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诺蒎酸的方法

文档序号:3531370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制备诺蒎酸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诺蒎酸的方法,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从β-蒎烯制备诺蒎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从松节油中分离出的高纯度β-蒎烯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大宗的高附加值利用,大都以低价原料出口后,被深加工成高值精细化学品反销我国,造成外汇流失。
诺蒎酸是在β-蒎烯氧化制备诺蒎酮时作为副产物被发现的,因为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发现诺蒎烯的应用途径,所以关于诺蒎酸的研究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近来发现,诺蒎酸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其中诺蒎酸的有机铵盐用于治疗消化道溃疡,如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同时可以减轻溃疡引起的疼痛。因此β-蒎烯氧化制备诺蒎酸有良好的工业化前景。
但是在目前的制备方法中,反应体系主要采用油水非均相体系,必须使用相转移催化剂,且诺蒎酸只是作为副产物,产率较低,仅20%~3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产率的制备诺蒎酸的方法。
本发明以β-蒎烯为原料,在叔丁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均相法氧化合成诺蒎酸,诺蒎酸产率在70.0%以上,从而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一种制备诺蒎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高锰酸钾、碱、叔丁醇和水混合并冷却到0~30℃,滴加β-蒎烯,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控制在0~5℃,其中β-蒎烯以式(1)表示;(2)滴加完β-蒎烯后将反应物加热升温到75~90℃,趁热过滤,浓缩滤液,过滤得到固体,纯化,得到诺蒎酸钠;(3)将(2)得到的诺蒎酸钠用酸酸化,分离,纯化,得到诺蒎酸,其中诺蒎酸以式(2)表示。
式(1)式(2)步骤(1)的高锰酸钾和β-蒎烯的物质的量比可以是2.5∶1~3.3∶1,最好是3.0∶1~3.2∶1,所述的碱可以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碱和β-蒎烯的物质的量比可以是1∶1~2∶1,最好是1.5∶1,叔丁醇的用量可以是叔丁醇和水的总质量的10%~50%,最好是20%~40%,冷却温度最好是10~25℃,滴加过程中通过控制滴加速度来控制温度变化,滴加完β-蒎烯后反应物最好在室温下继续搅拌反应0.5h。
步骤(2)所述的过滤均采用常规的方法,热过滤得到的沉淀最好用热水洗涤3次,合并滤液,浓缩至大量固体出现,并放入冰箱12h静置,过滤,所得固体最好用冷水洗涤3次,所述的纯化最好用热水重结晶。
步骤(3)所述的酸化采用常规的方法,所述酸可以是浓盐酸、稀硫酸或磷酸,最好酸化至pH=2~3,并在酸化后将反应物静置0.5h。所述的分离可以采用常规的方法,例如过滤直接得诺蒎酸;或者是加入有机溶剂,溶解酸化生成的诺蒎酸,当固体全部溶解后,然后分液,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去溶剂,纯化,得到诺蒎酸。其中有机溶剂可采用不溶于水可溶解诺蒎酸的常用溶剂,如二氯甲烷,氯仿,乙醚等。所述的纯化方法最好用苯重结晶。
本发明的原料丰富、价格低廉,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易行,而且诺蒎酸产率在70.0%以上,使β-蒎烯能得到高附加值的利用,因而有良好的工业化前景。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在带有电动搅拌的500mL三口烧瓶中,分别加入39.5g(0.25mol)高锰酸钾,4g(0.1mol)氢氧化钠,60g叔丁醇和240g水,冷却到0℃,将13.6g(0.1mol)β-蒎烯滴加到烧瓶中,剧烈搅拌,控制滴加速度,使温度浮动不超过5℃,滴毕,在室温下再搅拌反应0.5h。反应完毕后,加热升温到90℃,趁热过滤,用热水洗涤沉淀3次,合并滤液,后将滤液浓缩至大约50mL,放入冰箱12h。将得到的固体过滤,用冷水洗涤3次,得到诺蒎酸钠粗品。将粗品诺蒎酸钠用热水重结晶。将重结晶后的诺蒎酸钠溶于50mL水中,再加入100mL二氯甲烷,用浓盐酸酸化至pH=2~3,放置0.5h,直至诺蒎酸钠全部消失。分液,水相再用30mL二氯甲烷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去溶剂得到白色晶体,用苯重结晶,得到11.1g白色粉末状诺蒎酸,收率60.3%。
实施例2在带有电动搅拌的500mL三口烧瓶中,分别加入47.4g(0.3mol)高锰酸钾,6g(0.15mol)氢氧化钠,90g叔丁醇和210g水,冷却到20℃,将13.6g(0.1mol)β-蒎烯滴加到烧瓶中,剧烈搅拌,控制滴加速度,使温度浮动不超过5℃,滴毕,在室温下再搅拌反应0.5h。反应完毕后,加热升温到85℃,趁热过滤,用热水洗涤3次,合并滤液,后将滤液浓缩至大约50ml,放入冰箱过夜。将得到的固体过滤,用冷水洗涤3次,得到诺蒎酸钠粗品。将粗品诺蒎酸钠用热水重结晶。将重结晶后的诺蒎酸钠溶于50mL水中,再加入100mL氯仿,用稀硫酸酸化至pH=2~3,放置0.5h,直至诺蒎酸钠全部消失。分液,水相再用30mL氯仿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去溶剂得到白色晶体,用苯重结晶,得到13.7g白色粉末状产物,收率74.4%。
实施例3在带有电动搅拌的500mL三口烧瓶中,分别加入47.4g(0.3mol)高锰酸钾,6g(0.15mol)氢氧化钠,120g叔丁醇和180g水,冷却到30℃,将13.6g(0.1mol)β-蒎烯滴加到烧瓶中,剧烈搅拌,控制滴加速度,使温度浮动不超过5℃,滴毕,在室温下再搅拌反应0.5h。反应完毕后,加热升温到80℃,趁热过滤,用热水洗涤3次,合并滤液,后将滤液浓缩至大约50mL,放入冰箱过夜。将得到的固体过滤,用冷水洗涤3次,得到诺蒎酸钠粗品。将粗品诺蒎酸钠用热水重结晶。将重结晶后的诺蒎酸钠溶于50mL水中,再加入100mL乙醚,用磷酸酸酸化至pH=2~3,放置0.5h,直至诺蒎酸钠全部消失。分液,水相再用30mL乙醚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去溶剂得到白色晶体,用苯重结晶,得到13.2g白色粉末状产物,收率71.7%。
实施例4在带有电动搅拌的500mL三口烧瓶中,分别加入50.5g(0.32mol)高锰酸钾,8g(0.2mol)氢氧化钠,90g叔丁醇和210g水,冷却到25℃,将13.6g(0.1mol)β-蒎烯滴加到烧瓶中,剧烈搅拌,控制滴加速度,使温度浮动不超过5℃,滴毕,在室温下再搅拌反应0.5h。反应完毕后,加热升温到80℃,趁热过滤,用热水洗涤3次,合并滤液,后将滤液浓缩至大约50ml,放入冰箱过夜。将得到的固体过滤,用冷水洗涤3次,得到诺蒎酸钠粗品。将粗品诺蒎酸钠用热水重结晶。将重结晶后的诺蒎酸钠溶于50mL水中,再加入100mL二氯甲烷,用浓盐酸酸化至pH=2~3,放置0.5h,直至诺蒎酸钠全部消失。分液,水相再用30mL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去溶剂得到白色晶体,用苯重结晶,得到14.2g白色粉末状产物,收率77.2%。
实施例5在带有电动搅拌的500mL三口烧瓶中,分别加入47.4g(0.3mol)高锰酸钾,6g(0.15mol)氢氧化钠,160g叔丁醇和240g水,冷却到15℃,将13.6g(0.1mol)β-蒎烯滴加到烧瓶中,剧烈搅拌,控制滴加速度,使温度浮动不超过5℃,滴毕,在室温下再搅拌反应0.5 h。反应完毕后,加热升温到80℃,趁热过滤,用热水洗涤3次,合并滤液,后将滤液浓缩至大约50mL,放入冰箱过夜。将得到的固体过滤,用冷水洗涤3次,得到诺蒎酸钠粗品。将粗品诺蒎酸钠用热水重结晶。将重结晶后的诺蒎酸钠溶于50mL水中,再加入100mL二氯甲烷,用浓盐酸酸化至pH=2~3,放置0.5h,直至诺蒎酸钠全部消失。分液,水相再用30mL二氯甲烷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去溶剂得到白色晶体,用苯重结晶,得到13.7g白色粉末状产物,收率74.4%。
实施例6在带有电动搅拌的500mL三口烧瓶中,分别加入52.1g(0.33mol)高锰酸钾,7g(0.175mol)氢氧化钠,150g叔丁醇和150g水,冷却到10℃,将13.6g(0.1mol)β-蒎烯滴加到烧瓶中,剧烈搅拌,控制滴加速度,使温度浮动不超过5℃,滴毕,在室温下再搅拌反应0.5h。反应完毕后,加热升温到75℃,趁热过滤,用热水洗涤3次,合并滤液,后将滤液浓缩至大约50ml,放入冰箱过夜。将得到的固体过滤,用冷水洗涤3次,得到诺蒎酸钠粗品。将粗品诺蒎酸钠用热水重结晶。将重结晶后的诺蒎酸钠溶于50mL水中,再加入100mL二氯甲烷,用浓盐酸酸化至pH=2~3,放置0.5h,直至诺蒎酸钠全部消失。分液,水相再用30mL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去溶剂得到白色晶体,用苯重结晶,得到12.9g白色粉末状产物,收率70.2%。
实施例7在带有电动搅拌的500mL三口烧瓶中,分别加入47.4g(0.3mol)高锰酸钾,7g(0.175mol)氢氧化钠,30g叔丁醇和270g水,冷却到20℃,将13.6g(0.1mol)β-蒎烯滴加到烧瓶中,剧烈搅拌,控制滴加速度,使温度浮动不超过5℃,滴毕,在室温下再搅拌反应0.5h。反应完毕后,加热升温到90℃,趁热过滤,用热水洗涤3次,合并滤液,后将滤液浓缩至大约50mL,放入冰箱过夜。将得到的固体过滤,用冷水洗涤3次,得到诺蒎酸钠粗品。将粗品诺蒎酸钠用热水重结晶。将重结晶后的诺蒎酸钠溶于50mL水中,用浓盐酸酸化至pH=2~3,放置0.5h,过滤,得白色固体,用苯重结晶,得到11.9g白色粉末状产物,收率64.7%。
实施例8分析实施例1、2、3、4、5、6和7得到的白色粉末状产物的结构,并与文献对照,结果证实该产物是诺蒎酸。
分析数据如下熔点125~127℃(文献值126~127℃)1HNMR(CDCl3)δ=0.79(d,3H),1.22(s,3H),1.51-1.53(t,1H),1.75-1.80(m,2H),1.87-1.92(2H),2.21-2.33(m,2H),2.66-2.69(t,1H)。
13CNMR(CDCl3)δ=21.3,23.2,24.7,25.1,26.8,38.0,40.2,49.7,78.5,180.7。
MS(m/z)184(M+),169,166,151,139,121,102,95,83(100),69,55,41。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备诺蒎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高锰酸钾、碱、叔丁醇和水混合并冷却到0~30℃,滴加式(1)表示的β-蒎烯 式(1)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控制在0~5℃;(2)滴加完β-蒎烯后将反应物加热升温到75~90℃,趁热过滤,浓缩滤液,过滤得到固体,纯化,得到诺蒎酸钠;(3)将(2)得到的诺蒎酸钠用酸酸化,分离,纯化,得到式(2)表示的诺蒎酸 式(2)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制备诺蒎酸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高锰酸钾和β-蒎烯的物质的量比是2.5∶1~3.3∶1,所述的碱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碱和β-蒎烯的物质的量比是1∶1~2∶1,叔丁醇的用量是叔丁醇和水的总质量的10%~50%,冷却温度是10~25℃,滴加完β-蒎烯后反应物在室温下继续搅拌反应0.5h。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一种制备诺蒎酸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高锰酸钾和β-蒎烯的物质的量比是3.0∶1~3.2∶1,碱和β-蒎烯的物质的量比是1.5∶1,叔丁醇的用量是叔丁醇和水的总质量的20%~4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制备诺蒎酸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所述的热过滤得到的沉淀用热水洗涤3次,合并滤液,滤液浓缩后放入冰箱12h静置后过滤,所得固体用冷水洗涤3次,所述的纯化是用热水重结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制备诺蒎酸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为将(2)得到的诺蒎酸钠用浓盐酸、稀硫酸或磷酸酸化至pH=2~3,酸化时加入不溶于水可溶解诺蒎酸的有机溶剂,酸化后将反应物静置0.5h,分液,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去溶剂,用苯重结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制备诺蒎酸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有机溶剂是二氯甲烷、氯仿或乙醚。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诺蒎酸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将高锰酸钾、碱、叔丁醇和水混合并冷却到0~30℃,滴加β-蒎烯,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控制在0~5℃;滴加完β-蒎烯后将反应物加热升温到75~90℃,趁热过滤,浓缩滤液,过滤得到固体,纯化,得到诺蒎酸钠;将诺蒎酸钠用酸酸化,分离,纯化,得到诺蒎酸。本发明的原材料丰富、价格低廉,使β-蒎烯能得到高附加值的利用,而且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易行,诺蒎酸的产率在70.0%以上,因而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前景。
文档编号C07C51/16GK1740134SQ200510036929
公开日2006年3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1日
发明者沈敏敏, 马世营, 哈成勇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