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床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246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设计打磨机床领域,具体是一种机床夹具。



背景技术:

在所有的机床技术领域,夹具运用广泛,大多采用上模及下模的方式对待加工物件进行夹持,保证物件不偏移,然而针对于打磨机而言,夹具只需适度的夹持保证物件不发生过大的偏移,尤其是针对旋转式的打磨机,需要物件进行旋转从而保证打磨机对待打磨的物件进行充分均匀地打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高的机床夹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机床夹具,包括:上模板、下模板、打磨设备板、支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底部嵌合安装打磨设备板,打磨设备板对应下模板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四周设置环形挡板;所述上模板底部左侧设置左夹持板,左夹持板对应下模板上部设置左支撑板;所述上模板底部右侧设置右夹持板,右夹持板对应下模板上部设置右支撑板。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板对应左支撑板外侧设置限位块。

进一步的,所述左支撑块及右支撑块上设置位于同一直线的半圆孔凹槽以便支撑住待打磨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打磨设备板上集成抛光打磨头及喷水头。

进一步的,所述打磨设备板上还安装有高压喷气嘴。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台四周开设竖向的漏渣孔。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通过底部滑槽调节与左支撑板的距离以适应不同规格的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挡板上具有便于元件滚动的U型口。

进一步的,所述左夹持板、左支撑板、右夹持板,右夹持板、右支撑板均为聚氨酯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防止打磨时废渣飞溅,废渣处理迅速及时,能够对元件进行充分均匀地打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板;2、下模板;3、打磨设备板;4、支撑台;5、环形挡板;6、左夹持板;7、左支撑板;8、右夹持板;9、右支撑板;10、限位块;11、半圆孔凹槽;12、抛光打磨头;13、喷水头;14、高压喷气嘴;15、漏渣孔;16、滑槽;17、U型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以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本实用新型。

如附图所示,一种机床夹具,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2、打磨设备板3、支撑台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底部嵌合安装打磨设备板3,打磨设备板对应下模板2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支撑台4;所述支撑台4的四周设置环形挡板5;所述上模板1底部左侧设置左夹持板6,左夹持板6对应下模板2上部设置左支撑板7;所述上模板1底部右侧设置右夹持板8,右夹持板8对应下模板2上部设置右支撑板9。

优选的,所述下模板2对应左支撑板7外侧设置限位块10。

优选的,所述左支撑块7及右支撑块9上设置位于同一直线的半圆孔凹槽11以便支撑住待打磨元件。

优选的,所述打磨设备板3上集成抛光打磨头12及喷水头13。

优选的,所述打磨设备板3上还安装有高压喷气嘴14。

优选的,所述支撑台4四周开设竖向的漏渣孔15。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10通过底部滑槽16调节与左支撑板7的距离以适应不同规格的元件。

优选的,所述环形挡板5上具有便于元件滚动的U型口17。

优选的,所述左夹持板6、左支撑板7、右夹持板8,右夹持板8、右支撑板9均为聚氨酯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将待打磨的元件从右往左插入,直至元件的左端接触到限位块10,然后下降上模板,通过左夹持板6及左支撑板7配合夹持元件左端的杆端,通过右夹持板8及右支撑板9夹持元件右端的杆端,随后开启打磨头12对元件的焊接处进行打磨,并通过喷水头13进行降温处理,已经喷气头进行除尘处理,打磨掉的废渣通过漏渣孔15调入储废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