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开式平衡悬架的平衡轴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0104阅读:6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断开式平衡悬架的平衡轴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用平衡轴总成,特别涉及一种断开式平衡 悬架的平衡轴总成。(二) 背景技术汽车平衡悬架系统的核心部件为平衡轴总成。平衡轴为整体贯通 式,由于平衡轴整体贯通,使得平衡轴总成重量加大,汽车经济性下降; 另外,如果平衡轴装配角度稍有不当易导致和传动轴干涉。整体式平衡 轴是一个大型锻件,其热加工、冷加工和热处理都需要特种设备,这都 缺点都导致了平衡轴总成性能较差、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三)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承载大、 性能可靠、结构简单、生产和装配容易、成本低的断开式平衡悬架的平 衡轴总成。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平衡轴和平衡轴壳, 所述平衡轴一端与支架固定,另一端与平衡轴壳可转动连接。 为了降低重量,所述平衡轴中间有盲孔。为了便于安装,减少安装所用的中间连接件,进一步减轻总成重量, 所述支架上部设有用于与车架连接的连接孔,支架下部设有用于与下推 力杆连接孔,平衡轴壳上设有板簧卡槽和板簧卡紧装置。为了提高可靠性和承载能力,所述平衡轴和平衡轴壳通过球面轴承 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重量轻、成本低、 性能好、承载大,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安装。由于消除了原有悬架的 干涉点,使得中后桥的跳动量显著加大,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驱动桥因限 位而过载的频率,从而延长了驱动桥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又由于本实 用新型和板簧、橡胶支座的完美匹配使得车辆的抗冲击性和平顺性大大
提高,增强了乘员的舒适性,降低了货物的损坏概率,提高了车架的可 靠性和寿命。(四)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剖视图;图中1、平垫圈,2、螺栓,3、支架,4、平衡轴,5、密封圈,6、 型环,7、轴密封圈,8、轴承油封盖,9、平衡轴壳,10、六角头螺栓, 11、螺栓,12、锥螺纹内六角螺塞,13、球面轴承,14、螺栓,15、轴 承压块,16、定位垫圈,17、间隔衬套,18、壳盖,19、圆柱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它包括支架3、平衡轴4和 平衡轴壳9。平衡轴4为中间有盲孔的精密锻件。支架3上部设有用于 与车架连接的连接孔,下部设有用于与下推力杆连接孔,中部设有平衡 轴4安装孔,平衡轴4 一端与支架3固定,另一端与平衡轴壳9通过球 面轴承13连接。平衡轴壳9上设有板簧卡槽和板簧卡紧装置,平衡轴 壳9的外端设有壳盖18。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方法以支架3为装配母体,首先在支架3内孔 抹粘接胶水,然后将平衡轴4装配到位,胶水凝固后打入圆柱销19定 位。再将型环6装在轴承油封盖8上,然后在平衡轴4上依次装入密封 圈5、轴承油封盖8和球面轴承13的内圈;在平衡轴壳9的两个轴承 孔内分别装入球面轴承13的外圈,再在轴密封圈孔内装入轴密封圈7, 然后将装好的平衡轴壳9装在平衡轴4上,再装上间隔衬套17、定位 垫圈16和球面轴承13内圈,装好内圈后用螺栓14将轴承压块15和平 衡轴4固定。上述装配完成后,再在平衡轴壳9外端面上涂匀密封胶, 用螺栓11将壳盖18和平衡轴壳9固定,实现密封。总成装配完毕后利 用加油孔加入润滑油实现润滑,加油时打开放气孔,加完油后拧紧六角 头螺栓10和锥螺纹内六角螺塞12保持密封。本实用新型成对使用,分别安装在车架的两侧,使两平衡轴4之间 有一定间距,形成断开式结构,不会与汽车传动轴发生干涉。本实用新型装车后,板簧装配在平衡轴壳9的卡槽内,然后打紧螺 栓2和平垫圈1夹紧板簧。
权利要求1.一种断开式平衡悬架的平衡轴总成,包括支架(3)、平衡轴(4)和平衡轴壳(9),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轴(4)一端与支架(3)固定,另一端与平衡轴壳(9)可转动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开式平衡悬架的平衡轴总成,其特征在 于所述平衡轴(4)中间有盲孔。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开式平衡悬架的平衡轴总成,其特征在 于所述支架(3)上部设有用于与车架连接的连接孔,支架(3) 下部设有用于与下推力杆连接孔,平衡轴壳(9)上设有板簧卡槽 和板簧卡紧装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断开式平衡悬架的平衡轴总成,其 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轴(4)和平衡轴壳(9)通过球面轴承(13) 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断开式平衡悬架的平衡轴总成,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平衡轴和平衡轴壳,所述平衡轴一端与支架固定,另一端与平衡轴壳可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重量轻、成本低、性能好、承载大,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安装。由于消除了原有悬架的干涉点,使得中后桥的跳动量显著加大,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驱动桥因限位而过载的频率,从而延长了驱动桥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又由于本实用新型和板簧、橡胶支座的完美匹配使得车辆的抗冲击性和平顺性大大提高,增强了乘员的舒适性,降低了货物的损坏概率,提高了车架的可靠性和寿命。
文档编号B60G21/00GK201015951SQ20072001976
公开日2008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6日
发明者乜立刚, 孙长春, 张付增, 徐伟刚, 贾启蒙 申请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