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二酚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补体药物中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4697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苯二酚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补体药物中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中药制药领域,涉及草果中的苯二酚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补体药物中的新 用途。
背景技术
补体系统的过度激活会引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呼吸窘迫综 合征等多种疾病。抗补体药物研究多年来一直是世界药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目前对此 类疾病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因此临床上急需高效、低毒、专一的新型补体抑制剂。直接从 天然产物中研究开发补体抑制剂的成本低,并且大多数活性成分作为天然产物的一部分可 以直接被机体消化吸收,因此近年来从天然来源中寻找新的具有抗补体活性的药物受到人 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的学者从包括海洋生物在内的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一些的具 有补体系统抑制作用的单体化合物,为抗补体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姜科 (Zingiberaceae)豆蔻属(Amomum)植物作为日常生活中必备的香料植物,也是我国传统的 中药材。本属植物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苯酚衍生物等成分,其中挥发油类 化合物作为主要成分具有燥湿散寒、除痰截疟、消食化积功效,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 用。草果为豆蔻属(Amomum)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的干 燥成熟果实,性温、味辛,入脾胃两经,具有燥湿散寒、除痰截疟、消食化积功效,在临床上可 单独使用或与其他中药合用用于治疗咽喉肿痛、肝炎、肝脓肿等疾病。近年来对草果的研究 仅集中在化学成分的分离及结构鉴定上,从中分离得到了一些黄酮类、苯酚类化合物,但是 迄今为止尚未见对补体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抗补体活性的物质,具体涉及草果中的苯二酚类化合物 在制备抗补体药物中的新用途。特别涉及其中的化合物邻苯二酚(1)、对苯二酚0)、3_甲 氧基-邻苯二酚(3)、2_甲氧基-间苯二酚G)、2-甲氧基-对苯二酚(5)在制备抗补体药 物中的用途。本发明应用现代药理筛选方法,对植物药中抗补体活性物质进行研究,从姜科豆 蔻属(Amomum)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果实中分离得到苯二酚 类活性物质并经实验证实,其对补体系统的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发明的活性苯二酚类化合物具有式I的化学结构权利要求
1.式I的苯二酚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补体药物中的用途,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的苯二酚类化合物通过下述步骤制备①取草果果实粗粉,用50%乙醇室温冷浸,合并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提取液加水稀 释,正丁醇萃取,合并正丁醇萃取液浓缩至干即得正丁醇部位;②正丁醇部位经ΑΒ-8型大孔吸附树脂处理,50%乙醇洗脱部位干法上样进行硅胶柱 色谱,以石油醚(60 90°C)、石油醚-丙酮、丙酮梯度洗脱,所得流分以不同洗脱剂进行反 复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所述的化合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中药制药领域,涉及式1的苯二酚类化合物的药物新用途。本发明从姜科豆蔻属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果实中提取活性物质苯二酚类化合物并通过体外抗补体活性评价试验证实其对补体系统的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所述化合物对补体系统的经典途径抑制作用CH50为61±12μg/ml~91±19μg/ml,对旁路途径抑制作用的AP50为58±17μg/ml~121±18μg/ml。本发明的苯二酚类化合物可制备抗补体药物。
文档编号A61P29/00GK102048714SQ200910197919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9日
发明者金家宏, 陈道峰 申请人:复旦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