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基脲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28070阅读:21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基脲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氨基脲,又名氨基甲酰肼,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易潮解,溶于水不溶于无水乙醇和乙醚,用于制备热敏记录纸上的光色染料,也用于医药,农药等有机合成的中间体,用于生产呋喃西林、呋喃妥因、肾上腺色腙,氢化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等药物。也用于测定醛、酮试剂。

目前,氨基脲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尿素-水合肼法和硫酸肼-氰酸钠法,这两种方法都是以水合肼为起始原料,由于水合肼价格昂贵,因此采用上述方法生产氨基脲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和缺点,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找到了一种工艺简单、收率高、生产成本较低的制备氨基脲的新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以丁酮连氮和尿素为原料,在一定温度下反应合成氨基脲,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氨和丁酮可回用于合成丁酮连氮。本发明方法的具体工艺步骤是:将丁酮连氮和尿素溶液放入反应釜中,加热升温至80℃~130℃进行反应,将蒸出的气体引入精馏塔,在回流比r=0.5~20情况下采出丁酮并回收氨气,将含有丁酮连氮的塔釜液放回反应釜中继续反应,反应8~12小时后取样分析,当反应液中的尿素反应完后,将反应釜中的水和未反应完的丁酮连氮全部蒸出,反应釜内的固体物质即为氨基脲粗品,将氨基脲粗品用水重结晶、干燥后得到氨基脲成品。

上述技术方案中,丁酮连氮和尿素的摩尔比为1~1.5∶1,尿素溶液的浓度为25%~40%。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采用丁酮连氮和尿素为原料合成氨基脲,反应收率高(以丁酮连氮计收率在90%以上)、能耗低、后处理简单,产品杂质少纯度高(含量在98%以上),反应过程中副产回收的氨和丁酮可回用于合成丁酮连氮,降低了氨基脲的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丁酮连氮168g、浓度为35%的尿素溶液150ml置于带搅拌、温度计及精馏装置的四口烧瓶中,接收器上部接一导管以便吸收氨气。在搅拌加热回流下逐步升温至80~130℃,在回流比r=0.5~20情况下采出丁酮并回收氨气,反应8~12小时后取样分析,当反应液中的尿素反应完后,将四口烧瓶中的水和未反应完的丁酮连氮全部蒸出,将四口烧瓶内的固体物质用水重结晶、干燥后得到熔点为95.5℃的氨基脲71.3g。

实施例2

将丁酮连氮378g、浓度为30%的尿素溶液370ml置于带搅拌、温度计及精馏装置的四口烧瓶中,接收器上部接一导管以便吸收氨气。在搅拌加热回流下逐步升温至80~130℃,在回流比r=0.5~20情况下采出丁酮并回收氨气,反应8~12小时后取样分析,当反应液中的尿素反应完后,将四口烧瓶中的水和未反应完的丁酮连氮全部蒸出,将四口烧瓶内的固体物质用水重结晶、干燥后得到熔点为96.2℃的氨基脲144.7g。

实施例3

将丁酮连氮406g、浓度为25%的尿素溶液440ml置于带搅拌、温度计及精馏装置的四口烧瓶中,接收器上部接一导管以便吸收氨气。在搅拌加热回流下逐步升温至80~130℃,在回流比r=0.5~20情况下采出丁酮并回收氨气,反应8~12小时后取样分析,当反应液中的尿素反应完后,将四口烧瓶中的水和未反应完的丁酮连氮全部蒸出,将四口烧瓶内的固体物质用水重结晶、干燥后得到熔点为95.8℃的氨基脲146.5g。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基脲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以丁酮连氮和尿素为原料,在一定温度下反应合成氨基脲,其反应收率高、能耗低、后处理简单,产品杂质少纯度高,反应过程中副产回收的氨和丁酮可回用于合成丁酮连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不是以价格昂贵的水合肼为原料,而是采用成本低廉、易于合成的丁酮连氮为原料,从而降低了氨基脲的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丽澄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4.18
技术公布日:2017.08.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