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靶向磷脂包裹的荧光/核磁双模态探针及制备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5844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靶向磷脂包裹的荧光/核磁双模态探针及制备和应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靶向磷脂包裹的荧光/核磁双模态探针及制备和应用。具体涉及靶向多肽连接的磷脂包裹油相纳米Zn-Fe3O4,同时兼有荧光/核磁双模态成像探针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在载药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背景技术:

脑部肿瘤的生存期短、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临床应用的药物制剂和纳米药物均难以奏效。因此,肿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要实现脑外科手术中肿瘤的安全、完整的切除,主要取决于对肿瘤边界的精确界定。其中作为颅内肿瘤的主要类型,神经胶质瘤的分化程度差、增殖及侵袭能力强,呈弥漫性生长、无明确的边界,肉眼很难将其与周边正常组织区分开来。又由于病灶部位通常与中枢神经血管结构毗邻,不当的手术操作可能导致严重的非可逆损伤。因此,我们发明了一种荧光/磁共振双模态探针,不仅能够实现手术前肿瘤的精确定位,还能在手术中帮助指导肿瘤边缘的精准界定,同时生物相容性好,是一种实时、精准的可视化技术。

磷脂的包裹相对于单纯的无机纳米颗粒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增加了体内循环时间和稳定性。多模态探针显像技术能够克服单个显像技术的自身局限,综合多种优势,同时满足定量、实时以及灵敏度等的要求。因此开发荧光/核磁双模态探针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靶向磷脂包裹的荧光/核磁双模态探针及制备和应用。以锌掺杂的纳米四氧化三铁 为主体,使用靶向修饰的磷脂包裹Zn-Fe3O4复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在磷脂表面连接不同靶向的多肽及抗体分子,成功包裹了油相纳米颗粒。具有包裹量大,性能稳定,生物相容性好的特点。所得产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一种靶向磷脂包裹的荧光/核磁双模态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DSPE-PEG)和靶向分子-DSPE(P-DSPE)溶于氯仿或环己烷溶液,加入锌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Zn-Fe3O4),使得磷脂与Zn-Fe3O4的质量比为1:1-10:1;将混合溶液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超纯水,超声混匀,再将上述混合液旋转蒸发,40℃-80℃,10min-30min;通过磁性吸附锌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于容器底部,去上清,可以将未包覆的磷脂去除,最终得到靶向磷脂包裹的纳米四氧化三铁;

(2)靶向磷脂包裹的荧光/核磁双模态探针的制备:

将荧光(FITC)修饰好的DSPE(FITC-DSPE),DSPE-PEG和靶向DSPE(P-DSPE)溶于氯仿溶液,加入锌掺杂的纳米四氧化三铁(Zn-Fe3O4),使得磷脂与Zn-Fe3O4的质量比为1:1-10:1;将混合溶液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超纯水,超声混匀;再将上述混合液旋转蒸发,40℃-80℃,10min-30min,通过磁性吸附锌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于容器底部,去上清,可以将未包覆的磷脂去除,最终得到靶向磷脂包裹的荧光/核磁双模态探针。

所述的靶向分子为靶向神经鞭毛素蛋白(Neuropilin-1)的多肽分子的一种,或靶向Toll样受体4抗体(TLR4)。

FITC-DSPE: P-DSPE: DSPE-PEG的质量比为0.2:1:10。

磷脂与Zn-Fe3O4的质量比为1:1-10:1。

一种靶向磷脂包裹的荧光/核磁双模态探针,其特征在于,根据上述任一所述方法制备得到。

一种靶向磷脂包裹的荧光/核磁双模态探针的应用。

本发明的方法具体为:

(1)靶向磷脂的制备

将巯基修饰的多肽分子溶解于磷酸盐缓冲溶液中(PBS,pH=7.0),马来酰亚胺修饰的磷脂分子(DSPE-PEG-MAL)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然后将DSPE-PEG-MAL溶液加入到多肽溶液中。超声除去溶液中的气泡,然后磁力搅拌1小时。

反应液稀释3-5倍,装入透析袋透析,以除去DMF,PBS,以及未连接的多肽分子等。得到多肽(P)连接的磷脂分子(P-DSPE)。冷冻干燥得到固体产物。

(2)靶向磷脂包裹锌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

将DSPE-PEG和上述1中靶向DSPE(P-DSPE)溶于氯仿溶液。加入锌掺杂的纳米四氧化三铁(Zn-Fe3O4),使得磷脂与Zn-Fe3O4的质量比为1:1-10:1。将混合溶液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Q水,超声混匀。再将上述混合液旋转蒸发,40℃-80℃,10min-30min。通过磁性吸附锌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于容器底部,去上清,可以将未包覆的磷脂去除,最终得到靶向磷脂包裹的纳米四氧化三铁。

(3)靶向磷脂包裹的荧光/核磁双模态探针的制备

将荧光(FITC)修饰的DSPE(FITC-DSPE),DSPE-PEG和上述1中靶向DSPE(P-DSPE)溶于氯仿溶液。加入锌掺杂的纳米四氧化三铁(Zn-Fe3O4),使得磷脂与Zn-Fe3O4的质量比为1:1-10:1。将混合溶液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Q水,超声混匀。再将上述混合液旋转蒸发,40℃-80℃,10min-30min。通过磁铁吸附Zn-Fe3O4颗粒于容器底部,去上清,可以将未包覆的磷脂去除,最终得到靶向磷脂包裹的荧光/核磁双模态探针。

具体涉及靶向多肽连接的磷脂包裹油相纳米无机颗粒,同时兼有荧光/核磁双模态成像探针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采用靶向磷脂包裹锌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结构。所用原料生物安全性高,部分原料已经形成商品,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发明制备的靶向磷脂包裹的纳米颗粒,性质稳定,生物相容性好,兼具靶向性,荧光和核磁共振成像功能。)本发明中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能进一步满足生产和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所制备的靶向磷脂包裹的荧光/核磁双模态探针的透射电镜图。

图2为所制备靶向磷脂包裹的荧光/核磁双模态探针的粒度图。

其中a为油相Zn-Fe3O4纳米颗粒;b为靶向多肽磷脂包裹的Zn-Fe3O4纳米颗粒; c为磷脂包裹的Zn-Fe3O4纳米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以下的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将荧光(FITC)修饰好的DSPE(FITC-DSPE),DSPE-PEG和上述1中靶向DSPE(该靶向多肽的序列为CPVTRPPR)溶于氯仿溶液。加入锌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Zn-Fe3O4),使得磷脂与Zn-Fe3O4的质量比为2:1。将混合溶液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Q水,超声混匀。再将上述混合液旋转蒸发,70℃,15min。通过磁铁吸附锌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于容器底部,去上清,可以将未包覆的磷脂去除,最终得到靶向磷脂包裹的荧光/核磁双模态探针。

实施例2:

将荧光(FITC)修饰好的DSPE(FITC-DSPE),DSPE-PEG和上述1中靶向DSPE(该靶向多肽的序列为CRPAKPAR)溶于氯仿溶液。加入锌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Zn-Fe3O4),使得磷脂与Zn-Fe3O4的质量比为3:1。将混合溶液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Q水,超声混匀。再将上述混合液旋转蒸发,60℃,20min。通过磁铁吸附锌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于容器底部,去上清,可以将未包覆的磷脂去除,最终得到靶向磷脂包裹的荧光/核磁双模态探针。

实施例3:

将荧光(FITC)修饰好的DSPE(FITC-DSPE),DSPE-PEG和上述1中靶向DSPE(该靶向多肽的序列为CRGERPPR)溶于氯仿溶液2.5ml。加入锌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Zn-Fe3O4)胶体溶液2.5ml,使得磷脂与Zn-Fe3O4的质量比为5:1。将混合溶液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Q水5ml,超声混匀。再将上述混合液旋转蒸发,80℃,30min。通过磁铁吸附锌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于容器底部,去上清,可以将未包覆的磷脂去除,最终得到靶向磷脂包裹的荧光/核磁双模态探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