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式垂直升降的高层梳叉式停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6457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分段式垂直升降的高层梳叉式停车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梳叉式停车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分段式垂直升降的高层梳叉式停车设备。



背景技术:

在传统塔式停车设备50中(如图7所示),升降井道E中设有传统设备升降机54,传统设备升降机54由安装在停车设备顶部的传统设备升降机驱动装置53驱动,与升降井道E邻接设有多层停车室X,停车室X中设有传统设备载车板51,使传统设备载车板51横移的横移驱动装置4在每一层停车室X和升降井道E的同一水平面上。传统设备载车板51,前后端上设有C型的横移轨道,横移轨道由多个驱动滚轮55支撑,通过驱动滚轮55的旋转进行横移。

安装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多个驱动滚轮55通过滚轮用电机可驱动旋转。这些带可旋转的驱动滚轮55的滚轮总成,在各层的停车室X和与停车室X邻接的升降井道E前后端呈一条直线安装,传统设备载车板51的横移轨道由驱动滚轮55支撑,在水平方向上横移。在各层的停车室X和与停车室X邻接的升降井道E中,均设置使传统设备载车板51横移的停车室X的滚轮总成和升降井道E的滚轮总成,通过各滚轮总成搭载的电机使驱动滚轮55向移动方向上旋转,使传统设备载车板51横移。

传统设备升降机54通过在升降井道E的四角中设置的传统设备导轨52引导,梳叉固定部件7分左右一组在传统设备升降机54前后方向设置,梳齿状的升降机梳叉10固定在梳叉固定部件7上,向内侧相对凸出。

升降机梳叉10搭载车辆C的轮胎从出入库台S向与各层停车室X邻接的升降井道E进行升降,通过升降机梳叉10与传统设备载车板51的载车板梳叉11相交错,实现车辆转移,进行出入库。

传统设备载车板51的前后端设有横移轨道,由滚轮总成的驱动滚轮55支撑,中央设有连接前后横移轨道的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上呈梳齿状的载车板梳叉11在左右方向上向外侧凸出。传统设备升降机54的升降机梳叉10和传统设备载车板51的载车板梳叉11,各梳叉之间在升降井道E中可以垂直交错,传统设备载车板51从停车室X向升降井道E横移,传统设备升降机54和传统设备载车板51移放收取车辆C,使车辆C可以从出入库台S到停车室X进行入库,或者从停车室X到出入库台S进行出库。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果在传统的垂直升降停车设备中增设停车室,使其高层化,升降机的升降时间会变长,出入库处理较慢,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会出现在出入库台的出入口排队等待出入库的问题。作为解决办法,要求升降机可以高速升降,因此要将升降驱动部分大型化。即使将升降驱动部件大型化,升降速度也有限制,也不能期望将停车室高层化来增加层数,以增加停车室。建设新的中层停车塔,虽然可以提高停车车辆的处理速度,不给使用者造成困扰,但业主必须要增加停车场面积,这样费用就会增加,给经营带来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将垂直升降类梳叉式停车设备实现高层化,并且实现快速进行出入库联合操作,特别提供一种分段式垂直升降的高层梳叉式停车设备。该停车设备不是将升降驱动部件大型化,而是在垂直升降的升降井道E中分段设置,同时进行升降和横移的驱动。在地下区段、地上区段、高层区段中每一个区段设有一台升降机,设有与多台升降机关联的移载装置及出入口,以提高出入口车辆的处理速度。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段式垂直升降的高层梳叉式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在高层梳叉式停车设备的升降井道E中分为地下区段、地上区段和高层区段,每个区段分别设置导轨及配有带梳齿状梳叉的升降机和驱动装置,分别是:在地下区段和地上区段的第一层间进行搬运的第一升降机和第一升降机驱动装置以及进行引导第一升降机的第一导轨;在地上区段和高层区段的第一层间进行搬运的第二升降机和第二升降机驱动装置以及进行引导第二升降机的第二导轨;在高层区段进行搬运的第三升降机和第三升降机驱动装置以及进行引导第三升降机的第三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均垂直安装在升降井道的四角;第一升降机、第二升降机和第三升降机设置在同一升降井道中,并分别配有升降部件,每个升降机的升降部件上系有升降机牵引索,分别是:第一升降机牵引索、第二升降机牵引索和第三升降机牵引索,并分别通过第一升降机驱动装置、第二升降机驱动装置和第三升降机驱动装置进行上卷和下放;所述的升降井道左右相邻的停车室中配置带梳叉的横移载车板,其中的高层区段第一层的两个停车室作为中转室,在中转室中的横移载车板作为移载载车板与横移驱动装置组成移载装置,所述的第二升降机和第三升降机通过移载载车板交错传递进行车辆的移载。

本实用新型将所述第一升降机驱动装置安装在地上区段的第二层,将所述第二升降机驱动装置安装在高层区段的第二层,且分别设置在与升降井道相邻的停车室中;将所述第三升降机驱动装置安装在高层区段最高层的顶上,且设置在升降井道E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升降机从地下区段的停车室到出入库台间进行搬运;第二升降机从出入库台到地上区段的停车室以及高层区段的第一层中转室中的移载装置间进行搬运;第三升降机从高层区段的第一层中转室中的移载装置到高层区段的停车室间进行搬运;所述的升降井道与出入库台相连,并将其作为高层梳叉式停车设备进行车辆出入库的出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计了几个升降机在同一升降井道升降,互不干扰,各升降机之间不发生接触,可以安全地进行升降,提高了出入库处理速度。不需增加设置面积,同时处理多台车辆,由于车辆出入口与多组升降机连通,可以共用出入口,因此达到了节约空间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停车设备的正面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A剖面图;

图3是图1中移载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停车设备地下区段的停车室和升降井道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停车设备地上区段的停车室和升降井道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停车设备高层区段的停车室和升降井道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传统的塔式停车设备的正剖面示意图。

图中:1. 高层梳叉式停车设备;2.第一升降机;2a.第二升降机;2b.第三升降机;3.横移载车板;4.横移驱动装置;5.第一导轨;5a.第二导轨;5b.第三导轨;6.第一升降机驱动装置;6a.第二升降机驱动装置;6b.第三升降机驱动装置;7.梳叉固定部件;8.升降部件;9.第一升降机牵引索;9a.第二升降机牵引索;9b.第三升降机牵引索;10.升降机梳叉;11.载车板梳叉;12.移载装置;13.移载载车板;14.移动平台;16.地下区段;17.地上区段;18.高层区段;19.通道;20.出入口;21.平台面;50.传统塔式停车设备;51.传统设备载车板;52.传统设备导轨;53.传统设备升降机驱动装置;54.传统设备升降机;55.驱动滚轮;S.出入库台;X.停车室;Y.平台收纳室;R.中转室;E.升降井道;GL.地面;C.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分段式垂直升降的高层梳叉式停车设备在高层梳叉式停车设备1的升降井道E中分为地下区段16、地上区段17和高层区段18,每个区段分别设置导轨及配有带梳齿状梳叉的升降机和驱动装置,分别是:在地下区段16和地上区段17的第一层间进行搬运的第一升降机2和第一升降机驱动装置6以及进行引导第一升降机2的第一导轨5;在地上区段17和高层区段18的第一层间进行搬运的第二升降机2a和第二升降机驱动装置6a以及进行引导第二升降机2a的第二导轨5a;在高层区段18进行搬运的第三升降机2b和第三升降机驱动装置6b以及进行引导第三升降机2b的第三导轨5b;第一导轨5、第二导轨5a和第三导轨5b均垂直安装在升降井道E的四角;第一升降机2、第二升降机2a和第三升降机2b设置在同一升降井道E中,并分别配有升降部件8,每个升降机的升降部件8上系有升降机牵引索,分别是:第一升降机牵引索9、第二升降机牵引索9a和第三升降机牵引索9b,并分别通过第一升降机驱动装置6、第二升降机驱动装置6a和第三升降机驱动装置6b进行上卷和下放;升降井道E左右相邻的停车室X中配置带梳叉的横移载车板3,其中的高层区段18第一层的两个停车室X作为中转室R,在中转室R中的横移载车板3作为移载载车板13与横移驱动装置4组成移载装置12,第二升降机2a和第三升降机2b通过移载载车板13交错传递进行车辆的移载。

本实用新型将第一升降机驱动装置6安装在地上区段17的第二层,将第二升降机驱动装置6a安装在高层区段18的第二层,且分别设置在与升降井道E相邻的停车室X中;将第三升降机驱动装置6b安装在高层区段18最高层的顶上,且设置在升降井道E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升降机2从地下区段16的停车室X到出入库台S间进行搬运;第二升降机2a从出入库台S到地上区段17的停车室X以及高层区段18的第一层中转室R中的移载装置12间进行搬运;第三升降机2b从高层区段18的第一层中转室R中的移载装置12到高层区段18的停车室X间进行搬运;升降井道E与出入库台S相连,并将其作为高层梳叉式停车设备1进行车辆出入库的出入口20。

参照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带有地下区段16和地上区段17以及高层区段18的分段式垂直升降的高层梳叉式停车设备1,地面GL位置上设有带出入库台S的升降井道E,高层梳叉式停车设备1各层与该升降井道E邻接处设有停车室X。停车室X中设有横移载车板3,横移载车板3通过底部安装的前后两根横移轨道落座在横移驱动装置4的驱动滚轮55上,可搭载车辆,通过横移驱动装置4的驱动滚轮55旋转作用,横移载车板3可以横移到升降井道E中。

横移驱动装置4中装有多个驱动滚轮55的轴装部件,并将驱动电机的旋转传导至驱动滚轮55。升降井道E中,第一升降机2设置在地下区段16中,从出入库台S到地下停车室X,通过第一升降机驱动装置6对第一升降牵引索9的上卷和下放进行搬运。第一升降牵引索9为链条或钢丝绳。第一升降牵引索9系在第一升降机2的升降部件8上。

第二升降机2a从地上区段17上设置的出入库台S到高层区段的第一层,通过第二升降机驱动装置6a对第二升降牵引索9a的上卷和下放的旋转进行搬运。第二升降牵引索9a为链条或钢丝绳。第二升降牵引索9a系在第二升降机2a的升降部件8上。高层区段的第一层的中转室R中的移载装置12同样设有横移载车板3作为移载载车板13,第二升降机2a和第三升降机2b可以通过它们交错传递进行车辆的移载。

第二升降机2a在出入库台S上搭载着车辆C上升到高层区段第一层的上方后,中转室R中移载装置12的移载载车板13横移到第二升降机2a下方,第二升降机2a适量下降后,升降机梳叉10和载车板梳叉11交错,将车辆C移载到移载载车板13上。第二升降机2a在移载载车板13上搭载车辆C后,下降到出入库台S并与移动平台14形成一体的通道。

第三升降机2b设置在高层区段18中,从高层区段第一层的中转室R中的移载装置12到最高层的停车室X之间的搬运工作,通过第三升降机驱动装置6b对第三升降牵引索9b的上卷、下放的旋转进行。第三升降牵引索9b为链条或钢丝绳。第三升降牵引索9b系在第三升降机2b的升降部件8上。从第二升降机2a收取到移载载车板13上的车辆C经再次移载,放置在第三升降机2b上,并向高层区段18上升、入库。高层区段18的停车室X中的车辆C出库也通过移载载车板13进行中转,由第三升降机2b负责高层区段18的停车室X到中转室R间的升降运输,第二升降机2a负责中转室R至出入库台S间的升降运输。

第一升降机驱动装置6安装在地上区段17的第二层,即设置在出入库台S的上层的一个停车室X中,由第一导轨5引导悬挂第一升降机2。第二升降机驱动装置6a安装在高层区段18的第二层,即设置在高层区段18的第二层的一个停车室X中,由第二导轨5a引导悬挂第二升降机2a。第三升降机驱动装置6b安装在高层区段最高层的顶上,由第三导轨5b引导悬挂第三升降机2b。

第一升降机2或第二升降机2a中任意一个停在出入库台S处,与从平台收纳室Y横移到升降井道E中的移动平台14凸凹互补形成一体的缝隙较少的通道19,且升降机的梳叉11的上表面与移动平台14的平台面21处于同一平面,作为车辆出入口20。移动平台14的中间纵向上装有框架,框架的两侧设有梳齿状凸出的梳叉11,它与升降机梳叉10凸凹互补,咬合形成通道19。

另外,移动平台14可以横移,当第一升降机2上搭载车辆C需要到地下区段16入库时,已形成通道19的第一升降机2适量上升,从移动平台14上分离出来,之后移动平台14横移回原来位置,升降井道E开口打开,使第一升降机2可以下降。

在高层区段18第一层的两个停车室X中设有两个移载装置12,并装有两个移载载车板13,通过第二升降机2a和第三升降机2b与移载载车板13交错,移载载车板13横移回原来停车室,这个停车室成为供车辆C暂时等待的空间。高层区段的搬送,由第三导轨引导的第三升降机进行。至少有一个与出入口连通的升降机预备着。三个升降机都是在同一升降井道中,并将出入库台S作为车辆出入口20。

图2是分段式垂直升降的高层梳叉式停车设备1的地上区段第二层平面图,即图1中的A-A剖面图。左边停车室X的位置上设有第一升降机驱动装置6,悬挂有第一升降机2。右边的停车室X中可以存放车辆C,这个车辆C可以通过第二升降机2a进行移交。下层的出入库台S的升降井道E位置上,第一升降机2或者第二升降机2a可以与移动平台14形成一体的通道19。在车辆出入口20,不设置通道19的前后壁面,并使车辆C可以在通道19上延前后方向行驶,进行出库入库。移动平台14向与升降井道E邻接的左边位置横移,升降井道E打开,安装在升降井道E中的第一升降机2和第二升降机2a可以升降。

第一升降机2和第二升降机2a的升降机梳叉10固定在各自的梳叉固定部件7上。梳叉固定部件7作为升降机的一部分与第一升降机2、第二升降机2a和第三升降机2b一起在上下方向相同的位置升降。

图3为移载装置12的平面图,升降井道E的四角上设有第二导轨5a和第三导轨5b,与该升降井道E邻接的停车室X中带有移载载车板13,它从第二升降机2a或第三升降机2b上接收车辆C,移载载车板13返回停车室稍做等待,之后再横移回升降空间E,将车辆C移载到与上述不同的第三升降机2b或第二升降机2a上,移载载车板13横移回到原来的位置,升降机继续进行搬运,可以提高高层停车塔的处理速度。

移载载车板13,设置在装有移载装置12的高层区段18第一层,并分别设在左右的停车室X中,它们与第二升降机2a和第三升降机2b相互交错交接车辆,使得第二升降机2a和第三升降机2b可以同时进行出入库处理。例如,从高层区段18发出出库指令,同时从出入库台S到高层区段18可以发出入库指令,第二升降机2a搭载着入库车辆,上升到移载装置12的位置,并移载到一侧的移载载车板13上,下降到移载装置12偏下方的位置停止。

对于第三升降机2b这边,载有出库车的停车室X的横移载车板3横移到升降井道E中,与第三升降机2b的升降机梳叉10交错,第三升降机2b收取车辆C并下降。而另一方面,在移载层另一侧的移载载车板13横移到升降井道E中,第三升降机2b下降,并将车辆移载到移载载车板13上,搭载着出库车的移载载车板13横移至中转室R中停放,相对一侧搭载着入库车辆的移载载车板13横移到升降井道E中。

然后,第三升降机2b上升,与移载载车板13交错接收入库车辆,并上升到高层区段18,通过交错将车辆移载到横移载车板3上,横移载车板3横移回停车室X,车辆入库。对于停在移载装置12下方位置的第二升降机2a,搭载出库车辆的移载载车板13从带有移载装置12的中转室R横移到升降井道E,第二升降机2a上升,接收出库车辆。移载载车板13横移返回中转室R,第二升降机2a下降到出入库台S。出入库台S出现移动平台14与第二升降机2a相交形成的通道,将车辆驶出完成出库。

图4为地下区段16的平面示意图,升降井道E的四角上设有第一导轨5,与其邻接的位置上设有停车室X。入库车辆C,从出入库台S搭载到第一升降机2上,第一升降机适量上升后,移动平台14横移回平台收纳室Y,升降井道E开口打开,第一升降机可以下降。

图5为地上区段17的平面示意图,在升降井道E的四角外侧位置上设有第二导轨5a,内侧位置上设有第三导轨5b。入库车辆在出入库台S上搭载到第二升降机2a上,第二升降机2a上升的最高位置可以到高层区段第一层,即移载装置12所处层位置。第三升降机2b也可在移载装置12相邻升降井道E的水平位置上下为移载而进行升降。

图6为高层区段18的平面示意图,升降井道E的四角上设有第三导轨5b,第三升降机2b可以从移载装置12到最高层进行升降。两个中转室R的移载装置12上均设有移载载车板13,可以处理两台入库车或者出库车,或者可以处理一台入库车和一台出库车。

下面对采用本实用新型连续多台入库车辆C的入库处理进行说明。

第一台入库车,驶入出入库台S,停放在第一升降机2或第二升降机2a上。如果是停在第一升降机2上,第二升降机2a在出入库台S上方位置等待,第一升降机2和已横移进入出入库台S的移动平台14形成通道,停放入库车辆。

第一升降机2上升,移动平台14横移回平台收纳室Y,即出入库台S打开,第一升降机2下降到地下区段16,停车室X的横移载车板3向升降井道E移动,与下降的第一升降机2交错,将车辆C移放到横移载车板3上,横移载车板3横移回到原来的停车室X完成入库。

第一升降机2搭载第一台车辆C下降前,移动平台14从平台收纳室Y横移进入出入库台S,即出入库台S闭合。这时,第二升降机2a下降并与其形成一体的通道。

接下来的第二台入库车,停在第二升降机2a上,可以上升停放在地上区段17的停车室X或高层区段18的停车室X中。

当选择第二台车辆C停放在地上区段17的停车室X中时,第二升降机2a上升停在比指定停车室X所在层高的位置,横移载车板3横移到升降井道E中,第二升降机2a下降,与横移载车板3交错移载车辆C,横移载车板3横移回到停车室X中,完成第二台车辆C入库。这时,第一升降机2处理完第一台车后回到出入库台S,为第三台车辆C的入库在地下区段16中重复上述操作,第一升降机2下降。

当选择第二台车辆C停放在高层区段18的停车室X中时,第二升降机2a搭载入库车,停在移载装置12水平上方位置,并将移载载车板13横移到第二升降机2a下方,第二升降机2a下降并将车辆移载到移载载车板13。移载载车板13横移回到中转室R中;第三升降机2b下降停在移载载车板13的水平下方位置,移载载车板13横移到升降井道E中;第三升降机2b上升,并与移载载车板13交错,收取车辆C到高层区段18的停车室X水平位置上方停止,横移载车板3横移,第三升降机2b下降移载车辆。横移载车板3搭载入库车回到原来的停车室X,完成第二台车辆C的入库。

第二升降机2a通过移载装置12将车辆C转移给第三升降机2b后,开始为返回出入库台S而下降,但在出入库台S上的第一升降机2在第三台车辆入库后形成通道的时候,第二升降机2a在中途停止并等待。第一升降机2为继续出入库操作而下降,一旦它离开出入库台S,处于等待状态的第二升降机2a下降并与出入库台S形成通道,可以继续对第四台车进行处理。

虽然关于入库车进行了说明,即使中途接收到出库指令,哪怕连续出库,也可以进行与入库操作相反的操作,同样因为将多台车辆C在短时间内连锁搭载在多个升降机上进行出库处理,可以提高出入库处理速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