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分选酶抑制剂及其用图

文档序号:8936709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细菌分选酶抑制剂及其用图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细菌分选酶SrtA抑制剂和用途,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为代表的各种革兰氏阳性细菌是 重要的人类病原菌,可引发多种严重疾病,如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心内膜炎、骨髓炎、肺炎、 败血症,以及一系列与毒素相关的病症等。分选酶(S 〇rtaSe,Srt)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及 其它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发育、生长所必需的酶,其功能是将细菌表面蛋白、糖蛋白等连到 细菌的细胞膜上。研究证实Srt的缺失可以使细菌的致病性显著降低,使其逃避免疫杀 伤的能力受到严重破坏(?仰(:.恥七1.厶〇3(1.5(^.1]5厶,2000,97,5510-5515 ;了.厶11衍1111(^〇13. Chemother.,2004, 53, 480-483)。现有的研究表明分选酶A(SrtA)抑制剂可以减少感染,降 低小鼠死亡率(Mol. Microbiol.,2002, 43, 869-881 J. Infect. Dis.,2002, 185, 1417-1424 ;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2, 99, 2293-2298 ;Infect. Immun.,2002, 70, 1382-1390)。此 外,由于人类不表达Srt,其抑制剂对人体基本无危害。因此,有关SrtA的抑制剂的研究成 为抗革兰氏阳性致病菌感染药物研究中备受关注的热点。
[0003]目前,有关SrtA抑制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通过分离提取方法从自然 界中获得天然分子,比如皂苷、黄酮纯、姜黄色素以及生物碱类化合物等,来发展SrtA抑制 剂。其缺点在于分离纯化步骤繁琐以及产物含量低且不均一性。二是通过化学合成法制 备系列有机小分子,比如哒嗪类化合物等,采用高通量技术来盲筛获得SrtA抑制剂。这种 方法虽然具有快速简捷的优点,然而具有盲目性且受限于小分子化合物库数量。鉴于此,发 展基于SrtA活性作用靶点的新型抑制剂具有重要意义。SrtA是一组膜结合的巯基转肽酶。 它可以选择性地识别和结合一个LPKTG五肽结构(其中K也可以是其他任意氨基酸),切断 此肽N-末端的肽键而失去一个甘氨酸残基,并与SrtA蛋白形成活化硫代羧酸酯,然后将羧 基端转移到亲核性底物上去(Trends microbial.,2004, 12, 89-95 ;Biochim. Biophys. Acta Mol. Cell Res.,2004, 1694, 269-278 ;Microbiol. Mol. Biol. Rev.,2006, 70, 192-221)。上述 SRTA蛋白转肽反应的催化位点为设计和发展新型SrtA抑制剂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抑制细菌SrtA的活性,降低细菌感染的细菌分 选酶抑制剂及其用途。
[0005]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6]-种细菌分选酶抑制剂,其特征是:为通式I、II化合物;
[0007]
[0008]
[0009] 通式 I 中,X 为 NH、NHCH2CH20H、NHCH2C6H 4-p-OH 或者 0, R1为 H 或 CH 3C0, R2为 OH、 NH2、NMe2、NHCH2C02H 或者 CH2NMe2;
[0010] 通式II中,X为NH或0。
[0011] 通式 I 中 X 为 NH,R1 为 H,R2为 OH、NH 2、NMe2、NHCH2C02H 或者 CH2NMe2。
[0012] 通式 I 中 X 为 NH,R1 为 Ac,R2为 NH2。
[0013] 通式 I 中 X 为 NCH2CH20H,R1为 H,R2为 OH、NH 2、NMe2、NHCH2C02H 或 CH2NMe2。
[0014] 通式 I 中 X 为 NCH2CH20H,R1 为 Ac,R2为 NH 2。
[0015] 通式 I 中 X 为 NCH2C6H4-p-OH,R1 为 H,R 2为 OH、NH 2、NMe2、NHCH2C02H 或 CH2NMe2。
[0016] 通式 I 中 X 为 NCH2C6H4-p-OH,R1 为 Ac,R 2为 NH 2。
[0017] 通式 I 中 X 为 0, R1为 H,R2为 OH、NH 2、NMe2、NHCH2C02H 或 CH2NMe2。
[0018] 通式 I 中 X 为 NH,R1 为 Ac,R2为 NH2。
[0019] -种细菌分选酶抑制剂在制备抗炎症药物中的应用。
[0020] 本发明以SRTA蛋白转肽反应的催化位点为出发点,化合物可以用来抑制细菌 SrtA的活性,降低细菌感染,有助于开发抗炎药物。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2] 图1是流程1. LPG三肽片段中间体(A1-2)的固相合成路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实施例1 :Fm〇C/Ac-LPG三肽片段中间体(A1-2)的制备
[0024]
[0025]
[0026] Fmoc-Gly-Wang 树脂脱 Fmoc 基团保护
[0027] 取Fmoc-Gly-Wang树脂(1. 0g)置于25mL多肽固相反应管中,加入DMF溶剂 (15mL),通氮气鼓泡使树脂溶胀0. 5h,然后过滤除去DMF溶剂。之后向该固相反应管中加 入20 %哌啶/DCM溶液15mL,通氮气鼓泡反应5min后过滤,并用DMF与MeOH溶剂交替洗涤 5次后,再加入15mL的20%哌啶/DCM溶液,继续反应15min后过滤,并在此用DMF与MeOH 溶剂交替洗涤5次,得H-Gly-Wang树脂。
[0028] Fmoc-Pro-OH 与 H-Gly-Wang 树脂的键连
[0029] 取一 50mL 单口瓶,分别加入 DMF 溶剂(15mL)、Fmoc-Pr〇-OH(0. 185g,0? 555mmol)、 HBTU(0. 209g,0. 555mmol)、H0Bt(0. 072g,0. 555mmol)、DIPEA(0. 217g,1. 665mmol),室 温搅拌0. 5h。然后将该体系加入到上述所得H-Gly-Wang树脂中,通氮气鼓泡反应2h 后,Kaiser试剂检测反应完全。过滤除去溶剂,并用DMF与MeOH溶剂交替洗涤5次,得 Fmoc-Pro-Gly-Wang 树脂。
[0030] Fmoc-Pro-Gly-Wang 树脂脱 Fmoc 基团保护
[0031 ] 向上述洗涤后的Fmoc-Pro-Gly-Wang树脂中加入50 %哌啶/DCM溶液15mL,通 氮气鼓泡反应lmin后过滤,并用DMF与MeOH溶剂交替洗涤5次后,再加入15mL的50 % 哌啶/DCM溶液,继续反应5min后过滤,并在此用DMF与MeOH溶剂交替洗涤5次,得 H-Pro-Gly-Wang 树脂。
[0032] Fmoc (Ac) -Leu-OH 与 Pro-Gly-Wang 树脂的键连
[0033] a :Fmoc-Leu-〇H 与 Pro-Gly-Wang 树脂的键连:取 50mL 单口瓶,分别加入 15mL DMF 溶剂、Fmoc-Leu-OH(0. 523g,1. 48mmol)、HBTU(0. 563g,1. 48mmol)、H0Bt(0. 201g, 1. 48mmol)、DIPEA(0. 571g,4. 44mmol),室温搅拌 0? 5h,之后加入到上述 H-Pro-Gly-2-CTC 树脂中,通氮气鼓泡反应3h后,Kaiser试剂和四氯苯醌测试法检测反应完全。过滤除去溶 剂,并用DMF与MeOH溶剂交替洗涤5次,得Fmoc-Leu-Pro-Gly-Wang树脂。
[0034] b :Ac-Leu_0H 与 Pro-Gly-Wang 树脂的键连:实验操作同 a :Fmoc-Leu_0H 与 Pro-Gly-2-CTC 树脂的键连,将 Fmoc-Leu-OH(0. 523g,1. 48mmol)换为 Ac-Leu-OH(0. 257g, 1. 48mmo1),反应后得 Ac-Leu-Pro-Gly-Wang 树脂。
[0035] Fmoc (Ac) -Leu-Pro-Gly-Wang 树脂的裂解
[0036] 向上述所得 Fmoc-Leu-Pro-Gly-Wang 树脂中加入 15mL 裂解液(TFA:DCM = 90:10),通氮气鼓泡反应lh后过滤,并用少量裂解液洗涤树脂三次,将洗涤液和裂解液合 并,加入到300mL无水乙醚中,放置于冰箱中过夜,过滤得粗肽0. 24g,之后制备液相色谱分 离得纯肽 Fmoc-Leu-Pro-Gly-OH,为 0? 152g,产率为 85 %。
[0037] 实施例2 :丁二酸衍生物(B1-5)的合成
[0038] (1) 丁二酸衍生物(B1)的合成
[0039]
[0040] a.化合物Bl-b的合成:取一个50mL单口瓶,向该反应瓶中依次加入20mL 无水 DCM 溶剂、化合物 2'(0? 5g,1. 72mmol),丁 二酸酐(0? 26g,2. 58mmol),40 °C 下加 热回流,5h后TLC检测反应完全,将体系加水洗涤,之后硅胶柱层析分离得0.53g化 合物 Bl-a,产率为 87 %。4 NMR(400MHz,CDC13) Sl2.11(s,lH),7.75-7.74(d,J = 4. 0Hz, 2H), 7. 60-7. 59 (d, J = 4. 0Hz, 2H), 7. 38-7. 36 (t, J = 8. 0Hz, 2H), 7. 29-7. 27 (t, J = 8. 0Hz, 2H), 4. 39-4. 38 (d, J = 4. 0Hz, 2H), 4. 24 (s, 1H), 3. 48 (s, 1H), 3. 08 (s, 1H), 2. 47-2. 4 3 (t, J = 8. OHz, 2H), 2. 47-2. 43 (t, J = 8. OHz, 2H).
[0041] b.化合物B1的合成:取一个50mL单口瓶,加入50 %哌啶/DCM溶液20mL,之 后加入化合物II -2'(0. 5g,1.41mmol),室温水浴下反应2h后,TLC检测反应完全,将体 系用稀盐酸洗涤三次,并将DCM层减压浓缩,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0. 18g化合物B1, 产率为 97 %。4 NMR(400MHz,CDC13) S l〇.89(s, lH),7.26(s, lH),3.01-2.91(d, J = 4. 0Hz, 2H), 2. 68-2. 66 (t, J = 4. 0Hz, 2H), 2. 51-2. 49 (t, J = 4. 0Hz, 2H).
[0042] (2) 丁二酰衍生物(B2)的合成
[0043]
[0044] 取一个250mL单口瓶,依次加入lOOmL无水DCM溶剂和丁二酰亚胺(20. 0g, 88. 9mm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