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圆柱筒外壁自动抛光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圆柱筒的外圆周进行抛光时,只能通过人工进行抛光,人工抛光不仅抛光效率低下,而且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恶劣,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升高,当然现有技术中已见半自动抛光设备,但是由于圆柱筒的长度较长,抛光轮无法一次进行抛光完成,需要人工进行移动其位置,同样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圆柱筒外壁自动抛光机,抛光效率高而且抛光效果好。
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圆柱筒外壁自动抛光机,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一侧支架以及第二侧支架以及控制箱,所述第一侧支架上转动设置有第一支撑轴,所述第一支撑轴的端部设置有与圆柱筒的中心孔相配合的气涨轴,所述第一支撑轴由第一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第二侧支架上沿着轴向滑动设置有第二支撑轴,所述气涨轴的端部具有定位凹槽,所述第二支撑轴的端部具有与所述定位凹槽相配合的圆弧定位凸起,所述第二支撑轴由第一气缸驱动滑动,所述第一侧支架与所述第二侧支架的底部之间连接有连接轨道,所述连接轨道上滑动设置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上转动设置有抛光轮,所述抛光轮与圆柱筒的底部相切设置,所述第一侧支架与所述第二侧支架之间转动设置有移动丝杠,所述移动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移动丝杠相配合的螺纹孔,所述移动丝杠由第二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第一侧支架与所述第二侧支架之间设置有对圆柱筒进行定位支撑的定位支撑机构,所述第一侧支架或者所述第二侧支架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圆柱筒外径的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箱内的单片机相连接,所述单片机与所述第二电机的控制器相连接。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定位支撑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圆柱筒两侧的侧部支撑辊、沿着上下方向滑动设置于圆柱筒上方的支撑杆、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杆底部的顶部支撑辊,所述支撑杆由第二气缸驱动滑动。
进一步改进的是:两侧所述侧部支撑辊对称设置于圆柱筒的两侧。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移动架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轨道相配合的移动滚轮,所述移动滚轮为工字轮。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气涨轴对圆柱筒进行定位而且带动圆柱筒转动,抛光轮对圆柱筒底部进行抛光处理,通过检测传感器检测圆柱筒的外径,从而控制箱内的控制芯片根据圆柱筒的转速计算出抛光圆柱筒一周所需的时间,当抛光完成一周后,移动丝杠带动移动架移动抛光轮厚度的一个工位,依次往复直至将整个圆柱筒完成抛光,由于单片机具有计时功能,因此后续抛光完成一个行程后无需再对圆柱筒的外径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其中:1、第一侧支架;2、第二侧支架;3、控制箱;4、第一支撑轴;5、气涨轴;6、圆柱筒;7、第二支撑轴;8、圆弧定位凸起;9、连接轨道;10、移动架;11、抛光轮;12、移动丝杠;13、检测传感器;14、侧部支撑辊;15、顶部支撑辊;16、移动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圆柱筒6外壁自动抛光机,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一侧支架1以及第二侧支架2以及控制箱3,所述第一侧支架1上转动设置有第一支撑轴4,所述第一支撑轴4的端部设置有与圆柱筒6的中心孔相配合的气涨轴5,所述第一支撑轴4由第一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第二侧支架2上沿着轴向滑动设置有第二支撑轴7,所述气涨轴5的端部具有定位凹槽,所述第二支撑轴7的端部具有与所述定位凹槽相配合的圆弧定位凸起8,所述第二支撑轴7由第一气缸驱动滑动,所述第一侧支架1与所述第二侧支架2的底部之间连接有连接轨道9,所述连接轨道9上滑动设置有移动架10,所述移动架10上转动设置有抛光轮11,所述抛光轮11与圆柱筒6的底部相切设置,所述第一侧支架1与所述第二侧支架2之间转动设置有移动丝杠12,所述移动架10上设置有与所述移动丝杠12相配合的螺纹孔,所述移动丝杠12由第二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第一侧支架1与所述第二侧支架2之间设置有对圆柱筒6进行定位支撑的定位支撑机构,所述第一侧支架1或者所述第二侧支架2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圆柱筒6外径的检测传感器13,所述检测传感器13与所述控制箱3内的单片机相连接,所述单片机与所述第二电机的控制器相连接。
工作原理:通过气涨轴5对圆柱筒6进行定位而且带动圆柱筒6转动,抛光轮11对圆柱筒6底部进行抛光处理,通过检测传感器13检测圆柱筒6的外径,从而控制箱3内的控制芯片根据圆柱筒6的转速计算出抛光圆柱筒6一周所需的时间,当抛光完成一周后,移动丝杠12带动移动架10移动抛光轮11厚度的一个工位,依次往复直至将整个圆柱筒6完成抛光,由于单片机具有计时功能,因此后续抛光完成一个行程后无需再对圆柱筒6的外径进行检测。
为了保证抛光时圆柱筒6稳定,从而保证抛光精度,所述定位支撑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圆柱筒6两侧的侧部支撑辊14、沿着上下方向滑动设置于圆柱筒6上方的支撑杆、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杆底部的顶部支撑辊15,所述支撑杆由第二气缸驱动滑动,此外为了能够对不同直径的圆柱筒6进行抛光,通过滑动设置的顶部支撑辊15能够调节其高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抛光精度,两侧所述侧部支撑辊14对称设置于圆柱筒6的两侧。
为了保证移动架10能够平稳移动,防止发送偏移现象,保证抛光后圆柱筒6表面的纹理清晰,所述移动架10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轨道9相配合的移动滚轮16,所述移动滚轮16为工字轮。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