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2883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铸模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铸模具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有在铸造形状复杂的制品 时使用型芯。在穿透型芯的情况下,有时必须相对于模具的前进后退方向在倾斜方向上对型芯进行铸冲(铸抜 < )。在该情况中,需要在型芯的铸冲方向上设置油压缸等,导致模具装置大型化。对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联杆机构对型芯进行铸冲的技术方案。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联杆机构连结拉拔缸和型芯,通过拉拔缸对型芯进行铸冲。专利文献1 (日本)实开昭61-167238上述发明的联杆机构,在通过拉拔缸对拉拔型芯进行拉拔的情况下,通过使联杆以固定的支轴为中心转动,将拉拔型芯拉拔。因此,必须使联杆转动用的空间较大。将高压的金属溶液注入模腔内而使制品成型的压铸模具装置中,配置将模具冷却的冷却路。但是,在上述发明中,必须在模具上确保联杆机构动作用的较大空间,若使联杆机构与冷却路不相干涉地配置冷却路,则存在冷却路的配置位置受限的问题。另外,若拉拔型芯的行程变长,则需要增大转动的联杆,存在联杆机构大型化,装置整体也大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在铸造形状复杂的制品的模具装置中,提高模具的设计自由度,使装置小型化。本发明一方面的压铸模具装置,通过向由多个模具形成的模腔注入高压的金属溶液来制造铸件,其中,具有前进后退的移动模具;沿与移动模具的前进后退方向不同的拉拔方向被拉拔的拉拔型芯;通过连结销转动自如地连结多个隔片部而构成并且与拉拔型芯连结的连结部,移动模具具有插入孔,该插入孔由沿拉拔方向设置且在成型面开设的第一孔、沿前进后退方向设置且在移动模具的后方侧开设的第二孔、以及将第一孔和第二孔连通的第三孔形成,连结部具有在插入孔的内壁滑动的导向件,一端部与拉拔型芯连结,另一端部与驱动部连结,拉拔型芯通过利用驱动部在插入孔内前进后退而自成型面出没。另外,本发明另一方面的压铸模具装置,通过向由多个模具形成的模腔注入高压的金属溶液来制造铸件,其中,具有移动模具,其通过驱动部而前进后退,在后方侧设有室;拉拔型芯,其沿与移动模具的前进后退方向不同的拉拔方向被拉拔;连结部,其通过连结销转动自如地连结多个隔片部而构成,并且与拉拔型芯连结;移动部,其与连结部连结, 通过驱动部在前进后退方向上移动,并且被收纳在室内,移动模具具有插入孔,该插入孔由沿拉拔方向设置且在成型面开设的第一孔、沿前进后退方向设置且在室侧开设的第二孔、 以及将第一孔和第二孔连通的第三孔形成,连结部具有在插入孔的内壁滑动的导向件,一端部与拉拔型芯连结,另一端部经由移动部与驱动部连结,拉拔型芯通过利用驱动部在插入孔内前进后退而自成型面出没,在移动部于室内前进后退的情况下,拉拔型芯相对于移动模具相对地移动,在移动部沿前进后退方向与移动模具抵接并移动的情况下,拉拔型芯与移动模具一同前进后退。根据这些方面,例如能够避开冷却路而配置第二孔,能够提高模具的设计自由度。 另外,在拉拔型芯的行程长的情况下,例如缩短连结部的长度即可,与使用联杆机构对拉拔型芯进行拉拔的 情况相比,能够使装置小型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模具的设计自由度,使装置小型化。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压铸模具装置的一部分的概略图;图2(a) (d)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隔片部的概略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隔片部的连结的概略图;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压铸模具装置的一部分的概略图;图5(a) (e)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模具及铸冲销的动作的概略图。符号说明1,40 第一模具(移动模具)2 第一油压缸(驱动部)3:铸冲销4 第二油压缸(驱动部)5 连结部6 插入孔7 第一孔8 第二孔9 第三孔13:隔片部14 连结销I6:导向件17:凸部18:凹部19 第一贯通孔20 第一弯曲面(第一弯曲部)21:第一侧部(侧部)22 第二侧部(侧部)23 第二弯曲面(第二弯曲部)24 第二贯通孔30 成型面41 移动部42:收纳部48 室
具体实施例方式使用图1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压铸模具装置的一部分的概略图。压铸模具装置使用固定模具和移动模具形成模腔,通过在高压下向模腔内注入金属溶液而成型制品(铸件)。在此以一个移动模具(以下称为第一模具)为中心进行说明。 另外,对于其它的 移动模具也可以为以下说明的构成。另外,作为拉拔型芯使用铸冲销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为沿与第一模具的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被拉拔而成型的型芯。另夕卜,将对铸冲销进行拉拔称作铸冲。压铸模具装置具有第一模具1、第一油压缸2、铸冲销3、第二油压缸(驱动部)4以及连结部5。第一模具1形成将制品31成型的成型面30,并且具有插入铸冲销3和连结部5的插入孔6。插入孔6为在相对于铸冲销3的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平面中的截面圆形的圆孔。插入孔6由第一孔7、第二孔8以及将第一孔7和第二孔8连通的第三孔9构成。第一孔7沿由通过铸冲销3成型的部分的形状决定的铸冲方向设置,在成型面30上开设。第二孔8沿第一模具1的前进后退方向设置,在第一模具40的后方侧、即第一油压缸2侧开设。第一孔7、第二孔8和第三孔9,各中心轴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另外,详情未图示,但第一模具1具有用于冷却第一模具1的冷却水流动的冷却路,插入孔6以不与冷却路相干涉的方式设置。另外,第一模具1与第一油压缸2的杆10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改变第一孔7的长度,能够改变第一模具1中的第二孔8的位置。因此,能够以插入孔6和冷却路不相干涉的方式配置插入孔6。第一油压缸2设置在第一模具1的后方,通过对油压进行给排而使杆10出没,使第一模具1前进后退。铸冲销3为通过相对于第一模具1的前进后退方向在倾斜方向铸冲而使要成型的形状成型的销。铸冲销3与连结部5连结,与连结部5 —同在插入孔6内前进后退,在第一模具1的成型面30出没。第二油压缸4从第一模具1的后方侧安装在第一模具1上,与第一模具1 一同前进后退。第二油压缸4通过给排油压而使杆11在第二孔8内出没。第二油压缸4使经由接合部12与杆11连结的连结部5、及与连结部5连结的铸冲销3与杆11的出没相一致地在插入孔6内前进后退。连结部5的一端部与铸冲销3连结,另一端部经由接合部12与第二油压缸4的杆 11连结。连结部5通过连结销14转动自如地连结多个隔片部13而构成。在此,使用图2 对隔片部13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隔片部13的图,图2(a)为正面图。图2 (b)为俯视图。 图2(c)为从A方向看到的侧面图。图2(d)为从B方向看到的侧面图。隔片部13为刚性高的金属,由在向模腔内注入高压的金属溶液时不变形的金属构成。隔片部13具有主体15、导向件16。另外,主体15具有凸部17和凹部18。凸部17从主体15向铸冲销3的后退方向侧、即第二油压缸4侧突出。凸部17具有第一贯通孔19,在前端侧形成以第一贯通孔19的轴为中心的曲率(1/rl)的第一弯曲面 (第一弯曲部)20。第一弯曲面20,在从正面观察时,为半径为rl的半圆形状。另外,在从上面观察时,第一弯曲面20的宽度为规定的宽度XI,宽度Xl比主体15的宽度X2小。凹部18由从设有凸部17的端部相反侧的主体15突出的一对第一侧部21及第二侧部22、设于主体15上的第二弯曲面23形成。第一侧部21和第二侧部22相对向,第一 侧部21的内壁面和第二侧部22的内壁面仅通过在凸部17侧的主体15上形成的第二弯曲面 23连接。S卩,凹部18从设有凸部17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向凸部17 —方凹陷。第一侧部21及第二侧部22具有第二贯通孔24。第二贯通孔24的轴与第一贯通孔19的轴平行,第一贯通孔19的轴和第二贯通孔24的轴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第二弯曲面 23为以第二贯通孔24的轴为中心的曲率(l/r2)的弯曲面,从正面观察时,为圆弧径r2的圆弧形状。另外,图2(a)的正面图中,第二弯曲面23为虚线。从上面观察时,第一侧部21 的内壁面与第二侧部22的内壁面的距离(宽度)为规定的宽度X3,宽度X3比主体15的宽度X2小,比凸部17的宽度Xl稍大。通过使宽度X3比凸部17的宽度Xl稍大,在连结隔片部13时,一隔片部13的凸部17与另一隔片部13的凹部18卡合。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 第二弯曲面23的曲率(l/r2)与第一弯曲面20的曲率(Ι/rl)相等。在此,使用图3对将两个隔片部13连结的状态进行说明。另外,将一隔片部13作为第一隔片部13a,另一隔片部13作为第二隔片部13b进行说明。另外,对表示第一隔片部 13a的构成的部位标注符号“a”,对于表示第二隔片部13b的构成的部位标注符号“b”进行说明。将第一隔片部13a和第二隔片部13b连结的情况下,使第一隔片部13a的凸部17a 与第二隔片部13b的凹部18b卡合,将连结销14插入第一隔片部13a的第一贯通孔19a和第二隔片部13b的第二贯通孔24b。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从第一贯通孔19a的轴至第一弯曲面20a的距离rl和从第二贯通孔24b的轴至第二弯曲面23b的距离r2相等,因此,第一隔片部13a的第一弯曲面20a和第二隔片部13b的第二弯曲面23b抵接。第二弯曲面23 以第二弯曲面23整体与第一弯曲面20a抵接。第一隔片部13a和第二隔片部13b通过连结销14转动自如地连结,第一隔片部13a的第一弯曲面20a和第二隔片部13b的第二弯曲面23b滑动。这样将隔片部13连结多个而构成的连结部5能够在规定的方向弯曲。规定的方向为以连结销14的轴为中心转动的方向,连结部5能够在相对于连结销14的轴垂直的平面上弯曲。连结部5通过调整隔片部13的数量,能够调整铸冲销3的行程。连结部5以相对于连结销14的轴垂直的平面、和包含插入孔6的轴的平面平行的方式插入插入孔6。因此,当通过第二油压缸4使连结部5前进后退时,连结部5及铸冲销 3在插入孔6内前进后退。导向件16具有沿主体15的外周设置且在插入孔6的内壁上滑动的滑动面25。滑动面25与插入孔6的内壁线接触。由此,连结部5能够在插入孔6内顺畅地移动。另外, 导向件16和插入孔6的内壁也可以面接触。下面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制品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通过第一油压缸2使第一模具1前进至成型时的位置。其次,通过第二油压缸4使铸冲销3及连结部5在第一模具1的插入孔6内前进。 另外,连结部5以沿插入孔6进入的方式插入到插入孔6内。铸冲销3从第一模具1的成型面30突出并前进至规定位置。规定的位置为根据制品31设定的位置。由此形成模腔。
然后,在高压下向模腔内注入金属溶液。此时,对铸冲销3及连结部5沿后退方向上作用较大的力,连结的隔片部13将第二弯曲面23的整个面与第一弯曲面20接触,由于由接触面整面承受作用于隔片部13的力,因此能够防止隔片部13的变形。当经过规定时间而制品的温度下降时,通过第二油压缸4使铸冲销3及连结部5 后退。

然后,通过第一油压缸2使第一模具1后退,取出制品31。这样,可以使用插入到第一模具1的插入孔6的铸冲销3将具有复杂形状的制品 31成型。另外,也可以将凸部17和凹部18设为相反方向。另外,插入孔6的截面形状不限于圆形形状,例如也可以为四边形状,在该情况下与插入孔6的形状相一致地改变导向件 16。另外,对于第一弯曲面20和第二弯曲面23而言,第一弯曲面20和第二弯曲面23 只要以面整体抵接且可滑动即可,例如也可以为以第一贯通孔19和第二贯通孔24的轴为中心使圆弧转动而形成的形状。另外,第一弯曲面20的曲率(1/rl)和第二弯曲面23的曲率(l/r2)相等,但不限于此。例如即使在第一弯曲面20的曲率(1/rl)和第二弯曲面23 的曲率(l/r2)不同的情况下,只要增大第一弯曲面20和第二弯曲面23的滑动接触面积增大,能够抑制在向模腔注入高压的金属溶液的情况下隔片部13劣化即可。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第一模具1具有插入孔6,插入孔6由沿将铸冲销3从制品31铸冲的方向设置的第一孔7、沿第一模具1的前进后退方向设置的第二孔8、将第一孔7和第二孔8连通的第三孔9构成,通过第二油压缸4使将多个隔片部13通过连结销14转动自如地连结的连结部5、和与连结部5连结的铸冲销3在插入孔6内前进后退。由此,例如可以以将第一模具 1冷却的冷却路和插入孔6不相干涉的方式设置插入孔6,能够提高第一模具1的设计自由度(与权利要求1对应)。另外,在铸冲销3的行程长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装置比例如在实开昭61-167238中公开的通过联杆机构对铸冲销进行铸冲的装置更小型化(与权利要求1对应)。另外,在隔片部13上形成具有以第一贯通孔19的轴为中心的曲率(1/rl)的第一弯曲面20的凸部17、以第二贯通孔24的轴设为中心的曲率(l/r2)的第二弯曲面23的凹部18,该第二贯通孔24的轴与第一贯通孔19的轴平行并且以在同一平面上配置的轴为中心,使第一弯曲面20的曲率(1/rl)和第二弯曲面23的曲率(l/r2)相同。由此,在通过连结销14转动自如地连结多个隔片部13的情况下,第一弯曲面20在第二弯曲面23的整个面上滑动。因此,在注入高压的金属溶液的情况下,可以由第二弯曲面23整体承受作用于隔片部13的力,能够抑制隔片部13劣化(与权利要求2对应)。下面使用图4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压铸模具装置的一部分的概略图。关于第二实施方式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压铸模具装置仅通过第一油压缸2使第一模具40、连结部5及铸冲销3前进后退。第二实施方式的压铸模具装置具有第一油压缸2、经由接合部44与连结部5连结的移动部41。另外,第一模具40具有收纳移动部41的收纳部42、第一油压缸2的杆10贯通的第三贯通孔43。收纳部42在内部具有室48,在室48收纳有移动部41。另外,室48以在室48内与杆10的出没相一致而在规定范围内可前进后退的方式设置移动部41。规定的范围为使铸冲销3可自成形面30出没的范围。移动部41为在与第一油压缸2的杆10的前进后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宽的板状部件。移动部41在成型面30侧形成第一抵接面46,在第一油压缸2侧形成第二抵接面47。 在使第一模具40前进的情况下,第一抵接面46与第一模具40的面48a抵接。另外,在使第一模具40后退的情况下,第二抵接面47与第一模具40的面48b抵接。移动 部41经由接合部44与连结部5连结。在移动部41在室48内前进后退的情况下,铸冲销3及连结部5相对于第一模具 40相对地移动,在移动部41和第一模具40 —同前进后退的情况下,铸冲销3及连结部5和第一模具40 —同前进后退。下面,使用图5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制品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在图5(a)、 (b)、(c)中用虚线表示模腔的形状。另外,在图5中仅表示第一模具40,其它的模具省略。首先,从第一模具40及移动部41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图5(a))开始,通过第一油压缸2使移动部41前进。此时,移动部41在室48内前进后退,但由于第一模具40没有前进,所以铸冲销3及连结部5相对于第一模具40相对地前进。在初始位置,移动部41的第二抵接面47与第一模具40的面48b抵接。伴随移动部41的前进,铸冲销3从成型面30 突出。另外,当通过第一油压缸2使移动部41前进时,第一连结部44的第一抵接面46 与第一模具40的面48b抵接(图5 (b))。当通过第一油压缸2使移动部41进一步前进时, 第一模具40和铸冲销3及连结部5同时前进。另外,铸冲销3相对于成型面30突出至规定的位置。通过第一油压缸2使第一模具40及铸冲销3进一步前进,第一模具40闭合,形成模腔(图5(c))。然后,在高压下向模腔内注入金属溶液。当经过规定时间而使制品31的温度下降时,通过第一油压缸2使移动部41后退,使铸冲销3及连结部5后退。该情况下,移动部41 在室48内前进后退,但由于第一模具40不后退,所以铸冲销3及连结部5相对于第一模具 40相对地后退。移动部41的第二抵接面47与第一模具40的面48b抵接(图5(d))。当通过第一油压缸2使移动部41进一步后退时,第一模具40及铸冲销3 —同后退,回到初始位置(图5(e))。然后,取出制品31。这样,通过第一油压缸2使铸冲销3及第一模具40前进后退,将制品31成型。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在第一模具40的收纳部42的室48内设置与第一油压缸2连结的移动部41,通过第一油压缸2使移动部41前进后退。由此,在移动部41在室48内前进后退的情况下,铸冲销3及连结部5相对于第一模具40相对地前进后退。另外,移动部41与第一模具40抵接后,铸冲销3及连结部5与第一模具40 —同前进后退。由此,能够通过一个第一油压缸 2使铸冲销3及连结部5和第二模具阶段性地移动(与权利要求4对应)。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显然也包含在其技术思想范围内可实现的各种变更、改良 。
权利要求
1.一种压铸模具装置,通过向由多个模具形成的模腔注入高压的金属溶液来制造铸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前进后退的移动模具;沿与所述移动模具的前进后退方向不同的拉拔方向被拉拔的拉拔型芯; 通过连结销转动自如地连结多个隔片部而构成并且与所述拉拔型芯连结的连结部, 所述移动模具具有插入孔,所述插入孔由沿所述拉拔方向设置且在成型面开设的第一孔、沿所述前进后退方向设置且在所述移动模具的后方侧开设的第二孔、以及将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连通的第三孔形成,所述连结部具有在所述插入孔的内壁滑动的导向件,一端部与所述拉拔型芯连结,另一端部与驱动部连结,所述拉拔型芯通过利用所述驱动部在所述插入孔内前进后退而自成型面出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片部具备周围设有所述导向件的主体、从所述主体突出且在前端侧形成第一弯曲部的凸部、通过从位于所述凸部突出侧的相反侧的所述主体突出的一对侧部和在所述主体上设置的第二弯曲部形成的凹部, 所述凸部具有第一贯通孔,所述侧部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轴平行,具有第二贯通孔,该第二贯通孔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轴平行,并且设置在包括所述第一贯通孔的轴的平面上,所述连结部通过将所述连结销插入一隔片部的所述第一贯通孔和另一隔片部的所述第二贯通孔中,从而将两个所述隔片部转动自如地连结,所述隔片部的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曲率与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曲率相同。
3.一种压铸模具装置,通过向由多个模具形成的模腔注入高压的金属溶液来制造铸件,其特征在于,具有移动模具,其通过驱动部而前进后退,在后方侧设有室;拉拔型芯,其沿与所述移动模具的前进后退方向不同的拉拔方向被拉拔;连结部,其通过连结销转动自如地连结多个隔片部而构成,并且与所述拉拔型芯连结;移动部,其与所述连结部连结,通过所述驱动部在所述前进后退方向上移动,并且被收纳在所述室内,所述移动模具具有插入孔,所述插入孔由沿所述拉拔方向设置且在成型面开设的第一孔、沿所述前进后退方向设置且在所述室侧开设的第二孔、以及将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连通的第三孔形成,所述连结部具有在所述插入孔的内壁滑动的导向件,一端部与所述拉拔型芯连结,另一端部经由所述移动部与所述驱动部连结,所述拉拔型芯通过利用所述驱动部在所述插入孔内前进后退而自成型面出没,在所述移动部于所述室内前进后退的情况下,所述拉拔型芯相对于所述移动模具相对地移动,在所述移动部沿所述前进后退方向与所述移动模具抵接并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拉拔型芯与所述移动模具一同前进后退。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且设计自由度高的压铸模具装置。在第一模具(1)上形成插入孔(6),插入孔(6)由将铸冲销(3)沿铸冲方向设置的第一孔(7)、沿第一模具(1)的前进后退方向设置的第二孔(8)以及将第一孔(7)和第二孔(8)连通的第三孔(9)构成,在将多个隔片部(13)通过连结销(14)转动自如地连结的连结部(5)连结铸冲销(3),通过第二油压缸(4)使连结部(5)及铸冲销(3)在插入孔(6)内前进后退,使铸冲销(3)在成型面(30)出没。
文档编号B22D17/22GK102198497SQ20111005158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3日
发明者杉本雅道 申请人:加特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