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粉机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420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拌粉机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拌粉机组件。



背景技术:

葱、姜、蒜、椒,人称调味的“四君子”,它们不仅能够调味,而且能杀菌,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葱不仅能缓解贝类( 如螺、蚌、蟹等) 的寒性,还能抵抗过敏。不少人食用贝类后会产生咳嗽、腹痛等,烹调时就应多放一些大葱,避免过敏反应。葱在东亚国家以及各处华人地区中,常作为一种很普遍的香料调味品或蔬菜食用;在东方烹调中,占有重要的角色。

目前的葱类型主要体现于鲜蔬菜类、干货类、粉末状等,就粉末状而言,现有技术中,则是通过碾磨拌粉进行加工。在进行搅拌时,通常会使用拌粉机,具体可参考申请号为201520175609.2的中国专利,包括机身、机架和动力输出装置,所述动力输出装置由电机和控制柜所组成,机身的侧方设置有出料口。

通常排出的物料需要周转桶进行周转,然后物料进入下一个设备,这样的方式较为不便,在运送过程中也容易造成物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物料运送方便且不容易造成浪费的拌粉机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拌粉机组件,包括拌粉机,拌粉机的侧方设置有出料口,还包括出料口一侧设置的吸料斗,吸料斗上设有接料口,接料口与出料口之间设置有对接件,对接件两端分别与接料口和出料口插接,吸料斗连通有真空上料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料斗可以承接搅拌完成的物料,然后在通过真空上料机运输至下一个设备;在对接时使得对接件连接接料口和出料口,充分使得物料完成拌粉机和吸料斗之间的传输,避免了浪费,更为的方便快捷。

较佳的,对接件包括对接筒,对接筒沿高度方向设置,对接筒的外壁固接有卡接把手,出料口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卡接把手旋转卡接的卡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较为方便的操作卡接把手,同时对接件对接时连接较为的牢固。

较佳的,卡接槽包括供卡接把手进入的卡入槽以及与卡入槽连通的圆弧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把手从卡入槽中进入,然后转动一定的角度,使得卡接把手进入卡接槽,从而使得对接筒不会因为重力而下坠,保证对接口和出料口的充分对接,保证了物料的运输。

较佳的,出料口呈圆筒状,对接件的一端套设于出料口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物料从出料口和对接件连接的间隙中漏出,保证物料不容易发生泄漏。

较佳的,吸料斗的顶部固接有电机,电机转动连接有搅拌桨并且搅拌机伸入吸料斗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行第二次搅拌,使得物料更加的均与,同时可以将物料向下推动,避免出料时容易发出卡住现象。

较佳的,吸料斗的底部固接有万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方便吸料斗的移动,在不需要吸料斗或者需要清理时可以先移开吸料斗,移开时解除对接,然后进行清理,这样清理较为的方便;经常的清理可以保证设备的干净卫生,保证产品的质量。

较佳的,吸料斗的顶部固接有定位件,定位件的内壁与出料口的侧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移动后对接时定位件可以进行初步的定位,方便对接筒对准出料口,操作更加的方便。

较佳的,定位件的内壁呈圆弧形且与出料口的侧壁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定位时更加的准确,定位件与出料口抵接也更加的稳定。

较佳的,吸料斗的底部呈漏斗状,真空上料机包括吸风口,吸风口位于吸料斗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物料的聚集,进行集中输送,效率更高,也避免容易造成物料的残留。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充分使得物料完成拌粉机和吸料斗之间的传输,避免了浪费,更为的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拌粉机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2中拌粉机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2中对接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拌粉机;11、出料件;2、电机;3、吸料斗;31、支架;32、万向轮;4、吸风管;5、卡接槽;51、卡入槽;52、圆弧槽;53、定位槽;6、出料口;7、定位件;71、定位板;72、连接杆;8、对接筒;81、卡接把手;9、接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拌粉机组件包括拌粉机1,拌粉机1的侧方向外凸出形成出料件11,出料件11的下方设置有出料口6。

拌粉机1靠近出料口6一侧设置有吸料斗3,吸料斗3的上方设置接料口9,接料口9位于出料口6的正下方。接料口9和出料口6之间设置有对接件,对接件为对接筒8。对接筒8一端插接在接料口9内,对接筒8可以上下移动,向上移动时,对接筒8插入出料口6中。

吸料斗3的底部呈漏斗状,真空上料机包括吸风管4,吸风管4一端为吸风口,吸风口位于吸料斗3的底部且与吸料斗3内部连通。

在需要运输物料时,对接筒8向上滑动完成对接,使得对接件连接接料口9和出料口6,然后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完成后由出料口6输出,吸料斗3可以承接搅拌完成的物料,然后在通过真空上料机运输至下一个设备。

对接筒8外固接有卡接把手81,出料口6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接槽5,卡接槽5包括竖直方向设置的可供卡接把手81进入的卡入槽51、沿对接筒8圆周方向设置的圆弧槽52。在对接时,卡接把手81从卡入槽51中进出至圆弧槽52处,然后转动卡接把手81,使得卡接把手81旋转入圆弧槽52内,使得对接套筒不会下坠。当然为了卡接牢固,圆弧槽52与卡入槽51连接的另一端连通有定位槽53,定位槽53同样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卡接把手81转到定位槽53处时,卡接把手81会陷入定位槽53中,使得在设备工作工程中不容易发生转动。

吸料斗3的顶部固接有电机2,电机2转动连接有搅拌桨,搅拌桨伸入到吸料斗3内。而吸料斗3的底部固接有支架31,支架31的底部固接有万向轮32。同时吸料斗3的顶部固接有定位件7,定位件7包括定位板71以及使得定位板71与吸料口固接的连接杆72,连接杆72位于吸料口的两侧;定位板71呈圆弧形,出料口6向下延伸呈圆筒状,定位板71的内壁贴合在出料口6的圆弧面上。

实施例2 :如图3至5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对接筒8的一端套设于出料口6外,此时对接筒8一端的内径等于出料口6的外径。同时,卡接把手81穿过接料筒的侧壁伸入对接筒8内,也可以与卡接槽5完成旋转卡接。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