狭道224,而该支脚露于绝缘本体200后方部位的端子孔213外部(参见图4)。
图6、图7所示为该遮蔽壳体100与已装设端子300的绝缘本体200的组合状态,其中显示遮蔽壳体100的嵌片130利用第一狭槽138的反弹作用,使该嵌片130的第一扣爪136经嵌入室215贯穿该绝缘本体200主体部210前后方向,并恰好扣于嵌入室215的外缘,以达到遮蔽壳体100稳固地固定在绝缘本体200的目的。需注意的是,该遮蔽壳体100的第二扣爪140也可利用工具偏折一特定角度抵靠于上述绝缘本体的切边217上,而使该第二扣爪140插入电路板400的相对插孔415时,可因反弹性力增加固定效果。组合后的电连接器,其遮蔽壳体100的嵌片130包覆着绝缘本体200的第一端部212,使嵌片130上的扣持弹臂135正对第一端部212中的凹形结构2121,由此当一对接连接器插入时,该扣持弹臂135会因受到压制,而使该扣持弹臂135向外扩张,并恰好被容纳于该凹形结构内,因此该凹形结构2121可使该扣持弹臂135具有较大的挠曲空间。如上所述,遮蔽壳体100的嵌片130的挠曲动作,因该遮蔽壳体100的接触弹臂110也正对着第一端部212的凹形结构2121,因此当一对接连接器插入,该接触弹臂110会向外扩张时,使该接触弹臂110被容纳于第一端部212的凹形结构2121内,而该凹形结构2121也能同时满足接触弹臂135所需的挠曲空间。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与一对接连接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主体部及第一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端部从所述主体部一体延伸出,并具有凹形结构;一遮蔽壳体,具有用于扣持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扣持弹臂,以及用于电性及机械接触对接连接器的接触弹臂;所述凹形结构为承受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扣持弹臂及接触弹臂动作的挠曲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还具有对电连接器内部结构保护的凸形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用于与一对接连接器连接,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主体部及第一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端部从所述主体部一体延伸出,并具有凹形结构;一遮蔽壳体,具有用于扣持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扣持弹臂,以及用于电性及机械接触对接连接器的接触弹臂;所述凹形结构为承受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扣持弹臂及接触弹臂动作的挠曲空间。
文档编号H01R13/24GK2274381SQ96221299
公开日1998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11日
发明者吴焜灿 申请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