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料装置、支架和顶料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392999阅读:1014来源:国知局
顶料装置、支架和顶料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顶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顶料器的、用于道路铣刨机的顶料装置,该顶料器具有运输面。
【背景技术】
[0002]道路铣刨机通常具有铣管,许多刀架被固定在铣管的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刀架是刀架更换系统的大部分,该系统也具有基本件。该基本件被焊接在铣管的表面上,并且可更换地容纳刀架。刀架用来固定刀具,该刀具通常是圆柄刀具,与例如在P3701905A1中所公开的一样。这些刀架这样地布置在铣管的表面上,以致形成了螺旋形的螺纹。在这种情况下,该螺纹从铣管的边缘区域出来并且旋转到铣管的中部中。
[0003]因此,从对置边缘区域中出来的这些螺纹各在铣管的中部内相遇。在该区域内也布置着一个或者多个顶料器。这些螺旋把从刀具中所移去的材料供给到顶料器中。然后,把它从铣管的有效区域中运走。
[0004]该顶料器受到强烈的磨损作用,并且因此一定得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换。因此,被焊接在铣管上的顶料器一定得被分开并且焊接一个新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注意顶料器的精确定位和定向,以获得理想的输出功率。在铣管的较窄工作区域内进行这种互换是困难的。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好的顶料器,该顶料器可以使机器保养比较方便。
[0006]这个目的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依照本发明的顶料装置,具有顶料器,该顶料器具有运输面,其特征在于,顶料器可更换地固定在支架上,顶料器在至少两个不同的工作位置上可以固定在支架上。
[0008]依照本发明的用于可更换地固定顶料器的支架,支架具有固定底座,支撑件成形在该固定底座上,与支撑件相比,固定底座沿着进给方向(V)或者与进给方向(V)相反地被扩宽。
[0009]依照本发明的顶料器,具有运输面,且该顶料器具有包括凸形固定段的固定侧。
[0010]相应地,顶料器可更换地固定在支承件上。以这种方式形成了这样的工具系统,即在该工具系统中,顶料器在损伤或者磨损的情况下可以方便而快速地被更换掉。因此,明显使工作方便并且使机器停工时间明显减小。
[001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布置变形可以规定,顶料器在至少两个不同的工作位置上可以固定在支架上。
[0012]顶料器可以在一个工作位置上被使用,直到达到磨损极限为止。然后顶料器到达最近的工作位置并且可以进一步被使用。与普通的顶料器相比,在这种方式中顶料器明显地延长了寿命。
[0013]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规定,顶料器可以旋转180°后安装,以改变工作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利用这样的知识,即顶料器基本上在远离铣管的区域上磨损。如果在这里达到磨损状态,那么取料器被拆下并且旋转180°以后又被安装上。顶料器的使用寿命因此得到明显延长,在理想的情况下甚至使顶料器的使用寿命加倍。为了在转换顶料器的工作位置时尽可能少地损失时间及清楚地形成安装,因此可以规定,顶料器和保持器形成机械的接口,该接口可以实现把顶料器安装在过渡处上。
[0014]通过下面方法把顶料器可靠地固定在支承件上,取料器具有固定接受部和/或固定凸出部,及顶料器借助一个或者多个固定件间接地或者直接地与支架相连接。
[0015]可以考虑的本发明替换方式是这样的,即顶料器借助一个固定侧平面地支撑在支架的支撑面上,因此顶料器具有固定凸出部和/或固定接受部,并且固定凸出部与支架的固定接受部相啮合和/或支架的固定凸出部与顶料器的固定接受部相啮合。通过固定凸出部和固定接受部的相互连接,提供了形状配合的连接,通过这种连接,能够负载最佳化地引出加工力。如果规定,形状配合的连接防止或者阻止把顶料器与进给方向成横向地配置在支架上,那么这尤其是可能的。
[0016]在本发明的顶料装置中规定,支架具有固定底座,支撑件成形在该固定底座上,及固定底座具有基本上沿着进给方向延伸的固定面。支架可以借助固定面位置合适地定位在铣管上并且固定于其中,尤其是焊接于其中。
[0017]该支架可以方便地制造成费用不高的结构件。
[0018]如果规定与支撑件相比,固定底座沿着进给方向或者与进给方向相反地被扩宽,那么产生了负载最佳化的几何形状。位于支撑件和固定底座之间的过渡区域在工具使用时承受了较大的弯曲应力。扩宽部在那里减小了材料应力。
[001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变形可以规定,顶料器具有运输面,该运输面布置成基本上与顶料装置的进给方向成横向并且至少部分地沿着与工具进给方向相反的方向凹入,尤其是加深地形成叶片形。该凹入的形状可以实现这样的几何形状,即该几何形状可以提高输出速度。
[0020]如果规定在运输面中加入一个或者多个加深部,那么在工具使用期间所磨损坏的物料贮存在该加深部中。它在那里形成“天然的”磨损保护层。
[0021]根据本发明的变形可以规定,至少一个螺栓接受部用作固定接受部,因此顶料器前侧的螺栓接受部转向地终止于螺栓头接受部中,固定螺栓的螺栓头至少部分地、不能旋转地接受在该螺栓头接受部中。通过螺栓连接,可以快速地并且方便地进行顶料器更换。螺栓头的凹下去的或者部分凹下去的接受部防止了在凹下去的头部区域内的磨蚀。此外,在这里防止螺栓松开。
[0022]如果顶料器的结构是这样的,即在远离运输面的后侧上布置一个或者多个所模制出的加强肋,那么可以用较少的材料费用来构造出强度足够大的顶料器。
[0023]一个优选的本发明变形是这样的,固定侧具有设置在支架的凹形接受段上的凸形固定段。以这种方式在支架和顶料器之间产生了表面连接,通过该表面连接,即使在力不对称地作用在运输面上时,也能可靠地去除该处理力。
[0024]如果规定,支架这样地保持住顶料器,即运输面相对于进给方向稍稍倾斜地延伸,那么可以使输出功率最佳化。它已表明,在±20°的角度范围内进行倾斜调整时可以获得特别好的功率。在倾斜角度为负值时,即在倾斜角与进给方向相反地为5°到15°时,意外的方式产生了最佳效果。
[0025]顶料器使用寿命通过下面方法可以得到额外的提高,即在运输面的区域内布置至少一个磨损保护件,该磨损保护件作为运输面由耐磨损的材料形成,其中尤其可以规定,磨损保护件以硬材料件形成,或者以焊接涂层(Auftragsschweissung)形成。
【附图说明】
[0026]在下面参照附图所示的实施例来详细解释本发明。其中:
[0027]图1以前视图示出了道路铣刨机的铣辊;
[0028]图2以侧视图示出了图1的铣辊;
[0029]图3放大了图2的视图并且处于稍稍变化的视图;
[0030]图4以透视前视图示出了顶料装置;
[0031]图5以透视后视图示出了图4的顶料装置;
[0032]图6以透视后视图示出了图5的顶料装置的支架;
[0033]图7以透视正视图示出了图6的支架;
[0034]图8以透视前视图示出了图6的顶料装置的顶料器;
[0035]图9以透视后视图示出了图8的支架;
[0036]图10以透视后视图示出了具有顶料器和支架的顶料装置的第二布置;及
[0037]图11以透视前视图示出了图10的布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8]图1示出了具有圆柱形铣管10的铣辊,刀架更换系统的许多基本件11被焊接在该铣管的轧辊面10.1上。这些基本件11具有可更换的刀架12。刀具13即圆柄刀具总是可更换地容纳在刀架12中。这些基本件11相互如此地被归入,以致它们形成了螺纹即运输螺纹。在这种情况下,该螺纹朝着形成在两个侧部之间的铣管中部的方向从铣管10的侧部开始旋转到轧辊面10.1上。在图1和2中仅示出了一部分刀架更换系统,以便能更好地看清楚。作为替代,从没有示出的刀架更换系统开始示出了虚线,这些虚线表示刀具13的中间纵向轴线。如从这些线所清楚地看到的那样,铣管中部在两侧上各放置着许多运输螺纹。
[0039]运输螺纹以成对的方式在铣管中部的区域内相遇。如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的那样,在那里各布置至少一个顶料装置。与图2的视图相比,在图3中没有示出刀架更换系统,这些系统调整顶料装置上的视线。如这个附图所清楚地看到的那样,顶料装置由支承件30和顶料器20形成。
[0040]在图4和5中以单独视图示出了顶料装置。
[0041]就图6和7来说,首先解释支承件30的结构。它具有固定底座31,该固定底座31在它的下侧上形成固定面33。通过它,可以把支承件30套装在轧辊面10.1上,及在侧部被焊接起来。支撑件35向上地成形在固定底座31上,该支撑件35形成了后侧36。固定底座31借助平台32在后侧36上被加宽,因此它形成了具有较大支撑距离的宽固定面33。此外,通过平台32所导致的横截面加宽使得位于固定底座31和支撑件35之间的、负载较大的过渡区域得到加强。通过前侧的突出部34进一步加宽了固定面33,而该突出部34同样如平台32—样在支承件30的整个宽度上延伸。支承件30在前侧具有支撑面37,该支撑面37在支撑件35的前侧上延伸,并且也在一部分固定底座31上延伸。支撑面37的形成可以实现顶料器20的稳定性最优化支撑。在支撑面37内加进两个接受部37.1、37.2。如此地在支撑面37内挖出这两个接受部37.1,37.2,以致它们形成了槽形凹部。
[0042]在下面,参照图8和9来解释顶料器20。它呈板形地形成为空腔一锻造件并且因此特别硬。顶料器20具有前面的运输面21。
[0043]它设置有一些加深部21.1、22。在这些加深部21.1之间具有一些肋,而这些肋相对于垂直面保持一个角度并且因此沿着朝顶料器中部的方向进行倾斜。加深部在工作使用期间接受垃圾材料,因此形成了 “天然的”磨损保护层。此外,通过下面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