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料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7837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进料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进料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油浴式进料机是一种先进的机加工辅助设备,通过将长条棒料或管料放置于进料杆内,实现连续加工,特别适合于以长条棒料或管料为原料的车削加工领域。一般情况下,进料杆为长条圆柱形并通过其下方的固定装置固定。由于进料杆的外表面为圆弧面,固定时很容易发生滑动导致定位不准确,生产中必须预留多的加工余量,因而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同时,由于必须将进料杆与加工位置错开一定角度才能换料,还需设置一个托料架以辅助,占用了较多的现场空间。另外,由于现有固定装置的锁紧机构比较复杂,换料操作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定位精准、固定快速的进料杆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进料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进料杆的固定组件和支撑固定组件的底座,固定组件包括支撑进料杆的第一底板,第一底板平行于进料杆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对进料杆进行限位的第一侧壁,第一侧壁的顶部设置有从进料杆的上方压紧进料杆的第一压块,第一压块与第一侧壁铰接,第一压块远离第一侧壁的一端设置有锁紧杆,锁紧杆与第一底板铰接,第一压块靠近锁紧杆一端设置有第二压块,第二压块对进料杆施力使进料杆与第一侧壁压紧固定。

优选的,固定组件和底座之间设置有可进行高度调节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件、位于第一调节件下方的第二调节件和将第一调节件与第二调节件连接固定的第一螺栓,其中,第一调节件与第一底板相连接,第二调节件的顶部设置有容置第一调节件上下移动的第一空腔,第二调节件的外表面设置有安装第一螺栓的第一螺纹孔,第二调节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底板,第二底板与底座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件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部,第一螺纹部设置有第一螺母,第一调节件的外表面还设置有与第一螺栓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沿第一调节件长度方向延伸。

优选的,第一底板上与第一侧壁相邻或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可旋转的托料架和对托料架进行限位的第二圆柱销,其中,托料架包括长条状的第一本体,第一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立柱,第一立柱沿垂直于第一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第一圆柱销,第一圆柱销与第一底板相连接,第一本体可绕第一圆柱销进行旋转,当第一本体从第一圆柱销上方旋转至水平时第二圆柱销使第一本体停止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本体位于第一通孔处的一端设置有平衡块,托料架上未放置进料杆时平衡块使使托料架回位至第一本体长度方向竖直朝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柱销处设置有扭力弹簧,托料架上未放置进料杆时扭力弹簧使托料架回位至第一本体长度方向竖直朝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块远离侧壁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开口,锁紧杆的一端贯穿第一开口,另一端与第一底板铰接,锁紧杆可绕第一底板旋转进入第一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口上方设置有第二螺母,第二螺母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悬臂,锁紧杆设置有与第二螺母旋合的第二螺纹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口上方设置有凸轮,所述凸轮上设置有手柄,锁紧杆与所述凸轮铰接。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进料固定装置通过可旋转的托料架、第一圆柱销、第二圆柱销、扭力弹簧或平衡块在满足承托进料杆要求的同时实现了托料架的自动回位,减少了占用空间,又通过设置第一底板、第一侧壁、第一压块、第二压块和锁紧杆实现对进料杆的精准定位和快速固定,节省了操作时间,提高了效率,还可通过调整调节组件适用于不同的进料杆规格或不同的车床高度。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 为一种进料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一种进料固定装置的一种托料架方案结构示意图;

图3 为一种进料固定装置的另一种托料架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4 为一种进料固定装置的一种调节组件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5 为一种进料固定装置的一种锁紧杆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6 为一种进料固定装置的另一种锁紧杆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进料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组件1、底座3、调节组件2。其中,固定组件1对进料杆4进行锁紧固定;调节组件2可对固定装置高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的进料杆4规格或车床高度要求;底座3与地面固定连接,避免固定组件1晃动。其中,底座3包括圆柱形的第三本体31、位于第三本体31顶组件连接第二底板24的第三平台32、位于第三本体31下侧的第三底板33,第三底板33设置有若干第三腰孔34,第三腰孔34处设置有将第三底板33与地面固定连接的第三螺栓35。

如图2所示,固定组件1可设置有支撑进料杆4的第一底板11,第一底板11在平行于进料杆4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对进料杆4进行限位的第一侧壁12,第一侧壁12的顶部设置第一压块13,第一压块13通过铰接的方式与第一侧壁12连接,第一压块13远离第一侧壁12的一端设置有锁紧杆15,锁紧杆15与第一底板11铰接,进而,实现第一压块13从进料杆4的上方对进料杆4进行压紧。第一压块13靠近锁紧杆15一端设置有第二压块14,第二压块14对进料杆4施加的压紧力F产生两个分力,一个为朝向第一底板11的第二分力F2,另一个为朝向第一侧壁12的第一分力F1,第一分力F1使进料杆4与第一侧壁12接触并压紧,第一压块13对进料杆4的压力与第二分力F2共同使进料杆4与第一底板11牢靠固定,因而,实现对进料杆4的准确定位和固定。

第一底板11可在与第一侧壁12相邻或相对的一侧上设置可活动旋转的托料架17,托料架17附近设置限制托料架17进一步旋转的第二圆柱销175,换料时将托料架17水平放置,换料完毕可将托料架17收起,不占用现场空间。

具体的,托料架17包括长条状的第一本体171,第一本体171用于装换料时进料杆4的摆放,第一本体17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立柱172,第一立柱172沿垂直于第一本体171长度方向延伸,防止进料杆4滑出托料架17,避免摔坏进料杆4或对操作工产生危险。第一本体17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通孔173,第一通孔173内设置有第一圆柱销174,第一圆柱销174与第一底板11相连接,第一本体171可绕第一圆柱销174进行旋转,当第一本体171从第一圆柱销174上方旋转至水平时第二圆柱销175使第一本体171停止旋转,进料杆4较平稳地放于托料架17上而不发生意外滑动。

进一步的,第一本体171位于第一通孔173处的一端可设置有平衡块176,托料架17上未放置进料杆4时平衡块176使托料架17回位至第一本体171长度方向竖直朝上,这样换料完毕时托料架17还能自动回位,不需额外动作操作托料架17。

作为以上方案的替代方案,如图3所示,第一圆柱销174处可设置有扭力弹簧177,利用扭力弹簧177的弹力使托料架17回位。

如图4所示,调节组件2包括第一调节件21、位于第一调节件21下方的第二调节件23和将第一调节件21与第二调节件23连接固定的第一螺栓233。其中,第一调节件21与第一底板11相连接,第二调节件23的顶部设置有容置第一调节件21上下移动的第一空腔231,第一空腔231可以是圆孔,燕尾槽、矩形槽等便于加工的形式。第二调节件23的外表面设置有安装第一螺栓233的第一螺纹孔232,上下移动第一调节件21将进料杆4调节至需要的高度,再用第一螺栓233锁紧固定。第二调节件2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底板24,第二底板24设置有第二通孔25,第二通孔25安装将第二底板24与底座3连接的第二螺栓,第二通孔25可设置成腰孔的形式,使调节组件2具备一定的水平距离调节功能。

第一调节件21的外表面可设置有第一螺纹部211,第一螺纹部211设置有第一螺母22,第一螺母22上设置长条的第一悬臂2727,手持第一悬臂2727转动第一螺母22可方便的调节并保持所需高度。第一调节件21的外表面还设置有与第一螺栓233配合的凹槽212,所述凹槽212沿第一调节件21长度方向延伸,避免第一螺栓233锁紧时损坏第一螺纹部211的螺纹。

如图5所示,第一压块13远离第一侧壁12的一端上可设置有第一开口131,锁紧杆15的一端设置贯穿第一开口131的第二螺纹部151,另一端与第一底板11铰接,第一开口131上方设置有第二螺母16,锁紧杆15可绕第一底板11旋转进入第一开口131,然后第二螺母16与第二螺纹部151旋合锁紧,可方便快捷的对进料杆4进行锁紧。第二螺母16可在其外表面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二悬臂161,增大施力扭矩,轻松地将第二螺母16旋紧或松开。

作为以上方案的替代方案,如图6所示,第一开口131上方可设置有凸轮18,所述凸轮18上设置有手柄181,锁紧杆15与所述凸轮18铰接,扳动手柄181,改变凸轮18与第一压块13的接触位置,实现快速夹紧或松开。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