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一导线组合成型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1556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合一导线组合成型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合一导线组合成型模具结构。
在电子零件如电容器的生产制造方面,是采用一贯化自动生产,其中,在导线部位是须预先加工组成连续带状(参阅图1),以配合接下来的自动化生产程序使用。将金属质导线10裁制成冂字形后,并逐一排列在一纸带11上,最后再以胶带12粘贴固位,而完成三合一导线结构的制造程序。
有关此种三合一导线结构,其中金属质导线10裁制成冂字形的过程,须使用模具加以冲制成型,该模具的结构参阅图2所示。它主要是在一可水平移动的平台13上左右相邻设有组成模具母模部分的A模体14及B模体15,另外,还有一固定在一旁的冲模16,其中,该A模体14及B模体15之间留有适当的间距,以在它们之间形成一冲模穿道17,并可容冲模16紧密穿过,又在A模体14及B模体15相对面(即该冲模穿道17的两侧壁面)对等设有一导线引道141和151。当进行冲制三合一导线结构时,金属质导线10由冲模16的前方穿过,当其穿到预定长度时,则承载有A模体14及B模体15的平台13朝向冲模16位置移动,以促使冲模16推挤金属质导线10进入冲模穿道17,并沿着导线引道141和151行进,当冲制周期结束退模后,即可构成冂字形,并落下至下方的纸带11上排列,且粘贴胶带12,进而完成三合一导线结构。
但上述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下列的缺点存在
(1)由于其母模部分是由A模体14及B模体15两部份分别以螺固等方式固定在平台13上,因此,在长期受力的冲制过程中,容易因而松动移位,使得冲模穿道17的宽度变化,致使冲压的效果受到影响,精确度变差。
(2)由于所加工的金属质导线10依其所要承受的电流大小而有粗细之分,然而,上述常用模具结构的导线引道141和151直径却为固定,因此,无法配合直径大小不一的金属质导线10而调整,使得万一直径不同,则不是太松就是太紧,因此,使得加工时造成困扰与不便,并影响冲制品的质量。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发明人特以从事相关行业多年所累积的丰富经验,深入分析研究,经长久的努力,开发出本实用新型“三合一导线组合成型模具结构”。且通过试用验证,确可有效达到既定的实用效果。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合一导线组合成型模具结构,该结构的模具精密度不易改变,且可随所要冲制的金属质导线粗细而调整所通过的导线引道宽度,以提高冲制品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三合一导线组合成型模具结构,包括有一模具本体,在其表面凸设有第一模块及第二模块,且在第一及第二模块之间有一冲模穿道;在该第一及第二模块正面是切削两道平行夹缝构成的一抵掣片,且在第一及第二模块顶端各设一螺孔并穿锁一调整螺栓,以抵接在该抵掣片顶面;另在第一及第二模块相对面在对应位置各开设有一导线引道,且导线引道均是接续在前述第一及第二模块所切削的第二道平行夹缝处。
在操作时,一固定于一侧的冲模可对准模具本体的冲模穿道,而要冲制的金属质导线由冲模前方通过,当达到适当冲制长度时,则模具本体即由后方所设的曲柄牵动以向冲模移动,致使金属质导线冲制成冂字形。
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冲制时金属质导线是由第一及第二模块的导线引道通过,然而,因金属质导线有直径粗细之分,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中可通过第一及第二模块顶端的调整螺栓旋入,以压迫模块中的抵掣片,微微下压以改变该导线引道的宽度,以使直径较细的金属质导线穿过时提供适当的通道,以达到冲压时使导线获得平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提供一种三合一导线组合成型模具结构,由于模具本体表面凸设两个模块,是一体的,在两模块之间的冲模穿通的宽度也是不变的,因此,模具精密度不易改变,且可随所要冲制的金属质导线粗细而调整所通过的导线引道宽度,以提高冲制品质。
下述附图和实施例将进一步有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


图1是三合一导线结构示意图。
图2是常用成型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冲模动作示意图之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导线槽调整结构示意图。
图中编号说明10-金属质导线,11-纸带,12-胶带,13-平台,14-A模体,141-导线引道,15-B模体,151-导线引道,16-冲模,17-冲模穿道,2-模具本体,21-第一模块,211-抵掣片,212-螺孔,213-导线引道,22-第二模块,221-抵掣片,222-螺孔,223-导线引道,23-冲模穿道,30、31-调整螺栓,4-冲模,5-金属质导线,6-曲柄。
如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模具本体2,在其表面凸设有第一模块21及第二模块22,在第一及第二模块21、22之间有一冲模穿道23;在第一及第二模块21、22正面是切削两道平行夹缝构成的一抵掣片211、221,且在第一及第二模块21、22顶端各设一螺孔212,222并穿锁一调整螺栓30,31以抵接在该抵掣片211、221顶面(参考图6);另在第一及第二模块21、22相对面在对应位置各开设有一导线引道213、223,且导线引道213、223均是接续在前述第一及第二模块21、22所切削的第二道平行夹缝处。
由图4所示,在操作时,一固定在一侧的冲模4可对准模具本体2的冲模穿道23,而要冲制的金属质导线5由冲模4前方通过,当到达适当冲制长度时,则模具本体2,即由后方的曲柄6牵动以向冲模4移动,致使金属质导线5可经冲制成冂字形(参照图5)。
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冲制时金属质导线5是由第一及第二模块21、22的导线引道213、223通过,然而因金属质导线5有直径粗细之分,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中可通过第一及第二模块21、22顶端的调整螺栓30、31旋入,以压迫模块中的抵掣片211、221,微微下压以改变该导线引道213、223的宽度,以使直径较细的金属质导线5穿过时提供适当的通道,以达到冲压时使导线获得平直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三合一导线组合成型模具结构,具有两个模块,在两模块之间有一冲模穿道,在两模块上设有导线引道,其特征是该结构包括有一模具本体(2),在其表面凸设有第一模块(21)及第二模块(22),且在第一及第二模块(21、22)之间有一冲模穿道(23);在该第一及第二模块(21、22)正面是切削两道平行夹缝构成的一抵掣片(211、221),且在第一及第二模块(21、22)顶端各设一螺孔(212、222)并穿锁一调整螺栓(30、31)以抵接在该抵掣片(211、221)顶面;另在第一及第二模块(21、22)相对面在对应位置各开设有一导线引道(213、223),且导线引道(213、223)均是接续在第一及第二模块(21、22)所切削的第二道平行夹缝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三合一导线组合成型模具结构,包括一模具本体,在其表面凸设有两模块,两模块间有一冲模穿道;在两模块正面是切削两道平行夹缝构成的一抵掣片,且在两模块顶端各设一调整螺栓,以抵接在抵掣片顶面;在两模块上开设有导线引道,且均是接续在两模块所切削的第二道平行夹缝处。模具精密度不易改变,且可随要冲制的金属质导线粗细而调整其所通过的导线引道宽度,以提高冲制品质。
文档编号H05K13/00GK2370564SQ9922561
公开日2000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1999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29日
发明者刘永森 申请人:刘永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