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型磷氧衍生物及电致磷光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7273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电子型磷氧衍生物及电致磷光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型磷氧衍生物及电致磷光发光器件,其中,该电子型磷氧衍生物以三苯基磷氧基团为核心,通过在三苯基磷氧基团的三个苯环上键联不同的电子传输基团(R1、R2及R3),有效地解决了载流子平衡,从而得到一类具有高三重态、高电子迁移率以及高热稳定性的电子型绿光磷光主体材料。同时,电致磷光发光器件通过选用电子型磷氧衍生物作为其组成部分的传输层或发光层材料,使其具备了亮度高、效率高及滚降低的特点。
【专利说明】电子型磷氧衍生物及电致磷光发光器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光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型磷氧衍生物及电致磷光发光器 件。

【背景技术】
[0002] 1987年,邓青云教授和Vanslyke采用超薄膜技术用透明导电膜作阳极,A1Q3作 发光层,三芳胺作空穴传输层,Mg/Ag合金作阴极,制成了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Appl. Phys. Lett.,1987, 52, 913)。
[0003] 1990年,Burroughes等人发现了以共轭高分子PPV为发光层的 OLED (Nature. 1990, 347, 539),从此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 OLED研究的热潮。
[0004] 由于自旋限制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多为荧光现象;最初的OLED技术 研究主要集中在荧光器件方向;但是,根据自旋量子统计理论,荧光电致发光器件最大内量 子效率只有25%,而磷光电致发光器件,则可以达到100%。因此在1999年,Forrest和 Thompson 等(Appl. Phys. Let.,1999, 75, 4.)将绿光磷光材料 Ir (ppy) 3 以 6wt % 的浓度掺 杂在4, 4'-N,Ν'-二咔唑-联苯(CBP)的主体材料中,获得绿光OLED最大外量子效率(EQE) 达到8%,突破了电致荧光器件的理论极限之后,人们对磷光发光材料产生了高度关注;自 此电致磷光材料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0005] 而对于有机半导体材料,其电子传输速率比空穴传输速率要慢很多倍,因此开发 高电子迁移率的有机磷光电子传输材料对于提高磷光发光器件的效率以及降低器件效率 滚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6]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可以同时用作磷光 主体和电子传输材料,以及电致磷光发光器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有机半导体材 料低电子迁移率的问题,且并不能同时实现三重态能级高、载流子传输匹配以及玻璃化温 度高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型磷氧衍生物及电致磷光发光器件; 该电子型磷氧衍生物可以同时用作磷光主体和电子传输材料,具有电子迁移率高、三重态 能级高、载流子传输匹配以及玻璃化温度高的特点。
[0008]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型磷氧衍生物,用于磷光主 体及电子传输材料,所述电子型磷氧衍生物的结构通式如下所示:
[0009]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子型磷氧衍生物,用于磷光主体及电子传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型磷 氧衍生物的结构通式如下所示:
其中,所述结构通式中的Rp R2及R3均是选自以下杂环取代基中的一种:苯并咪唑、菲 并咪唑、氮杂咔唑、喹啉、喔啉或者噻二唑。
2. -种电子型磷氧衍生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Rp R2及R3为三种结构相同的电子传输基团; 或者, 所述Rp R2及R3中,至少存在两种不同的电子传输基团。
3. -种电子型磷氧衍生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R1为下述电子传输基团中一种:
和/或, 所述R2为下述电子传输基团中一种:
和/或, 所述R3为下述电子传输基团中一种:
4. 一种电致磷光发光器件,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型磷氧衍生物,所述电致磷光 发光器件由若干层有机材料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致磷光发光器件中的传输层和/或发光层材料组成部分包括所述电子型磷氧 衍生物。
【文档编号】C07F9/6539GK104370964SQ201410489625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3日
【发明者】王磊, 潘彪, 汪博, 穆广园 申请人: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