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引式连续铸造装置以及上引式连续铸造方法

文档序号:9649901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上引式连续铸造装置以及上引式连续铸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上引式连续铸造装置以及上引式连续铸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不需要铸模的划时代的上引式连续铸造方法,发明人们提出了自由铸造方法。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使起动器(starter)浸渍于熔化金属(熔融金属)的表面(即熔融金属面)后,若将该起动器上引,则熔融金属借助熔融金属的表面膜、表面张力而也追随于起动器被导出。此处,通过经由设置在熔融金属面附近的形状规定部件导出熔融金属并进行冷却,能够连续铸造具有所希望的剖面形状的铸件。
[0003]在通常的连续铸造方法中,利用铸模规定剖面形状并也规定长边方向的形状。尤其是在连续铸造方法中,由于凝固后的金属(即铸件)需要在铸模内穿过,因此所铸造出的铸件成为沿长边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的形状。
[0004]与此相对,自由铸造方法中的形状规定部件仅规定铸件的剖面形状,但并不规定长边方向的形状。而且,由于形状规定部件能够沿与熔融金属面平行的方向(即水平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得到长边方向的形状各种各样的铸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长边方向上并不形成为直线状、而形成为之字形状或者螺旋状的中空铸件(即管)。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 61518号公报
[0006]发明人发现了以下的课题。
[0007]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自由铸造方法中,存在起动器所进行的熔融金属的导出性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对起动器的形状进行设计,可使起动器所进行的熔融金属的导出性提高的上引式连续铸造装置以及上引式连续铸造方法。
[0009]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上引式连续铸造装置具备:保持熔融金属的保持炉;从保持于上述保持炉的上述熔融金属的熔融金属面导出上述熔融金属的导出部件;通过对由上述导出部件导出的上述熔融金属施加外力来规定铸造的铸件的剖面形状的形状规定部件,上述导出部件具备主体部;具有水平方向的剖面积比上述主体部小的前端的前端部。由此,能够冲破在熔融金属的熔融金属面形成的氧化膜地将起动器(导出部件)浸渍于熔融金属,因此能够提高起动器所进行的熔融金属的导出性。
[0010]优选为,上述前端部具有随着趋向上述前端而变细的锥形形状。
[0011]优选为,上述前端的角度为45度以下。
[0012]优选为,上述前端部具有多个上述前端。
[0013]优选为,上述导出部件还具备从上述前端部或者上述主体部的侧面突出的第1凸部以及从上述前端部或者上述主体部的侧面凹陷的第1凹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
[0014]优选为,上述第1凸部的突出长度或者上述第1凹部的凹陷深度为1mm以上。
[0015]优选为,具备多个上述第1凸部或者多个上述第1凹部。
[0016]优选为,上述前端部还具备:从前端开口的开口部;从上述开口部的侧面突出的第2凸部以及从上述开口部的侧面凹陷的第2凹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
[0017]优选为,上述第2凸部的突出长度或者上述第2凹部的凹陷深度为1mm以上。
[0018]优选为,具备多个上述第2凸部或者多个上述第2凹部。
[0019]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上引式连续铸造装置具备:保持熔融金属的保持炉;从保持于上述保持炉的上述熔融金属的熔融金属面导出上述熔融金属的导出部件;通过对由上述导出部件导出的上述熔融金属施加外力来规定铸造的铸件的剖面形状的形状规定部件,上述导出部件具备:主体部;以及从上述主体部的侧面突出的第1凸部以及从上述主体部的侧面凹陷的第1凹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由此,能够提高起动器(导出部件)与熔融金属的结合力,因此能够提高起动器所进行的熔融金属的导出性。
[0020]优选为,上述第1凸部的突出长度或者上述第1凹部的凹陷深度为1mm以上。
[0021]优选为,上述导出部件具备多个上述第1凸部或者多个上述第1凹部。
[0022]优选为,上述主体部还具备从前端开口的开口部;从上述开口部的侧面突出的第2凸部以及从上述开口部的侧面凹陷的第2凹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
[0023]优选为,上述第2凸部的突出长度或者上述第2凹部的凹陷深度为1mm以上。
[0024]优选为,具备多个上述第2凸部或者多个上述第2凹部。
[0025]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上引式连续铸造方法具备:使导出部件浸渍于在保持炉中保持的熔融金属的熔融金属面的步骤;以及利用上述导出部件导出上述熔融金属,并使该熔融金属通过规定要铸造的铸件的剖面形状的形状规定部件的步骤,上述导出部件由主体部和具有水平方向的剖面积比上述主体部小的前端的前端部构成。由此,能够冲破在熔融金属的熔融金属面形成的氧化膜地将起动器(导出部件)浸渍于熔融金属,因此能够提高起动器所进行的熔融金属的导出性。
[0026]优选为,将上述前端部形成为随着去向上述前端而变细的锥形形状。
[0027]优选为,将上述前端的角度形成为45度以下。
[0028]优选为,在上述前端部设置多个上述前端。
[0029]优选为,在上述导出部件进一步设置从上述前端部或者上述主体部的侧面突出的第1凸部以及从上述前端部或者上述主体部的侧面凹陷的第1凹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
[0030]优选为,将上述第1凸部的突出长度或者上述第1凹部的凹陷深度形成为1mm以上。
[0031]优选为,设置多个上述第1凸部或者多个上述第1凹部。
[0032]优选为,在上述前端部进一步设置从前端开口的开口部、从上述开口部的侧面突出的第2凸部以及从上述开口部的侧面凹陷的第2凹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
[0033]优选为,将上述第2凸部的突出长度或者上述第2凹部的凹陷深度形成为1mm以上。
[0034]优选为,设置多个上述第2凸部或者多个上述第2凹部。
[0035]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上引式连续铸造方法具备:使导出部件浸渍于在保持炉中保持的熔融金属的熔融金属面的步骤;以及利用上述导出部件导出上述熔融金属,并使该熔融金属通过规定要铸造的铸件的剖面形状的形状规定部件的步骤,上述导出部件由主体部、从上述主体部的侧面突出的第1凸部以及从上述主体部的侧面凹陷的第1凹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构成。由此,能够提高起动器(导出部件)与恪融金属的结合力,因此能够提高起动器所进行的熔融金属的导出性。
[0036]优选为,将上述第1凸部的突出长度或者上述第1凹部的凹陷深度形成为1mm以上。
[0037]优选为,在上述导出部件设置多个上述第1凸部或者多个上述第1凹部。
[0038]优选为,在上述主体部进一步设置从前端开口的开口部、从上述开口部的侧面突出的第2凸部以及从上述开口部的侧面凹陷的第2凹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
[0039]优选为,将上述第2凸部的突出长度或者上述第2凹部的凹陷深度形成为1mm以上。
[0040]优选为,设置多个上述第2凸部或者多个上述第2凹部。
[0041]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起动器所进行的熔融金属的导出性。
【附图说明】
[0042]图1为实施方式1的自由铸造装置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0043]图2为设置于图1所示的自由铸造装置的形状规定部件102的俯视图。
[0044]图3为表示设置于实施方式1的自由铸造装置的起动器ST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0045]图4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自由铸造装置的熔融金属导出方法的图。
[0046]图5为表示起动器ST的其他结构例的立体图。
[0047]图6为表示起动器ST的其他结构例的立体图。
[0048]图7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自由铸造装置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0049]图8为表示设置于实施方式2的自由铸造装置的起动器ST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0050]图9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自由铸造装置的熔融金属导出方法的图。
[0051 ]图10为表示起动器ST的其他结构例的立体图。
[0052]图11为表示起动器ST的其他结构例的立体图。
[0053]图12为表示起动器ST的其他结构例的立体图。
[0054]图13为表示起动器ST的其他结构例的立体图。
[0055]图14为表示起动器ST的其他结构例的立体图。
[0056]图15为表示起动器ST的其他结构例的立体图。
[0057]图16为表示起动器ST的其他结构例的立体图。
[0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