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汗蒸房的碳纳米管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8973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用于汗蒸房的碳纳米管墙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汗蒸房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汗蒸房的碳纳米管墙板。



背景技术:

碳纳米管作为一维纳米材料,重量轻,六边形结构连接完美,具有许多异常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由于碳纳米管的结构与石墨的片结构相同,所以具有很好的电学性能。理论预测其导电性能取决于其管径和管壁的螺旋角。当碳纳米管的管径大于6nm时,导电性能下降;当管径小于6nm时,碳纳米管可以被看成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一维量子导线。

汗蒸是一种休闲项目,是热疗的一种,历史悠久,深受民众喜爱,其加热原理分为两种:远红外辐射传导热量或空气传导热量,远红外辐射传导热量一般都是采用远红外辐射设备,利用远红外线辐射,渗透人体皮下细胞,引发共振产生热量;空气传导热量一般地面是将加热膜搁置在地板下面,墙体是搁置在竹席或者壁纸后面,这种汗蒸房的加热原理是把汗蒸房内空气加热后,再由空气把热量传导给人,这种加热技术有点陈旧,耗电量大。

汗蒸房目前除了基本的汗蒸功能外,有的汗蒸房还是由负离子发生器、制氧机或臭氧发生器等装置,以向汗蒸房内输送负离子、氧气或臭氧,无论是负离子发生器、制氧机还是臭氧发生器,其都只能通过其出气口向汗蒸房内排放气流,其排放不均匀,排出的负离子、氧气或臭氧需要产时间的扩散才能使得汗蒸房内的负离子、氧气或臭氧均匀分布。

碳纳米管发热膜能够辐射远红外线,如能够利用碳纳米管的导电性,将碳纳米管发热膜利用到汗蒸房内作为发热装置,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利用碳纳米管发热膜作为加热装置的用于汗蒸房的墙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汗蒸房的碳纳米管墙板,包括墙板本体和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设置在所述墙板本体上:

所述墙板本体贴合所述汗蒸房的墙面设置,所述墙板本体由内往外依次由碳化木龙骨、碳纳米管加热膜和装饰面板组成;

所述排气管包括竖直设置的竖管和多根水平设置的横管,所述竖管的上端密封,其下端开口,所述横管的一端密封,另一端与所述竖管连接并连通,所述横管的下部开有多个排气孔。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汗蒸房的碳纳米管墙板中,每个所述排气孔的孔口处分别对应的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可打开或盖住对应的所述排气孔。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汗蒸房的碳纳米管墙板中,所述密封盖的上端同轴设置有一内部中空且上下端均敞口的圆筒,所述圆筒的半径等于所述排气孔的半径,所述圆筒插设在所述排气孔中,所述圆筒的下部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圆筒侧壁的通孔,所述圆筒的上端同轴设置有一圆环,所述圆环的半径大于所述排气孔的半径;

每个所述密封盖的圆环的上端均通过多根弹簧与其对应的横管的上部的内侧壁连接,以使所述密封盖在所述弹簧的拉动下向上移动盖住对应的所述排气孔。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汗蒸房的碳纳米管墙板中,多根所述弹簧沿周向等间距间隔设置在所述圆环的上端。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汗蒸房的碳纳米管墙板中,所述弹簧设置为三根。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汗蒸房的碳纳米管墙板中,所述装饰面板为碳化桑拿板或深度炭化地板。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汗蒸房的碳纳米管墙板中,所述墙板本体和所述墙面之间还设置有反光膜。

本实用新型将碳纳米管发热膜设置在墙板中,对汗蒸室进行加热,同时在墙面本体上设有排气管,通过排气管与负离子发生器、制氧机或臭氧发生器等装置连接,将其产生的负离子、氧气或臭氧更均匀的排放到汗蒸室中。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碳纳米管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排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排气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汗蒸房的碳纳米管墙板,包括墙板本体10和排气管20,所述排气管20设置在所述墙板本体10上:

所述墙板本体10贴合所述汗蒸房的墙面设置,所述墙板本体10由内往外依次由碳化木龙骨11、碳纳米管加热膜12和装饰面板13组成;

所述排气管20包括竖直设置的竖管21和多根水平设置的横管22,所述竖管21的上端密封,其下端开口,所述横管22的一端密封,另一端与所述竖管21连接并连通,所述横管22的下部开有多个排气孔23。

上述技术方案中,墙板本体10由内往外依次由碳化木龙骨11、碳纳米管加热膜12和装饰面板13组成,碳化木龙骨11作为骨架,碳纳米管加热膜12作为加热装置,而装饰面板13则起到美观的效果;同时在墙面本体上设置排气管20,竖管21的下端开口可以与负离子发生器、制氧机或臭氧发生器等装置连接,通过排气管20以向汗蒸房内输送负离子、氧气或臭氧,多根横管22分隔设置,并在横管22的下部开有排气孔23,扩大了排气管20的排气范围,可将从竖管21的下端开口进入的负离子、氧气或臭氧快速、均匀的排放到汗蒸室内。

如图3所示,所述的用于汗蒸房的碳纳米管墙板中,每个所述排气孔23的孔口处分别对应的设有密封盖30,所述密封盖30可打开或盖住对应的所述排气孔23。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在每一个排气孔23的外侧设置选择性的封闭排气孔23的密封盖30,当排气管20连接负离子发生器、制氧机或臭氧发生器等装置时,可以在需要将负离子、氧气或臭氧排出时,密封盖30不封闭排气孔23,使负离子、氧气或臭氧通过排气孔23排到汗蒸房中,在负离子发生器、制氧机或臭氧发生器不工作时,密封盖30密封住排气孔23,防止汗蒸房内的水蒸气进入排气管20中,进而影响负臭氧发生器本体的正常使用。

如图3-图4所示,所述的用于汗蒸房的碳纳米管墙板中,所述密封盖30的上端同轴设置有一内部中空且上下端均敞口的圆筒31,所述圆筒31的半径等于所述排气孔23的半径,所述圆筒31插设在所述排气孔23中,所述圆筒31的下部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圆筒31侧壁的通孔32,所述圆筒31的上端同轴设置有一圆环33,所述圆环33的半径大于所述排气孔23的半径;

每个所述密封盖30的圆环33的上端均通过多根弹簧34与其对应的横管22的上部的内侧壁连接,以使所述密封盖30在所述弹簧34的拉动下向上移动盖住对应的所述排气孔23。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当排气管20连接负离子发生器、制氧机或臭氧发生器等装置时,当不排放负离子、氧气或臭氧时,密封盖30在其自身重力和弹簧34拉力的作用下,圆筒31的侧面和排气孔23的边缘贴合,密封盖30的上端与对应的横管22的下部贴合,此时弹簧34对密封盖30的拉力应该不小于密封盖30的自重,以通过密封盖30将排气孔23密封住;当负离子发生器、制氧机或臭氧发生器等装置排放负离子、氧气或臭氧时,密封盖30除了受到其自身重力和弹簧34拉力外,还受到负离子、氧气或臭氧气流对其的冲击,向下运动,使得密封盖30向下运动,圆筒31也随密封盖30向下运动,直至圆筒31下部的通孔32移动到排气孔23外时,直管内的负离子、氧气或臭氧既可以从通孔32中排到汗蒸箱内,设置半径大于通孔32的半径的圆环33,可以对圆筒31的位移作出限制,防止其完全移动到排气孔23外;而负离子发生器、制氧机或臭氧发生器等装置停止工作后,负离子、氧气或臭氧气流消失,圆筒31及密封盖30在弹簧34的拉力作用下向上运动,直至圆筒31下部的通孔32移动到排气孔23内,即可将排气孔23完全密封住。

所述的用于汗蒸房的碳纳米管墙板中,多根所述弹簧34沿周向等间距间隔设置在所述圆环33的上端。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多根弹簧34沿周向等间距间隔设置在圆环33的上端,可以保持圆筒31上下移动时处于竖直状态。

所述的用于汗蒸房的碳纳米管墙板中,所述弹簧34设置为三根。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弹簧34设置为三根,三根弹簧34两两间隔120°设置在圆环33的上端,三根弹簧34既可以保证圆筒31受力均匀,使其上下移动时处于竖直状态。

所述的用于汗蒸房的碳纳米管墙板中,所述装饰面板13为碳化桑拿板或深度炭化地板。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碳化桑拿板或深度炭化地板均为常用的汗蒸房装饰面板13。

所述的用于汗蒸房的碳纳米管墙板中,所述墙板本体10和所述墙面之间还设置有反光膜。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墙板本体10和墙面之间还设置有反光膜,可以使得碳纳米管发热膜发出的远红外线能够更多的指向汗蒸室,提高其加热效率。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