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解的聚乳酸生物网生产用上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0697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降解的聚乳酸生物网生产用上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PLA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降解的聚乳酸生物网生产用上油装置。



背景技术:

聚乳酸(PLA)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基及可生物降解材料,使用可再生的植物资源(如玉米)所提出的淀粉原料制成。淀粉原料经由糖化得到葡萄糖,再由葡萄糖及一定的菌种发酵制成高纯度的乳酸,再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合成一定分子量的聚乳酸。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使用后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完全降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这对保护环境非常有利,是公认的环境友好材料。聚乳酸的热稳定性好,加工温度170~230℃,有好的抗溶剂性,可用多种方式进行加工,如挤压、纺丝、双轴拉伸,注射吹塑。由聚乳酸制成的产品除能生物降解外,生物相容性、光泽度、透明性、手感和耐热性好,还具有一定的耐菌性、阻燃性和抗紫外性,因此用途十分广泛,可用作包装材料、纤维和非织造物等,目前主要用于服装(内衣、外衣)、产业(建筑、农业、林业、造纸)和医疗卫生等领域。如业界所知,在聚乳酸纺丝纤维纺丝的过程中需由设置于甬道上的上油装置上油,具体而言,由设置在环吹风冷却工位与拉伸工位(也称牵伸工位)之间上油装置对丝束上油。上油的目的在于:增进纤维内聚性、润湿性、可纺性、消除原丝的静电、调整摩擦系数、赋予纤维平滑性与柔软性等等,使纤维顺利通过牵伸卷绕、加捻、络筒和织造。

现有的可降解的聚乳酸生物网生产用上油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上油装置,不能同时对聚乳酸生物网纤维纺丝两侧进行上油,而且不能将油剂均匀的涂在聚乳酸生物网纤维纺丝表面,上油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解的聚乳酸生物网生产用上油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降解的聚乳酸生物网生产用上油装置,包括下储油壳体、上储油壳体、第一电动机、输油管和挤刷辊,所述下储油壳体上侧安装有上储油壳体,所述下储油壳体内部上侧通过第一转轴安装有第一上油辊,所述第一上油辊上侧安装有第二上油辊,且第二上油辊两端通过第二转轴与下储油壳体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上储油壳体下侧安装有上油口,且上油口设置在第二上油辊的正上方,所述下储油壳体和上储油壳体之间安装有输油管,所述下储油壳体一上侧安装有导引辊,所述下储油壳体另一端上侧安装有挤刷辊,所述第一上油辊、第二上油辊和挤刷辊外侧均包裹有毛刷层,所述下储油壳体内部设置有油剂,且第一上油辊下侧浸在油剂中。

优选的,所述上油口等间距设置有多个,且每个上油口上安装有上油阀。

优选的,所述下储油壳体下侧安装有第二电动机,且第二电动机上侧传动连接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上侧安装有搅拌叶片。

优选的,所述搅拌叶片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一侧传动连接有第一电动机。

优选的,所述输油管上安装有上油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的第一上油辊和第二上油辊能够对聚乳酸生物网纤维纺丝两侧同时进行上油,通过设有的挤刷辊能够将油剂均匀的覆盖在聚乳酸生物网纤维纺丝上,通过上油口等间距设置有多个,便于油剂均匀的涂在聚乳酸生物网纤维纺丝上侧,且每个上油口上安装有上油阀,便于控制油剂的涂抹量,通过第三转轴上侧安装有搅拌叶片,便于对油剂进行均匀搅拌混合,防止油剂沉淀影响上油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左视图。

图中:1-下储油壳体、11-油剂、2-上储油壳体、21-上油阀、22-上油口、3-第一上油辊、31-第一转轴、4-第二上油辊、41-第二转轴、5-第一电动机、6-输油管、61-上油泵、7-第二电动机、71-第三转轴、72-搅拌叶片、73-通孔、8-导引辊、9-挤刷辊、91-毛刷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可降解的聚乳酸生物网生产用上油装置,包括下储油壳体1、上储油壳体2、第一电动机5、输油管6和挤刷辊9,下储油壳体1上侧安装有上储油壳体2,下储油壳体1内部上侧通过第一转轴31安装有第一上油辊3,第一上油辊3上侧安装有第二上油辊4,能够对聚乳酸生物网纤维纺丝两侧同时进行上油,且第二上油辊4两端通过第二转轴41与下储油壳体1内壁转动连接,上储油壳体2下侧安装有上油口22,便于油剂均匀的涂在聚乳酸生物网纤维纺丝上侧,且上油口22设置在第二上油辊4的正上方,下储油壳体1和上储油壳体2之间安装有输油管6,下储油壳体1一上侧安装有导引辊8,下储油壳体1另一端上侧安装有挤刷辊9,能够将油剂均匀的覆盖在聚乳酸生物网纤维纺丝上,第一上油辊3、第二上油辊4和挤刷辊9外侧均包裹有毛刷层91,下储油壳体1内部设置有油剂11,且第一上油辊3下侧浸在油剂11中。

通过所述上油口22等间距设置有多个,且每个上油口22上安装有上油阀21,便于控制油剂的涂抹量。

通过所述下储油壳体1下侧安装有第二电动机7,且第二电动机7上侧传动连接有第三转轴71,第三转轴71上侧安装有搅拌叶片72,便于对油剂进行均匀搅拌混合,防止油剂沉淀影响上油效果。

通过所述搅拌叶片72上开设有多个通孔73,减少搅拌阻力,提高了搅拌效果。

通过所述第一转轴31一侧传动连接有第一电动机5,便于驱动第一上油辊3转动,便于进行连续上油操作。

通过所述输油管6上安装有上油泵61,便于将油剂输送到上储油壳体2内。

工作原理:将待上油的聚乳酸生物网纤维纺丝依次穿过导引辊8、第一上油辊3和第二上油辊4之间、挤刷辊9,通过设有的第一上油辊3和第二上油辊4能够对聚乳酸生物网纤维纺丝两侧同时进行上油,通过设有的挤刷辊9能够将油剂均匀的覆盖在聚乳酸生物网纤维纺丝上,通过上油口22等间距设置有多个,便于油剂均匀的涂在聚乳酸生物网纤维纺丝上侧,且每个上油口22上安装有上油阀21,便于控制油剂的涂抹量,通过第三转轴71上侧安装有搅拌叶片72,便于对油剂进行均匀搅拌混合,防止油剂沉淀影响上油效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