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梭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152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梭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机的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旋梭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梭壳的大外圆外侧设有一闷头孔,该闷头孔与大外圆内侧的导轨 槽相通,羊毛毡装在闷头孔中,并用闷头封闭着,润滑油通过羊毛毡进入导 轨槽,导轨沿导轨槽旋转,因此羊毛毡与导轨直接接触。在高速旋转时,梭 架导轨可能带出部分羊毛毡进入导轨槽,造成旋转不圆滑;还有就是现有缝 纫机上旋梭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面线与所缝制的缝料产生的摩擦,会将线末 及灰尘带到梭壳导轨槽内,并可能吸附于羊毛毡上,当灰尘积存到一定量时, 也会导致旋转不圆滑,将会产生脱线不利,断线、跳线、浮线等故障,时有 发生。另外,由于旋梭在装配后会进行研磨与跑合的工艺,在研磨过程中使 用研磨剂,研磨剂的微小磨粒会存在羊毛毡处,难以清除掉,以后在使用过 程中,随着润滑油的进入会使研磨粒进入导轨槽,再次起到研磨作用,造成 旋梭不够耐磨,使用时间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梭润滑系统,使旋梭更圆滑,而且不影 响旋梭在使用过程中的耐磨程度。
本实用新型包括梭壳,梭壳包括大外圆,大外圆内侧设有导轨槽,大外 圆与一小外圆通过梭壳内底同轴相固定,小外圆的中心设有轴孔,在导轨槽 处沿大外圆内侧设有轴向油槽,轴向油槽与径向油槽连接,径向油槽的另一 端与储油腔连接,储油腔的开口朝向与大外圆的开口朝向一致,梭壳内底设 有凹槽,凹槽与封油圈连接,凹槽内设有与储油腔内底部连通的加油孔。由于羊毛毡位于小外圆内底部储油腔的内底,所以旋梭在高速旋转时, 导轨不会将羊毛毡带出,进入导轨槽。也不会将缝制过程中所产生的线末及 灰尘,带入导轨槽,使旋梭不圆滑,从而影响旋梭的使用性能。而且在研磨 时研磨粒与羊毛毡不接触,可以方便地清除研磨粒,从而不影响旋梭在使用 过程中的耐磨程度。
储油腔中螺纹连接出油螺钉,储油腔内底部设有含油羊毛毡。润滑油吸 附并储存在羊毛毡上,慢慢流入出油螺钉。
出油螺钉为十字槽空心螺钉,为了更方便地将润滑油从储油腔进入径向 油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出油螺钉的结构示意图中,l大外圆,2梭壳内底,3小外圆,4封油圈,5凹槽,6轴孔,7 加袖孔,8储油腔,9羊毛毡,IO出油螺钉,ll径向油槽,12轴向油槽, 13导轨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梭壳,梭壳包括大外圆1,大外圆1内侧 设有导轨槽13,大外圆1与一小外圆3通过梭壳内底2同轴相固定,小外圆 3的中心设有轴孔6,在导轨槽13处沿大外圆1内侧设有轴向油槽12,轴向 油槽12与径向油槽11连接,径向油槽11的另一端与储油腔8连接,储油腔 8的开口朝向与大外圆1的开口朝向一致,梭壳内底2设有凹槽5,凹槽5 与封油圈4连接,凹槽5内设有与储油腔8内底部连通的加油孔7。
储油腔8中螺纹连接出油螺钉10,储油腔8内底部设有含油羊毛毡9。
如图2所示,出油螺钉10为十字槽空心螺钉。
在旋梭旋转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润滑油的流动方向如图1中 箭头方向所示。
权利要求1、旋梭润滑系统,包括梭壳,梭壳包括大外圆,大外圆内侧设有导轨槽,大外圆与一小外圆通过梭壳内底同轴相固定,小外圆的中心设有轴孔,其特征在于在导轨槽处沿大外圆内侧设有轴向油槽,轴向油槽与径向油槽连接,径向油槽的另一端与储油腔连接,储油腔的开口朝向与大外圆的开口朝向一致,梭壳内底设有凹槽,凹槽与封油圈连接,凹槽内设有与储油腔内底部连通的加油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梭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腔中螺 纹连接出油螺钉,储油腔内底部设有含油羊毛毡。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梭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螺钉为 十字槽空心螺钉。
专利摘要旋梭润滑系统,涉及一种缝纫机的配件技术领域,包括梭壳,梭壳包括大外圆,大外圆内侧设有导轨槽,大外圆与一小外圆通过梭壳内底相固定,小外圆的中心设有轴孔,在导轨槽处沿大外圆内侧设有轴向油槽,轴向油槽与径向油槽连接,径向油槽的另一端与储油腔连接,储油腔的开口朝向与大外圆的开口朝向一致,梭壳内底设有凹槽,凹槽与封油圈连接,凹槽内设有与储油腔内底部连通的加油孔。羊毛毡位于小外圆内底部储油腔的内底,所以旋梭在高速旋转时,导轨不会将羊毛毡带出,也不会将缝制过程中所产生的线末及灰尘,带入导轨槽,使旋梭不圆滑。而且在研磨时研磨粒与羊毛毡不接触,可方便清除研磨粒,不影响旋梭在使用过程中的耐磨程度。
文档编号D05B71/00GK201128813SQ20072004543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1日
发明者杨庆国, 炜 王 申请人:扬州市长江缝纫机配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