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缩氨基硫脲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_2

文档序号:9623900阅读:来源:国知局
J = 15. 9Hz, 1H), 6. 51 (d, J = 16. 2Hz, 1H) ;13C NMR(75MHz, DMS〇-d6) δ (ppm) : 178. 34 (1C), 164. 78 - 161. 52 (d, 1C), 149. 10 (1C), 143. 31 (1C), 132. 0 5 (1C), 131. 33 - 131. 22 (d, 2C), 130. 06 (1C), 128. 92 (1C), 128. 63 (1C), 126. 81 ( 1C), 117. 30 - 117. 02 (d, 2C), 112. 77 (1C) 〇
[0053] 实施例4 :
[0054] 化合物
(C14H11N 3S2ClBr)的制备
[0055] (I)中间体1-(4-氯苯基)-3-(5-溴-2-噻吩基)-2-丙烯-I-酮的合成
[0056] 将0.02mol 4-氯苯乙酮溶解在30mL无水乙醇中,再向其中加入IOmL 10% NaOH溶液。在冰浴搅拌下,将0. 02mol 5-溴-2-噻吩甲醛和20mL无水乙醇的混合液用 恒压滴液漏斗慢慢滴入上述混合溶液中,在〇_5°C下反应,并用薄层硅胶板(TLC)检查反 应是否完成。反应完成后,向混合物中加入3-4倍体积的蒸馏水,并用10%的HCl调节 其pH值至中性,有沉淀析出,过滤,洗涤,再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即得到中间体1-(4-氯苯 基)-3-(5-溴-2-噻吩基)-2-丙烯-1-酮。
[0057] (2)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0058] 将0. 015mol氨基硫脲溶解在20mL 95%乙醇中,向其中加入I. 5mL冰醋酸。在搅 拌条件下,将〇. 〇15mol自制的中间体和30mL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用恒压滴液漏斗慢慢滴 入上述混合溶液中,在70°C下反应20小时以上,并用TLC检查反应是否完成。反应完成后, 减压除去溶剂,得到的固体粗产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洗脱剂为1/2)后, 再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到浅棕色粉末状固体产物,收率为60%。产物的波谱数据如下:
[0059] 1H NMR (300MHz, DMS〇-d6) δ (ppm) :9.09(s, lH),8.52(s, 1H),8. 17-8. 16 (m, 1H) , 7. 66 (d, J = 8. 4Hz, 2H) , 7. 34 (d, J = 8. 1Hz, 2H) , 7. 17 (d, J = 3. 9Hz, 1H), 7. 05 (d, J = 3. 9Hz, 1H), 6. 79 (d, J = 16. 2Hz, 1H), 6. 52 (d, J = 16. 2Hz, 1H) ;13C NMR (75MHz, DMS0-d6) δ (ppm) : 178. 49 (1C), 148. 82 (1C), 143. 33 (1C), 134. 99 (1C), 132. 07( 1C), 130. 84(2C), 130. 12 (2C), 129. 51 (1C), 128. 92 (1C), 128. 68 (1C), 128. 49 (1C), 112. 76( 1C) 〇
[0060] 实施例5 :
[0061] 化合物
(C14H11N 3S2Br2)的制备
[0062] (1)中间体1-(4-溴苯基)-3-(5-溴-2-噻吩基)-2-丙烯-1-酮的合成
[0063] 将0.02mol 4-溴苯乙酮溶解在30mL无水乙醇中,再向其中加入IOmL 10% NaOH溶液。在冰浴搅拌下,将0. 02mol 5-溴-2-噻吩甲醛和20mL无水乙醇的混合液用 恒压滴液漏斗慢慢滴入上述混合溶液中,在〇_5°C下反应,并用薄层硅胶板(TLC)检查反 应是否完成。反应完成后,向混合物中加入3-4倍体积的蒸馏水,并用10%的HCl调节 其pH值至中性,有沉淀析出,过滤,洗涤,再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即得到中间体1-(4-溴苯 基)-3-(5-溴-2-噻吩基)-2-丙烯-1-酮。
[0064] (2)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0065] 将0. 015mol氨基硫脲溶解在20mL 95%乙醇中,向其中加入I. 5mL冰醋酸。在搅 拌条件下,将〇. 〇15mol自制的中间体和30mL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用恒压滴液漏斗慢慢滴 入上述混合溶液中,在70°C下反应20小时以上,并用TLC检查反应是否完成。反应完成后, 减压除去溶剂,得到的固体粗产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洗脱剂为1/2)后, 再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到深黄色粉末状固体产物,收率为60%。产物的波谱数据如下:
[0066] 1H NMR(300 MHz, DMS0-d6) δ (ppm) : 9 . I 2 ( s , I H) , 8 . 5 2 (d, J = 0. 9Hz, 1H), 8. 16(s, 1H), 7. 79(d, J = 8. 4Hz, 2H), 7. 27 (d, J = 8. 4Hz, 2H), 7. 17 (d, J = 3. 9Hz, 1H), 7. 05 (d, J = 3. 9Hz, 1H), 6. 79 (d, J = 16. 2Hz, 1H), 6. 52 (d, J = 16. 2Hz, 1H) ;13C NMR (75MHz, DMS0-d6) δ (ppm) : 178. 49 (1C), 148. 84 (1C), 143. 33 (1C), 133. 00 (2C), 132. 06 ( 1C), 131. 06 (2C), 130. 15 (1C), 129. 87 (1C), 128. 93 (1C), 128. 43 (1C), 123. 82 (1C), 112. 79 ( 1C) 〇
[0067] 实验例:
[0068] 缩氨基硫脲类衍生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测定
[0069] 1、供试植物病原真菌
[0070] 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玉米小斑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葡萄 白腐病菌、瓜类炭疽病菌、苹果轮纹病菌、柑橘绿霉病菌和马铃薯晚疫病菌。
[0071] 2、实验方法
[0072] 将供试衍生物溶于二甲亚砜中,再加入到含有0. 1%吐温-80的自来水中,混合均 匀后配成200mg/L的供试溶液。将此溶液加入到已灭菌的PDA培养基中,同时再加入浓度 为50mg/L的链霉素。以不含供试衍生物的相应溶液为空白对照,制成厚薄均匀的含药平板 备用,重复三次。用已灭菌的打孔器选取Φ5πιπι生长良好、无污染、长势均匀的菌饼,在无菌 条件下接入含毒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的中心(每个平板接种一个菌饼),在28°C恒温条件 下培养。当空白对照的菌落直径长到50_左右时,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的直径,取其 平均值,用下列公式计算相对抑菌率:
[0073]
[0074] 3、实验结果
[0075] 缩氨基硫脲类衍生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如表1-5所示。
[0076] 表1实施例1化合物在200mg/L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
[0078] 从表1可知,实施例1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瓜 类炭疽病菌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对水稻纹枯病菌和马铃薯晚疫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0079] 表2实施例2化合物在200mg/L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
[0082] 从表2可知,实施例2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有很 好的抑制效果;对瓜类炭疽病菌和苹果轮纹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0083] 表3实施例3化合物在200mg/L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

[0085] 从表3可知,实施例3化合物对玉米小斑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和马铃薯晚疫病菌有 很好的抑制效果;对小麦赤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0086] 表4实施例4化合物在200mg/L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
[0088] 从表4可知,实施例4化合物对油菜菌核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和柑橘绿霉病菌有很 好的抑制效果;对小麦赤霉病菌和瓜类炭疽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0089] 表5实施例5化合物在200mg/L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
[0092] 从表5可知,实施例5化合物对瓜类炭疽病菌、柑橘绿霉病菌和马铃薯晚疫病菌有 很好的抑制效果;对玉米小斑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和苹果轮纹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009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 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 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 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 神和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缩氨基硫脲类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通式如下:通式⑴中,&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甲基、甲氧基或硝基;R2为氢原子、 氯原子、溴原子或甲基。2. -种缩氨基硫脲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体的合成和利用所 述中间体来合成目标化合物两个步骤。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体的合成包括以下步骤: a、 向苯乙酮衍生物和无水乙醇的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形成溶液I; b、 在冰浴搅拌下,将噻吩甲醛类化合物,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液慢慢滴入所述溶液I中 进行反应,形成溶液II; c、 应完成后,向溶液II加入蒸馏水,调节其pH值至中性,有沉淀析出,过滤,洗涤,再用 无水乙醇重结晶,即得到中间体。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苯乙酮衍生物为4-溴苯乙酮、3-氯 苯乙酮、4-氟苯乙酮、4-氯苯乙酮中的一种;所述噻吩甲醛类化合物为2-噻吩甲醛或 5-溴-2-噻吩甲醛。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反应温度为0-5°C。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目标衍生物的合成包括以下步骤: e、 向氨基硫脲与乙醇的混合物中加入冰醋酸,形成混合溶液III; f、 在搅拌条件下,将所述中间体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慢慢滴入上述混合溶液ΠΙ中 进行反应; g、 反应完成后,减压除去溶剂,得到的固体粗产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后,再用无水乙醇 重结晶,最终得到本发明衍生物。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g中,用硅胶柱层析分离时,使用 的洗脱剂为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所述乙酸乙酯与石油醚的体积比为1 :2。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中,反应的条件为:在70°C下 反应20小时以上。9. 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缩氨基硫脲类衍生物用于防治植物病原真菌的用途。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途,所述植物病原真菌为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 玉米小斑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葡萄白腐病菌、瓜类炭疽病菌、苹果轮纹病 菌、柑橘绿霉病菌和马铃薯晚疫病菌。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缩氨基硫脲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其中,该衍生物的结构通式如下:通式(I)中,R1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甲基、甲氧基或硝基;R2为氢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甲基。本发明提供的衍生物结构简单、新颖,易于合成,对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目前已知的植物病原真菌抑制剂中未见报道。
【IPC分类】C07D333/22, A01P3/00
【公开号】CN105384722
【申请号】CN201510898518
【发明人】唐孝荣, 杨建 , 高素美, 刘辉, 高扬, 李唯一, 曾义, 徐志宏, 张燕, 王玲
【申请人】西华大学
【公开日】2016年3月9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