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共混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68839阅读:664来源:国知局
树脂共混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设及树脂共混物,共聚物,树脂粒,使用其制备树脂模制品的方法和树脂模 制品。
【背景技术】
[0002] 偏光板是,例如,用于例如液晶显示器化CD)等装置的光学功能膜。
[0003 ]偏光板包括能够从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入射光提取沿一个方向振动的光的偏光器, 并且也可W包括通常通过粘合剂或压敏粘合剂粘合至偏光器的两个表面的Ξ乙酷纤维素 (TAC)类保护膜。
[0004] 然而,常规的TAC类保护膜具有价格高和制备困难的问题。因此,已经使用丙締酸 类保护膜等作为保护膜来替代TAC类保护膜。并且,由于TAC类保护膜具有吸湿性,可W使用 水类粘合剂例如聚乙締醇粘合剂作为TAC类保护膜。然而,由于低吸湿性,丙締酸类保护膜 通常使用UV-可固化粘合剂而不是水类粘合剂粘合至偏光器。而在运种情况下,丙締酸类保 护膜表现出与偏光器的差粘合强度,因此,在丙締酸类保护膜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进 行底涂布W解决运些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技术问题
[0006]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树脂共混物W及一种树脂粒。
[0007] 技术方案
[000引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树脂共混物,包含:第一树脂;W及第二树脂,所述第 二树脂是与所述第一树脂在表面能或烙体粘度上有差异的丙締酸类聚合物。此处,所述第 二树脂为单体共混物的聚合物,所述单体共混物包含:47至73重量份的包含具有1至14个碳 原子的烷基的(甲基)丙締酸烷基醋,20至30重量份的用下面的化学式1表示的单体W及3至 27重量份的用下面的化学式2表示的单体:
[0009] [化学式1]
[0010]
[001。[化学式2]
[0012]
[OOU]在化学式1和帥,Ri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氨或具有语4个碳原子的烷基,
[0014] Ar表示苯基,
[0015] R2表示氨或-X-R6,其中,-X-表示-0-或-0C(0)-,R6表示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
[0016] R3表示氨,或者与化结合形成杂环,W及
[0017] Rs表示杂环、-C00R7或-C0NR8R9,其中,R?表示氨、被径基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 的烷基、或杂环,1?8和R9各自独立地表示氨、被径基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苯 基。
[0018]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单体共混物的共聚物,所述单体共混物包含:47至73 重量份的包含具有1至14个碳原子的烷基的(甲基)丙締酸烷基醋,20至30重量份的用下面 的化学式1表示的单体,W及3至27重量份的用下面的化学式2表示的单体:
[0019] [化学式1]
[0023] 在化学式1和2中,Ri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氨或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
[0024] Ar表示苯基,
[00巧]R2表示氨或-X-R6,其中,-X-表示-0-或-0C(0)-,R6表示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
[0026] R3表示氨,或者与化结合形成杂环,W及
[0027] Rs表示杂环、-C00R7或-C0NR8R9,其中,R?表示氨、被径基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 的烷基、或杂环,1?8和R9各自独立地表示氨、被径基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苯 基。
[0028] 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树脂粒,包括:由第一树脂形成的核;W及由第二树脂 形成的壳,该第二树脂与所述第一树脂在表面能或烙体粘度上具有差异。
[0029] 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备树脂模制品的方法,包括:使树脂共混物烙融W 形成烙体共混物,W及对所述烙体共混物进行加工W形成层分离结构。
[0030] 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备树脂模制品的方法,包括:使树脂粒烙融W形成 烙体共混物,w及对所述烙体共混物进行加工w形成层分离结构。
[0031 ]本申请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树脂模制品,包括:第一树脂层;在所述第一树脂层上 形成的第二树脂层;W及在所述第一树脂层与所述第二树脂层之间形成的并且包含第一树 脂和第二树脂的界面层。此处,所述第二树脂为单体共混物的聚合物,所述单体共混物包 含:47至73重量份的包含具有1至14个碳原子的烷基的(甲基)丙締酸烷基醋,20至30重量份 的用下面的化学式1表示的单体,W及3至27重量份的用下面的化学式2表示的单体:
[0032][化学式1]
[0036] 在化学式1和2中,Ri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氨或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
[0037] Ar表示苯基,
[0038] R2表示氨或-X-R6,其中,-X-表示-0-或-0C(0)-,R6表示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
[0039] R3表示氨,或者与化结合形成杂环,W及
[0040] Rs表示杂环、-C00R7或-C0NR8R9,其中,R?表示氨、被径基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 的烷基、或杂环,1?8和R9各自独立地表示氨、被径基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苯 基。
[0041] 下文中,将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树脂共混物,共聚物, 树脂粒,使用其制备树脂模制品的方法和树脂模制品。
[0042] 如上所述,术语"共混物"可W为两种或更多种不同树脂的共混物。共混物的类型 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可W包括两种或更多种树脂混合在一种基质中的情况,或者两种或更 多种树脂粒混合在一种基质中的情况。各种树脂可W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例如,树脂的物 理性质可W包括表面能、烙体粘度或溶度参数。
[0043] 术语"烙融加工"指在高于或等于烙解溫度(Tm)的溫度下使树脂共混物烙融W形 成烙体共混物并对烙体共混物进行加工W形成所需的模制品的工艺。例如,烙融加工包括 注塑、挤出成形、吹塑、传递成形、薄膜吹塑、纺丝、压延、热成形或扩塑(expanding moldin邑)。
[0044] 术语"树脂模制品"指由树脂共混物形成的树脂粒或产品。树脂模制品没有特别限 审IJ,但是可W,例如,包括汽车零件、电子装置零件、机器零件、功能膜、玩具或管子。
[0045] 术语"层分离"指基本上由一种树脂形成的层位于或排列在基本上由另一树脂形 成的层上。基本上由一种树脂形成的层可W指一种类型的树脂在一个层中连续地存在,而 没有形成海-岛结构。海-岛结构指相分离的树脂部分地分布在整个树脂共混物中。并且,术 语"基本上由…形成"可W指在一个层中存在一种树脂,或者在一个层中富含一种树脂。
[0046]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树脂共混物可W通过烙融加工而层分离。因此,可W在 不使用额外工艺例如涂布和电锻的情况下制备具有表现出特定功能(例如,优异的粘合强 度)的表面的树脂模制品。因此,树脂模制品可W具有改善的粘合强度和表面特性。当使用 树脂共混物时,可W减少树脂模制品的生产成本和时间。
[0047] 由于第一树脂与第二树脂之间的物理性质的差异,和/或第二树脂的分子量分布, 会发生树脂共混物的层分离。此处,所述物理性质可W包括,例如,表面能、烙体粘度或溶度 参数。虽然该申请公开了包含两种树脂的树脂共混物,对于相关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 是,具有不同物质性质的Ξ种树脂可W混合,并且通过烙融加工而层分离。
[004引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树脂共混物可W包含:第一树脂,W及与所述第一树脂 在25°C下的表面能差为0.1至35mN/m的第二树脂。
[0049] 所述第一树脂与所述第二树脂之间在25°C下的表面能差可W在0.1至35mN/m、0.1 至30mN/m、0.1至20mN/m、0.1至15mN/m、0.1至7mN/m、1至35mN/m、1至30mN/m、2至20mN/m或3 至15mN/m的范围内。当使用表面能差在该范围内的第一和第二树脂时,第二树脂可W在不 剥离第一和第二树脂的情况下迁移至树脂共混物的表面,从而促进层分离现象。
[0050] 在25°C下的表面能差为0.1至35mN/m的第一和第二树脂的树脂共混物可W通过烙 融加工而层分离。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当对第一和第二树脂的树脂共混物进行烙融 加工并暴露于空气时,由于疏水性差异,第一和第二树脂会分离。特别地,由于表面能低于 第一树脂的第二树脂表现出高疏水性,第二树脂会迁移W与空气接触,从而形成配置为朝 向空气的第二树脂层。并且,第一树脂可W配置在与空气相对的方向上同时与第二树脂接 触。因此,在树脂共混物中发生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之间的层分离。
[0051] 树脂共混物可W分离为两层或更多层。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当烙融加工后 的树脂共混物的两个相对表面暴露于空气时,包含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的树脂共混物可W 分离为Ξ层,例如,第二树脂层/第一树脂层/第二树脂层。另一方面,当烙融加工后的树脂 共混物的仅一个表面暴露于空气时,树脂共混物可W分离为两层,例如,第二树脂层和第一 树脂层。并且,当对包含具有表面能差的第一树脂、第二树脂和第Ξ树脂的树脂共混物进行 烙融加工时,烙融加工后的树脂共混物会分离为五层,例如,第Ξ树脂层/第二树脂层/第一 树脂层/第二树脂层/第Ξ树脂层。并且,当烙融加工后的树脂共混物的整个表面暴露于空 气时,树脂共混物在各个方向上层分离,从而形成核-壳结构。
[0052] 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树脂共混物可W包含:第一树脂,W及在100至l,000s^i 的剪切速率和所述树脂共混物的加工溫度下与所述第一树脂的烙体粘度差为0.1至3, 000化*s的第二树脂。
[0053] 第一树脂与第二树脂在100至l,000s^的剪切速率和所述树脂共混物的加工溫度 下的烙体粘度差可 W在 0.1至3,000Pa*s、l至2,000Pa*s、l至l,000Pa*s、l至500Pa*s、50至 500化*3、100至500Pa*s、200至500Pa*s、或250至500Pa*s的范围内。当使用烙体粘度差在该 范围内的第一和第二树脂时,第二树脂可W在不剥离第一和第二树脂的情况下迁移至树脂 共混物的表面,从而促进层分离现象。
[0054] 由于烙融加工之后的烙体粘度差,在100至l,000s^的剪切速率和所述树脂共混物 的加工溫度下的烙体粘度差为0.1至3,000Pa*s的第一和第二树脂的树脂共混物可w层分 离。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当对第一和第二树脂的树脂共混物进行烙融加工并暴露于 空气时,由于流动性差异,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会分离。特别地,由于烙体粘度低于第一树 脂的第二树脂表现出高流动性,第二树脂会迁移W与空气接触,从而形成配置为朝向空气 的第二树脂层。并且,第一树脂可W配置在与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