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13072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组件
[000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是指一种适用于固定在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组 件。
[0002] 【【背景技术】】 如中国专利公告第CN203859282U号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安装于一电路板上,其包 括相互组装的上、下绝缘本体,所述下绝缘本体在上表面的前端设有上凸柱与上绝缘本体 进行定位,所述下绝缘本体下表面的后端设有下凸柱与电路板进行定位。但是,上凸柱短 下,插入上绝缘本体的固定孔中不够稳定,很容易从孔中脱落。
[0003]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更稳定的电连接器组件。
[0004] 【
【发明内容】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电连接器组件。
[0005]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W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用于固定在 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设有上表面的上端子模组、设有下表面的下端子 模组、夹持于上、下端子模组之间的屏蔽片及包覆于所述上、下端子模组外的遮蔽壳体,所 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体成型的贯穿所述上、下端子模组及屏蔽片并将其固定在所述电路板 上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向下伸出于所述下端子模组的下表面外W固定于所述电路板。
[0006]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柱包括上端面,所述固定柱的上端面暴露于上端子模组的上 表面外,所述固定柱包括收容于所述上端子模组、屏蔽片及下端子模组内的固定部及伸出 于所述下端子模组下表面的限位部。
[0007] 进一步的,所述上端子模组、下端子模组及屏蔽片分别设有供所述固定柱穿出的 相互错位的固定孔,所述固定部包括若干收容于所述固定孔内的相互错位的堆叠块。
[000引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孔包括位于上端子模组后端的两侧的第一固定孔、位于屏蔽 片后端的两侧的第二固定孔及位于下端子模组后端的两侧的第=固定孔,所述堆叠块包括 分别收容于所述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及第=固定孔内的第一堆叠块、第二堆叠块及第 =堆叠块,所述第一堆叠块和第一固定孔上大下小,所述第=堆叠块和第=固定孔上小下 大。
[0009] 进一步的,所述上端子模组包括上绝缘本体及固持于上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导电端 子,所述下端子模组包括下绝缘本体及固持于下绝缘本体内的第二导电端子,所述上、下绝 缘本体分别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部及连接所述基部及舌板部的连接部。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包覆于所述上端子模组及下端子模组的前端的绝 缘基座,所述绝缘基座包括包覆所述连接部前端的后座及自所述后座向前延伸的包覆所述 舌板部的前座。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后座包括下表面及自其下表面向下突出形成的具有一凸台的限位 块,所述遮蔽壳体设有底壁及在底壁上形成的与所述限位块配合限位的限位缺口。
[0012] 进一步的,所述凸台所在平面高出于所述底壁所在平面,所述限位块还包括自所 述凸台的后端的自由端向上垂直延伸的定位壁,所述上绝缘本体的连接部的背面设有收容 所述定位壁的缺口。
[0013] 进一步的,所述遮蔽壳体包括分别设有一收容腔的内遮蔽壳体及外遮蔽壳体,所 述外遮蔽壳体包括包覆于所述内遮蔽壳体外并设有上壁的套筒部及自套筒部的上壁向后 延伸形成的安装基座。
[0014]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收容所述固定柱的定 位孔。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一体成型的固定柱直接贯 穿上、下绝缘本体并伸出一端距离W伸入电路板内,既定位了上、下端子模组又将上、下端 子模组与电路板进行定位,简化了制造过程,而且结构简单,零件少,增强电连接器的稳定 性。
[0016]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0017] 图2是图1的另一角度视图。
[0018] 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部分分解图。
[0019] 图4是图3的另一角度视图。
[0020] 图5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中的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0021] 图6是图5的另一角度视图。
[0022] 图7是图5所示电连接器中的绝缘本体及屏蔽片的进一步分解图。
[0023] 图8是图7的另一角度视图。
[0024]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2引【【具体实施方式】】 W下,将结合图1至图8介绍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100的【具体实施方式】。
[00%]请参照图1至图8,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100,定义了前后方向为插入/退出方向、同 时定义了与插入/退出方向垂直的竖直方向及与插入/退出方向及竖直方向均垂直的左右 方向。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电路板2及组装在电路板2上的电连接器1。电连接器1包 括上端子模组14、下端子模组15、夹持于上、下端子模组14、15之间的屏蔽片19,包覆于上、 下端子模组14、15前端的绝缘基座18,贯穿上、下端子模组14、15及屏蔽片19并将其固定在 电路板2上的固定柱16及包覆于所述上、下端子模组14、15外的遮蔽壳体17。本发明设及「上 下」、「左右」、「前后」方位时一律W图1为参照,仅仅为描述方便,不造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7] 请参照图5至图8,上端子模组14包括上绝缘本体141及固持于上绝缘本体141内的 第一导电端子142。下端子模组15包括下绝缘本体151及固持于下绝缘本体151内的第二导 电端子152。上绝缘本体141和下绝缘本体151均包括基部145、自基部145向前延伸的舌板部 146及连接所述基部145和舌板部146的连接部148。上绝缘本体141及下绝缘本体151的前后 分别设有相互卡扣的卡扣装置153、143、154、144。上绝缘本体141的基部145的后端的两侧 设有卡扣槽143,下绝缘本体151的基部145的后端的两侧设有与所述卡扣槽143相卡扣的卡 扣块153。上绝缘本体141的舌板部146的前端的中部设有凹槽144,下绝缘本体151的舌板部 146设有与所述凹槽144相卡扣的凸块154。上绝缘本体141及下绝缘本体151的舌板部146的 相对的面上分别设有相互定位的定位孔147跟定位块157。屏蔽片19设有与所述基部145相 配合的基板195、与所述舌板部146相配合的舌片196及与连接部148相配合的连接片198。上 绝缘本体141、下绝缘本体151及屏蔽片19的基部145和基板195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固定柱16 相配合的固定孔。固定孔包括上绝缘本体141内的第一固定孔149,屏蔽片内的第二固定孔 199,下绝缘本体内的第S固定孔159。
[00%]绝缘基座18包覆于相互组装的上端子模组14、屏蔽片19及下端子模组15的前端, 其包括包覆连接部148前端的后座181及自后座181向前延伸的包覆舌板部146的前座182。 后座181包括自其下表面183向下突出形成的限位块184,所述限位块184包括自下表面183 相下突出形成的一水平的凸台185及自凸台185的后端的自由端向上垂直延伸的定位壁 186。上绝缘本体141的连接部148的背面设有收容所述定位壁186的缺口 1480,下绝缘本体 151的连接部148的上表面设有收容所述上绝缘本体141的连接部148的收容槽1580。上绝缘 本体14的基部145的后端的上表面向上突出形成两个卡块138。
[0029] 固定柱16-体成型并贯穿上、下端子模组14、15及屏蔽片19,其包括收容于所述上 端子模组14、屏蔽片19及下端子模组15内的固定部167、自固定部167向下延伸的限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