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承载结构及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7448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座椅承载结构及座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椅、办公椅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座椅承载结构及座椅。



背景技术:

转椅底盘,也称转椅托盘,是装在转椅座垫下方的一个重要部件,座垫的升降,靠背的倾仰角度调节都是依靠底盘来完成的。

中国专利文献(公告日:2014年12月24日,公告号:CN104223821A)公开了一种转椅底盘,包括底座、托架及翘板,托架设置在底座内,翘板设置在托架内,翘板以第一销轴为转动支点,第一销轴穿过托架并与底座相连,翘板前部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撬动托架,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通过第三销轴铰接且第三销轴与托架相连,第二连杆穿有第二销轴且第二销轴穿过或避开托架后与底座相连,在托架的两侧对称开设有轨道槽,第一销轴穿设在轨道槽内,该底盘还包括当翘板撬动托架运动后使托架能够恢复原位的弹性复位装置。装备此底盘的转椅或座椅,根据人体重量,靠背倾仰回复力有相应匹配,使得无论体重轻或者重的人都可以轻松倾仰回复起身。

具体的说,该专利的第一销轴、第二销轴、第三销轴、第四销轴、翘板、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形成四点连杆机构,形成力的传导,椅背连接固定于翘板作为四点连杆机构的驱动力,人体施加于椅座的重力通过铰接于托架的第三销轴形成施加在四点连杆机构的回复力,四点连杆机构的驱动力和回复力形成对抗关系。

在人体向后倾仰过程中,四点连杆机构的第二连杆与水平线的锐角夹角逐步减小,则托架施加于第二连杆的旋转力分力增大,从而实现重力加载对于四连杆机构的回复力力矩逐步增大,与逐步增大的驱动力形成对抗,回复力对弹性复位装置的弹性回复力依赖较小,适用人群范围更广,体重较轻或较重的人都能轻松地倾仰和回复起身,因此针对每个不同体重的人都可以达到最合理匹配回复力。

上述自适应功能的实现是靠安装在座椅或转椅上的底盘来实现的,但底盘通常为金属制成,并对应采用了相应的结构,椅子整体重量较重,成本较高,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可实现同样效果的轻量化座椅,以降低椅子整体重量,降低成本。同时可以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该支撑结构前倾后倾的幅度大小可以根据不同人体施加的力的大小自动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轻量化、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者自动调节力的大小的座椅承载结构及在座椅上的应用,可满足不同人群、不同体重的人使用,不仅解决了以往座椅的靠背倾仰时,腰部支撑位置偏移带来的不舒适感,从而可以提高不同人体使用时的舒适度;而且在椅背倾仰过程中,加载于椅座的重力传导到椅背回复力的比率能够因不同的使用者而不同,在整个过程中始终能够根据使用者的具体需求提供合理的靠背回复力,使得任何使用者都能轻松地倾仰和回复起身,在不同的位置都能够找到舒适点。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实用新型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座椅承载结构,包括:

弹性伸缩支撑件,弹性伸缩支撑件呈封闭式环体结构,并且弹性伸缩支撑件上下分开在中间形成承载伸缩空间;

后支撑臂,是由弹性伸缩支撑件的后端向上向后一体延伸而成;

当倾压力作用于后支撑臂时,后支撑臂在倾压力作用下从初始位置向后弹性变形,向后的倾压力通过后支撑臂向下传递,带动弹性伸缩支撑件向上扩张,承载伸缩空间增大;当后支撑臂上的倾压力减小并消失时,弹性伸缩支撑件逐渐复位至初始状态。

该座椅承载结构,通过弹性伸缩支撑件和后支撑臂构成,支撑件和后支撑臂分别为弹性伸缩材料制成,在使用过程中,直接利用支撑件和后支撑臂进行力的传递,并通过材料的弹性变形作用,实现座椅承载结构的后倾和前倾。该座椅承载结构,可以适用于任何人,不会因人体的不同而出现不适,当不同的使用者使用时,其向后倾压的力的大小不同的,施加力的位置也不同,而后支撑臂可以根据施加的力的大小和位置向后倾斜,后支撑臂向后倾斜,力通过后支撑臂直接传递到弹性伸缩支撑件上,弹性伸缩支撑件上半部分在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使得承载伸缩空间增大,人体向上向后倾斜,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后倾舒适点,而且当人体前倾时,后支撑臂上的力消失,而弹性伸缩支撑件上承载了人体的重量,并将力传递给后支撑臂,后支撑臂在弹性伸缩支撑件的带动下向前复位或者倾斜,使人体的坐姿更加舒适。

作为优选,该座椅承载结构还包括侧支撑臂,所述的侧支撑臂是由弹性伸缩支撑件的后端向上向前一体延伸而成。设置侧支撑臂即可以方便手臂的支撑,同时,还方便力的施加和传递。

作为优选,所述的侧支撑臂向前延伸段呈水平状态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弹性伸缩支撑件包括一体设置的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所述的下支撑件呈V形结构设置,所述的上支撑件呈弧形结构设置。

作为优选,上支撑件与下支撑件前端连接处并且在承载伸缩空间内部设有前端弹性活动结构。设置前端弹性活动结构,方便弹性伸缩支撑件的弹性变形和复位,同时能够增大承载伸缩空间,可以使该座椅承载结构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作为优选,所述的前端弹性活动结构包括前端活动开口和前端活动弧槽,所述的前端活动开口呈水平状态开设在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之间,所述的前端活动弧槽设置在前端活动开口的前端。

作为优选,在上支撑件的后端并且处在承载伸缩空间内的侧壁上设置有上支撑件弹性活动结构。上支撑件弹性活动结构的设置也是为了方便弹性伸缩支撑件的弹性变形和复位。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支撑件弹性活动结构包括并排设的多个弹性开槽,所述的弹性开槽与上支撑件连接的一端设有变形弧槽。

作为优选,在下支撑件的后端外侧壁上设置有下支撑件弹性活动结构。下支撑件弹性活动结构的设置同样是为了方便弹性伸缩支撑件的弹性变形和复位。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支撑件弹性活动结构包括并排设的多个弹性开槽,所述的弹性开槽与下支撑件连接的一端设有变形弧槽。

作为优选,该座椅承载结构为整体弹性材料构件。

为了使弹性伸缩支撑件在不同人体重力下始终保持初始状态形态不变,作为优选,所述的弹性伸缩支撑件还包括对上支撑件进行支撑的支撑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柱与支撑座,支撑柱下端与下支撑件固定相连,支撑座与上支撑件固定相连,支撑柱上端与支撑座相抵。在初始状态时,支撑柱上端与支撑座相抵从而将上支撑件撑住,上支撑件向上移动时,支撑柱与支撑座脱离。

作为优选,支撑柱与下支撑件为一体成型,支撑座与上支撑件为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柱与支撑槽,支撑柱下端与下支撑件固定相连,支撑槽预设于上支撑件下表面,支撑柱上端与支撑槽相抵。

一种座椅,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对如上所述的座椅承载结构,左右两对座椅承载结构之间通过横杆相互连接。

作为优选,两个后支撑臂的上端通过第一横杆相连,两个弹性伸缩支撑件的后端通过第二横杆相连,两个弹性伸缩支撑件的前端通过第三横杆相连,两弹性伸缩支撑件下端与支撑座相连。

作为优选,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三横杆、支撑座与座椅承载结构为一整体式构件。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了一种座椅承载结构,是通过一呈封闭式环形结构的弹性伸缩支撑件和后支撑臂进行力的传递,并可根据不同人体施加的力的大小实现不同程度的后倾,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需要,通过弹性材料自身进行力的传导,给弹性伸缩支撑件以向上的力,使得弹性伸缩支撑件上半部分向上抬起,承载伸缩空间增大,人体向后倾,找到合适的后倾位置,而人体施加在弹性伸缩支撑件的重力形成回复力,回复力通过弹性伸缩支撑件传递到后支撑臂,带动后支撑臂向前倾,后倾压力和人体自身重力形成的回复力构成一对相互对抗的力,因此,体重较轻或较重的人都能轻松地倾仰和回复起身,适用人群范围更广。

更进一步的,根据使用者不同,施加的后倾力及人体重量不同,椅背倾仰与重力回复力相匹配,使得无论体重轻或者重的人,无论高矮都可以轻松倾仰回复起身,自适应性强,更具有人性化,更具有通用性。

再者,人在向后靠的过程中,椅座也跟随椅背的后倾向后移动,使椅背腰部支撑始终贴合人体后背的对应位置,避免了椅背腰部支撑脱离人体腰部产生腰部悬空,也避免了衣物与座椅椅背产生摩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座椅承载结构的平面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座椅承载结构的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座椅承载结构后倾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中座椅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首先定义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参考方位,本实用新型以座椅在正常使用状态作为参考,座椅的前方为前方,而座椅的后方包括椅背或后支撑臂所在的位置为后方,侧支撑臂所在的位置为两侧。

在图1、图2、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座椅承载结构,包括:弹性伸缩支撑件1,弹性伸缩支撑件1呈封闭式环体结构,并且弹性伸缩支撑件1上下分开在中间形成承载伸缩空间2;

后支撑臂3,是由弹性伸缩支撑件1的后端向上向后一体延伸而成;

当人体向后倾压后支撑臂3时,后支撑臂3在倾压力作用下从初始位置向后弹性变形,向后的倾压力通过后支撑臂3向下传递,带动弹性伸缩支撑件1带动弹性伸缩支撑件向上扩张,进行伸缩运动,承载伸缩空间2增大;当人体向前倾时,后支撑臂3上的倾压力消失,弹性伸缩支撑件1受人体重力的反向力作用复位至初始位置。作为优选,该座椅承载结构还包括侧支撑臂,所述的侧支撑臂是由弹性伸缩支撑件的后端向上向前一体延伸而成。设置侧支撑臂即可以方便手臂的支撑,同时,还方便力的施加和传递。

该座椅承载结构还包括侧支撑臂4,侧支撑臂4是由弹性伸缩支撑件1的后端向上向前一体延伸而成。侧支撑臂4向前延伸段呈水平状态设置。设置侧支撑臂即可以方便手臂的支撑,同时,还方便力的施加和传递。

弹性伸缩支撑件1包括一体设置的上支撑件5和下支撑件6,下支撑件6呈V形结构设置,上支撑件5呈弧形结构设置。上支撑件的弧形弧度可以根据人体的坐姿进行设计,以适合人体臀及腿部的需要。

上支撑件5与下支撑件6前端连接处并且在承载伸缩空间2内部设有前端弹性活动结构7。前端弹性活动结构7包括前端活动开口8和前端活动弧槽9,前端活动开口8呈水平状态开设在上支撑件5和下支撑件6之间,前端活动弧槽9设置在前端活动开口8的前端。前端弹性活动结构7的设置进一步方便了弹性伸缩支撑件1的弹性变形和复位,同时能够增大承载伸缩空间2,可以使该座椅承载结构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在上支撑件5的后端并且设在承载伸缩空间2内的侧壁上设置有上支撑件弹性活动结构10。上支撑件弹性活动结构10包括并排设的多个弹性开槽11,弹性开槽11与上支撑件5连接的一端设有变形弧槽12。在下支撑件6的后端外侧壁上设置有下支撑件弹性活动结构13。下支撑件弹性活动结构13也包括并排设的多个弹性开槽11,弹性开槽11与下支撑件6连接的一端设有变形弧槽12。上支撑件弹性活动结构10和下支撑件弹性活动结构13的设置也是为了方便弹性伸缩支撑件的弹性变形和复位。

该座椅承载结构为整体弹性材料构件。弹性伸缩材料可以是金属材料也可以是非金属材料,例如,金属橡胶,超弹性橡胶等。

再进一步说,所述的弹性伸缩支撑件还包括对上支撑件进行支撑的支撑装置;如图4、5所示,所述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柱20与支撑座21,支撑柱20下端与下支撑件6固定相连,支撑座21与上支撑件5固定相连,支撑柱20上端与支撑座21相抵。

如图4、图5所示,一种座椅承载结构在座椅上的应用,座椅14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对座椅承载结构,左右两对座椅承载结构之间通过横杆15相互连接。

两个后支撑臂3的上端通过第一横杆16相连,两个弹性伸缩支撑件1的后端通过第二横杆17相连,两个弹性伸缩支撑件1的前端通过第三横杆18相连,两弹性伸缩支撑件1下端与支撑座19相连。第一横杆16、第二横杆17、第三横杆18、支撑座19与座椅承载结构为一整体式构件。

该座椅承载结构,通过弹性伸缩支撑件1和后支撑臂3构成,弹性伸缩支撑件1和后支撑臂3分别为弹性伸缩材料制成,在使用过程中,直接利用弹性伸缩支撑件1和后支撑臂3进行力的传递,并通过材料的弹性变形作用,实现座椅承载结构的后倾和前倾。该座椅承载结构,可以适用于任何人,不会因人体的不同而出现不适,当不同的使用者使用时,其向后倾压的力的大小不同的,施加力的位置也不同,而后支撑臂3可以根据施加的力的大小和位置向后倾斜,后支撑臂3向后倾斜,力通过后支撑臂3直接传递到弹性伸缩支撑件1上,弹性伸缩支撑件1在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使得承载伸缩空间2增大,人体向上向后倾斜,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后倾舒适点,而且当人体前倾时,后支撑臂3上的力消失,而弹性伸缩支撑件1上承载了人体的重量,并将力传递给后支撑臂3,后支撑臂3在弹性伸缩支撑件1的带动下向前复位或者倾斜,使人体的坐姿更加舒适。

如图5所示,初始位置时,弹性伸缩支撑件1上的承载伸缩空间2保持相对较小,当人坐在座椅上向后靠,使后支撑臂3向后倾斜时,通过后支撑臂3形成力的传导,给弹性伸缩支撑件1以向上的力,使得上支撑件5被向后拉动的同时,又被向上抬起,此时,下支撑件6也被向后拉动且相对向上运动,而上支撑件5所受的力远大于下支撑件6所受的力,承载伸缩空间2增大,而人体施加在弹性伸缩支撑件1上的重力形成弹性伸缩支撑件1复位的回复力,后倾压力与重力回复力之间形成相互对抗关系,使得人体与后支撑臂及弹性伸缩支撑件紧密贴合,根据人体重量,椅背倾仰回复力相互匹配,使得无论体重轻或者重,无论高矮的人都可以轻松倾仰回复起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