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保鲜剂及其保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22573阅读:10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鲜切甘蓝的贮藏和品质调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甘蓝保鲜剂及其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甘蓝广泛应用于鲜食,是各类西式快餐的主要配菜之一。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鲜切甘蓝的消费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鲜切甘蓝是指新鲜生菜原料经分级、整理、清洗、去皮、切分和包装等处理而制成的可直接烹调或直接食用的新鲜甘蓝制品,具有品质新鲜,使用方便和营养卫生的特点。但是鲜切甘蓝经过切割后储藏时,容易发生褐变以及促进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导致品质下降或完全失去商品价值。因此,更有效地提高食用安全性,延长鲜切甘蓝的货架期,成为鲜切甘蓝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甘蓝保鲜剂,其保鲜效果好,并且成份数量少,易配制。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甘蓝保鲜方法,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处理成本低,处理过的鲜切甘蓝储存8天后,仍能保持良好的感官效果,且微生物总数少。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甘蓝保鲜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水100份、乳酸菌素0.1~0.75份和褪黑素0.1~0.3份。

优选的是,所述的甘蓝保鲜剂,乳酸菌素和褪黑素的重量份数分别为0.2~0.5份和0.2份。

优选的是,所述的甘蓝保鲜剂,还包括:

氯化钙0.1~0.75份和维生素c0.1~0.75份。

优选的是,所述的甘蓝保鲜剂,氯化钙和维生素c的重量份数分别为0.2~0.5份和0.2~0.5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甘蓝保鲜方法,包括:

将甘蓝切片后用甘蓝保鲜剂浸渍,然后晾干,在2~6℃下冷藏。

优选的是,所述的甘蓝保鲜方法,浸渍的时间为2.5~7.5分钟。

优选的是,所述的甘蓝保鲜方法,浸渍的时间为5分钟。

优选的是,所述的甘蓝保鲜方法,冷藏的温度为4℃。

优选的是,所述的甘蓝保鲜方法,将甘蓝置于保鲜袋中,然后冷藏。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保鲜剂减少鲜切甘蓝中的微生物,延长其货架期,本发明使用的乳酸菌素、褪黑素和vc属于天然提取物,安全可靠,没有不良残留,该保鲜剂制作简单、操作方便易行,具有很好的实用性,绿色环保。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和对比例如表1所示,各原料的浓度均为在水中的重量体积浓度。

表1

试验

选择新鲜的甘蓝,用清水将甘蓝清洗干净后,将其切丝或块后,浸入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对比例5、实施例1、实施例2及实施例3的保鲜剂中浸渍5min。随后,将鲜切甘蓝沥干后置于保鲜袋中,放置5±1℃条件下储藏保存。对照组不用保鲜剂浸渍,直接冷藏。在甘蓝储藏期间,进行定期抽检。所抽检项目包括:感官评价、微生物菌落总数,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根据色泽(0-10分,权重50%)、气味(0-10分,权重20%)、质地(0-10分,权重30%)三个方面不同权重评分计算出感官值,感官品质指数最优为10。菌落总数单位为lgcfu/g。

由表2可以看出,在单因素试验下,与对照相比,不同的保鲜剂对鲜切甘蓝都有一定的保鲜效果,但是保鲜效果各有不同。只有乳酸菌素或褪黑素时,对鲜切甘蓝的外观保鲜效果不如只有维生素c,但是抑菌能力却更强。只有氯化钙时,其对鲜切甘蓝的保鲜效果并不明显。在同时具有氯化钙和维生素c时,整体保鲜效果增强,但是仍远不如具有四种成份的保鲜剂。可见,这4种组分形成的复合保鲜剂对鲜切甘蓝的保鲜效果更为明显。

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与对照的对比可知,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微生物总数均成上升趋势,但使用保鲜剂处理后的鲜切甘蓝中的微生物数要远远小于对照组。对照组储藏5天开始对照组的微生物总数超过6.0lgcfu,不符合食用标准,而实施例的保鲜剂处理的鲜切甘蓝在8天内微生物菌落总数均远远小于6.0lgcfu,且感官评价指数高。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例。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蓝保鲜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水100份、乳酸菌素0.1~0.75份和褪黑素0.1~0.3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甘蓝保鲜方法,包括:将甘蓝切片后用甘蓝保鲜剂浸渍,然后晾干,在2~6℃下冷藏。本发明的保鲜方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处理成本低,处理过的鲜切甘蓝在冷藏8天以后仍具有良好的感官指数,并且微生物菌落总数少。

技术研发人员:孙倩倩;王志东;林琼;刘伟;吴杰;张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7.05.24
技术公布日:2017.08.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