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右旋兰索拉唑双相缓释胶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224058阅读:来源:国知局
[0041] (1)0. 2-2重量份的空白丸芯;
[0042] (2)上药层,其组成成分为:(增重50 % -400 % )
[0043] 右旋兰索拉唑0.3重量份 粘合剂 0.05-0.5重量份 崩解剂 0.05-0.5重量份 稀释剂 0.1-1重量份 稳定剂 0.1-0.8重量份
[0044] (3)隔离层,其组成成分为:(增重10% -20%)
[0045] 粘合剂 0? 1-1重量份
[0046] 抗粘剂 0? 05-0. 5重量份
[0047] 遮光剂0_0? 5重量份
[0048] (4)肠溶衣,其组成成分为:(增重20% -30% )
[0049] 肠溶衣功能材料 0.2-2重量份 抗粘剂 0.05-0.5重量份 増塑剂 0.03-0.3重量份 遮光剂 0-0.5重量份
[0050] 所述微丸2由以下成分组成:
[0051] (1)0. 2-2重量份的空白丸芯;
[0052] (2)上药层,其组成成分为:(增重50 % -400 % )
[0053] 右旋兰索拉唑0.3重量份 粘合剂 0.05-0.5重量份 崩解剂 0.05-0.5重量份 稀释剂 0.1-1重量份 稳定剂 0.1-0.8重量份
[0054] (3)隔离层,其组成成分为:(增重10% -20%)
[0055] 粘合剂 0? 1-1重量份
[0056] 抗粘剂0? 05-0. 5重量份
[0057] 遮光剂0_0.5重量份
[0058] (4)肠溶衣,其组成成分为:(增重20% -50% )
[0059] 肠溶衣功能材料 0.2-2重量份 抗粘剂 0.05-0.5重量份 增塑剂 0.03-0.3重量份 遮光剂 0-0.5重量份
[0060] 有益效果
[0061] 1.考虑到微丸中在肠道中最终的释放,将原料药与水溶性辅料混合球磨微粉化。 球磨不仅能减小主药和辅料的粒径,也可能对其晶型产生改变,这样既有利于工艺中产量 的增加,也对最终微丸的释放有极大的帮助。
[0062] 2.右旋兰索拉唑在水中微溶,在乙醇中可溶,当采用底喷与其它辅料配成溶液时 易产生胶状变稠,工艺可行性很差,而使用离心造粒技术用粉末上药,只将粘合剂配成溶 液,主药与其他辅料混合以粉末形式直接上药避免了工艺的复杂性。
[0063] 3.考虑到右旋兰索拉唑本身的不稳定性,其对湿、热都很敏感。所以采用粉末直接 上药的离心造粒技术,这样药物遇水时间短,工艺稳定性较高。且右旋兰索拉唑不直接配成 混悬液其也不易形成络合物,最终制剂也较稳定。
[0064] 按照配方比例制备的缓释胶囊在不同pH值的释放介质中释药速度稳定,保证了 右旋兰索拉唑双相肠溶胶囊在胃环境中基本不释放,从而降低活性成分在胃内的降解和药 物快速释放引起的副作用,其主要在肠道中缓慢释放,增加了生物利用度。
【附图说明】
[0065] 图1为实施例6配方的6种方案的释放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6] 实施例1 :配方1
[0067]
[0069]制法:
[0070] 1、按配方1将右旋兰索拉唑与蔗糖、淀粉混合以20转/分钟速度球磨3小时,过 200目筛,得主药混合粉末;
[0071] 2、按配方1将经球磨的主药混合粉末与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碳酸镁混合均匀, 得上药混合粉末;
[0072] 3、按配方1配制粘合剂溶液,备用;
[0073] 4、使用离心造粒机,以进粉速度与进粘合剂溶液速度2:1,一边吸入上药混合粉末 一边侧喷粘合剂溶液对空白丸芯上药,后干燥过筛,增重340%,得上药丸芯;
[0074] 5、按配方1配制隔离层溶液,采用流化床底喷法对上药丸芯包覆隔离层,干燥过 筛,得包隔离层丸芯,包衣增重约10% ;
[0075] 6、按配方1分别配制用于微丸1和微丸2的肠溶衣溶液,用流化床底喷法分别对 包隔离层丸芯再进行包衣,微丸1的肠溶衣增重约20%,微丸2的肠溶衣增重为30% ;
[0076] 7、将所得微丸1和微丸2置30°C鼓风干燥箱愈合6小时;
[0077] 8、过筛,按微丸1和微丸2的重量比为1:3的比例灌装胶囊。
[0078] 实施例2 :配方2
[0080]
[0081] 制法:
[0082] 1、按配方2将右旋兰索拉唑与蔗糖、微晶纤维素混合以30转/分钟速度球磨4小 时,过200目筛,得主药混合粉末;
[0083] 2、按配方2将经球磨的主药混合粉末与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碳酸氢钠混合均 匀,得上药混合粉末;
[0084] 3、按配方2配制粘合剂溶液,备用;
[0085] 4、使用离心造粒机,以进粉速度与进粘合剂溶液速度2:1对空白丸芯上药,干燥 过筛,增重320%,得上药丸芯;
[0086] 5、按配方2配制隔离层溶液,采用流化床底喷法对上药丸芯包覆隔离层,干燥过 筛,得包隔离层丸芯,包衣增重约10% ;
[0087] 6、按配方2分别配制用于微丸1和微丸2的肠溶衣溶液,用流化床底喷法分别对 包隔离层丸芯再进行包衣,微丸1的肠溶衣增重约20%,微丸2的肠溶衣约增重为30% ;
[0088] 7、将所得微丸1和微丸2置30°C鼓风干燥箱愈合6小时;
[0089] 8、过筛,按微丸1和微丸2的重量比为1:2的比例灌装粒胶囊。
[0090] 实施例3 :配方3
[0091]
[0093] 制法:
[0094] 1、按配方3将右旋兰索拉唑与乳糖、微晶纤维素混合以40转/分钟速度球磨5小 时,过200目筛,得主药混合粉末;
[0095] 2、按配方3将经球磨的主药混合粉末与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碳酸氢钠混合均 匀,得上药混合粉末;
[0096] 3、按配方3配制粘合剂溶液,备用;
[0097] 4、使用离心造粒机,以进粉速度与进粘合剂溶液速度2:1对空白丸芯上药,干燥 过筛,增重250%,得上药丸芯;
[0098] 5、按配方3配制隔离层溶液,采用流化床底喷法对上药丸芯包覆隔离层,干燥过 筛,得包隔离层丸芯,包衣增重约10% ;
[0099] 6、按配方3分别配制用于微丸1和微丸2的肠溶衣溶液,用流化床底喷法分别对 包隔离层丸芯再进行包衣,微丸1的肠溶衣增重约30%,微丸2的肠溶衣增重约30% ;
[0100] 7、将所得微丸1和微丸2置30°C鼓风干燥箱愈合6小时;
[0101] 8、过筛,按微丸1和微丸2的重量比为1:1的比例灌装胶囊。
[0102] 实施例4:配方4
[0104]
[0105]制法:
[0106] 1、按配方4将右旋兰索拉唑与蔗糖、淀粉、微晶纤维素混合以40转/分钟速度球 磨6小时,过200目筛,得主药混合粉末;
[0107] 2、按配方4将经球磨的主药混合粉末与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碳酸氢钠混合均 匀,增重250 %,得上药混合粉末;
[0108] 3、按配方4配制粘合剂溶液,备用;
[0109] 4、使用离心造粒机,以进粉速度与进粘合剂溶液速度2:1,一边吸入上药混合粉末 一边侧喷粘合剂溶液对空白丸芯上药,后干燥过筛,得上药丸芯;
[0110] 5、按配方4配制隔离层溶液,采用流化床底喷法对上药丸芯包覆隔离层,干燥过 筛,得包隔离层丸芯,包衣增重约10% ;
[0111] 6、按配方4分别配制用于微丸1和微丸2的肠溶衣溶液,用流化床底喷法分别对 包隔离层丸芯再进行包衣,微丸1的肠溶衣增重约30%,微丸2的肠溶衣增重约30% ;
[0112] 7、将所得微丸1和微丸2置30°C鼓风干燥箱愈合6小时;
[0113] 8、过筛,按微丸1和微丸2的重量比为1:4的比例灌装胶囊。
[0114] 实施例5:配方5
[0116]
[0117]制法:
[0118] 1、按配方5将右旋兰索拉唑与蔗糖、淀粉、微晶纤维素混合以35转/分钟速度球 磨3. 5小时,过200目筛,得主药混合粉末;
[0119] 2、按配方5将经球磨的主药混合粉末与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碳酸氢钠混合均 匀,得上药混合粉末;
[0120] 3、按配方5配制粘合剂溶液,备用;
[0121] 4、使用离心造粒机,以进粉速度与进粘合剂溶液速度2:1,一边吸入上药混合粉末 一边侧喷粘合剂溶液对空白丸芯上药,增重250 %,干燥过筛,得上药丸芯;
[0122] 5、按配方5配制隔离层溶液,采用流化床底喷法对上药丸芯包覆隔离层,干燥过 筛,得包隔离层丸芯,包衣增重约10% ;
[0123] 6、按配方5分别配制用于微丸1和微丸2的肠溶衣溶液,用流化床底喷法分别对 包隔离层丸芯再进行包衣,微丸1的肠溶衣增重约30%,微丸2的肠溶衣增重约30% ;
[0124] 7、将所得微丸1和微丸2置30°C鼓风干燥箱愈合6小时;
[0125] 8、过筛,按微丸1和微丸2的重量比为1:4的比例灌装胶囊。
[0126] 实施例6:配方6
[0128]
[0129]制法:
[0130] 1、按配方6将右旋兰索拉唑与淀粉、蔗糖混合以40转/分钟速度球磨3. 5小时, 过200目筛,得主药混合粉末;
[0131] 2、按配方6将经球磨的主药混合粉末与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碳酸镁混合均匀, 得上药混合粉末;
[0132] 3、按配方6配制粘合剂溶液,备用;
[0133] 4、使用离心造粒机,以进粉速度与进液速度2:1对空白丸芯上药,干燥过筛,增重 84%,得上药丸芯;
[0134] 5、按配方6配制隔离层溶液,采用流化床底喷法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